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克利夫兰:透视官员微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03:29
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还是炒起了一段小插曲?
透视官员微博

从古至今,中国官场都以低调、神秘的面目示人,而最新出现的微博,却以亦公亦私的表达方式透露着其中的蛛丝马迹,甚至,微博已经作为一扇半掩的窗,开始表露出官员们的脾气秉性、官场的明暗规则和政界风气的风云变幻。
微博,究竟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还是炒起了一段小插曲?
厅级最能博
副职最爱博
叶青,49岁,民进湖北委员会副主任,中等身材,戴细框眼镜,爱喝茶,说话慢条斯理。叶青自我评价——“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人士、学者”。
在微博上,温吞的叶青很火爆,被称为“中国最具个性官员”。2011年,他超越众多高级别官员,跻身“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排行榜”第六位。
“在开博官员中,厅级干部发微博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好评度最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刘鹏飞分析说。
叶青对此解释:“厅级官员‘专家’居多,都是具体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谈起各领域的现实问题,比较有话语权。”相较之下,部级官员统管全局,发言压力较大,掌握的信息也比较笼统,处级官员则级别较低,影响力不足。
查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8月评选出的“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排行榜”,其中竟然有7位都是“副职”。为什么都是“副手”爱说话呢?同为副职官员的叶青认为,“副手”没有“一把手”压力那么大,“言论相对自由”。当然,还有一个很实际的原因是,“副职官员比较多,一个局里副厅级官员七八个,升迁渺茫,所以反而少了如履薄冰的功利心,愿意仗义执言,搏个刚直不阿的好名声。”
在官场,一向崇尚谨言慎行,因此,敢于在微博上实名直言的,多是性情中人。叶青就常用“另类”来描述自己,他说不怕拍板砖,“一年365天,天天有人挨骂,今天轮到我值班而已。”如果他发了挺尖锐的微博,就不看评论。“不给自己找不痛快。”他也不怕得罪人,“反正机关投票,我一直票数不高。”
微博侦察与反侦察
尽管很多官员早早开通微博,有趣的是,却罕有发言。刘鹏飞分析说,“其实很多官员都在‘潜水’,或者穿上了‘马甲’。”
一位热爱“潜水”的某省局级领导曾对他说:“潜水”无异于“微服私访”,可以不动声色地体察民情,当然,也可以不留痕迹地检查窥视。
但下有对策,该领导手下的科长想出了好办法——穿上“马甲”就可以“反侦察”。
“马甲”,即网络用户的“替身”,是指除实名认证公开微博之外,还有一个悄然隐藏的第二微博。
在实名微博上,这位科长关注时事、经济、文化,发言三句不离“和谐”、“百姓”和“职责”。在“马甲”微博上,这位科长关注音乐、旅游、明星,发言多是围绕“享受”、“情感”和“时尚”。
而且,上司自鸣得意的“微服私访”早已被科长看穿。“我发现有一个用户同时关注我和好多同事,排查一下,肯定是领导。”科长对此“三岁小孩的伎俩”很不屑。
谁在操盘政务微博?
大连市公安局西岗分局微博只关注日本性感女星苍井空的丑闻全国爆炸,大连市公安局西岗分局随即出面澄清,“被盗号了。”一个被忽略已久的环节突然浮出水面,变成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在政务微博的背后,到底是谁在操盘?
开通微博之初,很多领导将之视为“时髦的小玩意儿”,随手扔给有兴趣的年轻属下处理,于是,漏洞百出的政务微博成为网友们“找茬儿”的乐土,哪些政务微博在关注明星?哪些政务微博在跟网友骂架?哪些政务微博在拍领导马屁?
