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提供资料的函:【杂谈观点碰撞】曾国藩:儒道精神之完美诠释第一人|八婺杂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29:40

【杂谈观点碰撞】曾国藩:儒道精神之完美诠释第一人

红尘朴石

UID:2631175

  • 注册时间2010-06-2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在线时间726小时
  • 发帖186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 20
  • 奖学金466
  • 威望3675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级别: 衙役
发帖
1867
奖学金
466
威望
3675
  • 关注Ta
  • 发消息

只看楼主 更多操作 楼主  发表于: 06-03       这是去年六月,也就是一年前写的随笔(放在我的QQ空间里),在看了一些曾国藩家书后的感想。昨天开始在看百家讲坛的《曾国藩家训》,郦波讲得还是蛮生动精彩的,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对曾国藩有兴趣或有研究的同学们都来谈谈,文中的错误之处,也请不吝指正!
        

        儒家学说,似乎从西汉董仲舒那篇永载史册的《春秋繁露》被汉武帝刘彻击赏并采纳开始,就奠定了两千年来的正统地位,虽有统治者阳奉阴违或“挂羊头卖狗肉”,如刘彻先生本人即颇重视法家的实用性,在独尊儒术的温情号召下,更任用张汤等著名酷吏实行铁腕治理,并穷兵黩武,大力扩张中国疆土,但不管如何,儒家的仁、礼、重民等精神实质几乎贯穿了所有王朝政治宣传,成为上至君主下至平民均共同认同(姑且不论这种认同是否出于内心)的立国做人之本,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经典之魂和主旋律,而道家正相对,如果是儒家是入世和积极的,道家则是避世和消极的,儒家推礼崇仁,道家绝仁弃义,儒家见贤思齐,道家不尚贤,儒家强调尽忠报国,而道家强调功成身退,如果说儒家是理想主义,道家则洞悉人性,悟透世情。儒和道,历史上能真正践行其一不渝者,廖若晨星,很多人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将儒或道或其他诸子学说作为成就个人功利的工具,而融合儒道于一身的则更属凤毛麟角,不仅是本身的高度太高,更难的是两者看起来有太多不同甚至是矛盾对立之处,融二者为一体似乎并不可能,而当读了曾国藩,突然发现,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千年一遇的儒道融合体,而且融合得如此自然无瑕,几近完美而又如此真实。

        综观曾国藩一生,可用两句话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而不恃功成身退。前者为儒家理想,后者为道家作风,普通人哪怕实现其中一部分或一单项都十分难得,而曾国藩用一生言行证明了自己,诠释了儒道两家精神的现实演绎,没有大志向、大境界和大毅力,根本不可能达成。
        修身,曾国藩坚持每天记日记直至去世前一天,而日记里自我反省和无情剖析是主要内容,并且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使其性格脾气和为人处世由青年时的清高直率修炼为宽容诚恳;齐家,曾国藩家书字里行间浸透着上对父母的孝敬,下对儿女的管教,对兄弟的关心引导,及对亲戚的援助,儒家讲求的孝悌仁爱,在他身上完全体现;治国平天下,从他对当时的统治者清政府的忠诚,和训练湘军,屡败屡战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的事功得以体现。虽然镇压太平天国使他备受争议甚至诟病,然而站在当时的历史阶段,作为一个接受正统教育的儒家知识分子,接受统治者命令“缴匪”,似乎未为不可。
        如果说曾国藩就此为止,就是一个纯粹的儒家信仰者和践行者,而令人叹服的是,当他功高权重、位极人臣时,却保持了极为清醒长远的头脑,认识到“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的人生至理,常以此告诫家人和自己,并以做官发财、遗子孙财产为耻,要求家里不管其官职多高,务心保持耕读家风,实践“读书、种菜、养鱼、喂猪、起早、打扫、祭祀、为善”的祖训(曾将其简称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字家训),曾以无比清醒的远智认识到了家教和传人以德的重要性,对骄横和奢侈的危害性也显然有着明确认识,真正做到了为而不恃,功成弗居,最后功成身退,保全了自己和全家,六十一岁时病故,清政府为其停朝三日,赐谥号“文正”。
        综观历史上的名相功臣,功高震主而得以善终的屈指可数,诸葛亮、郭子仪、李泌可以列入名册,然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辅佐的是扶不起的刘禅,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是壮志难酬,数次北伐失利最后饮恨五丈原,他一生践行儒家教义,其忠义固然可敬,但似乎执着有余、洒脱不足;郭子仪作为唐朝中兴名臣,功高无敌却能始终不受陷害和猜忌,生活穷奢极侈却得以八十余岁高龄而终,可谓福气最大之功臣,但也有对放任部署欺压平民之缺憾一面,生活奢侈可能有避嫌之意,也终究违背了俭朴之道;李泌几度拯救唐朝度过存亡危机,而数度辞官归隐,亦是史上奇人奇才,他笃行道家学说,以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临危受命,事后飘然而去,世人以为神秘,感其高风奇才之余,似觉无从效仿。
         而曾国藩,年代据现代最近,其人也平实,年轻时资质也普通,甚至有说较为迟钝,如此令人感觉真实可近,而就是这样一个凡人,通过持之以恒的修身和知行合一,最终成就了儒道合一的现实,无怪乎领袖毛泽东认为伟人有传教者,如孔子,有办事者,如商鞅,而曾国藩既传教又办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曾国藩可以穿越他所处的时代之限,值得历史铭记,值得后人尊重,更值得精神传承,矢志践行。

        落笔时,想起前些时看到的曾国藩写给其弟曾国荃的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处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如此透彻的参悟,令人心生无限感慨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