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门口立交桥怎么样:也谈盖碗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46:36
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曾路过一景德镇瓷器店,购得一套盖碗茶具归来。平时泡绿茶,我以普通盖杯泡而饮之。昨日,妻姐送来龙井一罐,用这盖碗茶泡之,方得知这盖碗茶之奇妙。如我平时喝绿茶,则第一道茶将用开水洗掉,从第二道茶开始喝起。那龙井泡后,片片浮于其上,则倾之可惜。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

  据说,北方人一见面,开口必问,你喝了没?而四川人的茶馆就很多,那茶倌扛一大铜茶壶,客人端坐在四方桌前,那茶倌也能反手一背那壶大嘴长的茶壶,来一个凤凰三点头,沥沥然,正好大半杯茶水在杯中,合适得很.又说,广东人大清早起床,就得去喝茶.他们喝茶,其实是以吃早点为主,想必是早点吃饱,再饮上一杯茶,则一天就心满意足,欢喜不已.

  一般情况下,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却趣味。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会下降而色败香散。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我以前上班的地方,是利川的柏杨镇。柏杨镇最早的出名,倒是以那《龙船调》而出名,据说,《龙船调》来自原柏杨的秧歌调。这里有一小茶店,店主姓沈以卖茶为主,兼卖茶具,在其地偶坐,倒得以和他共品功夫茶并观其操作,大意则要将紫砂壶也用开水烫过,小小的茶杯也要烫过,第一道茶是不会拿来喝的,倒可以敬了土地菩萨。再将泡好的第二道茶倒入小杯,端至嘴边,闻过香味之后,方送入嘴里, 看后觉得好麻烦的。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喝盖碗茶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刮盖子很有些讲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昨日上UC,在鹤峰房间,那≮鹤    峰≯唯☆一见我一把抓过盖碗茶,就往嘴边送.想必是没看清,她就问我喝的什么,答曰:喝茶。唉,人一急,哪顾得上什么姿势之标准,以解渴方为重要。呵呵

      中国人大都以茶为饮料.我不饮那大红袍,对众人都趋之不及的铁观音也不感冒,云南的普洱黑乎乎的,也饮之不习惯。倒钟爱于恩施本地产的绿茶,宣恩的贡茶,鹤峰的毛尖,尝来尝去,私下觉得毛坝的茶味浓,最好还是忠路的茶味口感甚佳,为茶之上品.真是家乡水也甜么??看来我有偏见了.唉~~!饮茶之道多矣,慢慢学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