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棘盆景的制作方法:北溟玉:深度解析唐廷第一悬案“杨文干兵变”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2:02

北溟玉:深度解析唐廷第一悬案“杨文干兵变”内幕

2011-10-27 09:25:28

归档在 《血色玄武门》 | 浏览 2185 次 | 评论 0 条

微观写史人北溟玉第三部作品《血色玄武门》之29

 

平定刘黑闼,李建成的这场翻身仗打得那叫一个帅啊!李世民完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边秦王党还没有缓过神来呢,那边太子党已经把仗打完了,而且赢了;不仅赢了,而且还赢得相当漂亮。这件事情提醒了李世民和他的秦王党,太子党已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他们已经避无可避。于是,他们也摩拳擦掌,策划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反攻。这就是在唐初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杨文干事件”。

武德七年(624)六月,建国尚不满八年的大唐帝国突然陷入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当中。当朝太子李建成居然勾结死党庆州都督杨文干,妄图通过武装叛乱,颠覆以父亲李渊为首的现政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滴……

话说,李建成这厮屡次谋害弟弟李世民不成,气急败坏之下,便狗急跳墙,铤而走险。他趁着李渊带世民和元吉去仁智宫(长安以北宜君县)避暑的机会,暗地里勾结自己的马仔庆州都督杨文干,图谋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

杨文干早年是李建成的东宫侍卫官。后来,李建成为了加强自己在地方的军事力量,便向李渊保荐杨文干为庆州都督。杨文干在庆州厉兵秣马,大肆为李建成培养私人势力,成为继罗艺和李瑗之后,李建成在地方的又一强援。

不得不承认,这次政变,无论是选择的时机,还是拿捏的火候,都是刚刚好。可惜啊,天不藏奸,他们的阴谋虽然机巧,却仍然躲不过老天爷他老人家的法眼。负责送盔甲给杨文干的尔朱焕和桥公山二人,深明大义,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果断地站到了正义和光明的一边。他们主动向唐皇李渊坦白了李建成的罪恶行径。

李渊不听则已,一听恍若五雷轰顶,又气又怕。再然后,老李就怒了,发飙了。他连忙下敕,召李建成前来仁智宫。

狡猾的反革命分子李建成见阴谋败露,便伪装出一副后悔不已的样子,前来谢罪。本来是将奸人正法、还公义于人心的大好时机,哪知道,妇人之仁的李渊居然偏听偏信,动了恻隐之心,只是将李建成下狱了事。

与此同时,李渊也派出自己的特使宇文颖传敕给杨文干,让他到仁智宫见驾。杨文干当然不是傻瓜啊,他知道自己不去还好,去了肯定是死啦死啦的。于是乎,他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唐朝及其周边的藩国)的“杨文干兵变”。

李渊一看,杨文干这个蠢小子八成是要犯浑了,怎么办?只有迎头痛击之,彻底歼灭之,才能狠狠地打击这些造反派的嚣张气焰。找谁挂帅呢?这还用说,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李世民喽。为了平息暴乱,李渊开出了天价,承诺只要李世民肃清乱贼,未来的太子之位、更更未来的皇帝之位就都是属于他的了。

呼呼,李世民出马,一个顶俩儿。没过几天,杨文干就兵败被杀了。小混混们都被收拾掉了,是时候该找他们的大哥大李建成算账了。可是啊可是,但是啊但是,关键的时候,李渊在裴寂和封德彝的蒙蔽之下,居然再一次赦免了胆大妄为的李建成。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的李世民再一次被自己的父亲当羊肉给涮了。

以上呢,就是正史当中记载的“杨文干兵变”的前前后后了。

表面看来,《唐书》版的“杨文干兵变”逻辑关系严密,叙述得当,分析也是入情入理,好像是真的。然而,小玉在深入研读和分析了大量的史料之后,认为此事疑点甚多:

首先,如果李建成果然是谋反了,那他为什么非要跑到李渊那里去谢罪呢?眼见着事情已经败露,与其甘为鱼肉,为什么不放手一搏,索性搞他个政变呢?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说不定还真能拼出个柳暗花明新天地呢?他怎么就那么有把握老李不会大义灭亲呢?

其二,李建成让杨文干为自己招募骁勇充当东宫卫士和送盔甲给杨文干这两件事情都不足以成为他谋反的证据。

你们想啊,李建成他可是太子耶,他有权力选拨一些素质优良的人(不足两千)来充当侍卫。况且,当时的法律不仅不禁止他这样做,反而以明文的形式肯定了他的这种权力。话也说回来了,任何一个王爷,包括秦王李世民在内,都可以这么做。就拿李世民来说吧,他的秦王府中不也有八百卫士嘛!

