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强怎么不见了:董兴身世解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35:19
董兴身世解谜~致董兴後代同宗《本文有待商榷》董增华

为了让各位同宗有清楚的认识-博主俺到底在干啥?俺在此先写一篇短文好让各位了解。
现代科学所谓“研究”,必定要有研究假设,俺的研究假设是:董兴是元代藁城董俊世家的敬字辈成员

有了研究假设。所以,俺必需追根究柢找出董兴的个人特质、後代子孙的特质及元代藁城董俊世家的家风。
咱们始祖董兴是个文人,这是从诸城县志中查出来的,以下是他上书吏部的文章(见附录一、附录二):

 為國,以任人為本。作奸者,不可以小才而貸之。果賢者,不以小疵而棄之。奸者必為懲,庶不廢法,宥過而用,則無棄人。陳允恭,前任諸城,以簿書之過,謫戍雲南。夫!長民者,能愛民,雖有過,可用也。

一个有文采的古人,怎麽可能数典忘祖呢?这正是驱动俺加倍努力研究始祖董兴身世的原因。

第二个让俺产生研究驱动力的原因是远在苏北赣榆县的董雄一派,他们的家谱有列入董兴,将董兴列为董雄的兄弟,董雄洪武四年从胶西县(今日的胶州)去了当时海州辖内的赣榆(今日的赣榆县)。
没有这个证据,俺就不可能将始祖董兴与元代藁城董俊世家联想在一块。董雄的家谱是这样子的:

董俊 - 董文炳 - 董士选 - 董守忠 - 鳌、琳、、宣、纪、纲、雄、海

废话不说,这边只写重点。如果各位对於推敲的过程感兴趣,可以翻翻俺之前写的文章,应该有三、四万字了。
既然知道董兴的玄祖、曾祖、祖父与父亲,为何不直接认了就好了吗?原因是藁城同宗董立夫传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南大章村谱》给俺,谱里面,董士选的儿子没有董守忠。认一个不存在的人不是很奇怪吗?所以,俺只好倾全力找出证据,全力研究董兴後代与元代藁城董俊世家。

参与这一主题研究的人员有:数百年来数不尽的过去长辈(包含我的大伯董炯明及四伯董炯春)赣榆县董自俊、董淑光、徐州市董孝忠、藁城市董立夫、诸城市桃林乡董家庄子村董兴十八世董增华、十九世董金荣、董元荣。
皇天不负苦心人,俺认为,上述的家谱自此可以宣告正确无误。由於元代藁城董俊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五十七世孙(见附录三),我们可以直接将家谱上溯到西元前104年,距今2113年。

