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尚早什么意思: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8:22

第1部分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孙中山与国共合作众所周知,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开始于孙中山的容共政策。表面上,孙中山的容共政策,来自于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但实际上,将共产党人引入国民党,并授予重要职务的,到底是孙中山。

  • 1.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1)
  • 2.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2)
  • 3.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3)
  • 4.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4)
  • 5.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5)
  • 6.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6)
  • 7.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7)
  • 8."马林路线"的失败(1)
  • 9."马林路线"的失败(2)
  • 10."马林路线"的失败(3)
  • 11."马林路线"的失败(4)
  • 12."马林路线"的失败(5)
  • 13."马林路线"的失败(6)
  • 14."马林路线"的失败(7)
  • 15.孙中山的希望与两难(1)
  • 16.孙中山的希望与两难(2)
  • 17.孙中山的希望与两难(3)
  • 18.孙中山的希望与两难(5)
  • 19.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1)
  • 20.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2)
  • 21.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3)
  • 22.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4)
  • 23.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5)
  • 24.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6)
  • 25.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7)
  • 26.国共两党的困惑与尴尬(8)
  • 27.孙中山与弹劾共党案(1)
  • 28.孙中山与弹劾共党案(2)
  • 29.孙中山与弹劾共党案(3)
  • 30.孙中山与弹劾共党案(4)
  • 31.孙中山与弹劾共党案(5)
  • 32.孙中山与弹劾共党案(6)
  • 33.孙中山的去世及影响(1)
  • 34.孙中山的去世及影响(2)
  • 35.孙中山的去世及影响(3)
  • 36.孙中山的去世及影响(4)

第2部分从"三二"到"四一二"

1926年"三二"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国民党召开了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著名的"整理党务案",开始严格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与权力。但是,"三二"事件,及"整理党务案",一年后是否注定要发生"四一二"事变呢?或者,这种和平限共方式是否必定会导向武力"清党"的结果呢?

  • 1.限共主张提出的背景(1)
  • 2.限共主张提出的背景(2)
  • 3.限共主张提出的背景(3)
  • 4.限共主张提出的背景(4)
  • 5.限共主张提出的背景(5)
  • 6.限共主张提出的背景(6)
  • 7.继续两党"合作"的尝试(1)
  • 8.继续两党"合作"的尝试(2)
  • 9.继续两党"合作"的尝试(3)
  • 10.继续两党"合作"的尝试(4)
  • 11.继续两党"合作"的尝试(5)
  • 12.迎汪、拒汪之较量(1)
  • 13.迎汪、拒汪之较量(2)
  • 14.迎汪、拒汪之较量(3)
  • 15.迎汪、拒汪之较量(4)
  • 16."扶助农工"问题上的分歧(1)
  • 17."扶助农工"问题上的分歧(2)
  • 18."扶助农工"问题上的分歧(3)
  • 19."扶助农工"问题上的分歧(4)
  • 20.权力斗争的全面发酵(1)
  • 21.权力斗争的全面发酵(2)
  • 22.权力斗争的全面发酵(3)
  • 23.权力斗争的全面发酵(4)
  • 24."四一二":血腥的开端(1)
  • 25."四一二":血腥的开端(2)
  • 26."四一二":血腥的开端(3)
  • 27."四一二":血腥的开端(4)
  • 28."四一二":血腥的开端(5)
  • 29."四一二":血腥的开端(6)

第3部分武汉国民党的"联共"和"分共"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其矛头所指,首先是共产党,其次就是国民党左派。这也正是为什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的公开通缉"共产党首要"197人的名单中,竟会赫然列出当时在武汉的著名国民党领导人徐谦、陈其瑗、詹大悲、邓演达、顾孟余、张曙时一干人等。南京国民党人因反共而必欲扯上武汉国民党人,理由自然是认定这些国民党人已经与共产党人同流。而无论"四一二"事变前,还是事变后,武汉国民党人也的确与共产党人同仇敌忾,甚至已经开始公开把前此的"容共"主张,变成了实际的"联共"政策。只是,宁汉之间在对待共产党人态度上的这种对立,只持续了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

  • 1.国民党左派的初次结合(1)
  • 2.国民党左派的初次结合(2)
  • 3.国民党左派的初次结合(3)
  • 4.国民党左派的初次结合(4)
  • 5.国民党左派的初次结合(5)
  • 6.国民党左派的初次结合(6)
  • 7.国民党左派的初次结合(7)
  • 8.武汉国民党政策的左倾(1)
  • 9.武汉国民党政策的左倾(2)
  • 10.武汉国民党政策的左倾(3)
  • 11.武汉国民党政策的左倾(4)
  • 12.武汉国民党政策的左倾(5)
  • 13.武汉国民党政策的左倾(6)
  • 14.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1)
  • 15.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2)
  • 16.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3)
  • 17.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4)
  • 18.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5)
  • 19.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6)
  • 20.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7)
  • 21.工农运动与军队的反动(8)
  • 22.国民党的右倾与中共内部分…
  • 23.国民党的右倾与中共内部分…
  • 24.国民党的右倾与中共内部分…
  • 25.国民党的右倾与中共内部分…
  • 26.国民党的右倾与中共内部分…
  • 27.国民党的右倾与中共内部分…
  • 28.从和平分共到武力清党(1)
  • 29.从和平分共到武力清党(2)
  • 30.从和平分共到武力清党(3)
  • 31.从和平分共到武力清党(4)
  • 32.从和平分共到武力清党(5)