另外,李建成送盔甲给杨文干,很有可能仅仅是为了把那些骁勇武装起来。更何况,他送的数量又不多,如果是一万副,那事情的性质肯定就变了。再说了,李建成为什么不直接写一封密函,白纸黑字,意思表达更为准确,犯得着让大老粗杨文干抓耳挠腮地费力猜测吗?

其三,如果真如《唐书》所言,李建成主动承认了犯上作乱的事情。那么,李渊为什么还要召杨文干来觐见呢?你已经知道杨文干要谋反了,用一纸文书就想把他召来,除非杨文干是大傻蛋、二百五、“十三点”。这样做,岂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嘛?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李渊觉得此事大有蹊跷,所有就想召杨文干当面对质,澄清疑点。

其四,杨文干是于阳历7月21日发动叛乱的。然而,仅仅过了四天,也就是到了25日,他就兵败身死了。如果真是蓄谋已久的叛乱,怎么会出现士兵纷纷溃散的情形?又怎么会仅仅维持了四天就彻底失败了呢?是杨文干太菜,还是李世民太厉害?(依小玉之见,)都不是。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杨文干临时决定反叛,仓促之间,他既没有做好士兵们的思想动员工作,也没有在军事上做好有力的准备,所以很快就被“拍展”了。

最后,如果说李建成蓄意发动政变的说法成立,那么由此就可以反证出李世民是完全没有过错的。而且,他不仅没有过错,反而还在平叛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李渊对李世民和他的党徒理应加以封赏。可是,我们看到,在事件最后的处理当中,秦王党的杜淹(杜如晦的叔叔)和太子党的王珪都遭到了流放。可见,李渊对于两党是各打了五十大板。这难道不蹊跷嘛?

透过以上这五处疑点,小玉经过缜密的思忖和审慎地推理,得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杨文干事件”实际上是李世民为了扳倒太子而精心策划的一个大阴谋。

整个事情的经过应该是这样……

武德七年的六月,滚滚热浪席卷了整个长安。

天气面前人人平等,就连大唐皇帝老李都热得像狗一般呼呼地喘气。本来呢,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已经让他很难受了,偏偏老天爷还要来凑热闹。心情极端烦躁的老李决定外出散散心,去仁智宫避暑。

避暑归避暑,但是儿子们之间的争斗也不能坐视不管,否则这几个小子还不得把天给捅个大窟窿啊。于是,他决定留下太子李建成监国,自己带着世民和元吉去避暑。把他们几个分开,这样他们就不能掐了。事实证明,这只是老李一厢情愿的想法。就在他自以为得计的时候,他的宝贝二儿子李世民正在精心地编织着一张天罗地网。

出发前夕,李世民得到了自己安插在东宫的内线的报告,说是近来一段时间,太子李建成和庆州都督杨文干书信往来甚密。太子让杨文干从庆州为自己挑选一批素质高、体能好的骁勇做东宫的卫士。而且,太子正在准备派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送一批盔甲给杨文干,以武装这批骁勇。

李世民顿时感到,这是一个彻底扳倒太子一党的绝佳契机。武装叛乱这个罪名,那可是封建皇权的高压线,沾之即死啊。于是,他收买了尔朱焕和桥公山,授意他们向李渊揭发李建成的忤逆之举。

有钱能使鬼推磨。尔朱焕和桥公山这两个小鬼象征性地走到幽州,就改道直奔仁智宫,在李渊的面前狠狠地告了李建成一状。让太子的人去揭发太子,李世民的这招借刀杀人,实在是用得太帅了。

果不其然,李渊起初(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状语)并没有看出什么破绽。

尔朱焕和桥公山向李渊告状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建成的耳中(别忘了,李渊旁边还有个李元吉呢)。李建成当时就慌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政变的意思和举动。尔朱焕和桥公山摆明了是被李世民给收买了。

形势危难,到了这个地步,就算他李建成心理素质再好,恐怕也不能闲庭信步了。正在他惊慌失措的时候,李渊的敕书到了。李渊在敕书当中,压根儿就没提起“谋反”这样的字眼儿,他只是以另外的一个理由,召李建成速速到仁智宫见驾。果然是老油条啊,关键时刻就见出真功夫来了吧?

