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榴莲可以喝啤酒吗:中国能源业发展趋势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7:14:45
2011-11-2   【打印】
新浪财经2011年11月1日讯
陈卫东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原中海油服执行副总裁
2011年10月14日,由《21世纪商业评论》、招商证券、《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的“入世十周年峰会”武汉站活动举行。
陈卫东:很感谢论坛的主办方招商证券和二十一世纪传媒集团邀请我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能源,尤其是石油工业的几点思考,石油工业现在已经150年了,我想从一百来年的尺度切入下一个十年中国与世界的话题。我今天讲的观点不代表我服务的单位,不代表中海油,你们不要把这个拿到中海油说事,这是我自己的认识,文责自负,说错了、说对了那都是我自己的事,不要和我服务的单位牵扯起来,一牵扯起来,可能有些问题我也无法承担,如果要承担,有些话也不敢说了,所以我还是想把自己作为一个学者的角色来讲一些自己的观点。
有五种办法来划分:
第一、七姐妹,如果壳牌、德士古、海湾等等公司。
第二、通过石油价格,我展现给大家看到的图和你们看到所有的图都不太一样,这个图是我做到的,想从黄金和石油价格。我这张图110年,从1900年开始到现在,黄金换多桶石油,这一百多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条线大概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45年以前,1900年到1945年这45年的时间我叫做便宜油的时代,往上走的曲线多在20来桶,只有一小块是在底下,两个在上、一个在上,整个来说是便宜油的阶段。到了第二个阶段大概是一个标准价,那个时候一桶石油的价格是1.8美元。第三个阶段就进入了贵油的阶段,现在一桶石油是90美元,除下来还是20桶,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讲过有些做煤的、做电的,在这个图里面,我们看到美元对石油的价格是下面那一条蓝线,到08年就下来了。而黑的虚线上面是煤的价格,其实煤的价格走得比石油价格还要高,因为过去这几年中美两大能源消费国都增加了煤炭的使用。而煤炭不像石油有一个全球的期货市场,所以对他们的价格只有中美关系,而实际他们的价格冲击得远远高过石油,这一点我们只有做这个行当的知道,不做这个行当的是不关心的。电价和煤价的联动主要是政府在调控着,没有直接影响着我们个人日常的生活,我们开车人多了,不像汽油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我感觉到很明显,我买车是04年,那个时候加一厢油是180块钱,现在每周加一次油,超过了我到超市买菜的钱。这张图告诉我们石油自己资源属性来说,没有稀缺过,1900年全球的石油产量是四千万吨,现在每年的石油产量是40亿吨,增加了一百倍,从来没有稀缺过。现在石油还有两重属性,一个是政治属性,一个是金融属性,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金融属性加入到了石油价格里面去,所以使我们看起来好象是雾里看花一样的。其实应该说未来的十年石油、天然气、煤炭在我们能源里面的比例85%—87%之间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就算今后的三十年,这个比例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石油价格的变化最核心的问题是和美元挂钩的问题。这一百年石油的发展是如何,我分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陆上常规。
第二、海上常规。
第三、现在要开始进入陆上非常规阶段。现在国际上的石油格局是什么?在60年代,石油资源大概有85%是控制在跨过石油公司,现在由1%变成了75%,当时的85%只变成了7%,现在俄罗斯由14%变成了8%,由于有些国家分出去了,独联体了,把资源带走了,像哈萨克斯坦那样,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俄罗斯后面这20年,没有在勘探上投入太多的资金,他们要快钱回收。
合同模式发生了变化,你走到国外拿资源是什么样的环境,二战之后的60年代末,那个时候合同模式是我到你这个国家要一大块勘探区,我跟你这个国家和国家石油公司按照合同分享产量。现在回购合同的是国外公司到我们国家来投资石油可以,我给你一个固定回报,油跟你无关、资源跟你无关,我只给你固定回报,你可以用我的石油来汇报这样一种模式。
这三个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资源的增值归是所有,政治体制是由殖民主义体系来支持的。产品分成合同,是国家和投资公司都有份,这就是国家二战之后带来的一个新的变化。现在中石油(9.90,0.02,0.20%)、中石化到伊拉克、到中东获得的这些资源是回购合同,你就等于带你的资产、带你的技术来投资,我规定你每一桶油多少钱以下,我给你多少钱,石油公司得到的不是资源,而是你的劳动回报、技术回报,我给你一个固定回报,你拿这个来买石油回去。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增值这一块全部留在了主权国家,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石油资源有三重属性,首先是资源属性,人类文明到现在只发行了两种原动力机器,一种是蒸汽机,一种是内燃机,由于发明了内燃机所以我们要用石油、要用天然气,如果我们想要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我们发行新的原动力的机器,像现在大的航母、潜艇有核动力,像我们的核电站这些是新的动力机器。