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网点查询成都:鬼谷子与襄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35:54
                       清溪—鬼谷子隐居之地辨析
                                         (魏平柱)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纵横家之祖,传说是苏秦、张仪的老师。又说是孙膑、庞涓的老师。楚国人,籍贯社里不详。《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云:“姓名传说不一。其学论因变无常,从黄老‘心术’论世御事,讲求内外损益之理,演变而为‘反应’、‘揣摩’、‘捭阖’之术,为纵横家所宗。所著《鬼谷子》三卷,《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列入纵横家。今本为南朝梁陶弘景注,已孱入道家学说。”清代乾隆二十五年陈锷编纂的《襄阳府志》卷四《山川》记云:“考鬼谷子王诩,晋平公时人。居远安,入云梦山得道,隐清溪之鬼谷,遂匿姓名而自号焉。”卷三十《释老》云:“鬼谷子王诩,采药得道,颜如少童。隐居于清溪,自号鬼谷子。苏秦、张仪尝受捭阖之术。三年辞去,鬼谷子曰:‘二子轻乔松之永寿,贵一旦之浮荣,惜哉!’”又在卷三十四《艺文》中载唐代李涉《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是一首。由此知,陈锷等人认为清溪是在襄阳府辖境的。李涉是晚唐诗人,且自号青溪子。他的这首诗是否吟襄阳清溪,尚待考证。不过,盛唐襄阳山水诗人孟浩然在诗中也写到清溪。他在《山中逢道士云公》诗中写道:“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荆山子”为道士云公之号,云公或就居住荆山。那么,清溪也就当在荆山中。《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则称(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句下裴骃《集解》云:“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又按云:“《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司马贞《索引》云:“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颖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又乐台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清·同治《远安县志·山川》云:“鬼谷洞在县南五十里,清溪寺以西五里。洞门高阔……相传鬼谷子讲易所。”洞旁有明代残碑一块,存留文字可辨识者云:“清溪寺山后五里许,有大仙洞,系战国时鬼谷大仙……修真之所。”“嘉靖三十一年,有山东道人程景山者,游历荆楚至清溪,慕洞幽奇商寺僧建庙,藉以静修。”又有人认为,鬼谷子隐居地在河南淇县云梦山。1994年10月,全国首届鬼谷子研讨会即在淇县召开。鬼谷子究竟隐居在什么地方,传说中有十多处,而清溪则是其中之一。
清溪在什么地方?清乾隆二十五年编纂的《襄阳府志》卷四《山川》载:“清溪山,县(南漳)南三百六十里,山高峻。东有泉,名曰清泉。晋郭璞诗云‘清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谁何,云是鬼谷子’。景纯尝令临沮,故作诗叹羡其美。”《昭明文选·游仙诗》李善注引庾仲雍《荆州记》注云:“临沮县有青溪山,山东有泉,泉侧有道士精舍。郭景纯尝作临沮县,故《游仙诗》嗟青溪之美。”又,吴士鉴《晋书斠注》云:“《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五,引庾仲雍《荆州记》曰:临沮县清溪山,山东有泉;晋郭璞为临沮长,常游此。赋《游仙诗》云:‘清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即此也。按璞为临沮长,不见于传,当在过江之前。”又,《水经注·沮水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云:“(临沮县青山)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崖,恒有落势。风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岩猿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若目不周玩,情不给赏。是以林徒栖托,云客宅心。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又,《后汉书·郡国志》于南郡下注引《荆州记》(此记未知何人所著)云:“临沮西北三十里有清溪。溪北即荆山,首曰景山,即卞和抱璞之处。”
