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巜兵临城下》:中国“太空跃进”触动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06:51
2011年11月07日
来源: 环球时报


“中国航天”是近来国际舆论热门话题。图为美国CNN网站报道中国开通太空邮局时刊登的合成图片。
中国航天史上首次飞行器交会对接对西方的心理冲击上周末仍在持续。英国《每日电讯报》5日将神八与天宫之吻形容为威胁美国统治力的“中国空间大跃进”。美国《纽约时报》则提出一个自省意味很浓的问题:过去20年我们对中国的科学封锁成功了吗?文章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尽管美国限制对华科技交流,北京还是靠一己之力在距地球300多公里外的太空展示了实力。在更广泛的国际舆论场,《纽约时报》的反思只是中国空间大戏激起的涟漪之一。后者被一些人看做展示雄心的励志剧,他们惊叹于中国人办大事的速度与能力。也有很多人夸张地将它看做战争剧,新德里学者和华盛顿政客中甚至有人想出“印中空间战”、“中国死星横行太空”等科幻剧情。美国军事专家弗里泽上周末对媒体过度炒作“中国航天威胁”表示不满,他的质问是,美国何时才能脚踏实地地理清自己的太空思绪。
美媒称对华科技封锁“失败”
“距离中国首次空间载人飞行仅8年,距离中国宇航员首次空间行走仅3年”,英国《每日电讯报》5日以这样的计算来表达“中国最新的空间成就展示出这个国家在用多么惊人的速度走上通往空间超级大国之路”。这篇题为“中国空间大跃进威胁美国在天上统治力”的文章说,中国通过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上周的交会对接向世界发出信号,它正通过一连串成功的空间项目缩小与主要对手的技术差距。文章援引英国斯旺西大学空间政治学专家希恩的话说,“10年前,中国连像样的侦察卫星都没有,相关技术起码落后美国25年,但如今他们的侦察卫星和美国的一样好,如果势头保持下去,中国将在2040年前坐上空间强国的头把交椅”。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6日对《环球时报》介绍说,苏联1957年10月将首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到1971年4月发射人类首座空间站“礼炮1号”,其间间隔不到14年。美国人从1958年发射首颗卫星到1973年建立第一座空间站“天空实验室”,也用了不足15年。“与美苏相比,中国1970年就发射了卫星,预计2020年才能建立空间站,无论起步时间还是发展速度都难言跃进”。
不过《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更多将1992年作为中国空间跃进的起点,理由是那年中国正式批准载人航天工程。该报还称中国共产党凭借载人航天项目,既能对内展示成功,又能对外拓展中国软实力,“如果你能漂亮地干成几件大事,对外影响力自然会扩张”。
“北京或许会为自己成为太空中的孤独者高兴”,德国《世界报》6日说,作出这一猜测是因为中国2020年建成首个空间站时,国际空间站恰好退役,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空间国家”。
在中国空间成绩的冲击下,《纽约时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过去20年我们对中国的科学封锁成功了吗?文章说,许多西方科学家认为,中国成功的空间任务为这一制裁政策的失败提供了坚实证据。文章说,美国国会1989年立法限制对华科技交流,禁止空间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美国国内的空间学术会议不允许中国科学家参加,有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项目也不许中国人加入。然而在将中国挡在空间精英俱乐部门外的20年里,中国靠本国科学家努力和政府慷慨投资追逐空间探索之梦,并不断成功。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中国问题专家顾克冈批评国会禁令在太平洋两岸同时激起猜疑,他说,“当我们不断拒绝中国年轻科学家的签证,敌意会滋长在他们心中。”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军事专家弗里泽也认为美国对华科技孤立政策“没有效果”。他在“美中焦点”网站上撰文称,失效原因是其他国家都渴望与中国在空间合作,并且美国的孤立激发中国的斗志,促使其更快推进空间项目。弗里泽还说,如果美国很久以前就满足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欲望,后者的进步说不定没这么快。“美国维持空间科技领导地位要靠自己的行动,而不是限制中国的行动”。
“空间站军事化”猜想受质疑
西方舆论近年来解读中国一系列空间成就时,“空间军事化”一直是如影相随的词汇。“美国空间”网站4日题为“中国交会对接挑战美国空间领导地位”的文章说,中国在地球轨道上的军事能力将因此大为提升,交会对接也利于中国的“空间矿工”尽早上月球攫取资源。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中国此举之所以敲响警钟,是因为其飞行器对接实现得如此精确,如果中国向空中精确发射的不是飞船而是一枚火箭,那将意味着中国有能力摧毁近空所有目标。一些美国军事专家说,由于外空资产完全按照可预测轨道运动,它们在天上就像“移动靶”。