不管是怎么样来预测,大概都是这样一个规律。石油在二十世纪前,每一年的石油使用的增加量是10%,后面还会加快到1.5%,天然气加得更快,要2.2%,煤炭也在增加,1.7%,其他的是1.4%,其他是指水利、核能、风电、太阳能等等。风电和太阳能增长很快,但是占有的比例很低。包括很多大学的预测,太阳能、风能如果有政府补贴,到2030年,他们在一次能源的比例会在2%—3%,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就是在1%。由于他们技术很低,会发展得很快,这个行当的规模在一次能源的比例不可能太高,但是这些行当在这二十几年里会发展得很快,先进入的会有一些机会。
八十年代石油、天然气、煤炭的比例是87%,现在还是87%,大部分的预测到2030年这个比例还是在85%—87%之间,没有变。现在全世界还有1/3的人口既没有电、也没有煤、也没有气,还是靠草、柴、牛粪来生活。石油有很明显的政治属性,政治属性是由于大规模的出口石油的国家越来越少,需要大规模进口石油的国家越来越多,由于产出和消费的分布不平衡,所以会产生了政治属性,如果都像空气一样,不会出现政治属性,由于政治属性,就使得我们的石油价格不完全的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表示,也有时候石油会成为一种政策性的武器。还有一种属性是金融属性,其实石油的进入属性出现得很晚,大家都知道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是在七十年代,由于石油危机使石油价格从三美元短短几年就上升到了三十美元,而且波动很大,所以使这些石油消费者、生产者都想通过某种形式来对冲风险,所以就出现了期货,石油的期货市场是在1983年才出现,88年出现在伦敦、2001年出现在东京,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比例如何呢?一年生产40亿吨的石油,有20亿吨是进入市场交易的,有一半是不进入交易的,我们中国生产这两亿吨的石油是不进入市场交易的,都是自己国内消费掉了。在这20亿吨的交易里,现货就是交割了20亿吨,期货的交投是在140—150亿吨,这说明每一份现货交易之前要经过七到八次期货的倒手,这就赋予了他很强的金融属性。
石油价格,很长时间里美元和石油的价格是同步的,但是从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个价格就开始倒挂了,美元和石油开始了逆向的走势。最近有人很深入的研究了美元和各种指标的比较,其中有一个指标就是贵金属的指标,这是美元和黄金的指标,这里面有过一个数字,2000年时如果美元和贵金属的指数是100,现在跌到了15%,这11年美元对贵金属跌到了85%,所以美元汇率我认为系对石油价格最关键的一个数字。到今后的二十几年,石油也不会稀缺。现在每天消费的石油大概是8600万桶,而现在我们的富裕产能大概有700万桶,伊拉克现在才200多万桶的产量,而伊拉克最高的产能可以到1000万桶,伊朗也有很大的产能富裕。所以石油资源没有稀缺。还有一个是天然气,尤其是美国的成功使得天然气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预测在未来的20几年里石油会超过天然气的使用,变成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所以我说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一个天然气的世纪。
我认为08年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今后的十年八年不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经济危机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生产能力过剩,消除生产能力过剩有三种办法:一是战争,1930年的经济危机到1940年才完成,二战之后的格局规定了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战争,尤其是有核武器、核恐怖更不可能发生全球的战争,所以战争不是消费多于产能的办法。二是自己主动的消除这个富裕产能,我经历过一次,朱镕基当时非常有魄力的砸锭,把地区重复建设,用规模化冲垮,当时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冰箱厂、电视机厂。富裕产能和就业密切相关,而就业和国家的稳定密切相关。像欧美这些国家不会做消灭自己产能的东西,中国将来会面临很重要的出口竞争和摩擦。包括现在的汇率问题都与这些相关。三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带来落后的东西不得不消除,就像数码相机替代了胶卷一样,你再有能耐,你柯达做得再好,数码相机出来了,那些都没有市场了,都得要淘汰。但是从IT泡沫破灭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我还没有看到哪一项技术能够像IT这么大的带动力,把我们很多富裕的产能清楚掉。基于这三点原因,我不认为我们今后的十年八年能跳出这样的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关键是怎么处理我们的富裕产能的问题。
