京都站行李存放:主题:黄芪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47:41

糖尿病患者吃黄芪粥有助于降糖

2008年05月29日 千龙新闻网 祖国医学主张秋冬进补,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由于糖尿病为慢性疾病,患者多为阴虚或气阴两虚,所以养阴补虚是糖尿病人进补的重要原则。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补药时不宜选择温补燥热之品,诸如含鹿茸、甘草的制剂。这主要是由于鹿茸性热,属于温补药物,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而且药理研究表明,鹿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导致血糖升高。近年对甘草化学成分的分析证明,甘草含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素等,这些成分也能使血糖升高。因此鹿茸、甘草可能对降糖药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糖尿病患者原则上不宜进补含有它们的制剂。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补阴或气阴双补的药物来进补,如黄芪等。黄芪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温、味甘,具有益气、固表等功效。古今中医治疗糖尿病,大多以黄芪为主药。近年研究发现黄芪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此外,黄芪还有提高免疫力、强心、利尿、降压、保肝、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蛋白尿的作用,这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尤为适宜。
  使用黄芪时,可将15—20克黄芪加水煎服;或者服用黄芪山药粥。山药属于温和的滋补药物,同样具有健脾补气的作用,而且能够辅助降糖。具体做法是准备黄芪30 克、山药60克(研粉),将黄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天服用1—2次即可,适于患糖尿病日久、脾肾虚弱的患者。
日期:2008年5月29日 - 来自[治疗]栏目

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 糖尿病 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病情就将呈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从中医学的观点来说,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一般本虚证候常与标实证候同时存在。本文对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两者联合对糖尿尿病肾病治疗作用作一展示以指导临床用药。

  1  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王光浩等用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DN(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用黄芪注谢液治疗。DN组大鼠毛竖干枯、杂乱、脱落,倦卧,活动减少,反应迟钝,多饮,多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重增加,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精神好转、毛皮有光泽、活动自如、反应灵敏,与DN组相比体重减轻,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DN组血糖和ET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黄芪组低于DN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DN组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黄芪组却非常显著高于DN,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DN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肾脏功能[1]。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0例,可明显减少尿内皮素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停药1个月后,仍能维持疗效[2]。

  2  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的肾病治疗作用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1(血内皮素-1)、GMP-140(血小板颗粒膜蛋白)、TXB2(血栓素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而6-keto-PGF1a(6-酮前列环素)则低于正常人;常规组治疗后血ET-1水平降低,GMP-140、TXB2及6-keto-PGF1a 、24h uAER (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无改变。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ET-1、GMP-140、TXB2和uAER显著降低,认为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功能,减低蛋白尿[3]。也有研究表明,应用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 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血肌酐、血压下降较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尿素氮改善不明显[4]。30例患者给予川芎嗪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差异均无显著性;UAE(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后有显著下降,治疗前(150.23±78.08) mg/24h,治疗后(77.18±54.80)mg/24h[5]。有研究表明,川芎嗪注射液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β2-MG(尿β2微球蛋白)、ET1水平均明显下降,Scr、BUN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无类似变化[6]。

  3  川芎嗪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有学者发现,经川芎嗪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用治疗后,患者血脂、血黏度各项指标及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纤维蛋白原也明显降低,认为黄芪注射液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升阳、行气利水等功效;川芎嗪具有活血行气、降低血黏度和尿蛋白的作用,可保护肾功能,两药同治DN疗效显著[7]。也有报道,30例患者在静滴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治疗组治疗后FBG、PBG、尿蛋白、Cho、Scr、BUN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尿蛋白、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8]。程晓东报道,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FBG均无明显变化,UAE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周铭等报道,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合用后改善循环作用明显,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减少了尿蛋白的排出,保护了肾功能,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疗效[10]。尹天亮认为,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降低血脂,改善肾功能,对临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及减少其并发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1]。同样,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临床观察发现,临床疗效、UAER、FBG、β2-MG、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12]。

  4  小结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单体,具有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嗪能扩张肾血管,提高肾血流量,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减少肾脏的血栓形成,减轻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黄芪注射液在心血管疾病、肾病和抗感染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增加肾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尿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这些作用均有助于机体的修复和病灶的清除,达到治疗的目的。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川芎嗪与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光浩,张敬芳,杨雪琴.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7,17(1):20-21.

  [2]窦连军,冯林美,徐秀云.黄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0):215.

  [3]赵秀珍.川芎嗪针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6):31-33.

  [4]陈兴梅.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50例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A):613-614.

  [5]占晓玲,王小英.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效果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02,14(7):69.

  [6]汤归春,鲁贵春,吴晋兰.川芎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2):725.

  [7]李 银,于晓云,刘洪涛,等.联用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血脂血液流变性和肾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2):568-569.

  [8]李俊枝.川芎嗪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2,31(2):155-156.

  [9]程晓东,程凤宽,高大运,等.川芎嗪和黄芪注射液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初步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35.

  [10]周 铭,米会平,王改仙.黄芪注射液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6):5.

  [11]尹天亮,孙宵月.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80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5,4(5):294-295.

  [12]苏玉新,徐延芹.川芎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1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29.


作者单位:1.吉林省吉林市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2.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实验室

日期:2008年5月29日 - 来自[2008年第20卷第6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95%,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芪注射液联用果糖二磷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果糖二磷酸钠;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成人和儿童较常见的心肌疾病,也是儿童和健康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近年来对心肌炎研究较多并受到高度重视。2004年9月-2006年3月,我们在常规应用能量合剂、辅酶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治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上述时期本院住院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8例, 其中对照组23例, 治疗组25例, 男28例、女20例,年龄14~ 61岁,平均(35. 2±6.6)岁。随访6个月以上。诊断参照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成人急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患者临床表现头晕、晕厥、乏力、心悸、心前区隐痛等;心电图示:S-T 段下移, T波低平及房早、室早、窦速、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心脏生化标记物检查: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 、肌钙蛋白Ⅰ(cTnⅠ) 不同程度出现增高。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心电图、心肌酶谱及cTnⅠ改变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维生素C、辅酶等治疗,合并感染者抗感染治疗, 合并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 (2) 心电图;( 3) 血清心肌酶谱及血清心脏cTnⅠ检测。cTnⅠ使用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测定系统,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内容包括:CK 、CK-MB、LDH 。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及cTnⅠ恢复正常;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及cTnⅠ基本恢复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电图、心肌酶谱、cTnⅠ及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心肌酶谱及cTnⅠ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1天后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情况见表1,心电图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1天后症状、体征情况(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

  表2  两组治疗1天后心电图改善情况(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及cTnⅠ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心肌酶谱各项指标(CK、CK-MB、LDH)及cTn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n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治疗后心肌酶大多数下降,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较明显。具体结果见表3。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心肌酶谱及cTn Ⅰ的变化(略)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1 , ##: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 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常见病。心肌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后,细胞中的酶AST、LDH、CK、CK-MB 及特异蛋白cTnⅠ等不断地释放入血而使其含量增高,检测血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和活性,能够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由于人体的骨骼肌中不存在cTnⅠ,cTnⅠ是心肌特异性标志物。肖晓光等[2]研究发现 ,cTnⅠ在检测微小型心肌损伤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CK和CK- MB ,对各类心肌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观察治疗前后cTn I 的变化情况, 结合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可用于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好转情况。病毒性心肌炎至今无特效治疗,一般都采用对症及支持疗法,减轻心肌负担,注意休息和营养。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黄芪、果糖二磷酸、牛磺酸、维生素C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黄芪除具有抗病毒, 调节免疫, 保护心肌的作用。在抗病毒方面主要表现为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细胞异常电活动, 防止病毒在心肌细胞内进一步繁殖,减轻病毒对心肌细胞结构的损伤,加快受损心肌的康复[3],还可拮抗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对L型钙通道的增加,抑制内向钠钙交换电流, 改善部分心电活动, 清除氧自由基而广泛应用于临床[4]。临床观察表明, 氧自由基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占主要地位[5]。另外,刘唐威[6]等实验表明黄芪可通过上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Bcl-2的基因转录,抑制心肌凋亡,减轻心肌损伤。
   
  果糖二磷酸钠是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它通过调节糖代谢中的若干酶的活性产生药理作用。本文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TnⅠ、LDH、CK、CK-MB 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发现治疗组患者在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后, 临床症状、心肌酶谱、cTn I及心电图恢复时间较短,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果糖二磷酸钠具有保护和营养心肌, 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肌细胞功能, 缩短病程, 促进病毒性心肌炎痊愈的作用。
   
  两药合用可协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 稳定细胞膜, 保持其完整性,改善心肌能量供应, 促进缺血、缺氧的受损心肌细胞修复;使受病变累及的心脏传导系统恢复正常, 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心电图恢复时间提前, 在治疗后随访的6个月时间内全部恢复正常。经治疗后对血清cTnⅠ这一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的观察, 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因此, 两者合用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 Karin K. Reinhar D , Kandol F. et al . The role of enterovirus repl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muscle disease in different immunocompetent mouse strains[J]. Scand J Infect Dis ,1993 ,88(suppl) :84.

  [2] 肖晓光,邱 阳,李艳莲.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对心肌损伤性疾病的诊断[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 ,25(3) :215-216.

  [3] 袁红霞,陈艳春. 黄芪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 山东中医药报,2000 ,24(5) :397.

  [4] 孙成文, 钟园赣, 汇 岩, 等.黄芪多糖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 12 (3) : 161-163.

  [5] 钱永和. 氧自由基与小儿心血管疾病[J].实用儿科杂志,1993, 8 (2) : 69.

  [6] 刘唐威,伍伟锋,冯震博,等. 黄芪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及bcl-2 /bax基因转录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 20 (6) : 823-825.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心内科,湖南 衡阳 421001

日期:2008年5月29日 - 来自[2007年第19卷第15期]栏目

陆仲安妙治糖尿病

     陆仲安是民国初年北京著名中医 ,因其善用黄芪,故当时有“陆黄芪”之美称,并以此与中医史上明代医学家“张熟地”(即张景岳)相媲美。孙中山先生在病危之际,亦曾请他诊治过。
  1920年秋,著名学者胡适突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身体逐渐消瘦,经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为晚期糖尿病,并认为已无药可治,嘱其回家休养。胡适得知自己患的是糖尿病后,忧虑万分,陷于绝望之中。这时,好多亲友、同事前来探望,有人提议:既然西医已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何不去请中医诊治,总不能坐以待毙啊!
  当时,胡适崇尚西方文化,主张全面西化,在医学上也力主普及西方医学,对中医学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医不科学。然而,在绝症困扰、无药可治的情况下,加上亲友的好心劝说,他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看中医。
  于是,由冯幼安介绍,胡适前往陆仲安医寓处就诊。陆仲安诊查后,发觉胡适的糖尿病已累及心肾,治疗非常棘手,用药顾此失彼,难度很大。经过再三思考后,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配伍党参、石斛、黄精、山药、地黄等药,其药量甚大,需用大砂锅煎熬。胡适服几剂药后,病情得到好转,遂安下心来继续服药。
  经过陆仲安多次的精心诊察用药,一段时间后,胡适竟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大病初愈的胡适去协和医院复查,结果是各项检查结果全部正常。这使大夫们大为惊讶,甚至难以置信,但事实如此,不可不信。他们提出要把胡适所服的中药进行化学分析研究,以此来探索中药治好糖尿病的奥秘。
  事实使胡适转变了对中医的偏见,他终于提出“必须使世界医药界了解中国医药的真正价值”。
  名中医陆仲安治好胡适重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医界更是奔走相告。这对当时国民政府停止执行废除中医的法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期:2008年5月25日 - 来自[名家医案]栏目

助阳剂

1.定志丸(《审视瑶函》)
附:加味定志丸
不能远视宜定志,参苓菖蒲远志须。
加味定志功效增,再入肉桂与黄芪。
[组成] 远志(去心)、菖蒲各60g,人参、白茯苓各30g,为细末,炼蜜为丸,以朱砂为衣,每服10g,米饮送下,食后临卧,每日3次。可改作汤剂:人参改作党参1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 补心养神,开窍明目。
[应用] 假性近视属心气虚者;亦可用于屈光不正所致的视疲劳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眼底病的恢复阶段。
[附方] 加味定志丸(《张氏医通》)远志、建菖蒲各60g,人参、黄芪各120g , 茯苓90g,肉桂30g,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10g,每日2—3次。可改作汤剂:远志、石菖蒲、茯苓各10g,党参、黄芪各15g,肉桂6g,水煎服。功能温心阳,益心气,开心窍。应用同定志丸。

2.助阳活血汤[1] (《兰室秘藏》)
附:神效黄芪汤
助阳活血汤蔓荆,升柴芪草芷防归。
眼睫无力或赤痛,风燥升阳寓意精。
神效黄芪功亦同,参芪芍草橘蔓荆。
[组成] 蔓荆子10g,黄芪30g,白芷10g,柴胡10g,炙甘草5g,当归身10g(酒洗),防风10g,升麻10g,水煎,稍热服。
[功用] 升阳益气。
[应用] 重症肌无力、视疲劳、慢性结膜炎及角膜溃疡久不愈合等病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者。
[附方] 神效黄芪汤(《兰室秘藏》)蔓荆子10g,黄芪30g,人参3g(另浓煎),炙甘草5g,白芍药10g,橘皮5g,水煎,临卧温服。功能益气升阳。应用同助阳活血汤。

