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流行的民谣歌曲:三 岁 小 儿 能 识 “ 古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48:26

       三岁小儿能识古,这话一听就有点玄乎,肯定赵本山的弟子在“忽悠”人。
周末,友人几家聚会,出门见一小儿跌倒在众人面前,舔犊之情所驱,同情之心使然,不一而同的都上去抱起小儿。
小儿很是淡定的谢谢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让人的是居然没有认错一位。
       小儿走了,被父母带着感激的心情抱走了,却给我留下了不少的思忖,三岁小儿,来到人间才几天,居然能分辨出不同年龄断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 还一点都没有认错,让我联想到收藏,在小儿的眼里,爷爷奶奶就是高古的,叔叔阿姨们是汉唐的,哥哥姐姐们也就是明清的了,史前的太太辈的现在是很少出门的人了。要不然这小儿也肯定是能辨识出来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联想,小儿是不可能想到高古和汉唐的,更不会想到还有什么史前和史后!但小儿能认出不同年龄段的人,那就是一件不易的事,那就是他从出生到现在的一千多天的“收藏”结果。
       有一点让我很是纳闷,小儿只“收藏”了三四年,就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而我们不少藏友收藏了十多年,却还是闹不明白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老、旧、新”。
       虽说两种收藏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可否定的,那就是都是认识的过程,都是表象的“老 新”的认识总结。
        三岁小儿的“收藏”能总结好,还不会走眼;而我们不少收藏爱好者却越总结越糊涂,越收藏越闹不清“老 新”,是幽默还是笑话,还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究其原因有其三:

原因之一:随意和刻意
        小儿出生就和人接触,接触多了自然也就在脑海里收藏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老、旧、新”的印象。在不经意的成长过程中就收藏了“老、旧、新”的特征特点。
       收藏家们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古玩市场到博物馆再到自己家里,三点一线的琢磨,刻意而为,人生有时就是这样怪,你越是刻意追求的,还就是做得不够圆满。

原因之二:心无欲念
       小儿的认识是好奇,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只是认识和记忆。
      我们的收藏很大程度上是受欲念支配,一是成为收藏家的欲念;二是出手就能捡个大漏的欲念;三是别人没有我有的欲念;备受欲念的指使,也就好事想得太多,想多了也就会像宋丹丹演的名老女人白云那样飘起来----
        这一飘不要紧,不少疑似“宝贝”也都买到了手,堪与那些拍卖会上的价值千万和亿万的古董相提并论。
      小儿只有好奇和新鲜!成功在不经意之中。不少收藏爱好者有的是幻想和欲念,失败在刻意而为。

原因之三:心无邪念
      小儿无论做什么都是好奇和新鲜,童心无邪,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任何的邪念。对“老 新”的判断也就没有什么差别。藏友们不妨让自己的几岁的小孙孙或者儿女,看看你的收藏是老还是新,童言无忌,别误导,别生气,也别以为小儿不懂事,权当一乐。
       不少收藏的人“邪气”太重,自己的藏品是国宝,别人的藏品就是草!买到手之前是垃圾,买到手之后就不得了。
       这些“邪念”要是出现在买卖人的身上,还有情可原,为了想多卖几个钱,不得不昧着良心说话。
       但藏友与藏友之间不是良性的交流,而是互相的瞧不起和拆台。
       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邪念,就会失去良知,就会把白的说成黑的,把好的说成孬的。也就没有了真假可言,最后连自己的东西都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是文物收藏界的流行病,每个人都有,只是轻和重之别。
       小儿能识“古”,那是因为童心无邪!
      藏友难辨“物”,那是因为想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