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区到悬臂长城:中国最缺文化的地方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26:13
中国最缺文化的地方在哪里?

  农民有了钱干什么?中国农民已经找不到自己的语言了。他们注定是文化碎片和外来都市文明的拙劣模仿者。他们的钱够造真的鸟巢、真的白宫,但他们需要的只是符号化的装饰品。

  【从华西村富而山寨看中国的文化环境】

  10月8日开始的为期一周的“天下第一村”江苏省华西村50年村庆活动,以“最高的大楼”和其中放置的价值30亿人民币的金牛而赚足了眼球,也引来诸多争议。有网友贴出几年前华西村建造的山寨版的天安门城楼、山海关、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法国的凯旋门、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美国国会大厦,指出其炫富的嫌疑。

  华西村俨然是山寨文化的集大成者,建筑的大杂烩。再早的还有建于1996年的原华西村的标志性建筑模仿西安大雁塔的华西金塔。

  从上世纪80年代造一排排整齐的大别墅,到今天造“最高的楼”,体现了华西村人经济转轨的努力和城市化的冲动。最高的大楼“顶个球”和俗不可耐的大金牛,又说明这些年来华西人钱可能赚得更多了,财富观念的转变却在徘徊之中。

  有了钱就似乎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一点华西在外人眼里并不明显。过去几年,舆论一说三农问题就是包袱,农民有了钱,该有什么样的追求,这是一个避讳的话题。新闻联播里农民总是对政府感恩,对现实满意。

  华西村的这一套山寨文化话语解读起来还是很耐人寻味的。在中共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高调聚焦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这个话题很有代表性。

  它至少三层含意:第一,华西村是天下第一村,是中国农村的典范,具有特殊政治象征意义。对权力话语的攀附一直被认为是其发展的重要舆论场。因此必须以物质的方式体现这一内容。于是“最高”的新农村大厦刻意参照北京只盖328米。其维护和可行性是值得商榷的,在此不分析。据说华西未来的另一个宏伟计划是建设一座更高的摩天大厦,共118层,538米高,建成以后将雄居东亚之首。该计划总共需要投资60亿元,单单设计费就要超过1个亿。第二,中国农民庸俗化的财富消费观。虽然华西富起来有二三十年来,从网上曝光的一些消费行为,华西人消费心理基本还处于农民到小市民的过渡。炫富和重物质是其基本心态。对生活的追求仍脱不了农村人克隆城里人的生活的基本模式。第三,农村文化和精神的空心化。农民有了钱干什么?世界上有什么好建筑,我喜欢,在家门口也造一个,我有钱。中国古代有什么奇迹,我喜欢,在家里也造一个,我有钱。中国农民已经找不到自己的语言了。他们注定是文化碎片和外来都市文明的拙劣模仿者。他们的钱够造真的鸟巢、真的白宫,但他们需要的只是符号化的装饰品。

  推而广之,不只华西村,不只中国农村,中国整个的文化环境和精神现实不也是这样吗?

  现代化并不是有钱了,有钱也绝不天然地意味着现代化。中国缺文化,最缺文化的在农村。无论有意无意,华西村以财富来搏眼球,不可能没有误解,终究也只会留下炫富的猜测。有人说,作为财富象征的华西新农村大厦像空空的书架上唯一的奖杯,从第三世界村庄向第一世界摩天大楼的转变过程中,华西村背后可能有看不见的手。但无论如何一个充斥着各种符号的村子很难说是宜居。文化课补起来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华西村应该学会共享,与外来务工人员,与外地企业,再如慈善事业,这样的华西才有现代化的样本意义。而华西村的状态是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没有文化和精神的生活无疑是行尸走肉。中国农村要变得有文化,或许也会从华西这样的“样本工程”开始。至少这是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