3.河间当归汤 (《证治准绳》)
河间当归治冷泪,阳气不足风邪侵。
参苓术草芎归芍,官桂二姜[2]枣陈辛。
[组成] 炒白术10g,白茯苓10g,炮干姜6g,细辛3g,川芎10g,白芍药10g,甘草5g,官桂5g,陈皮5g,当归身10g(酒制),人参3g(另浓煎),生姜3片 大枣6枚 水煎热服。
[功用] 温阳益气,祛风止泪。
[应用] 流泪证,属阳气不足兼挟风邪者。

4.加减驻景丸(《审视瑶函》)
加减驻景丸菟丝,车前楮杞五味施,
熟地当归川椒合,温补肝肾内障资。
[组成] 车前子(略炒)、枸杞子、五味子各90g,当归(去尾酒洗)、熟地黄各60g,川椒(去目)、楮实子(晒干)各30g,菟丝子250g(水淘净,酒煮焙干),为细末,蜜水煮糊为丸,每服10g,空腹温酒送下,盐汤亦可。可改作汤剂:川椒5g﹒去目,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 温补肝肾,益精明目。
[应用]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病的后期,属肝肾阳虚者;亦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

5.温经益元散(《目经大成》)
温经益元术参芪,鹿茸桂附枣仁杞,
当归丁香姜酒调,虚寒目病用之宜。
[组成] 人参、黄芪、白术、枸杞子、当归、鹿茸、枣仁、肉桂各等分,附子、丁香各减半,研末,每服10g,可用姜酒调服,每日2次。可改作汤剂:黄芪、党参各30g,附子、丁香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 温阳散寒,益气养血。
[应用] 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及一些眼底病的后期阶段,属虚寒者;亦可用于深层巩膜炎,日久不愈,充血紫暗,结节隆起不甚,全身伴虚寒症状者。

注释
[1]本方在《脾胃论》中名为助阳活血补气汤。
[2]二姜:干姜、生姜。

日期:2008年5月21日 - 来自[卷三 眼科方歌]栏目

肾炎兼冠心病

前方:桂枝12g 当归12g 茯苓25g 黄芪15g 白术20g 泽泻15g  栀子20g 牡蛎15g 淫羊藿15g 紫苏叶12g 淡豆豉20g 
后方:黄芪20g 茯苓20g 白术20g 肉桂20g 人参15g 甘草6g 桑螵蛸20g
 

日期:2008年5月21日 - 来自[百岁禅师遗方]栏目

乳痈

前方:黄芪30g 连翘20g 银花20g 青皮10g 柴胡10g 白芍20g 瓜蒌壳15g 蒲公英30g 粉草6g 大枣30g 甘草10g
服时滴酒三滴作引
后方:柴胡10g 当归20g 白芍20g 大枣30g 薄荷6g 白术15g 茯苓15g 佛手15g 香附10g
外敷:黄连10g 防风15g 白芷20g 辰砂10g 冰片10g 花粉60g共研极细粉末,涂于溃破处。
注意:内服方须交替服用,即:第一张方服二剂后,改服第二方,第二方服二剂后,又改服第一方。如此交替服用。
前方:乳香6g 没药3g 川贝3g 陈皮10g 金头蜈蚣1条
全当归10g 花粉10g 防风15g 连翘10g 炮山甲3g 甘草3g 申花10g  蒲公英引
后方:黄芪30g 当归20g 柏子仁35g 党参20g 白术10g 枣皮10g 大枣20g 川芎6g 白芍15g 麻花1根 (弄碎同药煎,使之融化)
 

日期:2008年5月21日 - 来自[百岁禅师遗方]栏目

第七节虚劳门汇方

  治虚劳平补诸方

  (此下诸方于虚损初病者宜酌用之)

  【增损四物汤】 治妇人气血不足, 四肢怠惰, 乏力少气, 兼治产后下血过多, 荣卫虚损,阴阳不和, 乍寒乍热。

  当归, 川芎, 白芍, 人参,干姜[炮], 甘草。

  上服咀, 每服四钱, 水一盏, 煎至六分, 去滓热服。(夫血病治血气病治气人所易也, 而血病补气气病补血人未尽知, 故四物复有增损之法,盖以地黄滞气而损脾非四肢怠惰乏力少气者所宜, 故当损而人参甘草所以益脾也,故当增共炮姜既能温中又能引血以归气此增损之妙也)

  【六神汤】治脾气不和, 荣卫不足, 怠惰困倦, 不嗜饮食, 服之补养真气, 进美饮食,充泽肌肤。(按充肌泽肤者卫气也气不可热此方以黄芪益卫气,而又以地骨皮清卫热, 则无壮火食气之虞, 又以四物引卫气以归四脏而生血,则又有少火生气之用, 如是则荣卫足而困倦去矣, 其曰:脾不和不嗜食亦为气不足之病气足则愈也宜知之)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黄芪, 地骨皮。

  上为粗末, 短服五钱, 水煎, 空心温服。

  【圣愈汤】 治血虚心烦, 睡卧不宁, 或五心烦热。 

  人参, 川芎, 熟地, 生地。

  上水煎服。(圣愈汤重在血虚心烦四字, 然去白芍而用生地者所以凉心生血也,川芎之用岂为火郁宜散欤不若以麦门冬易之)

  【加减大建中汤】 治妇人胎前产后一切虚损, 月水不调, 脐腹疳痛, 往来寒热, 自汗,口干, 真渴。

  芍药[二两], 当归, 川芎, 黄芪, 肉桂, 白朮, 炙草。

  上为末, 每舨二钱五分, 加姜枣水煎, 食前服。

  (按前三方一用参、姜以温中,一用黄芪、地骨, 以益卫清热,一以参、芪并用,而中外两补均以四物加减,为血分居多, 此名建中,又重在气也,然桂之色可以通荣血,桂之气味可以通卫气, 故本经以之通血脉,又同芪、朮、甘草、姜、枣等则建中之功尤大矣,以其兼中土也)

  【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一切血气不足, 虚损羸乏。

  当归[四两], 白芍[舛], 肉桂[去皮], 甘草。

  上(口父)咀, 每服三钱, 加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 空心服。

  【双和散】 治一切大病之后, 虚劳乏力, 补血益气。(双和者专和荣卫而非建中意也, 然即大建中汤以白朮易熟地而分两亦殊,要知古人不执方不泥法, 读之令人有言外之意)

  黄芪,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肉桂, 甘草。

  上(口父)咀, 每朋四钱, 加生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倦, 或饮食矢节, 以致脾胃虚损, 清气下陷, 发热头痛,四肢倦怠, 心烦肌瘦, 日渐羸弱。(夫形劳者气伤于外, 神劳者气伤于内, 饮食不节者中气受伤, 伤则水谷衰少后,天气病而上下二焦亦无所养, 故以甘温之剂以益上中之气, 而又妙在升荣,以举下陷之阳使荣卫和而气血益也, 气益则何病之有。 故东垣先生一生得力尽在于此,其本方加减法,更妙,详之)

  黄芪, 人参, 白朮, 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上作一服, 水煎, 食远稍热服。

  【八珍汤】 治脾胃亏损, 气血俱伤, 盖人之生, 以脾胃为主, 脾胃一虚, 诸脏夫所,百病生焉, 即四君子合四物汤, 加姜枣熊服。

  【归脾汤】 治脾经失血少寐, 发热盔汗, 或思虑伤脾, 不能摄血妄行, 或健忘怔忡鷩悸,或心脾伤痛怠惰嗜卧, 饮食不思。

  方见血崩门劳伤条。

  【黄芪散】 治劳气食后身疼倦, 夜间盗汗, 此因失血荣卫损也。(夫肾液入心为汗, 而汗者阳之气也。 阳气者卫气也, 卫气昼行阳则为气,为汗行阴则为液, 为血若盗汗者为行阴之气, 反窃而外出以行阳也。此方用黄芪益阳气而固表, 防风为之使归芍地黄引气药以归阴, 甘草从中以和荣卫,故诸症愈矣)

  黄芪, 防风, 当归, 白芍, 干地黄, 甘草, 青皮。

  上每服五钱, 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 食前温服。

  【桔梗引子】 治心不足, 解劳倦, 益血。

  黄芪, 人参, 麦门冬[去心], 桔梗, 甘草[炙各一两], 青皮[半两]。

  上为末, 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劫劳散】 治心肾俱虚, 劳嗽二三声无痰, 遇夜发热, 热周卲冷, 时有盗汗, 四肢倦怠,体劣黄瘦, 饮食减少, 夜卧恍惚, 神气不宁, 睡多异梦, 比药能治微嗽有唾,中有红线, 名曰: 肺痿, 矢治使成羸劣疾。(人身以气血为用,五脏以心肾为主, 心肾者气血之父母, 此方以三物补气,以三物补血, 以三物止嗽消痰敛肺似矣, 然半夏性燥损血,用之何居?盖气以黄芪为君,血以白芍为君, 而又以熟地、阿胶润燥,五味、人参生津, 则又何害于燥?然以之治微嗽,有唾则可,若以之治红线则非今人所敢及也, 幸斟酌之况同人参、黄芪,尤未敢轻用。 )

  白芍药[六两], 黄芪[蜜炙四两], 人参[去芦], 白茯苓, 半夏[泡汤七次], 甘草[炙],当归[去芦酒洗], 五味子, 阿胶[炒], 熟地黄[洗净焙干各二两]。

  上(口父)咀, 每服三钱, 生姜七片, 枣三枚, 水煎温服, 日三。

  【补肺汤】 治劳嗽, 五脏亏损, 哺热接热, 盗汗皂汗, 唾痰喘嗽。(有谓嗽忌参、芪,痰忌熟地,而此方概用之,非得知也,此即八珍意,而陈皮、茯苓之取舍,当思之。 )

  人参, 黄芪[炒], 紫苑, 五味子[炒各五分], 熟地黄, 桑白皮[炒各一钱]。

  上剉, 水煎, 入蜜少许, 食后服。

  【补方丸】 治妇人虚损诸疾。

  白朮, 熟地[各一两], 当归, 白芍药[炒], 川芎, 黄芪, 人参, 陈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温水下。

  【人参丸】 养阴生血补虚。(此亦八珍意也以为丸故去甘草以淡渗, 故去茯苓而诸角胶之用, 非以其为气血之属,而补督脉充脑随乎)

  人参, 白朮, 鹿角胶[炒], 当归, 芍药, 川芎,熟地黄[各等分]。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舨三十丸, 空心米饮下。

  【七补丸】 治妇人气血虚弱, 冲任不和, 腹中经结, 状若怀孕, 月候尚来, 未分经脉,宜服此方。(四物阿胶可以补任脉之虚, 白朮、白芷可以调冲脉之气,以其经结如孕,经脉未分,故制方如此。 )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三钱], 熟地, 白朮, 白芷, 阿胶[炒各二分]。

  上为细末, 炼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空心米饮下。

  【十补丸】 治妇人诸虚百损, 荣卫不调, 形体羸瘦, 面黄背倦, 口苦舌干, 心忪多汗,血衰气盛, 寒热往来, 一切血崩带下, 堕胎落孕, 此药皆治, 孕妇服之, 尤有神效。(此即十全大补汤加肉苁蓉也, 本草以苁蓉为黑司命,能治男子绝阳不兴,妇人绝阴不产, 故加之然。丸方用甘草者,甚少而此,乃如方用之,又不以蜜丸,而以酒调山药为糊者, 欲使丸无太缓之能,功有十全之验也)

  熟地黄, 肉苁蓉, 人参, 黄芪[去芦蜜炙], 当归[酒浸], 川芎, 白芍药[洗], 白茯苓,白朮, 肉桂,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 用好酒调山药末打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 食前米汤或温酒下。

  【滋阴百补丸】 治妇人劳伤气血, 诸虚百损, 五劳七伤, 阴阳不和, 乍寒乍热,心腹疼痛, 不思饮食, 尪羸乏力。(此方不惟理气补虚,而且善调经种子, 然有甘草而又以蜜为丸者, 为以香附益母为君,故无伤于甘丸而缓也)

  香附, 益母草[半斤], 当归[酒洗六两], 川芎, 熟地黄[姜汁炒], 白朮[各四两],白芍药[炒三两], 玄胡索[炒], 人参, 白茯苓[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短服五六十丸, 砂仁汤或酒或醋汤白滚水任下,空心服。

  【羊乳丸】 治虚劳羸瘦。(此方以黄芪补上焦元气,而配以地骨之苦寒,是补气不补火, 以熟地补下焦之水,而配以山茱之温涩,是补水而又生肝, 柴胡散结热之气, 秦艽利一身之机,方以羊乳名者以参芪有羊肉之功也。 )

  黄芪[蜜炙], 地黄[酒浸蒸], 秦艽, 山茱萸肉, 柴胡, 地骨皮[等分]。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短服五十丸, 煎人参汤下, 不拘时候, 日进三服。

  【六味丸】一名地黄丸一名肾气丸, 治肾经不足, 发热作渴, 小便淋闭, 气壅痰嗽,头目眩晕, 眼花耳聋, 咽懆舌痛, 齿牙不固, 腰腿痿软, 自汗盗汗, 便血诸血失音,水泛为痰, 血虚发热等证, 其功不能尽述。