郭璞游仙诗,据陆侃如先生《中古文学系年》所考,可能作于西晋永康元年(300),时诗人任临沮县令。临沮为县,始于秦,地在今远安西北。汉代临沮县,地域包括今南漳县西南境、保康县东南境及远安、当阳二县一些地方。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襄阳人向朗曾任临沮县令。据《湖北建置沿革》所载示意图,县治在今保康马良附近。西晋初临沮县置于南漳境,包及荆门东北一带。郭璞任临沮县令,在西晋时期。以《湖北省建置沿革》所载示意图推知,其县治仍在今保康马良附近。如依《荆州记》所言“临沮西北三十里有清溪”,则清溪当在今保康县土门、清溪河附近。《湖北建置沿革》在《两晋郡县表》中指出:临沮县在今县荆门东北、当阳西北的南漳南境、远安东境。在今保康县南境,有沮阳县属沮阳郡。保康县景山是沮水发源,其县曰沮阳,因在沮水北岸故名。另据《水经注》,晋咸和中以临沮县为沮阳郡治。由是,郭璞任临沮县令的临沮县,很可能在今保康县境内(沮水流经的马良坪、重阳集曾经隶属南漳)。而《游仙诗》所写的“清溪”,被诸多诗评家、方志作者认定在今当阳、远安、南漳县境内似当有误。远安,如《舆地记胜》卷七十三《峡州》注引北宋初晏殊《晏公类要》谓“远安有仙居洞,乃鬼谷子所隐。洞之竹叶上多生符篆,文如籀,俗云鬼谷子遗迹。”这里所云临沮,则为梁代的临沮。也就是说,宋代的远安是梁代临沮故地。苏轼、苏辙或受此影响,以为“清溪”在远安。其实,郭璞任临沮长时,远安地属高安县。所以嘉祐四年(1059)十一月,苏轼兄弟赴京途中经过峡州时,二人各作诗一首《寄题清溪寺》。诗题下均自注曰:“在峡州,鬼谷子之故居。”或许便是误信了晏殊所言。不仅远安有清溪寺,当阳也有清溪。
也许是出于对晏殊、苏轼、苏辙的否定,四十年后的元符二年(1099),也在十一月,苏轼、苏辙的好友,赵德麟、李廌、晁说之等人亲自到清溪考察了鬼谷子隐居。不过,他们所到之地则不在峡州,也不在保康,却在今南漳县武安镇一带。
赵德麟,《宋史》卷244有传,未及襄阳从事事。与苏轼过从异常亲密,入元祐党籍。“东坡既谪,德麟亦坐废十年”。其在襄阳幕府中担任从事,大概即在所谓“坐废”期间。这期间他经常巡察府属各县,与李廌、魏泰、李友谅、谢公定、潘仲宝等人徜徉山水,饮酒赋诗。单从襄阳岘山石幢题名考查,自绍圣四年(1097)二月五日至元符三年(1100)二月六日,他在襄阳便有足足三年时间。李廌即李方叔,苏门六君子之一。《宋史》有传,但亦未及在襄阳事。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苏轼谓其“张耒、秦观之流也。”元佑三年(1088),苏轼知贡举,阅卷中得一卷以为是李廌的,置之首选。揭封后,却大出所料,李廌落选。苏轼为此十分悔恨,有“平生漫谈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之叹。李廌以后再次赴举,却又一次失利。于是,他绝意仕进,定居长社。曾羁旅襄阳,以岘山石幢题名和他在襄阳的诗作考之,自绍圣四年(1097)至元符三年(1100)他在襄阳至少有三年时间。晁说之,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弟弟。元丰五年(1082)进士。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礠州武安县。崇宁二年(1103),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元祐党籍。潘仲宝,事迹未详。