基于同样逻辑,印度智库“和平与冲突研究所”5日要求新德里注意一个问题:空间站会不会成为中国未来在空间战争中的战略前哨?文章说,虽然短时间内中国无法从空间成就中收获战略红利,无法迅速提升空间作战能力,但从长远看中国在未来战争中打击印度的能力必将提升,印度防长安东尼也已对中国提升空间战能力表示担忧。文章还提醒印度国防部认识到中国发展激光武器的动向,称如果印度想让空间资产免受“流氓卫星”威胁,让印度在未来战争中更有自信,新德里必须发展反卫星武器、激光武器以及一系列军用卫星,否则一旦空间战争爆发,1962年的耻辱灾难将会重演。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军方需要紧密合作应对中国”,弗里泽在题为“美中空间关系:请现实一点”的文章中说,美国一名退伍军官不久前发出上述呼吁是基于一种宣传:中国军方正大力利用空间项目研发死星。死星的说法出自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在电影中,它是一种大小相当于小型卫星的战斗基地。弗里泽说,美国政坛一些人和媒体的炒作让中国看上去像是电影中的大反派。他举例说,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巴赫曼不久前宣称中国用激光武器打瞎了美国一颗卫星。弗里泽对此质问道:什么叫打瞎了?它意味着一颗美国卫星遭受永久性破坏。如果真有此事,为什么美国军方没有任何说明?他批评巴赫曼如此夸张地渲染是为了在政坛掀起更大波澜。
    弗里泽还说,中国1992年就宣告了载人航天计划,多年来一直依照计划执行,天宫一号的发射因此不令人吃惊,中国即使建成空间站也不令人吃惊,但美国政治家和媒体却总说中国空间活动是惊人的,这样做显然是为了刺激美国拓展空间计划。
“美国空间”网站说,太空站军事化不是新鲜事。美苏太空竞赛时,美国曾试图发展名为“摩尔计划”的军用载人轨道实验室,后因故取消。苏联上世纪70年代初甚至建成了“太空堡垒”的雏形——“礼炮”系列空间站中名为“阿尔马兹”计划的军用空间站。据俄《观点报》报道,至少“礼炮3号”空间站及1973年因发射失败坠毁的另一座轨道站(西方称“礼炮3A”)配备了舱载武器。
“中国成功”激起周边艳羡
“中国成功完成宇宙对接令人艳羡”,韩国《中央日报》以此为题的文章代表了周边国家看待中国航天进步的一种态度。文章说,中国的宇宙空间对接是值得庆祝的,但一想到我们韩国的状况,心里并不好受。我们在独立发射卫星方面一点起色都没有,随着依靠俄罗斯技术的“罗老号”运载火箭一次次发射失败,韩国对宇宙开发的期待都大大降低了。比起拥有100多颗人造卫星的中国和数十颗人造卫星的日本,我们仅有4颗。虽然与人口、经济实力有着巨大差异的国家正式展开宇宙开发竞争是不明智做法,但至少应该拥有独立发射卫星这样的最基本的能力。
“日本也需要长期空间发展战略”,日本《读卖新闻》以此为题的社论也流露出紧迫感。该社论称,中国发射首颗卫星的时间比日本还晚两个月,但如今已能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与美国、俄罗斯比肩。其军事意义在于中国已有能力在近地轨道精确发射导弹,并对卫星的位置和速度做出调整。在未来中国有可能独占宇宙空间并引起国际社会担忧的背景下,日本还没有制定宇宙开发的长期战略,面对空间能力迅速增强的中国,日本需要与美国等国家紧密携手,加强警戒。
与日韩媒体相比,多家俄罗斯媒体连日来对中国空间技术与俄罗斯的相似性更感兴趣。俄新社认为中国建设空间站的轨迹与苏联相似,但凭借宏大的计划,“小兄弟将追上老大哥”。
“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宇航员和中国航天员应该手拉手在外层空间工作”,美国“大想法”网站说,美国国会应该推倒阻碍中美空间合作的墙,而不是嫉妒中国人的“太空之吻”。在最近两天的美国媒体上,中国人开通太空邮局的消息引发颇多关注。美联社称,此举是对苏联人上世纪70年代设立太空邮局的效仿,后者的邮局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CNN说,在“脸谱”、电邮、推特等社交网络流行的时代,收到别人寄来的明信片会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中国的空间邮政服务会把这种感染力提升到新高度。( 本报驻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记者 纪双城 陶短房 青木 李珍 本报记者 刘畅 汪析)
延展阅读
美媒称中国人正千方百计让孩子在美国出生
专家:空间交会对接是和平利用太空最基本技术
美太空专家驳“天宫”威胁论
中国“太空雄心”引众议 美国孤立被指适得其反
美国政客起中文名字拉华人选票 州长用中文问好
俄航天官员说2020年可能出现首批太空旅馆
明报:“天宫一号”装护甲 躲太空碎片靠闪避
专家建议开太空餐厅 促航天育种产品流向百姓餐...
从神舟到天宫——中国以令世界惊诧的速度飞向太...
神八23时许转入自主导航控制 将与天宫首次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