  熟地黄[半斤,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上各另为末, 和地黄膏, 加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腲七八十文, 空心食前滚汤下。

  【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 不能生土, 以致脾胃虚弱, 饮食少思, 大使不实, 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等症。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此方原名肾气丸,为以肾中有生气也, 肾为坎,命门同之。命门之气, 宜藏而不宜泄,故曰悭脏,以其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 本方以地黄滋肾阴, 以山茱山药、茯苓、泽泻补四脏之气,降而归肾, 而丹皮以泻阴中伏火,火去而气生精长, 所以四脏皆有廪而生,生不穷也。 名曰肾气,岂无谓乎?若八味者,又温生气于阴之中,以补火生土也,故下元虚而腹痛漩溺者宜之)

  【益阴肾气丸】 治谙脏亏损, 援热哺热, 潮热盗汗, 或寒热往来, 五心烦热,或口干作渴, 月经不调, 或筋骨酸倦, 饮食少思, 或头目不清, 痰气上壅, 咳嗽哺甚,胸膈痞闷, 或小便赤数, 两足热痛, 或脚足痿软, 肢体作痛等症, 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剂。

  熟地黄[八两杵膏],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当归, 五味子[炒各二两], 生地黄[酒浸杵膏]。

  上为末, 入二膏, 加炼蜜丸, 如桐子大, 朱砂为衣, 每舨五十尢, 空心淡盐汤下。(按肾气丸立自仲景,主作纳气归元故名之, 今加益阴二字乃添蛇足也, 岂立方之旨哉。若五味犹能敛气生津,生地尚可凉血泻火, 或少佐之, 庶几近理,而当归之用,殊失之矣!或曰当归味辛,可以润肾燥殊, 不知辛温之味, 乃流行之物,非所以纳气也。盖肾为水藏而阴生, 所谓水深土厚也。 动则气散而水溢, 所谓失藏其用也。观水归冬旺而反涸, 长夏火旺而水行, 可想命名之义矣。辛温之物,加于纳气丸中,宜乎否乎)

  【乌鸡煎丸】 治妇人百病, 血气虚劳, 赤白带下等证。

  黄芪, 当归[各六两], 香附子[四两], 白茯苓[三两], 人参, 官桂, 熟地黄, 生地黄,地骨皮[各二两]。

  上为乌骨白鸡一只, 男用雌, 女用雄, 笼住, 将黄芪末和暖曲丸鸡头实大,喂鸡眼生眵, 吊死, 去肠肚及毛, 洗净挞碎骨, 入前药并纳鸡腹内, 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 取骨焙干, 并研为末, 用汁打糊丸, 如桐子大, 短服五十丸, 盐汤下。(鸡巽木也,乌骨白毛金水相生,木无火燥之义, 于妇人所宜者,肝木为用, 而阴生阳长也,但此方所配诸药,虽以气血为主, 然参芪同官桂则温补太过,苟非血虚气弱者不可)

  【人参鳖甲丸】 治妇人一切虚损, 肌肉瘦瘁, 盗汗心忪, 咳嗽上气, 经脉不调,或作寒热, 不思饮食。

  人参, 当归, 赤芍药, 杏仁, 甘草[炙],桔梗[去芦], 柴胡[各一两], 地骨皮, 宣黄连, 胡黄连[各七钱半], 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两], 麝香[另研五分], 鳖甲。

  上为细末, 用青蒿一斤, 研烂绞汁,童子小便五升, 同熬至二升, 次入真酥三两, 白沙蜜三两, 再熬成膏冷, 方下众药末,搜和令匀, 丸如桐子大, 短服五十丸, 温酒送下无时。(此方谓治虚损者,为气血不足也, 故用参,而肌肉瘦,故用酥蜜以润之,且酥蜜同杏仁甘桔又可润肺下气而除嗽也, 然气不足则寒而心忪,血不足则热而盗汗,故又于补气血之中,一加柴胡、地骨、黄连以除热, 一加肉桂、木香以温寒, 赤芍散血中之瘀,杏仁破气中之滞, 胡连、鳖甲、青蒿、童便搜骨蒸之热, 而以麝香为引者,是欲内外通,而结热散也,又何不足之有)

  【艾煎丸】 治妇人诸虚。

  杜艾叶, 大当归[各二两], 香附子[四两]。

  上醋煮半日, 焙干为末, 再用醋煮糊丸, 艾醋汤下。(此方调气调经,行血养血,凡艾附丸,可以此作祖)

  【芪味丸】 补虚败。

  黄芪[四两盐水浸火炙], 北五味[二两]。

  上为末, 秫米糊丸, 空心盐酒下。(此补气秘方也,妙在用黄芪以盐水漏炙, 用秫米以作糊丸,以其能开胃也, 五味为佐,惟虚而吸吸短气者宜之)

  治无热虚劳

  【附子理中汤】 治真阳不足, 饮食难化, 大便不实, 肠鸣腹痛, 饮食畏寒, 手足逆冷。(此方只在理中二字上体认,仲景原作大丸为煎,和渣同服。理中妙处,全在于此,今失其意,深可惜也。如大便不实者,还宜遵之)

  白朮,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上剉, 每服四钱, 加生姜十片, 水煎服。

  【黄芪建中汤】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 羸乏少力, 此药大生气血, 补益荣卫。(理中者理土中之寒, 建中者温血中之寒, 当归建中则温荣以行血黄芪,建中则温卫以行血曰: 大建中则气血俱温俱行矣, 用者须得此意)

  黄芪[三钱], 白芍药[炒四钱], 肉桂[一钱半], 甘草[炙二钱]。

  上(口父)咀, 作一服, 加姜枣水煎, 食前服。

  【加味黄芪汤】 治阳虚恶寒。(里气足则外气充, 外气固则内气足, 此方内外相长,而以肉桂通经脉于表里之间,则阳虚之寒释矣, 其加附子又兼温内也)

  黄芪[二钱], 人参, 白朮, 甘草, 肉桂[五分]。

  上剉, 水煎服, 甚者, 加附子。

  【十全大补汤】 治妇人冷劳最妙。

  方见经闭血枯条。

  【浑身碎痛引子】 治妇人劳倦。(主浑身之经络者肝也, 而肝所以藏血,以荣周身之筋, 则一身之碎痛当以肝为主,而生血之本以脾为主, 为脾统诸经之血也, 防风行肝气于周身, 白芷行阳明于血海,甘朮益中土以生血, 归芍荣肝木于周身, 附子温内而通所不通, 藁本行上而散至巅顶,茯苓渗下而内达九渊, 虎骨、续断其搜筋骨诸邪而定痛者欤。其曰治劳倦者,必每因劳倦而浑身痛者也。 )

  虎骨[五钱], 防风, 藁本, 白芷, 茯苓, 甘草[炙], 白朮, 当归, 白芍[炒], 续断,附子[各二钱]。

  上为粗末, 加姜枣煎, 不拘时服。

  【木香丸】 治妇人冷劳, 经脉不调, 脏腑气滞, 四肢疼痛, 饮食无味, 渐加羸瘦。

  木香, 琥珀, 吴茱萸[泡], 当归, 牡丹皮, 赤芍药, 三棱, 附子[炮], 延胡索, 川芎,干姜, 人参, 桂心[各半两], 北柴胡, 鳖甲, 白朮, 厚朴, 熟地黄, 陈橘皮。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温酒下。

  【戊己丸】 治新婚男子女人, 素禀虚寒滑泄, 饮食无味, 肌肉不生, 多睡少寐,终日昏蒙, 夜多异梦, 畏寒喜热, 吃食呕吐清水, 状如翻胃, 此药养脾开胃, 滋血气,长肌肉, 添精益髓, 补暖丹田。(此方补气补血,破气破血,温气行血,通气养血,非真冷劳、气滞、血寒、血凝者,不可妄服。 )

  茴香, 白茯苓, 香附子, 胡椒[五两], 人参, 甘草, 白朮[二两], 朱砂[半两细研]。

  上为细末, 生姜汁打糊丸, 如桐子大, 短服二三十丸, 空心食前白汤下, 日三服。

  【硇砂丸】 治妇人冷劳, 心腹积聚, 腹胁疼痛, 四肢羸瘦,不食。(此方全在破血散结, 虽曰治冷劳,然实为心腹积聚日久,以致瘦瘁也,大概病根于冷而至于瘦, 故云。然若非真确安敢妄用)

  鳖甲[醋炙], 桃仁[去皮尖], 木香, 五灵脂[炒], 当归, 硇砂。

  上为细末, 用硇砂膏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空心温酒下。

  治有热虚劳

  【逍遥散】 治血虚劳倦, 五心烦热, 肢体疼痛, 头目昏重, 心忪颊赤, 口燥咽干,搜热盗汗, 减食嗜卧, 及血热相搏, 月水不调, 脐腹胀痛, 寒热如疟,又主室女血弱阴虚, 荣卫不和, 痰嗽潮热, 肢体羸瘦, 渐成骨蒸。(此治肝脾血虚,木郁不达而发热者最当,引用门冬所以除五心之烦,引用薄荷清肌骨之热,一开表,一清里具见不同, 皆因病而药之也加法俱平正亦可法)

  当归[酒洗], 白芍药[酒炒], 白朮, 白茯苓, 柴胡[各一钱], 甘草。

  上剉散, 水一盏半, 生姜三片, 麦门冬二十粒去心, 煎七分, 不拘时服。

  一方用薄荷少许, 无麦冬。 热甚, 加牡丹皮栀子炒。 骨蒸, 加知母地骨皮。咳嗽, 加五味子紫苑。 吐痰, 加半夏贝母瓜蒌仁。 饮食不消, 加山楂神曲。发渴加麦门冬天花粉。 胸中作热, 加黄连栀子。 心慌, 加远志酸枣仁。 吐血,加阿胶生地黄牡丹皮。 自汗, 加黄芪酸枣仁。 久泻, 加炒黑干姜。 遍身痛,加羌活防风川芎, 以利关节。 手足颤掉, 加防风荆芥薄荷。 气恼胸膈痞闷,加枳实青皮香附。 怒气伤肝, 眼目昏花, 加龙胆草黄连栀子。 小腹痛,加玄胡索香附子。 经闭不通, 加桃仁红花苏木。 左腹血块, 加三棱蓬朮桃仁红花。上腹气块, 加木香槟榔。

  【黄芪散】 治妇人劳热羸瘦, 四肢烦疼, 心躁口干, 不欲饮食。

  人参, 黄芩, 当归[各七钱半], 赤茯苓, 赤芍药[炒], 黄芪,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地骨皮[各一两], 柴胡[一两半], 甘草[炙一钱半]。

  上(口父)咀, 短服四钱, 水一盏, 生姜五片, 煎六分, 去滓, 温服无时。

  【子芩散】 凉心肺, 解劳除热, 使荣卫顺, 血不绝。(较前方少四味, 而赤芍又不同,即可以得其补泻之意矣, 以竹叶小麦为引者,重在心肺之意。 )

  黄芪[一两], 人参, 白芍药, 白茯苓, 子芩,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半两],苦梗[二两半],

  上为粗末, 先用竹叶一握, 小麦七十粒, 水三盏, 姜三片, 煎至一盏半, 入药末三钱,重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

  【知母散】 治妇人劳热, 磴瘦壮热, 四肢烦疼, 咽喉不利, 少思饮食。(此方较前黄芪散无参芪归茯地骨, 而加知母射干升麻,其重在咽喉不利也,然参芪有肺热还肺之戒, 故不用而知母射干又泻火动大便亦宜思之, 若少思饮食,从咽喉不利来则可用,从脾胃不足来则不可轻用,临症自考。 )

  柴胡, 生地黄[各一两], 知母, 黄芩炒, 赤芍药[炒], 射干, 麦门冬[去心],升麻[各七钱半], 甘草[炙微赤半两]。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淡竹叶二十七张, 同煎至六分,去滓, 不拘时温服。

  【半夏散】 治妇人热劳, 烦渴口干, 体瘦无力, 四肢疼痛, 或时寒热, 痰逆呕吐,不思饮食。(今人以半夏大腹之类性燥,为劳热大忌, 而古方乃以半夏立名,以治热劳岂非异哉,且曰治烦渴口干尤异也, 如秦艽可治肢节之疼, 半夏可治痰逆之呕,鳖甲同柴胡以治寒热, 乌梅同参麦以治口干, 若大腹皮者,又监制参芪之滞气也,虽异何疑?转而思之,又怪夫今之不古者多矣)

  黄芪, 北柴胡, 鳖甲, 大腹皮, 半夏, 知母, 苦梗, 人参, 赤茯苓, 秦艽, 赤芍药,麦门冬, 乌梅肉, 甘草。

  上为粗末, 短服四钱, 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

  【秦艽散】 治心经有热, 血脉凝滞, 五心烦倦。

  秦艽, 麦门冬, 当归, 生地黄, 地骨皮, 郁金, 苏木。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半, 水一盏, 红花少许, 同煎至七分, 温服。 若经脉调,不用红花, 忌酒与热物, 此方可服一年。

