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照片模板:春天并不总有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28:53
作者:赵进斌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2-16
本站发布时间:2012-2-17 0:46:22
阅读量:604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抽屉TwitterFacebook

2012-02-16日,龙年冬末春之初,《人民日报》发表通讯:续写春天的故事。文章主旨自然是回顾20年前那个春天,那位老人有中国南边画了一个圈的事充满无限地向往。试图鼓起国人的勇气,再次准备续写春天故事的冲动感。
2012年开春,适逢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之际,中国的改革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深圳特区报重新刊发二十年前一声春雷《东方风来满眼春》,《同舟共进》2012年第2期刊发《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的文章《中国,是否需要一次新的“南方谈话》,网络上诸多怀念呼吁文章不绝如缕。民心寄希望于最高层领导中出现有胆有识,勇于担当的政治家再一次发出改革强音,打破目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把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继续推向新阶段。
但是时过境迁,按大自然规律来说,春天如期而至,但气候冷暖总不是二十多年还一样。全球变暖之说,进入小冰河期之说接二连三,有波动异常更是常态。再说,春天也不总是那么美好,中国民间就有“好过的年,难过的春”之说,春天也是历代王朝草民青黄不接较为难熬的时节。
20年前的春天,那位老人之所以敢画圈成故事,靠的是他三起三落的人生跌宕积累的一言九鼎的权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如今这样的老人早已繁华落尽。中国虽还有句俗语“矬子里面选择将军”。但看遍国内庙堂,屈指算来,连矬子也少见,选将军便无从谈起。如果中国再冒出一个类似的老人,不啻于天方夜谈。老人倒是还有几个,近期网上也流传一位老人肺腑之言交待,如果这位老人觉得能有画圈效仿之能量,我相信他也会义不容辞地画。但人贵有自知之明,看来画圈场景再现只是我们一厢情愿。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春天并不总有故事,萧条冷落也是常态。大自然气候变化无常是一个因素。我的记忆里,这些年的春天,总有寒流不期而至,让人不时噤若寒蝉,而人为地制造声势、敏感过度,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也能使整个春天都沉闷不堪,万马齐喑的时候也经历不少。当人们都关门在家喝闷酒,不准到广场散步、聚会,没有街谈巷议,哪还有故事可讲?可流传?在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或醉生梦死中,为赋新词强说愁就是唯一选择。
当然,你也可以引用雪莱的名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来印证春天的万紫千红,但地球两极就不存在这样的说法。它们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学过并懂得地理常识的人都明白,地球上总有些区域、局部气候异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象百慕大三角现象之类的。中国特色就是这样一个现象,你用世间普遍性地道理很难解释得通,否则,你就无法解释“李约瑟之谜”为何至今无法破解。
诚然,这个春天还是有故事的,而且故事的精彩超过任何科幻惊险小说之虚构,开头不由不让人人浮想联翩。只是这个故事听来听去,最后听众不免喟然长叹——再怎么惊险刺激,结尾都是听众被集体强制驱场,由几个大内总管、武林高手在高墙内呼风唤雨,互相密议锦囊妙计。既没有互动,也看不见他们的表情,听众只能在心里摸黑乱猜,猜来猜去还不准你说谜底,使人不得衍生“关我何事”之悲叹?这个春天,这样的故事,你说谁还有续写、阅读的冲动?老是重复发生这样的故事,都是一个起承转合的模式定律,故事自然成八股,又有啥意思?
不过,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老理,国人还是倾向的。既然国事大事管不了,不让管,自家吃喝拉撒还是要用心想一想的:龙年三百六十五日,咱老百姓拼死累活,这一年光景,该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