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稻草:案例分析 一次“另类”而成功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10:42
案例分析 一次“另类”而成功的教育 育才小学 褚晓红2010-07-07 16:40

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用什么手段去教育学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应?为什么课堂上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效果却是南辕北辙?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其中有一件事给我的启迪颇多,让我不得不对我们以往所推崇的教育方式产生了置疑。  

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要求队员弘扬“八荣”文明新风,争做扬城合格公民。遗憾的是聪明的他们心中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荣和耻”的空洞概念,可行动相对滞后。常见他们课间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喋喋不休,常见他们在老师面前撒谎脸不变色心不跳,常见他们在公交车上抢占着座位而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这样的荣辱观教育是否流于形式?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脑海中不断地闪现。

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打算好好地教育一下学生。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寓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可在临上课前,中队长突然向我报告两同学因一件小事闹得不可开交。原来:调皮的小宇被同伴一鸣不小心踩了一脚,一鸣已向他道歉了,可他得理不饶人,火气冲天地骂一鸣瞎了眼,一鸣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于是便有了走廊外的拳脚相加。面对此情此景,是大声训斥一顿,还是暂时置之不理?选择前者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影响上课情绪。择后而从之,显然没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不容多思,果断改变教学策略,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变为活生生的教材,大家都来当一回调解员,从中既学会调解又受到深刻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课伊始,我便来了个情景再现,表演入木三分。在良好的教学情境渲染下,在最佳调解员的争夺赛中,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一双双眼睛闪着智慧的灵光,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一张张嘴巴能说会道。调解与倾听,让幼小心灵得到了洗涤,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刻,两位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然后又自发地要求握手言和,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幕!

        回顾一下以往“精心设计”的思想品德课,表面上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隔靴搔痒;表面上生动活泼、热热闹闹,实际上是不着边际的雾里看花。平日课上,我们过多地依赖了教材,重视了书本知识的口耳相传、理论层面上的教育,忽视了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感化。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为了教育他们、感动他们,精心挑选了《少年英雄》片段现场播放,当大屏幕上出现王二小被敌人恶狠狠地挑在枪尖的镜头时,我的泪不住地往下流,可竟然没有一位学生为之感动、小声哭泣,令我大失所望。细细想想这样的教育多么的苍白无力、事与愿违!

          让他们迅速记住“八荣八耻”的概念很容易,而要让他们付诸实践却难于上青天。爱迪生认为:“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要让他们自发地从心底里渴望成为爱心小天使、诚信小标兵、守纪小模范,需要让他们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切身体验和自觉自悟,要用沾衣欲湿杏花雨般的润泽真实有效地滋养他们的灵魂深处,要让有效教育真正渗透进他们的心坎里,而不是被动去接受老师三番五次的说教。

        本节课,我的大胆尝试不仅让自己获得了成功,也让学生受益匪浅。短短的40分钟,为人心胸要像天空般宽广的道理,人与人相处和为贵的道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在被大家悄无声息地传递着,接受着,消化着。这样的教育是无痕的,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意外的成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及时捕捉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巧妙而又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要善于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实施顺应学生心理的教育,让他们从课堂上汲取更多的养分滋润心房;让我们的课堂内涵得到深刻挖掘;让我们期待的精彩课堂得到重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