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加尼zonda r有几辆:A塑料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12:25

A塑料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一、内容提要
A塑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4月,20035月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属商贸企业,主要从事销售塑料原料和生产塑料制品业务,是当地塑料行业的龙头企业。20067月,市国税局对该市塑料行业进行税收分析时发现,A塑料有限公司2005年度增值税税负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因此,市国税局将其列为重点评估对象,成立纳税评估小组,通过采集相关指标数据、审核评析、约谈举证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其实施纳税评估。20068月,历时一个月的评估终结,A塑料有限公司共补缴增值税114.64万元,加收滞纳金12.94
万元。对尚未排除的疑点,按程序移交稽查环节作进一步处理。

二、案例介绍
(一)选案分析
1.确定对象。20067月,市国税局在对当地塑料行业进行税负分析时发现,当地塑料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A塑料有限公司2005年度增值税税负异常,明显低于本区域同类行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申报的销售收入也远低于工业统计信息反映该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存在重大申报不实嫌疑。于是,市国税局将该公司列为纳税评估对象,对该企业20042005年度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重点评估。
2.采集数据
评估人员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采集了实施纳税评估所需要的信息:
★“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税务登记,各项核定、认定审批事项,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等信息。

项目

 

2004年度

 

2005年度

 

主营业务收入

21439万元

 

34108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

20820万元

 

33466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

77.59万元

 

60.32万元

 

进项税额

3566.98万元

 

5737.98万元

 

项目

 

2004年初

 

2004年末

 

2005年末

 

存货

319万元

 

719[zgk1] 万元

 

641万元

 

应收账款

 

389万元

 

0

 

应付账款

 

391万元

 

1778万元

 

★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企业组织结构情况、生产经营规模、货物购销市场和购销方式、成本、费用、毛利水平、能耗、物耗情况、企业的纳税信誉等各类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等。
★第三方信息(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等):2005年度全国塑料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为3.4%,全省为2.3%
3.相关指标比对分析
评估人员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对该公司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及申报纳税等相关情况进行案头分析:
★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相比:该公司2004年实现增值税77.6万元,税负率0.36%2005年实现增值税额60.5万元,税负率0.18%,比2004年下降了0.18%,增减率为-50%2005年度,该企业增值税税负分别低全国、全省塑料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3.222.12个百分点。
★销售毛益率变动、税负率变动和存货变动配比情况:销售毛益率2004年为2.89%2005年为1.89%,毛益率下降35%2004年存货期末比期初增加400万元,2005年存货期末比期初减少78万元;而税负率20040.36%20050.18%,税负率下降50%2004年和2005年销售毛益率、税负率和存货的增减变动明显不配比。
★销售成本变动与销售额变动配比情况:销售收入增减率为37.14%,销售成本增减率为37.79%,两项指标同步增长。但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价与库存成本的加权平均价震荡式波动。
★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实际进项税额相比对:通过测算,该企业2005年度进项税金控制额为5705万元,与实际进项税额5738万元相比,相差33万元,实际进项税额超过进项税金控制数。
4.发现疑点
根据审核分析,经验判断,评估人员发现了以下几个疑点:
★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为何明显偏低?
★企业毛益率为何下降严重,且销售毛益率、税负率和存货的增减变动明显不配比,是否存在销售不入帐、低价销售或多转成本、取得虚开进项发票的行为?
企业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价与库存成本的加权平均价震荡式波动,有的月份销售成本高出库存成本4倍以上,是否存在销售收入不及时申报,人为调节销售收入的行为?
★进项税金控制额比实际进项税额高,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依法取得
(二)约谈举证
为了破解种种疑点,评估人员要求企业对评估初步确认的问题进行自查,作出合理的解释。随后,评估人员根据发现的疑点问题,拟定了详细的约谈提纲,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与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了约谈。约谈围绕案头分析发现的疑点逐一展开:
疑点一:A公司增值税税负率为何明显偏低?
企业解释:该公司是销售塑料聚乙烯种类的企业,因塑料粒子价格太高,每吨达11500元左右,致使销售每吨的利润非常低。
疑点二企业毛益率为何下降严重,且销售毛益率、税负率和存货的增减变动明显不配比,销售不入帐、低价销售或多转成本、取得虚开进项发票的行为?
企业自查确认:2005年度销往关联企业的聚乙烯原料2999吨,平均低于市场价50/吨,应补税21788
疑点三企业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价与库存成本的加权平均价震荡式波动,有的月份销售平均单价高出库存平均单价4倍以上,是否存在销售收入不及时申报的行为?
企业解释:是为配合本地区地税部门完成指标,预交所得税所至,为交纳多些所得税或平衡已多交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就或多或少的转了成本,这样造成结算成本时人为的结算,而没有按会计制度结算。
疑点四进项税金控制额比实际进项税额高,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部分取得是否真实
企业申明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是真实的,不能解释为何进项税金控制额比实际进项税额高。
(三)实地调查
对于不能排除的疑点以及企业解释不合理的疑点,评估小组到该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评估人员查看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点,并对企业销售实现的会计核算方法、内部结算过程进行详细询问,调取了该公司评估期间的进项抵扣税票和已开具的销项专用发票清单,对其购进货物与销售货物逐笔进行核对,调阅了塑料公司持续经营3年的核算和申报资料,纵向比对,梳理其生产经营和税收实现的基本特征,取得了塑料制造业的基本生产工艺和特点、投入产出比、销售利润率、主要生产设备平均日生产能力、主要生产成本和制造、销售、财务三项费用,以及单位增值能力等基础参考信息。
经过调查核实,该公司存的有关涉税问题浮出水面:经过调查核实,该公司存的有关涉税问题浮出水面:
1.查实企业存在物流和账簿反映收入不配比的问题,通过和资金流、发票流、销售合同等核实比对发现该企业2004年以来共计有5938.75万元销售收入迟申报,应加收滞纳金12.94万元。
2.发现该企业所销售的BOPP膜类商品,销售成本价明细高于售价,通过盘点库存,并与货物进销记录综合分析,查实企业2004年以来的BOPP膜销售收入少申报,应补税100.84万元。
3.发现企业在2003年存在对外加工业务,而2004年后没有此项业务的收入入账。经查实,企业2004年后对外加工收入未入账,应补税2.1万元。
4.发现企业增值率低于参考指标6个百分点。经实地核实,企业2005年度销售的下角料以及部分半成品、成品未计收入,应补税9.52万元。
(四)评估处理
经过一个月的评估,对A塑料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不及时入帐,部分销售收入不入帐、少申报收入等疑点已证实,督促其限期整改、补税,A塑料有限公司共补缴增值税114.64万元,加收滞纳金12.94
万元;对仍不能排除的疑点(企业有可能涉嫌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等非法行为),移交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