第4部分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与"剿共"战争

国民党的"清党",并没有也不可能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随着共产党人开始举起武装暴动的旗帜,国民党就不得不在各地疲于应付。因此,"清党"运动很快也就转变成持续的镇压行动。这种镇压,从最初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实行所谓"白色恐怖",到逐渐转入偏远乡村进行"剿共"战争,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年之久。

  • 1."白色恐怖"和中共城市组织…
  • 2."白色恐怖"和中共城市组织…
  • 3."白色恐怖"和中共城市组织…
  • 4."白色恐怖"和中共城市组织…
  • 5."白色恐怖"和中共城市组织…
  • 6.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1)
  • 7.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2)
  • 8.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3)
  • 9.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4)
  • 10.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5)
  • 11.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6)
  • 12.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7)
  • 13.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8)
  • 14.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受挫(9)
  • 15.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1)
  • 16.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2)
  • 17.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3)
  • 18.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4)
  • 19.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5)
  • 20.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6)
  • 21.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7)
  • 22.蒋介石策略的调整与成功(8)
  • 23.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军的围追…
  • 24.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军的围追…
  • 25.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军的围追…
  • 26.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军的围追…

第5部分从"戡乱"走向崩溃

国民党夺取东北的四平、长春之后,国共之间在关内开打成为必然。内战爆发初期,国民党军事上进展顺利,蒋介石、陈诚等颇有些志得意满的样子。不料,战争进行了半年左右时间,战场形势就开始发生逆转。蒋介石占领延安的行动并没有能够为国民党人挽回损兵折将的面子。恰恰相反,进入1947年春天之后,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引起学生、民众一波接一波的抗议浪潮。此种风波的暂时平息,又伴随着军事上的节节失利而让众多国民党人扼腕不已。蒋介石因此不得不祭出"戡乱"总动员和总体战的旗帜,试图用强制性的手段,集举国之力与共产党决一死战。

  • 1.国共内战全面爆发(1)
  • 2.国共内战全面爆发(2)
  • 3.国共内战全面爆发(3)
  • 4.国共内战全面爆发(4)
  • 5.从戡乱动员到总体战(1)
  • 6.从戡乱动员到总体战(2)
  • 7.从戡乱动员到总体战(3)
  • 8.从戡乱动员到总体战(4)
  • 9.从戡乱动员到总体战(5)
  • 10.从戡乱动员到总体战(6)
  • 11.从戡乱动员到总体战(7)
  • 12.变局来临前的混乱(1)
  • 13.变局来临前的混乱(2)
  • 14.变局来临前的混乱(3)
  • 15.变局来临前的混乱(4)
  • 16.军事瓦解的种种原因(1)
  • 17.军事瓦解的种种原因(2)
  • 18.军事瓦解的种种原因(3)
  • 19.军事瓦解的种种原因(4)
  • 20.军事瓦解的种种原因(5)
  • 21.军事瓦解的种种原因(6)

第6部分国民党对中共的最后一搏

国民党嫡系与非嫡系之间酝酿已久的冲突,终于随着蒋介石军队的主力依次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消耗殆尽,而公开爆发了。在这一阶段国共内战中几乎毫发无损的桂系势力,显示出了觊觎中央政权的强烈野心。当然,蒋系、桂系,都懂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李宗仁、白崇禧借力打力,假和平谈判的旗号,到底还是向蒋"逼宫"成功,一时间坐上最高统治者的位置。然而,李、白此举,无论对蒋系,还是对中共,其实都是自毁形象的昏着。

  • 1.桂系和共倒蒋密谋(1)
  • 2.桂系和共倒蒋密谋(2)
  • 3.桂系和共倒蒋密谋(3)
  • 4.桂系和共倒蒋密谋(4)
  • 5.桂系和共倒蒋密谋(5)
  • 6.桂系和共倒蒋密谋(6)
  • 7.李、白发动和平攻势(1)
  • 8.李、白发动和平攻势(2)
  • 9.李、白发动和平攻势(3)
  • 10.李、白发动和平攻势(4)
  • 11.四老达成和平使命(1)
  • 12.四老达成和平使命(2)
  • 13.四老达成和平使命(3)
  • 14.四老达成和平使命(4)
  • 15.国共谈判南辕北辙(1)
  • 16.国共谈判南辕北辙(2)
  • 17.国共谈判南辕北辙(3)
  • 18.国共谈判南辕北辙(4)
  • 19.国共谈判南辕北辙(5)
  • 20.国共谈判南辕北辙(6)
  • 21.国共谈判南辕北辙(7)
  • 22.中共条件遭到拒绝(1)
  • 23.中共条件遭到拒绝(2)
  • 24.中共条件遭到拒绝(3)
  • 25.中共条件遭到拒绝(4)
  • 26.中共条件遭到拒绝(5)
  • 27.国共斗争大局底定(1)
  • 28.国共斗争大局底定(2)
  • 29.国共斗争大局底定(3)
  • 30.国共斗争大局底定(4)
  • 31.国共斗争大局底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