排辈依序是:
始祖。仲舒(事迹从略) -
二世賁(加草字头)仲舒长子另详;苕,仲舒次子少聪颖及长不仕家居亦有文学行於世;藻,仲舒三子生有才智膂力过人后为陈留郡守遂家焉另详 -
三世。静坦,苕子 -
四世。育,静坦子 -
五世。裕纶,育长子宦游句章遂家焉;裕和,育次子另详 -
六世。黯,裕纶子字叔达事母极孝(以下事迹从略) -
七世。宏,黯子 -
八世。建,宏子 -
九世。简,建长子;节,建次子宦游襄阳另详 -
十世。惠楫,简子 -
十一世。伯槎,惠楫子 -
十二世。章,伯槎长子;恒,伯槎次子迁居会稽另详 -
十三世。临,章长子失考;佑,章次子迁居番禺另详;纯,章三子 -
十四世。和,纯长子字幼宰为汉中郎将(事迹从略);轩,纯次子徙居柏谷另详 -
十五世。允,和子字体昭事蜀汉为黄门侍郎(事迹从略) -
十六世。季棠,允子 -
十七世。善,季棠子 -
十八世。期洽,善子 -
十九世。治中,期洽子 -
二十世。化琪,治中长子;化萍,治中次子生性不羁好作江湖游失考;化文,治中三子徙居侯官另详 -
二一世。越,化琪子 -
二二世。迈,越子 -
二三世。文清,迈子 -
二四世。本正,文清子 -
二五世。威纶,本正子 -
二六世。尚素,威纶子 -
二七世。毅,尚素长子;沉,尚素次子失考;渊,尚素三子迁居武城另详;庚鱼,尚素四子徙居孝感另详 -
二八世。显,毅子 -
二九世。登,显长子徙居祥符另详;仲英,显次子 -
三十世。梁,仲英子 -
三一世。孝岐,梁子 -
三二世。庐,孝岐子 -
三三世。信伟,庐子 -
三四世。长溪, -
三五世。潔吾, -
三六世。佩,潔吾长子徙居陇右另详;幽,潔吾次子宦游德兴遂家焉 -
三七世。德刚,幽子 -
三八世。超,德刚子 -
三九世。可梅,超子 -
四十世。凌,可梅长子;凉,可梅次子徙居潞州另详 -
四一世。全祯,凌子唐天佑中为御史(事迹从略) -
四二世。时,全桢长子因遭兵焚不知流落何所失考;晴,全桢次子少有智慧临难不驚长有文名懒于仕进后有著作行于世 -
四三世。孟祥,晴子 -
四四世。达,孟祥长子失考;际,孟祥次子;镜,孟祥三子迁居盩厔另详;鑑,孟祥四子生有徙异游于甘陕间不知不终 -
四五世。恭,际子 -
四六世。金辰,恭子 -
四七世。震,金辰子 -
四八世。鍵,震长子徙居藁城;铸,震次子 -
四九世。运,鍵长子徙居冀北另详;适,鍵次子;逢,鍵三子失考 -
五十世。汉,适子 -
五一世。佳,汉子 -
五二世。光前,佳子 -
五三世存诚,光前子 -
五四世。厚,存诚子 - 《按:石碑记载董俊曾祖父为董徽》
五五世。衍,厚子 - 《按:石碑记载董俊祖父为董哲》
五六世。珂,衍子 - 《按:石碑记载董俊父亲为董昕》

本文有待商榷之处在此!!!请同宗!!!

绿色字有待商榷,其馀正确!!!
五七世。俊,子少力田(事迹从略) -
五八世。文炳。文用。文忠 (此谱此世系只列出三人。其实,文字辈尚有文蔚文直文毅文振文进文义共八子) -
五九世。士选(事迹从略),文炳次子 -
六十世。守忠(事迹从略),士选五子 -
六十一世。兴,守忠子,洪武初年徙居诸城东南海滨窑头村(今胶南市泊里镇尧头一村),年高好义,事迹详载县志。

俺是始祖董兴第十八世孙。加十七,俺是董仲舒第七十八世孙也。

附录一:
诸城县志 二十八 录下 一
朱允恭。太祖实录云姓陈,陕西保安人,洪武十五年任知县,清介不阿,忤权贵,被诬逮,谪戍云南。二十一年,县父老董兴等,诣阙保奏,上谕吏部,曰:「为国,以任人为本。作奸者,不可以小才而贷之。果贤者,不以小疵而弃之。奸者必为惩,庶不废法,宥过而用,则无弃人。陈允恭,前任诸城,以簿书之过,谪戍云南。夫!长民者,能爱民,虽有过,可用也。」于是召还复职,仍遣使赍礼物劳之,后卒于官,民甚哀之。前志云:大诰。续编列入有司超群条。

诸城县志二十八宦迹录下第二标示




附录二:
明太祖寶訓(明太祖实录) 卷三 任官
洪武二十一年正月戊寅,召前诸城知县陈允恭于云南。太祖谕吏部臣曰:“为国以任人为本,作奸者不以小才而贷之。果贤者,不以小庇而弃之。奸者必懲,庶不废法。宥过而用,则无弃人。陈允恭前任诸城,以薄书之过谪戍云南,比有言其治县时能爱民。夫长民者能爱民,虽有过,可用也。”于是召允恭还复其官。

附录三:
詳見《董仲舒(57)世孙董俊派衍研究》。董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