  【鳖甲地黄汤】 治热劳, 手足烦心, 怔忡悸闷, 妇人血室有干血, 身体羸瘦, 不为肌肉。(此方以地黄当归麦门以滋荣血脉, 以四君石斛以清胃补脾,柴胡鳖甲秦艽以治骨蒸劳热, 亦八物汤之加减者,然以肉桂为佐,我不敢信以为热劳法也。即以为法须审其脉症何如)

  鳌甲[醋炙], 熟地黄, 当归, 柴胡, 白朮, 茯苓, 麦门冬[去心], 石斛, 秦艽, 人参,肉桂, 甘草[炙]。

  上剉, 每服四钱, 生姜四片, 乌梅半个, 水煎温服。

  【胡黄连散】 治妇人热劳, 体瘦, 经脉不通, 四肢疼痛, 口干烦渴, 不得眠卧,饮食减少。

  鳖甲, 天灵盖[酥炙黄], 柴胡, 生地黄, 地骨皮, 黄芪, 大黄[微炒], 犀角屑, 当归,胡黄连, 青蒿, 黄芩, 赤芍药, 木香, 麝香。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一钱三分, 桃柳心各七茎, 煎至六分,去滓, 不拘时温服。

  【犀角散】 治妇人热劳, 心胸烦热, 不思饮食, 四肢多疼, 经脉涩滞。(此较前方大同小异,而力量自是悬别)

  犀角散, 黄芩, 甘草[炙各半两], 赤芍药, 虎仗, 茯苓,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枳壳, 当归[各七钱半], 柴胡, 红蓝花, 鳖甲。

  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去滓, 温服无时。

  【红蓝花散】 治妇人热劳, 四肢羸瘦, 经脉不通。(赤芍虎杖土瓜根皆破血通经,腹皮、枳壳宽胸理气, 其它不过清心凉血解热而已)

  柴胡[一两半], 红蓝花, 生地黄, 赤芍药, 当归, 鬼箭羽, 虎杖, 大腹皮,麦门冬[去心], 土瓜根, 地骨皮, 枳壳, 甘草。

  上为粗散,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 去滓, 温服无时。

  【鳖甲散】治妇人热劳, 发渴壮热, 四肢烦疼, 渐渐黄瘦, 心胸躁闷。(按此四方大同小异, 而柴胡赤芍地骨鳖甲则常同, 而参芪大黄枳壳大腹之类,则互有去取,斫,轮者自有运斤之妙,临症之际宜审症)

  鳖甲, 柴胡, 麦门冬, 知母, 川大黄[微炒], 地骨皮, 赤芍药, 黄芪, 人参, 黄芩,桑白皮, 甘草。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葱白五寸, 豆鼓五十粒, 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

  【阿胶丸】 治劳嗽, 出血咯血, 发热哺热, 口渴盗汗。

  阿胶[炒], 生地黄, 卷柏叶, 山药[炒], 大蓟根, 五味子[炒], 鸡苏, 柏子仁[炒],人参, 防风, 麦冬。

  上为末, 炼蜜丸, 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 细嚼, 麦门冬煎汤下。

  【猪肚丸】 治妇人热劳羸瘦。

  北柴胡, 赤茯苓, 人参, 黄芪, 黄连, 地骨皮, 木香, 桃仁, 鳖甲。

  上为细末, 用好猪肚一枚, 净洗, 将药末入猪肚内, 以线缝合, 蒸令烂熟,于瓷器内研如膏, 丸如梧桐子大, 食前, 粥饮下三十丸, 午食前再服。

  治骨蒸劳瘵

  【加味四物汤】 治妇人骨蒸。(此方以四物生四脏之阴, 以地骨牡丹解骨蒸之热, 其加白朮者以土为万物之母也,大意如此)

  当归, 白芍药[炒], 川芎, 生地, 地骨皮, 牡丹皮[各等分]。

  上(口父)咀, 每服六钱, 水煎服。 一方加白朮。

  【黄连散】 治妇人骨蒸劳热, 四肢昏沉, 背膊疼痛, 面色痿黄, 渐渐无力。(夫肾之余气结而成骨, 心火上烁久则为蒸, 此方以黄连木通犀角麦门导心热`,柴鳖地骨清骨热, 知芩救肾之母, 龙胆泻心, 知母白朮甘草和诸药而保脾,如是则壮火去而少火生, 水日旺而骨蒸去矣, 又何劳热之有)

  黄连[去须], 知母[一两], 鳖甲, 柴胡, 木通, 麦门冬[去心], 白朮, 地骨皮, 黄芩,犀角屑, 龙胆草[去藤], 甘草。

  上为粗散,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生姜一钱, 淡竹叶二七片, 煎至六分, 去渣,温服无时。

  【青蒿散】 治妇人骨蒸劳热, 四肢烦疼, 日渐羸瘦。(前方有苓通犀麦, 此方有芪蒿桑栀, 此又何也, 然栀连龙胆所以清水火之热,桑地知母所以泻肺金之热, 柴胡鳖甲青蒿解骨蒸劳热, 然肺泻则气伤于上,火去则土无以生, 故用黄芪白朮甘草者, 所以发巨桥之粟,以保赤子于干戈之地也)

  青蒿, 鳖甲, 柴胡[一两半], 黄连[去须], 黄芪, 桑白皮, 白朮[各一两], 栀子仁,知母, 地骨皮, 甘草[炙各半两], 龙胆草。

  上为粗散,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一钱三分, 煎至六分, 去渣温服。

  【柴胡散】 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 胸膈痰壅, 腹胁妨闷, 不欲饮食。(此方重在咳嗽痰壅腹胁妨闷上, 故用大黄半夏。 然大黄半夏为今人所摈,岂古人之不如今人欤?善用者,当自得之。嗟乎!阅古人之方,我于今人之病,深有慨焉)

  柴胡, 桑白皮, 麦门冬[去心], 赤茯苓[各一两], 川大黄, 枳壳, 百合, 秦艽,紫苑[洗], 黄芩, 赤芍药, 知母, 木通[各七钱半],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甘草[炙各半两], 鳖甲。

  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一钱三分, 煎至六分, 去渣, 温服无时。

  【河车丸】治劳嗽, 一切劳瘵虚损骨蒸等疾。

  柴河车, 拣参[一两], 白茯苓, 干山药[二两]。

  上为细末, 入河车汁, 加曲糊为丸, 如桐子大, 以少麝香末为衣, 每服三五十丸,米饮温酒盐汤任下, 空心服, 嗽甚者, 五味子煎汤下。

  【黄芪丸】 治妇人骨蒸烦热, 四肢赢嗽, 疼痛, 口干心躁, 不得眠卧。(此方补气益精,养血安神,清肺热,解劳热,宽胸阳为主, 而郁李杏仁虽能润燥,然大便滑者不宜)

  黄芪, 麦门冬, 茯神[去木], 北柴胡, 生地黄, 甘草[各一两], 酸枣仁[炒], 郁李仁,枸杞子,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人参[去须], 黄芩[各七钱半], 百合, 枳壳, 赤芍药,知母, 秦艽[各半两], 鳖甲[制二两]。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清粥吞下三十丸, 无时。

  【地黄煎丸】 解劳生肌进食, 活血养心。(按骨蒸方中未有不用柴胡鳖甲者, 而此方以诸汁熬膏以润肺除热消痰为主,然恐滞膈损脾, 故又佐以参朮山药茯苓麝香之类以疏启中气,而柏子远志又所以养脾之母而润心也, 如肌肤燥涩而气血两虚者请尝试之,何如)

  生地黄汁, 杏仁汁, 生姜汁, 藕汁[各五升], 薄荷汁, 鹅梨汁[各一升], 法酒[二升],沙蜜[四升, 上共合一处, 慢火火熬成膏, 入后药]北柴胡[三两], 木香, 人参, 茯苓, 柏子仁, 山药, 远志肉, 枳实[麸炒],白朮[各一两], 秦艽, 苦梗[各二两], 麝香[半两研], 熟地黄[洗焙酒蒸四两]。

  上为细末, 以前膏和丸, 如桐子大, 食后甘草汤下二三十丸。

  治传尸劳

  【天灵盖散】 治妇人传尸骨蒸, 四肢无力, 每至晚间即热, 两颊红色, 饮食不下,心神烦躁。(传尸者彼此传染相续而亡,其症亦大相类, 然以为传尸有虫形变不一,故多难治,此方以天灵盖祛伏尸, 安息香逐邪崇, 阿魏桃仁槟椰祛虫, 其余诸药则补气血,清骨热消痰而已别无所奇, 而其妙则在童便桃枝柳葱姜而已)

  天灵盖[酥炙], 安息香, 地骨皮, 当归, 人参, 山栀子仁, 贝母[去心], 黄连, 桃仁,槟榔[各一两], 生干地黄, 鳖甲[醋炙], 北柴胡, 赤茯苓, 麦门冬[各一两半],阿魏[半两]。

  上为粗末, 短服四钱, 以童子小便一大盏, 柳桃枝各七寸, 生姜五片, 葱白五寸,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

  【益母草丸】 治妇人骨蒸劳瘦, 月候不通, 心神烦热, 四肢疼痛, 不能饮食。益母草, 青蒿[各二斤], 桃枝, 柳枝[各一握长一尺]。

  以上四味剉细, 用童子小便一斗, 于银锅内煎至三升, 绞去滓, 煎成膏。

  柴胡, 赤芍药, 犀角屑, 鳖甲[制三两], 桃仁[制净五两], 天灵盖[酥炙微黄],朱砂[细研水飞过], 木香, 甘草[炙各一两], 麝香[半两细研]。

  上为末, 用前膏和捣五七百忤, 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煎乌梅甘草汤下, 无时。

  【獭肝丸】 治妇人骨蒸劳热, 体瘦烦疼, 不欲饮食。(与前方小异而此重在獭肝。 )

  獭肝[一具], 鳖甲[醋炙], 北柴胡[各一两半], 川升麻, 桃仁[制], 天灵盖[酥炙],犀角屑, 栀子仁, 地骨皮, 知母[各一两], 黄芪[七钱半], 甘草[半两],麝香[二钱半研], 朱砂。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温水下, 无时。

  【治妇人骨蒸传尸劳瘦方】

  麝香[七钱半], 犀角屑, 木香, 白朮, 鬼箭羽[各一两], 虎头骨[酥炙黄色],天灵盖[醋炙黄色], 雄黄[另研], 桃仁[去皮尖麸炒黄], 朱砂。

  上为细末, 入研药和匀,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温水下, 此药辟温疫亦可。

  治血风劳

  【人参荆芥散】 治妇人血风发热, 身体疼痛, 头昏目涩, 心忪烦倦, 寒热盗汗,颊赤口干, 痰嗽胸满, 精神不爽。(血风劳者,若血虚肝热生风而成劳者,乃内热劳症, 其有外邪乘者又为外致之病,当两分看此方以十全大补去黄芪白芍而加荆芥防风, 盖荆芥乃行散肝中结血,即火郁发之之意, 而桂心之用乃古方之常,当自斟酌)

  人参, 荆芥穗, 生地黄, 北柴胡, 鳖甲[醋炙], 酸枣仁[炒], 枳壳[制],羚羊角[别镑], 白朮[各七钱半], 当归, 川芎, 防风, 桂心, 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 每服五钱, 生将姜三片, 水煎热服。

  【地骨皮散】 治妇人血风, 气体虚弱, 寒热发渴。(前方兼治心,此方兼治肺, 而官桂之用意非气热所宜,于血风二字不知将何以解)

  地骨皮, 桑白皮, 枳壳, 前胡, 黄芪[各一钱半], 人参, 白茯苓, 白芍药,五加皮[各一钱], 柴胡[二钱], 官桂,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 水二盅, 生姜三片, 煎至一盅, 不拘时服。

  【大效油煎散】 治血风劳气, 攻注四肢, 腰背疼痛, 呕逆醋心, 不思饮食, 日渐羸瘦,面色痿黄, 手足麻痹, 血海冷败, 神效。(此方以川乌姜桂等药为主,是真治血中有风也, 故其出症皆属之风冷攻注等病也,其煎法以生麻油浸钱,岂非入肝润燥欤, 若谓煎不可搅,吃不可吹,又不知其深意也)

  五加皮, 乌川炮, 芍药, 海桐皮, 牡丹皮[各一两], 川芎, 桂心, 干姜[各半两]。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生麻油浸钱一文, 同煎至六分温服。常服以油浸二钱, 煎药时不可搅, 吃药时不可吹。

  【治血风劳方】 (此又治在风热清而血自旺也,可为良法,第恐人不自悟耳)

  荆芥穗[二两], 白芍药, 牡丹皮, 防风, 地骨皮, 白芷, 黑豆, 甘草[各一两],川芎[二钱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水一中盏, 姜三片, 枣一枚, 葱白一寸,煎至八分, 温服无时。

  【万全逍遥散】 治血风劳, 五心烦躁, 心多怔忡, 恍惚忧惧, 头目昏重, 夜多盗汗。

  人参, 黄芪, 白朮, 白茯苓[去皮], 柴胡[去苗各等分]。

  上为散, 每服三钱, 入甘草一寸同煎, 温服。(既治血风,何为尽用气药, 况以气药而欲治以下诸症,似亦不能,愚谓此方非治血风劳,乃治气虚症也,用者审之)