爆了几个典型,领导们突然意识到:重视度不够,于是,重新组队,“主要由各部门负责人、宣传部门人员、新闻发言人和网络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员负责发布微博。”研究政务微博已久并即将出版专著的榕树下网站副总编辑卢金珠介绍说,“除此之外,还有个别政务微博是由官办媒体负责,如安徽政务微博就是由江淮新闻网的人员在负责。”
“正规军”掌管微博,也许不会出错,但是传播效果却未必出色,原因很简单,微博与新闻不同,讲究的是有趣、亲和、互动,水土不服的“正规军”在新领域受了挫。
据政务微博分析专家马博士透露,“微博外包”已经形成产业,即将微博托管,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发微博,赢得关注度和影响力。“但客户主要是企业、商人和名人,官员比较谨慎,一旦有政治风险得不偿失,所以托管的官员很少。”
说话的压力
言辞不当,会因言受累。让诸多官员却步的前车之鉴是国内首位实名开微博的厅级高官——伍皓,因为争议不断的微博风波,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并在去年年初从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调任云南省红河州宣传部部长,网友称其为“首位因微博被贬职的官员”。伍皓也曾发微博感慨,“官员开微博,就不能有自我,虽说很残酷,但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只好如此。”
同样感受到压力的还有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他坦言,开微博什么也没得到,还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和风险,稍一讲错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曾有上级领导告诉我,有些事情我支持你,但你不要通过微博、博客在网上发表,可以通过内参来反映。”
而且廖新波发现,关微博比开微博更难。“现在官员是很苦的,不要以为很风光,能够说话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并不把微博当作是一种游戏,而是工作以外的一份工作,是在另外一个战场、工作场合里做事。”
叶青也经常遭遇尴尬,曾有人当着局长的面夸赞他为偶像,并以为他才是局长。同事们经常拿他调侃,“我们一说是统计局的,人家都问,认识叶青吗?”
于是,为了避免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压力,很多官员选择了最保险的办法——不说话、少说话,必须说话时,转发官方网站的新闻导语。
“很多人喜欢在微博上‘打官腔’,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为的就是四平八稳、保全自己。”叶青说。
官员蔡奇也曾分享他的“发博原则”:少谈概念多讲事实,少谈抽象多讲具体,少谈外头多讲身边,少谈枯燥多讲有趣。为此要多观察、多思考,还要做必要的功课。除互动外,建议最好写满140字,对自己肯定有提高。有条件还可多配发照片,用图说话效果更好。
干部必修课
2011年年中起,微博等新媒体被列入中央党校的培训课程,国家行政学院也专门针对官员培训开设了微博技能班。四川、广东、新疆等地,微博已被列为干部培训必修课程。在浙江,“微博与领导工作”出现在官员脱产学习班的课程表上。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是,在敏感事件、突发事件上不要随意表达个人观点,要时刻记得代表政府发言,等待‘准确消息’,统一口径。”
廖新波感叹道:“政治环境很重要,广东的政界氛围还是比较开明的,尚且有压力,更不用说比较保守的地方了。”
刘鹏飞认为,思想落后和知识陈旧依然是一些党员干部需要改进的地方。“新媒体素养和使用能力不足,对互联网技术和新业态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等等,都是消极惰政的表现。”
但不可避免的是,“有的政务微博对网民诉求敷衍,对于负面言论采取封堵、拉黑的手段,严重挫伤公信力。有的政务微博干脆直接关闭评论和私信功能,信息发布不及时导致流言滋生。”刘鹏飞认为,政务微博一方面应该体悟群众疾苦与要求,防止变“亲和力”为“油腔滑调”,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防止偏听偏信、妄下结论和过度承诺。
政务微博取代信访?
最近,“微博检举”、“微博问政”异常火爆,通过微博的放大和倒逼作用,官员的腐败百姓的诉讼得到了高效解决。那么,微博能否替代广受非议的信访制度呢?
“目前政府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找到一个对公权力有效的制约机制,而在对政府公共行为监督方面,建立在公开透明基础上的微博恰恰是不可替代的力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说。
与其他媒介不同,微博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效果。“政府部门需要放下姿态,拿出诚意与网民沟通互动。把微博作为一种采纳民意、倾听呼声的重要渠道来改进我们的决策、改进我们的政府治理。”汪玉凯认为,“微博问政”已是大势所趋,在新媒体的促进作用下,政府迟早会变成“玻璃房”,接受民众的监督,采纳民众的意见。但他也强调,微博问政刚刚兴起,并未成熟,“不可片面夸大微博问政的力量。”“微博问政可以作为新闻发布和信访的有力补充,但决不至于完全取代。”汪玉凯表示。
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