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妖怪痛打一气:孟子道德观 ——去利怀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40:45
                  孟子道德观 ——去利怀义

  孟子把“仁义”作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准则,在义利关系上,他提出了“去利怀义”的道德价值观。孟子认为,“怀利”与“怀义”是互相对立的。“怀利”会激发人的私利、私欲,破坏人伦关系。如果人人以“利”作为行动的目的,就会危害家庭、国家的稳定与安宁。他说:“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人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末之有也。”相反,如果倡导“去利怀义”,人人以“仁义”作为行动的根本指南,那么社会人伦有序,家国安。他说:“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孟子认为,“利”与“欲”不可公开提倡。他对梁惠王说:“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意思是说,不必多讲利,讲仁义才是根本。如果人人讲“利吾”,追求利益,人与人之间势必尔虞我诈,互相争夺,危及天下。

  孟子把人们以“为义”还是以“为利”作为自己的行为目的,看作是区别道德上的“君子”与“小人”的一把基本尺度。他说:“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善之间也。”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孟子坚持与发展的孔子的道义论观点,倡导“去利怀义”。他把“义”称之为“良贵”、“天爵”,认为这是比名誉、地位、财富,甚至自己的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孟子“去利怀义”,“舍生取义”的道德价值观,为我国传统道德中理想人格的确立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