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风雨下中山:欺上四议:关于欺上的领导学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14:17

欺上四议:关于欺上的领导学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引子]说来也巧,本来我打算就“欺上瞒下”现象写一篇博客,没想到前几天收到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的一位编辑的来信,这位同志先给我带了一顶高帽子“敬仰您在行政管理学方面的深厚学养”,然后邀请我为该杂志写一篇文章,主题为:《官场现象:下级糊弄上级,为何成为流行病?》并提示如下:“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似乎成了中国官场的特有风气了,‘工作做在嘴上,做在文件里,做在报表里,做在汇报材料里,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下级不糊弄上级好像不正常,而上级好像也挺好糊弄,因为上级还有上级,上级从下级过来,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会有政绩工程,虚报政绩,浮夸的GDP?政绩工程为了造福百姓吗?是为了劳民伤财吗?不是,虽然实际上多数情况下是劳民伤财,但本意不过为了糊弄上级。虚假的GDP是为了给百姓汇报吗?也不是,腰包里的钱到底涨没涨,老百姓比政府要清楚很多。还是为了糊弄上级。下级糊弄上级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特色?如何治理糊弄?”于是,我遵嘱写了这篇文章。

 

“欺上瞒下”,是中国人最常见的成语之一,说的是一个人对上和对下的态度和行为,一般为贬义。今天只讲这个词语的上部份:“欺上”,以后再找时间再来分析下部分:“瞒下”。“欺上”表面上看是下对上的关系,可是,但凡两者关系,就有四种状态:正正、正负、负正、负负。让我们从四个角度来分析之。

一、上下皆有益

一个巴掌拍不响,下级糊弄上级一般被人们认为是下级的毛病,其实这与上级的关系也不小。当年毛主席要求在省、地、县三级或者在省、地、县、乡四级的干部会议上,讨论一次党的领导原则问题,并在《工作方法六十条》里提出过非常著名的“三十二字诀”:“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这里讲了四层意思,第一,上级要有足够的权威,反对分散主义,但是也不要事必躬亲,要敢于放权让下级去做;第二,当上级做出了顶层设计之后,下级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做好工作;第三,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时,不要依葫芦画瓢,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但是不允许自搞一套;第四,上级虽然不做具体工作,但是监督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以毛主席的观点,来分析“欺上”现象,我们惊奇发现:下欺上,上下皆有益。

我们党建党近九十年,执政越六十年,一些治国理政的套路一是已成定式,二是少有改变。久而久之,上级和下级都谙熟其中奥妙,对某些只要不出大漏子的问题就睁只眼闭只眼,彼此心照不宣了。比如,在毛主席的时代隔几年就搞一次运动,而现在隔几年就搞一次活动。应该说,这些“运动”和“活动”对统一思想和统一行动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无可否认,在全世界各大党和大国中已经少有这样治国理政的方式了。这种方式初期“轰轰烈烈”,中期“扎扎实实”,后期“热热闹闹”。但时过境迁后,不少人就忘得“干干净净”,谁又记得当时的“典型”,谁又记得当时的“经验”?又如,每次上级到下级单位检查,中央首长到地方“走马观花”,地方首长到基层“酒肉伺候”。各种检查评比,不是标准不好,也不是程序不好,而是人性不好。不仅下级知道如何糊弄上级,就是上级也知道如何糊弄自己。下级少了点扎实工作的劳顿之苦,少了点受批评指责的仕途之险;上级少了点深入调查研究的劳顿之苦,少了点批评指责的得罪之险。总之,这样上级省心,下级不费力,二者皆大欢喜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不过,这种鼓励说假话的制度设计和规则安排,恰恰是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二、下益上不益

当然,我们一般说的“欺上”是指下级欺骗上级,是一种下益上不益的搞法。下级占了便宜,上级吃了亏。一位老教授在全国政协开会时,给前来听取意见的温家宝总理念了一首来自于民间的打油诗:“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这是一种很坏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从行政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主要是两种心态和状态,一是“投机取巧”,二是“好大喜功”。前者表现为一些下级干部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甚至弄虚作假,搞虚假政绩;后者表现为工作上急功近利,只注重短期行为,只注重轰动效应。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扭曲了个人的发展,也带坏了社会风气。这种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难以根治,但我们党又从来在努力克服。总的说来,“欺上”容易破坏次序,搞坏规则,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使上级在与下级关系上牢牢把握主动权,上级就要比下级眼界更开阔一些,思路更开阔一些,胸襟更开阔一些,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至于上级和下级,都切忌成为双面人,《镜花缘》中讲述了一个双面国的故事,那里的人有两张脸,一张笑脸,一张恶脸。这样的脸实在是太可怕了。一个人长久如此,将会失去竞争力;一个组织长久如此,将会失去亲和力;一个国家长久如此,将会失去公信力。