现在全球都盯上了发展中国家,他们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消费能力巨大,怎么样来释放金砖四国的消费能力,这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办法来恢复全球经济很好的因素。上面这一块是石油富裕的产能,从来没有稀缺过,而且现在还在增加,只要投资增加,所以这个石油不是稀缺的。
全球能源的趋势,1850年到1910年这60年每年能源需求的年增长在5%左右,但是黑色的这一段,4.5%是煤炭,所以那个时候工业革命初期是煤炭的时代。到1970年绿的这一段,每一年平均的能源需求增长是3%,石油占了1.5%,占据了一半以上。70年到90年,天然气开始了,三家都差不多,煤、石油、天然气差不多。70年代到90年代的核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90年到10年这二十年天然气和煤炭的增长需求主要是中国的原因。到今后的二十年天然气将会是一个主要的能源增长原因。
中国现在的能源面临着三个问题,今后的二十年、三十年都同样面临三个主要挑战:
第一、供给。因为中国对能源需求的绝对量在增加,这不是靠节能、不是靠新能源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个需求的增长是刚性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和能源的消费成正比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定会增加能源的需求。而且能源效率越高、使用效率越高,你使用的能源越多。这是人性所规定的。因为你只要能支付得起,你只要多占领,你就想多使用。所以中国第一大问题就是供给的问题,中国已经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了,但是相比美国,我们还只是他们人均消费的1/5、1/6。每人每年增加一桶油,一年就增加13亿桶油。
第二、减排。中国的能源结构70%是煤炭,煤炭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的排放是最高的,而天然气是煤的一半、石油的70%。怎么来增加能源的消费,又要减少排放,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天然气。
第三、国际合作。石油是一个全球的问题、能源也是全球的问题,没有一样东西我们是可以自力更生的,包括能源输出国也是不能自力更生的,怎么走国际合作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解决这三个问题,天然气是最现实的选择。现在很关心的是非常规油气,这与常规油气的比例是什么?我们一直开发的手段是经过运营的,一找到一个油田就可以开发上百年。而非常规是没有经过运营的。只要你技术不断的发展了,能源是不会稀缺的。一个能源格局取决于世界政治格局,一个能源开发的程度和种类取决于我们技术进步。
非常规气在中国会如何?我们今年和去年进行了很多的讨论,归纳到一点就是如果不做中国的石油工业的结构,不做大规模的改革,在非常规的油气方面我们是很难取得突破的。美国液燃气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和美国的政策相关。中国液燃气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的资源量很多,但是不可能出现大跃进的奇迹,现在的体制、政策、服务能力、所需的资源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是不配套的。煤成气到现在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了,液燃气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唯一商业性开发成功的只有美国,其他国家都没有。有分析师很深入的总结了原因,认为地面上的因素比地下因素更重要,地面包括了土地所有、资源所有、社会分工、人口密度等等。要求的各种配套和常规的不一样。所以今后十年中国永远不可能再自给自足,而且我们的进口依赖非常高,天然气很快也会超过30%—40%。靠扩大再生产来满足需求也办不到,一定要正式贸易这一块领域的发展。石油的三重属性,资源属性、政治属性、金融属性,要想一个国家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必然要同时在这三个纬度参与全球的竞争与合作。政治属性我们有以国家为代表的主体来参加,但是金融属性还没有明确是什么样的主体来参加。我们至少在一个半的纬度上是没有华语权和主动权的。既然是一个全球的行业,是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领域,全球现在有三大经济体:北美、欧盟、东亚。从能源供应来讲,这三大领域、三大经济体的能源供给,美国主要是集中在美洲,欧洲是俄罗斯和北非、中东,而亚洲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东是我们亚洲的油库,而现在亚洲和中东叫做博弈也好、合作也好,是没有一个像样的组织,没有一种可以平等对话的集团。海湾六国有一个组织,而日本从中东进口90%的原油,韩国进口95%,印度进口75%,中国进口50%,那是我们没有相应的组织和别人谈判。
本土资源的开发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非常规油气,而非常规油气和常规不同,靠举国资力,靠原来的模式是走不下去的。所以我们今后十年面临的依然是贸易和走出去并重,二是在政治这个纬度上一定要和中东、北非地区有一个架构上的突破。三是就是我们自己的能源开发,改变政治和制度上的局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