  【熟干地黄散】 治妇人血风劳, 冷气攻心, 心腹疼痛, 四肢不和, 饮食减少, 日渐羸瘦。(既治冷气,当同前方入无热虚各条内, 然以风名而有风药, 以冷名而有热药,以劳名而有治劳药, 以血药补血散血, 以气药补气行气, 用平胃以和脾胃,而除心腹之疼, 用羌桂以通经而除四肢之病, 盖以错杂之邪而用错杂之药,今之所谓良医概如此)

  熟干地黄, 柴胡, 黄芪, 苍朮, 牛膝[各一两], 鳖甲[醋炙黄二两], 白芍药, 当归,姜黄, 琥珀, 厚仆, 川芎, 陈皮[去白各七钱半], 木香, 羌活, 桂心[各半两]。

  上为散, 每服四钱, 加生姜半分, 水煎热服。


 

日期:2008年5月12日 - 来自[第五章 虚劳门]栏目

黄芪赤风汤妙治老年脑病

   黄芪赤风汤源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三味药组成,药味虽少,然其效精专。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颜乾麟教授根据老年脑病气虚血瘀之病机,运用此方随证加减,获效颇佳。

  1.椎动脉供血不足
  赵×,男,75岁。眩晕频繁发作7年,劳累后或情绪不好而诱发或加重,曾在外院耳科、神经科和内科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等,多次住院观察治疗。病情一直不稳定,时发不断。1周前因过于劳累,自觉全身乏力麻木,眩晕阵作,继而视物旋转,不能闭眼。查BP110/70HHmg,心肺听诊正常,头项转动受限,双侧颈项部肌肉紧张,相当于颈3~5椎体棘突压痛明显,手指僵直。LDL-脂蛋白9.88mmol/L,胆固醇12.3mmol/L;X线照片示C3~5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头颅CT扫描示脑沟增宽,西医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目前头晕,头痛,大便时干时溏,精神萎靡,舌暗红,苔薄腻,脉弦细。辨证属气阴两虚,瘀热阻络,治以益气养阴,化瘀清热,方用黄芪赤风汤合清暑益气汤:生黄芪20g,赤白芍(各)15g,防风10g,川芎10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泽泻15g,苍白术(各)10g,法夏10g,焦楂曲(各)10g,黄连3g,黄芩6g,山栀子3g,决明子30g,枳实10g,厚朴10g,甘草5g。服用第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转头自如。连服14剂,症状完全消失。

  2.脑动脉硬化症
  陈×,女,67岁。神萎,疲乏,平素痰多,头痛、头晕,头顶热痛如灼,脑鸣动荡,心烦不寐,焦虑易怒,动则汗出,纳食较差,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质鲜红、薄腻苔,脉细弦数。查BP180/100HHmg,心肺听诊正常。脑血流图示双侧波幅降低,枕一乳导联波幅偏低更为明显,西医诊为“脑动脉硬化”。辨证:年老中气不足,脑失涵养,肝阳偏亢,痰瘀阻窍。治以益气平肝,化痰通络。方用黄芪赤风汤合天麻钩藤饮:黄芪25g,赤芍15g,黄连3g,半夏10g,茯苓30g,陈皮6g,决明子30g,苍白术(各)10g,石决明30g,天麻10g,钩藤(后下)18g,防风10g,川芎10g、菖蒲15g、丹参30g,怀牛膝15g。共服21剂后,脑鸣、眩晕诸症悉解。

  3.顽固性头痛
  王×,男,58岁。头部绵绵作痛10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曾经中西医治疗数年效不显。刻诊见全头痛,尤以巅顶、两颞部及后脑部为甚,动后加剧,休息则减轻,伴头昏脑胀,健忘多梦,少气乏力,懒言,口干少饮,纳呆,大便时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证属正气不足,清阳不升,瘀阻脉络。治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络。方用黄芪赤风汤、益气聪明汤合血府逐瘀汤出入:黄芪25g,赤白芍(各)15g,防风10g,升麻6g,葛根15克,苍白术(各)10g,蔓剂子各12克,柴胡6g,枳壳6g,红花6g,川芎20g,牛膝15g,丹参15g,生蒲黄9g,黄柏6g,炙甘草7g,服5剂,头痛大减,纳谷已馨。继守前方,加党参15g。服7剂后获愈。

  老年脑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多发疾病,包括现代老年医学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椎动脉供血不足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属“头痛”、“眩晕”、“耳鸣”等范畴。《内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诸多脑病的出现,多由于老年人阳气、精血虚衰,脏腑等功能减退,加上年长而积劳久病、内外之邪日久耗伤气血和瘀阻血脉、经络不畅,或肝肾脑髓亏损,致使气血运行迟缓,津液失于正常敷布,从而气机升降失调,清窍失养而致病。从临床特点分析,属本虚标实无可非议。所谓本虚是以气血亏虚为主,标实是以脉络血瘀为主。

  颜乾麟教授根据《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成瘀”的特点,大胆运用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本病,并重用黄芪,确收满意疗效。方中药物相配,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提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化瘀与补气治疗原则。颜教授认为,黄芪赤风汤药味虽少,然用药严谨,组方紧扣气虚瘀阻。方中妙在黄芪补益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赤芍活血行滞;防风祛巅顶之风以逐外邪。三药共用,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不停,气血通和。因此,对于气血不足、气血痹阻之证,黄芪赤风汤不失为一首良方。鉴于“虚”及“瘀”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颜乾麟教授根据《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之说而另外重用茯苓和泽泻汤,不仅血瘀能化,且痰浊得清,脉道畅通。

  颜乾麟教授指出,临床须灵活加减方为妙治。属气血不足加党参30g,升麻6g,柴胡6g,当归15g,白芍30g,川芎15g以益气补虚、升举清阳;痰湿困阻加半夏10g,陈皮6g,天麻15g,葛根30g以祛风化痰;心阳不振加桂枝6g,薤白5g,白术10g、丹参15g。此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方剂配伍宜加入麦冬、五味子、玄参等滋补心阴之品;肝肾不足加杜仲15g,桑寄生15g,牛膝15g,黄柏6g以益肝补肾和引热下行;阴虚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0g,丹皮10g;阳虚加补骨脂15g,熟附子10g。

日期:2008年5月10日 - 来自[临床讨论]栏目

       某二一   脉细自汗,下体怯冷,卫阳式微使然。卫阳虚
       黄芪三钱   熟附子七分   熟于术一钱半   炙草五分   煨姜一钱   南枣三钱
       朱三六   脉微汗淋,右胁高突而软,色痿足冷,不食易饥,食入即饱,此阳气大伤,卫不拥护,法当封固。
       人参   黄芪   制川附子   熟于术
       孙五八   肉瞤筋惕,心悸汗出,头痛愈,畏风怕冷,阳虚失护,用真武汤。
       某   劳伤,阳虚汗泄。
       黄芪三钱   白术二钱   防风六分   炙草五分
       顾氏   劳力怫怒,心背皆热,汗出,往时每以和阳治厥阴肝脏得效,今年春夏,经行病发,且食纳顿减,褚氏谓独阴无阳,须推异治,通补既臻小效,不必见热投凉,用镇其阳以理虚。
       人参   半夏   茯苓   炙草   牡蛎   小麦   南枣
       张五六   脉弦大,身热,时作汗出,良由劳伤营卫所致,经云劳者温之。营卫虚
       嫩黄   三钱   当归一钱半   桂枝木一钱   白芍一钱半   炙草五分   煨姜一钱   南枣三钱
       某二一   脉细弱,自汗体冷,形神疲瘁,知饥少纳,肢节酸楚,病在营卫,当以甘温。
       生黄芪   桂枝木   白芍   炙草   煨姜   南枣
       某   汗出寒凛,真气发泄,痰动风生,用辛甘化风法。
       生黄芪   桂枝   炙草   茯苓   防风根   煨姜   南枣
       梅四三   案牍积劳,神困食减,五心汗出,非因实热,乃火与元气,势不两立,气泄为热为汗,当治在无形,以实火宜清,虚热宜补耳。劳伤心神
       议用生脉四君子汤。
       方   茹素恶腥,阳明胃弱,致厥阴来乘,当丑时濈然汗出,少寐多梦。胃阴虚
       人参   龙骨   茯神   枣仁   炒白芍   炙草
       煎药吞送蒸熟五味子三十粒。
       又   镇摄汗止,火升咳嗽,仍属阴虚难得充复,育阴滋液为治。
       熟地炭   人参   炒麦冬   五味   炒萸肉   川斛   茯神   女贞子
       接服琼玉膏方。
       经云,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由是推之,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夫心为主阳之脏,凡五脏六腑表里之阳,皆心主之,以行其变化,故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气化为津,亦随其火扰所在之处,而津泄为汗,然有自汗盗汗之别焉,夫汗本乎阴,乃人身之津液所化也,经云,汗者,心之液,又云肾主五液,故凡汗症,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之者,心之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不分寤寐,不因劳动,不因发散,溱溱然自出,由阴蒸于阳分也,肾之阴虚,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盗汗者,即内经所云寝汗也,睡熟则出,醒则渐收,由阳蒸于阴分也,故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如气虚表弱,自汗不止者,仲景有黄建中汤,先贤有玉屏风散,如阴虚有火盗汗发热者,先贤有当归六黄汤柏子仁丸,如劳伤心神,气热汗泄者,先生用生脉四君子汤,如营卫虚而汗出者,宗仲景黄芪建中汤,及辛甘化风法,如卫阳虚而汗出者,用玉屏风散,芪附汤真武汤,及甘麦大枣汤,镇阳理阴方法,按症施治,一丝不乱,谓之明医也,夫复奚愧。邹滋九
       徐评   汗出总由于心火不宁,属热者多,属寒者少,今诸方皆用补阳治法,乃一偏之见,皆由不知汗出之液在何经也,误人多矣,亡阳之汗,乃阳气飞越,下焦空虚,此乃危急之症,非参附不能回阳,与自盗等大不相同,医者全然不知,并为一病,贻误无穷,深为可笑。
 

日期:2008年5月9日 - 来自[卷三]栏目

中药材黄芪泡茶饮用一周可消除早搏症状

  黄芪15克,放入杯中,加入热开水至离杯口1厘米左右,随泡随服,反复冲泡,至水淡为止。连服3日为1疗程,如能坚持1~2个疗程,常能收到消除早搏的效果。

  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副研究员点评:

  早搏即心跳过早搏动,亦称前期收缩、期外收缩,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早搏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律。早搏常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疾患,也可发生于正常人,如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情绪激动。临床表现为心悸不适、胸闷等,在中医中属“心悸”范畴。

  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黄芪泡茶饮用对消除早搏可有一定的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常人如无明显症状,可不用药物治疗。而原有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病者,如发现频繁早搏和较复杂的心律失常,应去医院做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检查,必要时做电生理检查,及时针对原发病给予治疗,并服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发生意外。

日期:2008年4月29日 - 来自[药茶]栏目

研究揭示黄芪降糖的奥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口增加、肥胖和缺乏锻炼等现象日益增多,Ⅱ型糖尿病正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慢性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之成为继癌症和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当我们摄入含糖食物后,我们体内的胰岛β细胞会分泌胰岛素,通过许多蛋白传递信号,将糖转化为能量供机体消耗,或者转变为糖原肝脏储存备用。若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即胰岛素抵抗)就会出现血糖水平升高,发展为糖尿病。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饮食为什么会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我们机体的细胞为什么会对胰岛素不敏感?我们能采取什么办法延缓或者逆转糖尿病的发生?这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7年12月,《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发表了武汉大学欧阳静萍教授的一篇文章:黄芪多糖减少KKAy糖尿病小鼠模型肝脏内质网应激并恢复葡萄糖稳态。该论文证实遗传性糖尿病小鼠摄人高脂饮食后出现血糖升高、糖耐量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等典型Ⅱ型糖尿病症状。还发现这种小鼠肝脏细胞内的一个调节蛋白合成功能的重要结构——内质网发生功能障碍和结构改变,即产生了内质网应激。大家都知道肝脏是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它通过合成和分解糖原参与维持血糖的稳定。肝脏内丰富的内质网参与蛋白的合成、分泌与空间构型形成。若内质网发生应激反应,细胞将使某些蛋白质合成减少,使一些蛋白质结构异常,因此包括胰岛素以及那些协助胰岛素作用的蛋白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不正常,导致糖尿病发生。
  
这篇论文还证实,传统中医黄芪的活性成分——黄芪多糖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糖、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该项研究还揭示了黄芪降糖的奥秘。证实黄芪多糖通过改善肝脏的内质网应激,减轻内质网损伤,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胰岛素信号蛋白合成量和活性,从而发挥抗糖尿病作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发现,由于黄芪的高效、低毒,且来源广泛,该发现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意义。
  
谈到这个新发现的意义时,欧阳教授表示她们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揭示传统中药黄芪的药理活性,使之造福于人类还任重而道远。
日期:2008年1月25日 - 来自[中药研究与新药申报]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临床常见危重症,自2005年以来,我们采用多巴胺、黄芪静滴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其诊断均符合199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层诊断标准,心功能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50~78岁,平均65岁,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14例,Ⅳ级8例。对照组22例,男15例,女 7例,年龄50~78岁,平均64岁,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12例, Ⅳ级5例。两组患者病因均为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情况及合并症基本相似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积极抗感染、氧疗、改善通气、利尿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性治疗。伴心律失常者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入,每日1次。多巴胺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入,每日1次,每分钟30~40滴,7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根据病情加用适量洋地黄类药物强心治疗,7天为1个疗程。每日定时观察并记录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变化。

  1.3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提高Ⅱ级;有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心功能提高Ⅰ级;无效:临床表现及心功能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在1个疗程内,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μс=1.972,P<0.05)

  3  讨论

  黄芪注射液是由中药黄芪提取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黄芪能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符合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黄芪还通过抗凝、降低血小板黏附率达到改善全身微循环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可提高呼吸中枢兴奋性,改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减轻肺淤血,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从而有助于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纠正。黄芪还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大呼吸道及小呼吸道通气功能,从而有利于PaO2的升高及PaCO2的降低,肺动脉压因此得以减轻或缓解,促进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恢复。
   
  多巴胺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前体[2],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对内脏血管(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则使之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从而使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多。由于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占优势[3],所以多巴胺还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肺心病人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4],对洋地黄药物耐受性很低,疗效较差,且易发生心律失常。本组资料表明,联合应用黄芪及多巴胺注射液与用洋地黄相比,适应证广,安全范围大,可提高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何烹延,何吟绵,方蕴春.黄芪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现代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

  2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十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93-294.