不过,也不要认为“欺上”都是坏事,坏事有时会变成好事。“明上”要欺不易,“昏上”不欺也难,它体现了下级对上级的首创精神。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成长史上,有过许多“欺上”的经典案例:欺得有理、欺得有力、欺得有节。最有名的莫过于有“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之称的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小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在现实社会中,那些为了一己私利的“欺上”是要不得的,是要杜绝的;但是为了大众利益的“欺上”是可以原谅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三、上益下不益

不要认为欺上只有下级受益,上级吃亏,只要上级通过看清欺上现象,认识下级;通过打击欺上现象,匡正风气,上级就能受益。对此,一是可以看清干部的理论功底够不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有一定的行动底气。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成熟的标志。一些干部之所以在作风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的原因是放松了理论学习,把心思和功夫用偏了。我以为只有理论基础打牢了,素质提高了,干部作风才能有根本的转变。二是可以看清干部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从来讲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曾几何时,毛主席对干部当官做老爷深恶痛绝,并下功夫治理,那个时代当干部还真得提心吊胆。但这些年一些干部似乎肆无忌惮,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滋长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观念淡薄,对群众态度生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三是可以看清干部是否坚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好像提倡艰苦奋斗,就是要重新回到小米加步枪和吃糠咽菜的日子。其实不然,我们提倡艰苦奋斗是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勇于拼搏的工作状态。在做事上肯下功夫,肯动脑子。把上级交办的工作不是当任务去应付,而是当成作品去完成。由此看来,解决“欺上”现象要从深层次找原因,找办法。如此下去,下级那敢不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说到匡正风气,我以为现在“欺上”现象可以成为一个潮流,还是在于上级打击时手下得不重。“文革”期间,我随同公社书记下队查处一些违纪现象,书记告诉我,一般不要出手整干部,要整就要下手重一些,把他们政治上搞臭,经济上搞垮,乱世必用重典。搞一次,他就不敢来下次;搞一个,别人就不敢再效仿。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是对那些牛鬼蛇神现象还是要敢打、敢斗。一句话,解决这个问题,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对“欺上”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欺上”分子的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此类现象得以发展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 打击此类现象必须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既要抓好当前工作,又要作长久作战的准备。

四、上下皆不益

从历史上看,一般说来,“欺上”都不是一件最终上下有益的事情。上级在下级欺瞒中受到损失,下级在欺瞒上级中暂时得到便宜,但最终受损于此。这里给同志们讲一个故事。一位叫曹邺的晚唐诗人,写过一首小诗《读李斯传》:“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见三尺坟,云阳草空绿。” 话说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成后到秦国寻求出路。到秦国后,李斯受到吕不韦的赏识,进而有机会游说秦王,因此被秦王重用,入秦为相。他主张废除天子以爵土分封于人的制度,秦王采纳他的建议。他确立了郡县制,施行了禁书令,统一了文字,在辅佐秦王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上功不可没。所以毛主席说:“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属于荀子一派,主张先法后王。”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出巡到沙丘,因病重而死。趙高说服李斯,两人合谋伪造诏书,将始皇长子扶苏赐死,又杀害大将军蒙恬,立昏庸无能的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来赵高得势,李斯不满,于是赵高编造了一套李斯想密谋造反的罪状,並呈给二世皇帝。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並在咸陽街市上腰斩,祸及九族。不久后,秦朝亦被灭。后人感叹道,李斯不欺上瞒下就没有胡亥的登基和灭亡,就没有自己的辉煌和腰斩将此事说得最透的当属《史记索隐》:“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其实,欺上瞒下的根本原因在于逐利,但是此利为小利而非大利,为近利而非远利。欺上是有收益的,也是有风险的,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了权衡之后,一些人选择了欺上。这里不妨用我们老祖宗马克思对资本家分析的一句话来描述和解释:“有30%的利润,人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有300%的利润,就会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去为之。”我们的干部当然不能用资本家来做比较,但只要是人通常都有人性的弱点。其实,我们要告诉同志们:但凡欺上者,无论对组织,还是对个人都没有好处。对组织没有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对个人没有好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有机体有一个基本的生存法则:用进废退。一个人的功能,是在他不断去使用时才会提高的,老是把希望寄托于欺上瞒下,偷奸躲懒上,久而久之就没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一次的成功会带来永远的失败,这个帐一定要会算,因为没有什么人靠着欺骗能够成大事的。欺得一时,欺不得一世。

任何一种现象,往往既是社会的,也是历史的,只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法宝来分析和解剖,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