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e驾最新版下载:论“痰”与月经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23:00
                              月经病 “痰” 理论探讨 一作者:张伟 张薏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浙江省东方医院

        一般认为,妇女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以血为用,故妇科疾病多血证。然而临床中发现,妇科疾病属痰证者也为数不少。正如《医学入门》所谓:“人知气血为病者多也,而不知痰为病尤多。”故有“百病兼痰”之说。在妇科领域中,可涉及到经、带、胎、产四大类疾病中的诸多证候,如妇科痰浊闭塞胞宫不孕(不孕症)、痰涎阻碍胞宫(妊娠呕吐)、月经病、带下病、妊娠恶阻、滑胎等。探讨由痰所致的妇科疾病,对于指导妇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讨论痰与月经病的关系。

    1  理论溯源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月经生理的基本理论,而且对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虽然书中未明确论及痰浊与月经病的关系,但却指出了脏腑功能的失调及气机的升降失常与月经病的关系,为后世的论“痰”、治“痰”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评热病论》有曰:“有病肾风者……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这些正是现代痰浊内阻的证候。该篇又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此论中从气机的升降失调角度来阐述闭经的发病机制。而中医学的“痰”,恰恰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调,脏腑气化功能失常的病理产物。《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脾为生痰之源”,脾不运化,则停聚为痰,痰浊阻滞胞宫,故停经。

    2  病因病机 

    痰为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其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相关,尤与肺、脾、肾、三焦功能失常及肝疏泄失常有关。中医学认为,“痰”是月经病常见的一个病因,痰湿停留体内影响脏腑气血包括胞宫、冲任之脉的功能,可以导致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等证。

    痰阻胞脉,血行不畅,血海充盈不足而引起月经过少、月经后期。《寿世保元》云:“肥盛妇人,经水或二三个月一行者,痰盛而躯脂闭塞经脉。”《泰定养生主论》也明确指出痰浊可致月经不调,并云:“其津液既凝为痰,不复周润三焦故口燥咽干,大便秘结,面无血色,白如枯骨,毛发焦槁,妇人因此血无盈余,经水绝断,或即衍期。” 明·万全《万氏女科》云:“月经后期,肥人而多食者,为湿痰壅滞,躯脂阻塞。肥人经水过少,痰凝经隧为主。”

    痰浊壅塞胞宫,经络受阻,冲任不通,则会导致闭经。唐代《备急千金方》认为:“血脉瘀滞……妇人经闭不行。”指出:“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门冬丸及坐药荡胞汤”,已经认识到女子经闭除整体原因外,还与局部的血瘀湿浊阻于胞中有关。《诸病源候论》云:“肠中鸣,则月事不来,病本于胃。”《脉经》指出:“脾脉沉之而濡,浮之而虚,苦腹胀,烦满胃中有热,不嗜食,食而不化,大便难,四肢苦痹,时不仁,得之房内,月事不来,来而频并。”均认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以致水液代谢失调,是导致闭经的本质因素,而痰浊正是水液代谢失调的产物。《丹溪心法》提出“躯脂满经闭”的理论,认为“经不行者非无血也,为痰碍所不化也。”

    痰浊内阻,血行不畅,痰瘀互结,络伤血溢则又可出现月经过多或崩漏。朱丹溪在《金匮钩玄》中指出:“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如此。”认为“漏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肥人多是痰湿。”

    血为痰湿阻滞,冲任经脉不利,经血滞于胞中,气血失于流畅则导致痛经;痰湿上扰清窍而致经行眩晕等症。

    3  辨证要点 

    《万氏女科》中详细论述了由痰所致的月经病的具体辨证及理法方药,总结辨证要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多见于体质肥硕或素多痰阻之妇人;二是见于月经不调的证候必兼有痰湿为患的其它临床证候(如胸闷脘胀,头晕心悸,咳嗽吐痰,倦怠嗜卧,纳差便溏,面色晄白,苔白厚腻,脉滑等);三是理气血、补肝肾等法用之不效或疗效不佳者。

    4  治疗原则 

    痰湿所致月经病的治则有三:一是化痰利湿。化痰,就是祛除或消散痰邪;利湿,则主要使湿邪从小便排出。二是按月经周期规律治疗。月经病有“经前以理气为先,经期以调血为主,经后以补虚为当”的治疗大法,痰湿型月经病的治疗也应重视此特点,即经前化痰理气,经期化痰活血,经后健脾利湿。三是治重标本缓急。痰湿型月经病临床上以本虚标实为多见,故治疗时还应在分清标本缓急的基础上,确定以扶正为主,还是以祛邪为主,或是标本兼治。不可专事攻伐,犯虚虚之戒。

    5  医家治验 

    万全提出健脾祛痰、行气导痰、利湿燥痰、开窍化痰等治法。在方药上选用六君子加归芎汤、苍附丸、参术大补丸、苍附导痰丸、开郁二陈汤、半夏茯苓汤等方。其中苍附导痰丸主治妇人痰湿阻滞、形体肥胖、月经停闭,至今仍是各医家治疗痰湿经闭的主要方药。

    明·赵养葵在《邯郸遗稿》中指出:“经水过期而来并色淡者,此痰多血少也,宜补血豁痰,治以川芎、当归、生地合二陈,或加参、芪、阿胶。肥人过期是气虚夹痰也,以二四汤去熟地,加香附、参芪,或二陈加芎、归、苍、附、南星。”认为应根据具体辨证在豁痰的同时配合行气补血或健脾益气药,气血旺盛则痰浊自消。万全将月经后期分为5型,对其中痰湿壅滞型,提出以六君子加归芎汤主之。

    李杲在论述崩漏时提出了“大升大举”这一治法,即“用风药以胜湿,以助春夏二湿之久陷下之至治也。”方用升阳除湿汤,以独活、羌活、苍术、防风、蔓荆子除湿去热,以当归、升麻、柴胡、黄芪等益气升阳。虽无明确祛痰治法,但痰者湿类也,除湿也不为防痰之妙法也。在《女科证治准绳》中,王氏总结出的治崩法有13种之多,其中有开痰之法,用半夏丸、二陈汤、旋复花汤。

      朱丹溪从“痰”论治月经病以二陈汤、四物汤为基本方,在具体用药上则又针对痰的不同性质、病症的不同部位,并结合患者体质状况精心选择,提出“湿痰用苍术、白术,热痰用青黛、黄连、黄芩,食痰用神曲、麦芽、山楂,风痰用南星,老痰用海石、半夏、栝楼、香附、五倍子作服”的理论。而且此时他已经懂得从月经的期、量、色、质来辨治月经病。正如书中有云:“妇人经水过期,血少也,四物加参、术。带痰加南星、半夏。”“过期色淡来者,痰多也。二陈汤加当归、川芎。”他还提出了治痰时补脾气及治气的重要性,因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脾虚者,宜补脾气,清中气以运痰降下。”认为“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故丹溪在治疗月经病痰证中习用二陈,认为适当加减配伍则寒热虚实,上下内外,一身之痰都管,就是从脾求本而言的。

    临床上常见引起月经不调的疾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痰浊有关。目前,对月经病痰证的研究还有着明显的欠缺,应进一步将文献、临床、实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扩展研究范围,使其理论趋于完善,从而充分发挥中医痰病学说在防治妇科月经病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