  3  张月根,李金芳.硝苯吡啶硝酸甘油及多巴胺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54例疗效观察.临床荟萃,1999,14(1):21.

  4  陈国伟,顾菊康,陈灏珠.心血管病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87.

  作者单位:841300 新疆和静,和静县人民医院
 
  (编辑:悦  铭)

日期:2007年12月18日 - 来自[2007年第8卷第3期]栏目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饮食疗法


  老年性皮瘙痒症,医学上叫做“老年性干性皮肤瘙痒症”,这种病症主要发生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有些老年人一到秋冬季节就感到皮肤瘙痒,一直痒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待天气转暖后才逐渐恢复正常。瘙痒的主要部位在脊背处,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皮肤萎缩退化、干燥以及皮肤神经功能失调,其次是某些内衣和外界温度的突然变化对皮肤产生的刺激所致。这种瘙痒多呈阵发性,每于睡前加重,患者因剧痒而瘙抓,皮肤可出现抓痕、血痂、苔藓化等继发性损害。如果是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或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老年人,更易发生此类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气虚血淤聚于肌肤所致,当以凉血化淤、祛风止痒为治,可选用下列饮食治疗方:
  黄酒浸枣取红枣300枚,生黄芪40克,生姜40克,绍兴黄酒500克。将瓷坛洗净晒干,生黄芪、白术防风装袋,垫在坛底。生姜切丝,与洗净的大枣拌匀,放入坛内,倒入黄酒,使每个枣都沾上黄酒,将坛口密封约一个半月即可食枣饮酒,每次食枣4~5枚,连服1~2剂。
  黄芪血藤瘦肉汤取黄芪30克,鸡血藤15克,猪瘦肉150克,调味品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猪瘦肉煮熟后调味服食,每日一剂,连续7~10剂。
  黄芪首乌牛肉汤取黄芪、何首乌各30克,牛肉250克,调味品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牛肉煮熟后调味服食,每日一剂,连服7~10剂。
  黄芪大枣汤取黄芪、大枣各30克,桂枝白芍、防风、白术、茯苓女贞子、旱莲草、丹参当归、白蒺藜各15克。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饮服,每日一剂,连服7~10剂。
  芪归羊肉汤取黄芪30克,当归10克,羊肉1000克,调味品适量。将诸药择净,布包。羊肉洗净,切块,与药包、调味品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文火炖熟服食,每三日一剂,连服7~10剂。
  黄芪炖乳鸽取黄芪30克,乳鸽一只,生姜3片,调味品适量。将乳鸽用水淹死,去毛杂,放碗中,纳入黄芪、生姜,隔水炖熟,去黄芪,加食盐味精麻油调味服食,每两日一剂,连续7~10剂。
  乌蛇黄芪羌活酒乌梢蛇一条,黄芪、羌活各15克,白酒1000毫升。将乌梢蛇去皮及肠杂,切段,与黄芪、羌活同入白酒中,密封浸泡20~30天后饮用,早、晚各饮一小杯。
  黄芪乌凤汤取乌凤蛇一条,黄芪10克,调味品适量。将乌蛇去皮及肠杂,洗净,切段,与黄芪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炖至乌凤蛇肉熟后,加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每周两剂,连服6~10剂。
   文/胡献国 日期:2007年11月13日 - 来自[关爱老人]栏目

黄芪的临床运用

      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医家喜用之良药。《汤液本草》谓其“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本草求真》称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芪之称”。本文就多年运用黄芪之经验概述如下:
  1.益气活血除胸痹 黄芪补肺气行血脉,善温胸中大气下陷,用治胸阳不振,气血痹阻之胸痹证,常配丹参、赤芍、红花、川芎、葛根等,黄芪用量倍于活血化瘀之品,其意在通,既大气一转,其痹乃通,特别是对胸痹证见舌胖嫩边尖齿痕者,尤为特效。曾治权某,女,58岁,患冠心病多年,心悸胸闷,时发剌痛,遇劳累及情绪剌激则发,每发均需住院治疗。查舌淡胖,舌底络脉青粗,脉涩迟,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胸痹病,气虚为因,血瘀为果,治当益气活血,温通心脉,以黄芪50g,配丹参、党参、川芎、苏木、降香、桂枝、附片、郁金等,加减服药二月,诸症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继配为丸剂巩固疗效。
  2.补气通络治偏瘫 黄芪为补气药之最,气行则血行,故能推动瘀血的运行和消散,对中风气虚血滞,类中风瘀阻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本,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常重用黄芪配蜈蚣、地龙、水蛭、全蝎、鸡血藤、当归、威灵仙、桃仁、红花等,经治多例,均收良效。
  3 .甘温除热拯肺痨 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本草逢原》称:“能补五脏诸虚……泻阴火,去肺热。”曾治一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患者,男,24岁,半年来一直发热不退,高热无定期,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见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倦怠咳嗽,咳声不畅,食少便溏,机体消瘦,体重比病前下降11kg,舌淡红边尖齿痕。脉细弱而数,遍服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中药百余剂,西药抗痨治疗二月余,发热一直未退,患者及家属已失去治疗信心。余诊后,再三思之,此脉虽细数但无力,机体消瘦但面色苍白,高热为无定时,而非午后潮热,又无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之征象,当属气虚无疑,当忆李克绍教授以黄芪退痨热之经验,处以补中益气汤加鳖甲、秦艽,重用黄芪50g,服药七剂,体温开始下降,最高在38℃,纳开,患者信心大增,继服十四剂而热退,稍事加减,配合西药抗痨,治疗三个月,胸片示两肺病灶明显吸收,体重恢复。可见黄芪退痨热,拯肺痨的功效确实可靠。
  4 .健脾固精摄蛋白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大量蛋白尿,一般多认为属肾气虚损,摄精无权,精气外泄,主张以补肾固精为主,余曾治多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日久不消除的患者,用补肾固摄之法,久服少效,而转用在补肾药中加用黄芪、党参、莲子肉、升麻等升脾益气助运化而收功满意,可见蛋白尿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升清摄精失常有关,因为五脏之精虽藏于肾,但赖于后天脾气的运化输布和补充,如果脾气健旺,中州得以斡旋,精微物质得以正常敷布,不致流失则蛋白尿减少,故健脾升清以消除蛋白尿的治疗思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5 .益气固摄治血证 黄芪养脏腑而补中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固则血止,故曰血脱益气。《景岳全书》谓:“血脱等证,必当用甘药先补脾胃,以益生发之气,盖甘能生血,甘能养营,但使脾胃气强,则阳升阴长而血自归经”。余多年来,一直以黄芪为主,配用人参、炮姜、艾叶、生地、白芨、海蛸、阿胶等随证出入,治疗胃出血、便血、妇人崩中漏下等血证,呈脾胃虚寒气不摄血者,屡收奇功,亦曾有多例尿血病人以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收功的病案,说明益气止血,功在升固。
  6 .安奠两天救滑胎 黄芪补气升阳而治诸下陷,善治胎漏、胎动、滑胎。张乙畴说:“脾为一身之津梁……养胎全在脾肾,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肾虚则根怯,脾虚则本薄,育胎譬如悬钟于梁,梁软则钟坠,折则坠也”。任主胞脉,胞系于肾,胎孕既成,赖母体之气血蓄聚以养之,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姑妊娠之始终,得先天肾气之充和后天脾胃之旺方可孕育生养。曾治王某,女,28岁,婚后五年,孕四流四,此次孕已二月,近日腰酸不适,为防再次流产而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辨为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拟温补脾肾育胎法: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熟地12g,山药24g,枸杞12g,续断12g,寄生15g,菟丝子12g,杜仲12g。嘱隔日一剂,分房静养,避免劳累,连服五月,足月顺产一男。
  7 .鼓动气血蠲痹痛 筋骨脉络之痹疾日久,关节僵硬,肢体浮肿,用搜风祛湿、逐寒通络之品少效者,加黄芪配桂枝、当归、白术补气通络,旋转气血,大气一转,邪气自出,痹痛自解。经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偏服温经散寒、祛风胜湿之品见效甚微,改从益气温经通痹之黄芪五物汤加当归、白术、附片、秦艽而收效满意。实践证明,对于痹症,运用祛风散寒燥湿之药物来治,新病有效,顽久之症,服用日久,疼痛非但不止,反会加重,只有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二者兼顾,才能提高疗效。
  8.补气行水退浮肿 黄芪益肺脾,补三焦司气化,运脾气除水湿,培上源利水道,为补气利水之要药,常配防己、茯苓、白术等。如治一风心患者,头面肢体浮肿,以下肢为甚,心动悸,纳呆便溏溲短,舌淡胖苔薄白滑,脉结代,遂用补气利水法,黄芪50g,桂枝15g,茯苓30g,白术15g,丹参30g,益母草30g,附片12g,防己12g,水煎服,三剂而溲便利,浮肿稍退,续投二十余剂,病情霍然好转,能参加轻微劳动。余又常以黄芪配葶苈治疗肺心病所致的浮肿咳喘心悸,常收良效。
  9 .统摄气化疗消渴 黄芪益气升阳实腠理,既能鼓舞胃津上升,又能统摄下焦气化,故而善治消渴,常配山药、元参、花粉治疗糖尿病,对降低血尿糖有明显疗效,特别是对中气不足、脾阳不振者重用黄芪尤为适宜,所谓通闭止渴,贵在气化,余常以上四味药为主,随证加减治疗糖尿病,对控制病情发展收效满意。
  10.托里排脓疗疮疡 《本经》谓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毒,排脓止痛。”以其补益之力,能自内托长肌肉,则其溃脓自易外出,为久败疮毒之良药。曾治一例因车祸所致髌骨粉碎性骨折,前后多次手术,局部继发感染,疮口腐烂流脓,经外科多次处理,运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三月,疮口不愈,患者要求中医治疗,见疮口灰暗不泽,脓汁稀薄,精神不振,舌淡脉细,此真如《外科正宗》所说:“凡疮溃脓之后,五脏亏损,气血大虚,外证虽形似有余,而内脏真实不足,法当纯补”之证是也,拟益气和营,温阳托毒:黄芪50g,当归15g,鹿角胶12g,银花30g,党参30g,炙山甲10g,肉桂10g,白芷12g,炮姜10g,牛膝12g,连服十五剂,新肉渐生,肉芽鲜红,脓汁减少,精神增,此向安之象,效不更方,再服十五剂而疮面愈合。
  总之,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常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血痹虚劳,崩漏,脱肛,久痢久泻,中风偏瘫,以及卫表不固之自汗盗汗,正气虚弱之疮疡肿毒,风湿水肿等证,为医家常用之良药。日期:2007年9月30日 - 来自[临床讨论]栏目

治高血压验方

  黄芪15g,党参18g,白术、当归、白芍各10g,炙甘草6g,龙骨、牡蛎各24g。水煎服。此方可益气养血降逆,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日期:2007年7月11日 - 来自[妙方精选]栏目

黄芪五金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五金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予自拟黄芪五金汤治疗;对照组74例予消石素、山茛菪碱、心痛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B超或X线腹部平片的变化,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0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治愈率76.9%,好转率17.9%,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治愈49例,好转12例,无效13例,治愈率66.2%,好转率16.2%,总有效率82.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五金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有确切疗效。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黄芪五金汤