李廌是在襄阳从事赵德麟的邀请下,从酂(今光化)赶往当时中庐县的。为此他写有《德麟以书相招,云已与潘仲宝在中庐,可自酂来同游灵溪、石门、双池等胜处。某作六诗率张会川作》诗记其事。游览过后,写有《从德麟自中庐游灵溪记事》诗三首:“各执梅枝不执鞭,涉溪穿竹过林烟。景纯梦里经行处,直到青溪古洞天。”“青溪翠壁泻琮琤,洞府犹传鬼谷名。幸有六经堪送老,不思唇舌慕纵横。”“裂崖泉射便成溪,溪畔虚岩匹练垂。玉溅珠跳千仞底,阴阴众木媚清池。”诗中明确提及“景纯”(郭璞字景纯)、“青溪”、“鬼谷子”。晁说之在其所作《游灵溪四绝》序中交代得很清楚。序曰:“元符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赵德麟检效诸邑,李方叔自酂来会中庐游灵溪寺,观飞泉,穷水所出,涉龙潭,遂至上洞,寻火而入,路穷乃回,归息岩下。岩、洞、泉、潭,前此未名,尝见《襄沔记》,郭璞游仙诗谓青溪道士鬼谷子所隐在义清县。义清,今其地也。岩势天巧,如观音大士所居。潭抱石而曲,泉悬级挂空,若冲牙珩璜,垂而有声。遂名洞曰清溪,岩曰补陀,潭曰玉玦,泉曰珠佩。”为此晁说之寄题四首绝句,各吟一景。其一曰《青溪洞》:“不到清溪路,人间千过春。青溪人不老,应怜郭景纯。”其二曰《补陀岩》:“补陀风月在,处处得真居。一六同妙湛,三千皆宴如。”其三曰《玉玦潭》:“大夫既授玦,捐之湘江中。彼波到此潭,寂寂睡蛟龙。”其四曰《珠佩泉》:“佳人谅诚素,鸣佩若可取。王孙忘情事,不学郑交甫。”其第一首诗中也明确提及“郭景纯”、“青溪”。他们似乎真的找到了鬼谷子隐居。但从历史地理考察,则又有诸多疑点。
诗及诗序中提及中庐、义清等地名,它们与今南漳的关系,历史地理志均有明确记载。宋代京西南路属县中有中庐,也有南漳。《宋史·地理志》云:“中庐:中下,隋义清县。太平兴国元年改。绍兴五年省入南漳。”这就是说,北宋时的中庐县,在隋代为义清县,到南宋绍兴五年并入了南漳县。《方舆纪要》载:“中庐城在南漳县东北五十里。”《清一统志》云:“中庐故城在襄阳西南。《湖北省志》说:“襄阳西南即南漳东北。”准此诸说,赵德麟、李廌等人所游的清溪,不得越过今南漳县境。据宋·王存《元丰九域志》所载:“(中庐)县在襄州西一百二(三)十里。有伏龙山、长渠、木渠”。由此推知,其地当在今南漳县东北武安镇一带。此地距晋郭璞任长的临沮(今保康马良附近)甚远,也不合《襄阳府志》“清溪山在县(南漳)南三百六十里”的说法。赵德麟等人所游的则当为鬼谷子的另一处隐居。也就是晁说之引《襄沔记》所云“青溪道士鬼谷子所隐在义清县”。《旧唐书·地理志》:“义清县,汉中庐县,地属南郡。西魏改义清县,旧治柘林。永徽元年(650)移治清凉。”《元和郡县图志》云:“义清县,中,东北至州(襄阳)五十八里。”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义清县为中庐县。其地域相当今卧龙镇(原泥嘴镇)以西至七里山、李庙、长坪一带。这也可从李廌、晁说之诗中得到映证:诗题中有“灵溪”,而木渠渠首则为“灵溪堰”。这在宋·郑獬所写《宜城修木渠记》中有载。治平三年(1066),宜城县令朱孥修木渠,在渠首卢家畈筑灵溪堰,以拦截壅高蛮水”。而木渠之源,则“出于中庐之西山”。“石门”,至今这里尚有石门、石门水库。在武镇西不远处,而且这里也有一个名叫“临沮”的地方。郭璞为临沮长,难道在此吗?待考。
另外,《当阳县志》则说“青溪山在县(当阳)北三十里,为邑西障。本名青山,有泉曰青溪。郭璞《游仙诗》:‘青溪千余仞,……云是鬼谷子’。”当阳在郭璞任长时不属临沮,在隋亦不属义清,在宋亦不属中庐。郭璞所吟鬼谷子隐居之清溪,在今保康县境的可能性较大。《襄阳府志》所云,“清溪山在县(南漳)南三百六十里(或二百六十里)”,未知何据。也许如苏东坡一样,是由晏殊《晏公类要》把远安当作了郭璞任令长时的临沮县。远安西北三十里,正是南漳县的巡检司所在地。由南漳县城南行,道路逶迤二百六十里、三百六十里确乎是有的。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复杂,要读懂它也十分困难。以上所言,未知当否,还望专家指正。

参考资料:
1、潘新藻 《湖北省建置沿革》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7年2月。
2、刘维毅 《汉唐方志辑佚》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7年12月。
3、陈锷 《襄阳府志》 乾隆二十五年编纂。
4、孔凡礼 《三苏年谱》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4年10月。
5、傅璇琮等 《全宋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11月。
6、许前伟 《鬼谷子确有其人,鬼谷子确有所本》 1994年11曰2日《文汇报》。
7、孙侃 《当阳名胜古迹》 当阳县文化馆  1984年10月第二版。

(魏平柱      写于200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