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水上闯关节目:社史资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与烽火岁月中的新华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55:41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 位于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的新华社新闻大厦里,一幅镌刻有毛泽东珍贵手迹《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雕版画高高挂在一层大厅,熙来攘往的人们不时抬头注视着它。
这篇由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1949年元旦献词,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回答了一个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一中国新闻史上的不朽名篇亦成为“新华人”的骄傲。
战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人对新华社的新闻报道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新华社的事业发展指引了方向。
毛泽东:“首席记者”写名篇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期,把新华社的小分队带在身边,通过新华社电台抄收中外电讯,及时掌握国内和国际重要信息,并通过新华社指导舆论,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国革命斗争和土地改革。
1948年3月9日,毛泽东在胡乔木送审的稿件上批示:“请乔木将此件(《山西崞县两个区是怎样进行平分土地的》)交给范长江,用明码发给新华社,转播全国,在报上发表。翻译时,文字和标点符号不要弄错。发出,广播及登报,时间愈快愈好。”毛泽东对新华社工作指导的细致入微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作为新华社的“首席记者”,1948年秋,毛泽东运用舆论武器发动宣传攻势,吓退傅作义大军,导演了一幕中国现代史上的“空城计”,成为一段佳话。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新闻写作的高峰期。他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的稿件总数达百篇以上。这些气势磅礴的新闻稿成为当时各解放战场的指导性文件,《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等许多作品迄今广为传颂,堪称新闻经典。
“毛主席亲自撰稿,文笔犀利、痛快淋漓。”现已退休的新华社老社长朱穆之曾回忆道,“他教我们写稿,我受益不浅。”
刘少奇:“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
在西柏坡时期,刘少奇直接领导新华社的工作达9个月之久。当时,中央分工由刘少奇主管新华社工作。新华社的每日电讯在印发前需经刘少奇审阅。
他领导总社这支刚安定下来的队伍,整编、扩编,充实力量,调整机构,使新华社的编辑业务得到加强,逐步走上正轨。
刘少奇对新闻工作提出了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意见。其中,1948年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对解放区的新闻工作发挥了指引和推动作用。
刘少奇告诫记者:“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们不能采取轻率地、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
周恩来:在窑洞烛光下“说稿”
1946年在重庆和南京期间,周恩来是参加和谈的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新华社重庆分社和南京分社的宣传报道工作,一直在其领导下进行。分社发表的揭露国民党破坏和谈、挑起内战的重要稿件,都是经过周恩来审阅修改后发出的。
在新华社广为传颂的,是有关周恩来“说稿”的故事。
1947年4月下旬,国民党正在筹开“国大”,“改组”政府,蒋介石由“主席”改称“总统”,并拉拢青年党等参加政府,以示结束“一党专政”,借此装潢门面。
为揭露这场闹剧的欺骗、虚伪和反动实质,新华社需要在已发社论基础上再配发一篇评论。但当时相关编辑人员对情况不熟悉,也无资料。经请示后,青年编辑赵棣生找到了位于靖边县王家湾村的周恩来。
时近黄昏,周恩来不断来回踱步,陷入沉思。在窑洞里,凭借一支烛光,由周恩来口述,赵棣生记录。口述从头到尾,没有停顿。一篇几千字夹叙夹议的文章,就这样记录下来并很快定稿,向全国播发,产生了很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