泌尿系结合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笔者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黄芪五金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7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7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2年。结石部位;肾结石48例(结石直径0.3-0.8cm),输尿管结石28例(结石纵径0.7-1.0cm,结石横径0.4-0.8cm),膀胱结石2例(结石直径0.7-1.0cm),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液25例。对照组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3年。结石部位:肾结石48例(结石直径0.3-0.8?m),输尿管结石26例(结石纵径0.7-1.0cm、结石横径0.3-0.8cm),膀胱结石1例(结石直径0.9cm),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9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积液21例。2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结石大小等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
①有腰痛、肾绞痛、血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或无以上临床表现。
②经影像学检查(B超、X线腹部平片)证实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
③除使用阿托品、山茛菪碱、黄酮类平滑肌解痉药外,未使用其他排石剂。
④患者肾功能良好,肾积液患者肾积液程度在中度以下者。
⑤排除结石横径>0.8cm。纵径>1.0cm;有证据表明为较长时间输尿管梗阻性肾病,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负氮平衡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病方法
2.1治病组 内服黄芪五金汤。处方:黄芪60g ,核桃仁20g , 金钱草30g ,海金沙(包煎)30g ,鸡内金20g ,金砂牛(研末冲服)10 g ,郁金15 g ,琥珀(冲服)3g ,地龙15 g ,牛膝20 g ,木香(后下)5g。加减:湿热蕴结加石苇15g、黄柏10g;瘀血内阻加桃仁15g、赤芍15g;肝郁气滞加香附15g;血尿者加小藓15g、白茅根15g;脾肾不足加党参20g、杜仲20、补骨脂15g。每天一剂,用2500ml冷水浸泡15分钟,煎取药液1000ml,共煎2次,取药液2000ml,每天分4次口服。
2.2 对照组
口服消石素(德国爱大活药厂出品),每次2片,每天3次;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每天2次;山茛菪碱 10mg ,每天2次。
若疼痛严重时,两组病例均使用杜冷丁60mg肌注,山茛菪碱20mg + 5% G .S250ml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30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两个疗程之间停药3-5天。两组患者每次服药后半小时均作跳跃及倒立运动15分钟左右。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①结石排出,并收集到结石标本,复查
B超或X线腹部平片,结石阴影消失;②虽未收集到结石标本,但在某次排尿过程中有明显的结石排出感,复查B超或X线腹部平片阴影消失;③虽无明显结石排出感,但经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多次复查B超或X线腹部平片结石阴影消失。有效:① 肾结石通过输尿管第一狭窄降入输尿管上段,或输尿管结石自上段降到下段或多发结石部分排出;②结石虽无移动,但经治疗后患者肾积液明显减少,或连续X线腹部平片或B超观察,结石变小或结石出现裂解溶碎现象。无效:①结石无移动,大小无改变;继发肾积液、梗阻,并发尿路感染及肾功能损害无减轻。

4.病例举例
患者 赖某,男,25岁,2006年6月11日初诊。
主诉:左腰绞痛半天。刻诊: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冷汗淋
漓,左肾区有叩击痛,即查B超提示:左肾多发性结石(0.3-0.5cm),左输尿管上段结石(纵径0.8cm、横径0.6cm),左肾积液。即以黄芪五金汤治疗。处方:黄芪60g ,核桃仁20g ,金钱草30g,海金沙(包煎)30g ,鸡内金20g ,金砂牛(研末冲服)10 g ,郁金15 g ,琥珀(冲服)3g ,地龙15 g ,牛膝20 g ,木香(后下)5g。并嘱患者每次服药后30分钟即作跳跃及倒立运动15 分钟左右,服药三剂,即见排出结石1粒呈黄豆大。继续服药一个月。7月15日复查,肾及输尿管结石消失,肾积液消失。
体会: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血淋”范畴。《诸病源侯论?淋病诸侯》有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主水”,“气对津液有推动作用,气虚则津液停聚”。赵冠英教授[2]亦认为,肾气虚弱,导致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肾气旺盛,尿中沉渣自然容易排出,肾气虚弱,气化推动无力,尿中沉渣易沉积于体内而为结石。因此,本病发病病机为肾虚而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蕴结下焦,阻滞尿路,日久瘀积而成结石。故治宜攻补兼施。方中重用黄芪60g,补气行水;核桃仁补肾固精;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金砂牛、地龙,清热利水、化石通淋;木香、郁金行气解郁止痛;牛膝补肝肾导水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行水、清热、溶石、排石通淋之功效。本方在临床中运用得当屡获良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第1辑[S].1993.175-178.
2 梁光宇、杨明会等 赵冠英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
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50

作者:谢丽珍 广东高州中学高中部   广东高州    525200

日期:2007年6月26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颜乾麟用黄芪赤风汤妙治老年脑病

    黄芪赤风汤源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三味药组成,药味虽少,然其效精专。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颜乾麟教授根据老年脑病气虚血瘀之病机,运用此方随证加减,获效颇佳。
  1.椎动脉供血不足
  赵×,男,75岁。眩晕频繁发作7年,劳累后或情绪不好而诱发或加重,曾在外院耳科、神经科和内科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等,多次住院观察治疗。病情一直不稳定,时发不断。1周前因过于劳累,自觉全身乏力麻木,眩晕阵作,继而视物旋转,不能闭眼。查BP110/70HHmg,心肺听诊正常,头项转动受限,双侧颈项部肌肉紧张,相当于颈3~5椎体棘突压痛明显,手指僵直。LDL-脂蛋白9.88mmol/L,胆固醇12.3mmol/L;X线照片示C3~5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头颅CT扫描示脑沟增宽,西医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目前头晕,头痛,大便时干时溏,精神萎靡,舌暗红,苔薄腻,脉弦细。辨证属气阴两虚,瘀热阻络,治以益气养阴,化瘀清热,方用黄芪赤风汤合清暑益气汤:生黄芪20g,赤白芍(各)15g,防风10g,川芎10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泽泻15g,苍白术(各)10g,法夏10g,焦楂曲(各)10g,黄连3g,黄芩6g,山栀子3g,决明子30g,枳实10g,厚朴10g,甘草5g。服用第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转头自如。连服14剂,症状完全消失。
  2.脑动脉硬化症
  陈×,女,67岁。神萎,疲乏,平素痰多,头痛、头晕,头顶热痛如灼,脑鸣动荡,心烦不寐,焦虑易怒,动则汗出,纳食较差,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质鲜红、薄腻苔,脉细弦数。查BP180/100HHmg,心肺听诊正常。脑血流图示双侧波幅降低,枕一乳导联波幅偏低更为明显,西医诊为“脑动脉硬化”。辨证:年老中气不足,脑失涵养,肝阳偏亢,痰瘀阻窍。治以益气平肝,化痰通络。方用黄芪赤风汤合天麻钩藤饮:黄芪25g,赤芍15g,黄连3g,半夏10g,茯苓30g,陈皮6g,决明子30g,苍白术(各)10g,石决明30g,天麻10g,钩藤(后下)18g,防风10g,川芎10g、菖蒲15g、丹参30g,怀牛膝15g。共服21剂后,脑鸣、眩晕诸症悉解。
  3.顽固性头痛
  王×,男,58岁。头部绵绵作痛10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曾经中西医治疗数年效不显。刻诊见全头痛,尤以巅顶、两颞部及后脑部为甚,动后加剧,休息则减轻,伴头昏脑胀,健忘多梦,少气乏力,懒言,口干少饮,纳呆,大便时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证属正气不足,清阳不升,瘀阻脉络。治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络。方用黄芪赤风汤、益气聪明汤合血府逐瘀汤出入:黄芪25g,赤白芍(各)15g,防风10g,升麻6g,葛根15克,苍白术(各)10g,蔓剂子各12克,柴胡6g,枳壳6g,红花6g,川芎20g,牛膝15g,丹参15g,生蒲黄9g,黄柏6g,炙甘草7g,服5剂,头痛大减,纳谷已馨。继守前方,加党参15g。服7剂后获愈。

  老年脑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多发疾病,包括现代老年医学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椎动脉供血不足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属“头痛”、“眩晕”、“耳鸣”等范畴。《内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诸多脑病的出现,多由于老年人阳气、精血虚衰,脏腑等功能减退,加上年长而积劳久病、内外之邪日久耗伤气血和瘀阻血脉、经络不畅,或肝肾脑髓亏损,致使气血运行迟缓,津液失于正常敷布,从而气机升降失调,清窍失养而致病。从临床特点分析,属本虚标实无可非议。所谓本虚是以气血亏虚为主,标实是以脉络血瘀为主。

  颜乾麟教授根据《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成瘀”的特点,大胆运用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本病,并重用黄芪,确收满意疗效。方中药物相配,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提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化瘀与补气治疗原则。颜教授认为,黄芪赤风汤药味虽少,然用药严谨,组方紧扣气虚瘀阻。方中妙在黄芪补益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赤芍活血行滞;防风祛巅顶之风以逐外邪。三药共用,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不停,气血通和。因此,对于气血不足、气血痹阻之证,黄芪赤风汤不失为一首良方。鉴于“虚”及“瘀”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颜乾麟教授根据《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之说而另外重用茯苓和泽泻汤,不仅血瘀能化,且痰浊得清,脉道畅通。

  颜乾麟教授指出,临床须灵活加减方为妙治。属气血不足加党参30g,升麻6g,柴胡6g,当归15g,白芍30g,川芎15g以益气补虚、升举清阳;痰湿困阻加半夏10g,陈皮6g,天麻15g,葛根30g以祛风化痰;心阳不振加桂枝6g,薤白5g,白术10g、丹参15g。此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方剂配伍宜加入麦冬、五味子、玄参等滋补心阴之品;肝肾不足加杜仲15g,桑寄生15g,牛膝15g,黄柏6g以益肝补肾和引热下行;阴虚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0g,丹皮10g;阳虚加补骨脂15g,熟附子10g。

日期:2007年5月14日 - 来自[名家医案]栏目

当归黄芪鸡汤-喝出好皮肤

日前,偶遇好友伟,20多年没见面,自然叙旧。我惊叹41岁的伟眼皮肤细腻,看不见一丝皱纹。我忍不住“淘”她的美丽经。伟说她每周用当归、黄芪炖鸡汤。当归、黄芪都有活血功效,喝过几次后,她发现天天在电脑面前熬成的“熊猫眼”消逝了,眼角鱼尾纹像被风吹走了。如果觉得每周频率太密,可以半月饮一次。

      方法如下:
  1、买一只没生蛋的子鸡(清远鸡、江西鸡、三黄鸡、家鸡、麻鸡均可);
  2、用清水洗净鸡后,最好用盐把鸡身抹一遍,将鸡身上一层很薄的、黄黄的肤泥洗去,炖出来的汤才没有异味;
  3、将鸡切成小块,也可整只炖;
  4、将鸡、当归(最多两个归头,最好切片)、黄芪(与当归齐量、最好切片)一起放进砂锅内,加入清水5碗,大火猛烧,汤滚后15分钟,调至文火,2小时汤成即可饮用。

来源:医圣网

日期:2007年5月10日 - 来自[美容食疗方]栏目

汗证验案

    汗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笔者在临床将治疗汗证的验案介绍如下。

    1 表虚自汗治验

    例1,患者,男,5岁,因车祸致左肩关节骨折,右肺挫伤,急送我院救治,入院5天后患儿出现全身大汗,畏寒,不思饮食,服用西药无效,遂求治中医,予视患儿吸氧,精神软,两目无神,全身大汗,被覆,无论白昼,揭被子时患儿畏寒,夜寐差,不思饮食,考虑为气阴两虚,予以益气和营,止汗为法,方用桂枝汤合牡蛎散加减。处方如下:桂枝5g,生白芍10g,麻黄根8g,党参12g,生黄芪12g,麦冬5g, 龙骨10g,煅牡蛎15g,当归8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5枚, 3剂汗明显减少,又3剂后汗即止。方中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白芍、五味子酸甘化阴;党参、炙黄芪、当归、麦冬益气补血生津;龙骨、牡蛎、麻黄根固摄止汗;姜枣升腾脾胃生发之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和营,生津止汗的功效。

    2 阴血虚盗汗治验

    例2,患者,男,40岁,出汗以腋窝、胸部为甚,头目眩晕,咽干口燥,时感恶心, 夜寐不安,经常梦醒, 二便调,舌质淡苔黄腻,脉数,拟养血安神,敛汗为 法,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处方如下:知母10g,朱茯苓10g,远志15g,五味子10g ,甘草5g ,生黄芪20g ,川芎10g ,生牡蛎15g, 生白术10g,炒枣仁30g ,方中重用先煎枣仁以养肝血,安心神;川芎调养肝血;朱茯苓、远志宁心安神;五味子、牡蛎固摄止汗;生黄芪、生白术益气生阴;知母除虚热;甘草清热和药,10剂汗止。

    3 体会

    汗证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分为自汗和盗汗,它是由于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虚,腠理不固所致。常用的方剂有桂枝汤、牡蛎散、玉屏风散、酸枣仁汤等,根据临床病证辨证施治。 自汗属于营卫失调者,多用桂枝汤加减,出现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安病证,可加入党参、生黄芪、炙甘草、麦冬、五味子补气益阴,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盗汗属于肾阴不足,虚火内扰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养肾阴,清泻相火,兼加一些,如浮小麦、煅牡蛎等敛汗止汗之药。总之,导致出汗的原因很多,病机变化亦较复杂,但是在临床中只要我们抓住主证,辨证准确,审慎用药,药证相符,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作者单位: 323800 浙江庆元,庆元县人民医院 

  (编辑:张 彦)

日期:2007年4月26日 - 来自[2006年第2卷第8期]栏目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为观察组,采用黄芪10~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00 ml中静滴,2周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并与20例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做比较。结果黄芪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黄芪;病毒性心肌炎;疗效

      黄芪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心肌代谢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我院儿科应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毒性心肌炎为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8~16岁。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9~15岁。病例诊断按儿科学第5版[1]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及病情经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常规采用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A、辅酶Q10胶囊等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治疗,黄芪注射液10~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00 ml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部不适及心前区疼痛;心电图: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重点观察心肌酶水平变化。

    1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好转。

    2结果

    经治疗,主要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见表1、表2。表1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对比结果(略)表2治疗前、后ST-T对比(略)注: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黄芪能益气活血、行气止痛,具有抗病毒、促进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功能、利尿、补气升阳,对心血管有强心、降压作用。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推动无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含有多糖苷,具有增强免疫活性作用;黄芪含有皂苷类成分,具有降压利尿和强心作用;黄芪含有黄酮,对心血管有强心作用、抗肝脏毒性作用、抗炎作用、雌激素样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泻下作用、解痉作用;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及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对于细胞代谢及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疗效。黄芪能消除自由基,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耐受力,且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改善血流量和微循环的功能[2]。本组50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表明: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部不适及心前区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心电图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有效率达875%,总有效率为90%以上,与文献报道一致[3,4]。此药在临床应用中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少,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慕荻.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306.

