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南路房屋出租:合作探究:绝不等于变相的“剥夺”和“填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44:48
合作探究:绝不等于变相的“剥夺”和“填鸭”  (2011-6-15 9:30:00)董旭午3推荐

江苏省泰州中学    董旭午

近来,听了一些所谓的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公开课,听后总是感觉不大对劲儿,主要感受有两点。

一、如此分组合作探究要不得

例如,有这么一节公开课,讲的是《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要求学生分三大组(也就是教室内的三大排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大问题。其中,第一大组合作探究:词的上阙化用孙权、刘裕两位英雄人物的典故有何用意(也就是要抒发什么情感);第二三大组合作探究:词的下阙化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历史典故有何用意。学生探究前的诵读感知是否充分以及探究后的效果如何等情概况这里就不赘述了,咱单说说这样分组进行合作探究的不妥之处。试想,对该词的整体感知、对每个历史典故化用的用意的理解应该是全班学生都有份的,应该是在全员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来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深入、全面地理解了词人化用这几个历史典故的用意。如果像那位老师那样搞分组合作探究,不同的组别探究不同的问题,表面上看好像可以信息(即结论)共享,实则教师人为地剥夺了一部分学生探究另一问题的权力。这样一来,一节课结束之后,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探究的领域感受和理解不够深刻。这就好像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一部人做前半部分,一部分人做后半部分,表面上实验是完成了,实际上两部分学生都没有完整地做好这个实验,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住这个实验的原理、步骤、要求和结论等。说得不客气一点,这叫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部分学生生生剥夺了另一部分学生学习、感悟的权利,是一种变相的越俎代庖,是一种变相 “填鸭式”,只不过“填鸭”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而已!实事求是地讲,目前,类似的语文课很普遍,只不过还没有人太留意“填鸭”的主体正在暗暗地转移的问题。我们不妨再往远想一想,若任由此类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发展下去,就等于任由一部分学生长期剥夺另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权利。长此以往,这对学生学好语文、发育自主人格终有何益!

二、带着问题直接进入合作探究要不得

再如,有教师教读《落日》一文,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本文的真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分组探究一下。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必须得认真读课文,深入文本,抓住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精准的时间小标题以及作者情不自禁的抒情和议论等,并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探究,才有可能解决好这个问题。鉴于此,我们绝不可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进入分组合作探究状态,而那位老师却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进入探究了。

这样做,搞得课堂表面上气氛很活跃,热热闹闹的,显得挺有人气的。实则因为学生没有对问题进行足够的自主独立的思考,很多学生就只能是在凑热闹,装样子、走过场,给老师看,甚至有些人干脆就是“南郭先生”。这种装模作样的合作探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及时间保障,对学生务实求真品格的发育无疑都是贻害匪浅的。试想,这样的合作探究,其思考、探究的主动权和解决问题话语权始终都操持在少数优秀学生的手里(有时是老师预先安排好的),其他学生在那一阵预设好的“热闹”中也只能是跟着凑凑热闹——现在很多公开课的课堂现状就是这样的。有人可能会说,时间长了会扭转局面的,积极主动的学生会逐渐多起来的。笔者不能否认会出现这样较理想的局面,也不敢断定就会一定出现,所以也就不多纠缠了这个问题了。笔者只想提醒大家,不论前景如何,这毕竟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时间以及他们自主人格发育的机会才表演出来的“热闹”啊。说到家,这种由学生带着问题直接进入合作探究状态的做法,实质上仍是在由少数优秀学生剥夺多数普通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权利,仍是变相的由少数优秀学生替代老师“填鸭”,对多数普通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再者,再优秀的学生与老师相比终是有所不及的,他们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对问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决不可能完全取代老师的。所以,与其让学生一知半解或不着边际乱嚷嚷一通,还不如由教师导引着学生一步步地探究来得更实在、有效,因为这种貌似尊重学生的“浅折腾”太耗时低效,太祸害学生了。一阵“热闹”之后,该耍戏的耍戏,该装相的装相,该被动接受的还是被动接受,时间一长,自然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不老实、不主动、喜欢作假的不良习惯和性格;同时,也会浪费掉学生很多十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长此以往,这个责任由谁来负,而谁又负得起这么大的责任!。

其实,要根治这种弊端也绝非难事,只要不操之过急,不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违背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实事求是地去设计操作步骤就是了。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教师就完全可以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独立思考、探究,并把自己思考、探究的结果划在书本上或写在笔记本上,而后再分组交流、沟通。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参与了合作探究,真正做到了同学们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确保问题探究得深刻而全面,同时也保证了每个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权利。

合作探究,本是新课程背景下诞生的新名词,特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行为。新课标的制定者的本意旨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善于与人交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品格。应该说,这种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有益于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人才需要的大趋势的。但我认为,课堂的时空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时间毕竟是宝贵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搞那种形式的、低效的、害人的伪合作探究。为了确保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探究科学有效,我们必须力争做好两点:一是拟设的问题必须适度,必须与学生素养、能力和水平相匹配;二是学生的合作方式必须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必须有益于学生自主人格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