接到了这个敕书,李建成更加慌张了。父亲明明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可是他偏偏以另外的借口来征召自己。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确实是怀疑我谋反作乱了。

李渊当然怀疑李建成了。他知道,尔朱焕和桥公山向自己告密的消息肯定会通过李元吉很快地传递到李建成的耳中。以他对李建成的了解,他不相信李建成会发动政变。但是,事情毕竟是发生了,虽然不可全信,但确实是不得不防。所以,他决定试探一下。如果李建成不来,那就说明他心里有鬼,确定谋反无疑。如果他来,就说明这件事儿很可能暗含玄机。

李建成同样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去吧,万一父亲不听自己的解释,那就是必死无疑啊;不去吧,自己就真得坐实了谋反之名,还是必死无疑。害怕,十分之害怕。

他问计于自己的幕僚。他的舍人徐师谟是个狠角色,劝他索性占据京城,发兵起事。詹事主簿赵弘智则劝他免去太子的车驾章服,屏除随从人员,到高祖那里去承认罪责。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李建成最终还是选择去见李渊。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去的话,铁定玩完儿,去的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因为他是他的儿子,他是他的父亲。

武德七年六月二十四日(公元624年7月14日),李建成踏上了去往仁智宫的生死之路。大队人马刚刚走了不到六十里,心急如焚的李建成就把所属官员全都留在了北魏遗留下来的旧堡栅中,自己带着十多骑,快马加鞭地去觐见李渊。

果然不出李渊所料,李建成承认的是错误,却不是罪责。他百般解释,长跪不起。

李渊不仅怀疑李建成,也怀疑李世民。在那么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眼见李建成情辞恳切,李渊确实动了恻隐之心。可是,事关生死,他不敢托大,万一李建成说谎蒙骗自己,怎么办?于是,李渊命人将李建成软禁在帐篷中,只给他麦饭充饥。

为了澄清事实,他决定下敕。召杨文干前来对质。他选择了宇文颖作为使者。根据小玉的分析,宇文颖既可能是太子党,也可能是秦王党。

如果他是太子党,可能的情形就是这样的:李渊软禁李建成的消息吓坏了宇文颖。不明就里的他一心只想着救太子。所以,他来到庆州之后,就极力怂恿杨文干发动兵变,拯救太子。

上述猜测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我认为,宇文颖是秦王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还是一个经常伪装成太子党的秦王党。宇文颖到了庆州之后,也是百般怂恿杨文干发动兵变。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受了李世民的指示,为的只是迫使杨文干放弃对质的念头,转而发动兵变。这样,就算是解决不了李建成,至少可以除掉他在地方的武装势力。

六月二十六日7月16日),李渊叫来李世民,商量如何削平叛乱。李世民提出,派遣一名大将攻击杨文干。李渊不同意,他认为此事绝非普通的叛乱所可以比拟,因为事情关联着太子。所以,响应他的人可能会非常多。事到如今,除了李世民,已经再无合适的人选了。

当然了,这只是李渊表面的想法而已。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恐怕是这样的:李世民和李建成素来对立。派他去平叛,他肯定会竭尽全力对付叛党。为了使李世民卖力地干活,他甚至提出了极为诱惑的条件:“你放心的去吧,得胜归来之日,就是你荣升太子之日。当然了,我不会像隋文帝那样诛杀自己的儿子,到时就把建成降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他以后能够侍奉你,你就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你想要对付他也很容易啊!”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了,李世民感动得是一塌糊涂。果然,他十分地卖力。七月初一7月21日),杨文干攻陷宁州。仅仅到了四天后的七月初五7月25日),杨文干就被自己的部将给干掉了,他的脑袋也被送到了京城。李世民抓到了宇文颖,并且顺手把他给杀掉了。

但是,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他走了之后,很多人都站出来为李建成说话,说他身为太子,绝不会无故谋反。这伙人中,有裴寂,有张婕妤,有尹德妃,有魏征,有王珪。李世民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一直引为自己人的封德彝也在其中。当然,他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李渊仔细想了想,也是这么回事儿,他明白问题的根由还是在于他们兄弟之间的争夺。于是,老李只是以导致兄弟不睦为由斥责了李建成一顿,但却绝口不提废立之事。

老李虽然不能完全地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但是也猜出了十之七八。李建成这次很有可能是被人给涮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到底还是他的人闹出了乱子,所以敲打一下他,也是十分必要的。李世民摆明了就是想当皇帝,否则他也不会那么卖力的去平叛。而且,他不经请示擅自杀掉宇文颖,这个行为本来就有诸多疑点。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不是。不管怎么样,这两人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家丑不可外扬,老李就把罪责推给了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和天策上将府兵曹参军杜淹,将他们三人一股脑儿地流放到了巂(音西)州(今四川西昌市)。杜淹是李世民的人,王珪和韦挺是李建成的人。李渊这么做,相当于各打了五十大板。其中的寓意是:你们两个小子也不要太过分了,我也不是饭桶,以后注意着点儿。

平叛归来的李世民就郁闷了,老爹啊,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本书将于本月出版,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