三、评估建议
为确保评估取得实效,我们建议在纳税评估中采取“五个结合”的评估方法:
1.内外结合统计、工商、地税等部门采集第三方信息,从综合征管软件中提取企业征管信息,内外结合进行比对分析,寻找评估工作的切入点。
2.账实结合。在查阅会计账薄、了解经营概况的基础上,深入纳税人生产经营实地,调查采集物耗、能耗等基础信息,依据各项折旧、费用、利润,货物出入库速率、规模,货物平均售价等基础指标,分析测算销售收入和增加值,测算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科学评判纳税申报的真实性。
3纵横结合。调阅不同年度的会计核算和申报资料,梳理生产经营和税收实现的基本特征,对存货变动率、应收账款变动率、预付账款变动率、采购或销售成本变化率、单位能耗等关键指标进行系统分析,掌握生产经营的异常波动情况;同时,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收状况和纳税人个体纳税情况,在关键指标上加强与同类纳税人的横向比较,确定评估疑点,明确评估重点。
4.谈检结合。对疑点较多、解释不清的纳税人,采取约谈举证与实地核查穿插进行的方式,及时排查企业物流、票流、资金流,掌握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要求企业自查,或下户实地调查,以掌握工作主动,确保工作效果。
5.评查结合。以纳税评估为税务稽查的前置程序,实行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有机结合。评估发现的疑点不能排除的,及时转入稽查程序。
四、案例点评
通过对该户的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启示:
(一)税收分析是前提。加强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提供了很好的案源素材,纳税评估有税收分析作基础,评估对象的选取就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该案评估过程中,我们通过税收分析,获悉了企业申报不实的疑点。并且通过采取企业自查、约谈举证、实地调查等多种评估手段,交叉进行、层层深入,终于查证到了纳税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督促纳税人补交了税款。
(二)“三流”检查是重点。在该户纳税评估过程中,我们把纳税人经营的物流、资金流及发票流作为核查的重点,通过三者的对比分析,查找纳税人在帐务处理、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行约谈举证和实地调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检查关联企业是关键。从该案的评估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纳税人成立多个具有业务关联性企业,总机构申请一般纳税人,子公司申请小规模纳税人,甚至个体户。然后通过转移销售、隐匿销售收入等手段偷逃税款。
(四)税务稽查是保障。纳税评估需要和税务稽查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的可以通过纳税人自查、约谈及实地调查,可以得到初步的解决,但对于约谈和实地调查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必须通过稽查的手段才能根本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