    2雷正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上海医药,1995,2:32.

    3崔秋颖,毕凤丽.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8例.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1):71.

    4千海燕,王义君.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观察.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1):39.

    作者单位: 842300 新疆拜城,拜城县人民医院

 (编辑:乔雨)

日期:2007年4月26日 - 来自[2006年第3卷第6期]栏目

核酪口服液联合黄芪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72例

 核酪口服液联合黄芪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72例 (pdf)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它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也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1]。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目前全球统一采用的是吸入疗法,我院近几年在应用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核酪口服液联合黄芪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7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就诊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5岁,就诊距发病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0年。

    1.2  临床特点  均表现为较长时间的自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喘气等症状,有明显喘息者52例,无明显喘息者20例。

    1.3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小儿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

    1.4  治疗方法  症状发作时均采用吸入治疗,主要有两大类:即普米克气雾剂及喘康速气雾剂,缓解时单用普米克气雾剂配合核酪口服液和黄芪治疗,具体用法:核酪口服液<5岁每次5 ml,>5岁每次10 ml,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黄芪10~20 g,水煎,适量口服,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开始随访,时间大于12个月。显效:支气管哮喘未再复发;有效: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减少<3次/年,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治疗效果好、疗程缩短,3项具备一项以上者;无效: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次数>3次/年以上,症状、体征加重,治疗效果差且疗程长。

    1.6  结果  72例中显效48例(占66.67%),有效22例(占30.56%),无效2例(占2.78%),总有效率为97.22%。

    1.7  毒副作用  尚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2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气道的高反应性、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多与接触变应源有关。在反复发作的病例中一部分属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在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核酪口服液和黄芪,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核酪是一种免疫调解剂,主要成分为酪蛋白水解液、核酸水解液、多种氨基酸、电解质以及类脂,这些成分可以提高体内体液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使患儿明显降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复升至正常水平,部分病例的白细胞吞噬指数有所上升[3]。

    黄芪是中医药学中一味经典的补气药,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固本的功效。实验研究证实,黄芪含有苷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能促进T细胞数量增加和淋巴细胞转化,对人体干扰素系统有刺激活性,增加细胞诱生的干扰素量,对组织中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激活单核—巨噬系统的活性,因而使T细胞、IgG、IgA含量升高,免疫功能增强,而且有防治作用[4]。

    核酪与黄芪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可预防哮喘的复发。本资料显示,其总有效率为97.22%,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育智.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临床医生,2000,28(7):11.

    2  程佩萱.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36-137.

    3  卢雯.核酪口服液联合黄芪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7):92.

    4  邓颖,樊悦,黄文慧,等.核酪口服液与黄芪合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杂志,2004,24(6):552-553.

     作者单位: 448200 湖北荆门,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总医院儿科

  (编辑:丁剑辉)

日期:2007年4月26日 - 来自[2006年第3卷第5期]栏目

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mRNA及透明质酸的影响

    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mRNA及透明质酸的影响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mRNA及透明质酸的影响。方法  用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RT-PCR检测透明质酸合酶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用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含量高于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黄芪能上调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mRNA表达和促进透明质酸的合成。

    【关键词】  黄芪;糖尿病足;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透明质酸

      The hyaluronic synthase mRNA expressions and hyaluronic acid effects of astraglus on fibroblasts in diabetic foot ulcer

    LUO Kai-jun,DENG Jia-de,PENG Ying-fu,et al. Medical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yaluronic synthase mRNA expressions and hyaluronic acid effects of astraglus on fibroblasts in diabetic foot ulcer.  Methods   The change of the hyaluronic synthase mRNA expressions were measur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the hyaluronic acid content was used to detect by radioimmunity.Results  It showed that the hyaluronic acid synthase mRNA expressions and hyaluronic acid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ose cultured without astraglus(P<0.05).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astraglus has a certain effect to up-regulated hyaluronic synthase mRNA expressions and enhance hyaluronic synthesized on fibroblasts in diabetic foot ulcer.

    【Key words】  astraglus;diabetic foot; fibroblast; hyaluronic synthase; hyaluronic acid

    正常伤口的修复包括炎症、增生和修复三个阶段,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稳定 细胞和不稳定细胞都具有完全的再生能力,但能否重新构建为正常结构尚依赖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1];本实验体外用黄芪作用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通过检测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mRNA表达及透明质酸的分泌量,旨在探讨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主要试剂  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公司),TRizol  Reagent Total RNA Isolation Reagent(GiBco公司),cDNA第一链合成Kit(上海生物工 程公司)、dNTP、Taq DNA聚合酶、引物合成(上海生物工程公司),DEPC、DNA marker(华美生物公司),  胎牛血清(四季清公司),异丙醇等常用化学试剂(Sigma公司或国产分析纯);透明质酸放射免疫检  测试剂盒(上海海研所)。透明质酸合酶引物正/负链序列: 5′AAACCGCTGGAACAAGTC3和5′ AACCCTGAGCCAATCAAA3′,GAPDH引物正/负链序列:5′ TGCTTTCCGTCGTATCCA3′和5′ CACCGTCAGTAGCCCAGT 3′,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75和 221bp。

    1.2  方法

    1.2.1  成纤维细胞培养  取溃疡创面组织,经0.01mg/L新洁尔灭浸泡10min后生理盐水漂洗,剪成1㎜3大小,贴壁2h后将组织块培养于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37℃,体积分数为5%CO2,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将细胞悬液调整至1×107/L,移入24孔板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用含/未含20g/L黄芪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待瓶底长满细胞后,以2.5mg/L胰酶消化传代,培养6天后,收集细胞作相应检测。

    1.2.2  半定量RT-PCR检测透明质酸合酶mRNA表达  细胞RNA的提取按TRizol Reagent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cDNA第一链合成Kit将RNA逆转录为cDNA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半定量PCR反应扩增透明质酸合酶mRNA:PCR反应体系(50μl):10×PCR Buffer(5.0μl),25mM MgCl2(3.0μl),4×dNTP(3.0μl),透明质酸合酶20uM引物正链(1.5μl),20uM 引物负链(1.5μl),GAPDH 20uM引物正链(0.75μl),20uM引物负链(0.75μl), cDNA(2.0μl),5U/μlTag(0.8μl), H2O(33.2μl)。半定量RT-PCR反应(同一管内进行);PCR反应条件:透明质酸合酶mRNA扩增:先加透明质酸合酶引物( 1.5μl+1.5μl),95℃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0℃退火50s,72℃延伸1min, 15cycle;GAPDH加入:取上述产品加GAPDH引物(0.75μl +0.75μl),94℃变性1min,50℃退火50s,72℃延伸1min,15cycle;PCR产物各取10μl用1.5g/L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EB染色观察。一次性成像系统照相,各条带的光密度值用彩色图像摄录输入仪(型号:JVCky–F30B 3-CCD)输入,德国KONTRON IBAS 2.0 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用透明质酸合酶/ GAPDH计算得到透明质酸合酶mRNA表达的半定量结果。

    1.2.3  体外合成透明质酸含量的测定  留取用含/未含20g/L黄芪的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后每次换液的上清液,用全自动γ计数仪检测透明质酸含量,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后的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RT-PCR结果分析  将用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后的成纤维细胞mRNA与内参照GAPDH于同一条件下同时扩增,其扩增产物强度经电泳后图像分析,结果表明,用含黄芪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后的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未含黄芪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后的成纤维细胞的表达,结果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结果见表1、图1。

    2.2  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含量比较  含黄芪的培养液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含量明显高于未含黄芪的培养液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结果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结果见表2。表1  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后的成纤维细胞透 明质酸合成酶mRNA表达比较  (略)表2  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含量比较  (略)

    3  讨论

    糖尿病溃疡久治不愈,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成纤维细胞功能低下是其中的原因之一[2],临床观察发现用黄芪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加速溃疡的愈合[3]。同时对黄芪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进行了研究,从细胞学、蛋白及分子水平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特性、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P21WAF1mRNA的表达。黄芪作用后成纤维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细胞倍增时间缩短,G1期阻滞率降低,PCNA蛋白表达增高,P21WAF1mRNA的表达上调将近4倍,证实黄芪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形态修复及细胞增殖[4]。

    在损伤修复的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肉芽组织中的基质主要为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合成[5];透明质酸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它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相结合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密切相关,溃疡愈合的速度及程度与成纤维细胞分泌透明质酸的量有直接的关系,透明质酸的增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当透明质酸增高到一定限度时,愈合过程就表现为瘢痕的异常增生而成增生性瘢痕 [6];成纤维细胞功能低下而使透明质酸分泌量减少可能是糖尿病溃疡难愈合的原因之一,Bertheim等对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的透明质酸进行比较,发现后者的透明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前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也支持这一结果,增生性瘢痕中的透明质酸明显高于正常皮肤[7]。本实验用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结果用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mRNA表达及透明质酸高于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黄芪能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合酶mRNA表达,而使透明质酸分泌量增高,有利于伤口肉芽组织的形成,加速伤口的愈合。从一侧面证实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Wayne KS, Alexander GD, Gordon RT, et al. Physiology and healing dynamics of chronic cutaneous wound.Am J Surg, 1998,179(1):26.

    2  Mingardi R, Pasqualetti P, Strazzabosco M, et al. Risk factor for ulceration, amputation and death: long team prospective study. Abstract volume of the 36th annual meeting of EASD: A243 2000 Jerusalem.

    3  肖正华,陈定宇,周倩,等.黄芪注射液加胰岛素混合液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69例疗效观察.新中医, 2005,37(6):50-51.

    4  邓家德,李扬,肖正华,等.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江西医学检验, 2005,23(5):389.

    5  李玉林.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

    6  Messadi DV, Bertolami CN. CD44 and hyaluronan expression in human cutaneous scar fibroblasts. Am J Pathol, 1993,142(2):1041.

    7  Bertheim U, Hellstrom S. The distribution of hyaluronan in human skin and mature. Hypertriphic and kejoid scars. Br J Plast Surg, 1994,47(1):483.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资助(编号:1040140)

    作者单位:1 416000 湖南吉首,吉首大学医学院

    2 510180 广东广州,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悦  铭)

日期:2007年4月26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23期]栏目

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予西药常规治疗, 口服硝酸酯类药物、β-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药物,再加用黄芪注射液60~80mg静脉滴注,连用14天。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的变化、中医证候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7.5%。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及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等病症范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5月随机选择病例共40例,具有胸痹主症,诊断明确,年龄在65岁以上。其中男28例,女12例, 年龄65~82岁,平均(72.47±6.24)岁;病程6~21年,平均(12.31±5.96)年。冠心病心绞痛分型属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21例,高血脂13例,糖尿病18例,心律失常4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心痛协作组1989年6月修订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胸痹轻重分级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充分休息,低脂饮食,西药常规治疗,口服硝酸酯类药物、β-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药物。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常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再加用黄芪注射液60~80mg静脉滴注,连用14天。

    1.4  观察指标   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的变化、中医证候(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及药物毒副作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  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15mV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2.2  心绞痛疗效    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5%,其中显效9例(22.5%),有效25例(62.5%)。见表1。表1  心绞痛疗效分析

    2.3  心电图疗效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7.5%,显效10例(25%),有效21例(52.5%)。见表2。表2  心电图疗效分析

    2.4  中医证候疗效     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中医主要证候中胸闷胸痛总有效率85%,心悸、气短、头晕总有效率均为90%或以上。见表3。

    2.5    毒副作用    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及毒副作用,使用安全。表3  中医证候疗效

    3  讨论

    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动力性病变使血管狭窄阻塞(或)痉挛,引起心肌氧供和氧需的平衡失调,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所谓“本虚”即指脏气衰微,气血不足。“标实”指痰浊痹阻,血脉瘀滞。中老年人正气内虚,五脏渐衰, 是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血脉运行不畅,瘀于脉道,不通则痛。故治疗大法为补气活血[1]。

    黄芪能补益脾肺、益气升阳,以助气血生化之源。现代药理分析[2],黄芪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及抗氧自由基作用,可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并能通过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黄芪注射液选用黄芪为主要原料,其甘温益气为君,补气强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以振心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兰珠,缪建华.重用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2):6264.

    2  李树青,牛成早,高霞.阻抗法对黄芪治疗冠心病的评价.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12(4):259. 

   作者单位: 110003 辽宁沈阳,沈阳市市政医院 

  (编辑:悦  铭)

日期:2007年4月26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23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