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看大秦帝国:美国、欧洲、中国经济趋势 时寒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48:26
欧债危机通过天堂or地狱之门?
时寒冰
诚如《九月的棋局》中所言,9月,欧元暴跌之月,美元大涨之月。原文是:“当下,如果华尔街想让欧元出现一轮崩溃性下跌,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这也意味着,下周起,美元将被走强。”根据我写作的时间,“下周起”,即从9月5日起,美元一举突破盘整区域,开始强势上行。
欧元与美元的趋势,在9月的棋局中,可谓完美对应。
其实,美元从2011年5月1日晚奥巴马宣布拉登死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筑底阶段。下面的视频是我在2011年5月在深圳演讲时的一个片段。图中分析了美元在各个转折点时的趋势变化,特别强调,2011年5月起美元开始筑底。而从9月5日起,美元最终走出了这个底部盘整区间。
',1)">
击毙拉登,美元步入筑底阶段
下图是美元从2011年5月开始的盘整区间,一直到2011年9月的趋势演化。值得一提的是,在《九月的棋局》中,我特别强调美元是“被走强”,之所以用“被走强”,是因为这个时候的美元走强乃外力所致,而非其自身内在力量所推动。因此,这种上涨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美元自身力量释放出来,外在的影响因素将被轻易忽略,美元将随之走出独立趋势。

下图是9月棋局中,欧元/美元趋势图,在2011年9月,欧元大跌。

9月棋局的演变,惊心动魄。
而9月棋局结束之时,即10月初,欧元结束跌势反弹,美元则出现调整。而另一种棋局的演变——国际格局的演变,与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的推导也在一一对应。利比亚卡扎菲被逼向死亡之路后,轮到了叙利亚,现在,奥巴马又把矛头指向伊朗。美国《时代》周刊10月12日刊发的评论文章,题目就是《华盛顿刺杀事件会否让奥巴马对伊朗宣战?》。大棋局的演变越来越快。
本来想在9月底写一篇《十月的棋局》,但因种种事情耽搁了。
10月初,默克尔开始表现出强硬的一面,她与法国联手打造的解决欧债危机的“一揽子”方案,既让狙击者联想到了2010年5月决战时的场景——即使投机大鳄也对默克尔心存敬畏之心,也给更多追风者无限的期待。
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在9月的棋局结束之时,趋势发生变化。虽然至今只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欧债危机似乎已经被淡化了。人们对默克尔亮剑,充满期待。10月23日举行的欧盟峰会,德法共同打造的“一揽子”方案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10月23日,注定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通向天堂亦或地狱?
根据以往的经验,人们确信,默克尔将不负众望,欧债危机将出现转机。
而我关注的则是另外一个方向——那通向地狱的大门,更宽敞地张开着……
默克尔还能亮出什么剑?
1.德国国内:默克尔已非2010年5月决战时的默克尔,她在德国国内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德国是欧元的最大受益者,在救助欧元国方面,理当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民众显然无法理解和接受,因为德国等国家的人的勤奋与希腊等国的民众的好逸恶劳形成的对比实在太鲜明。这意味着,默克尔在国内处处受限。默克尔所属的党派基督教民主联盟接连在地方选举中惨败。默克尔在竭尽全力维护德国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民众的感受、自己所属党派的感受,这意味着,她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甚至远比不上她在2010年5月时的处境。
德国不是没有能力救希腊,而是必须在欧元区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利益作为回报,尤其是在财政方面,德国需要强化它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如果得不到这一点,德国是不可能有动力去拯救欧债危机的,其国民也不可能支持。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已经分析过了,德国不怕欧债危机失控,大不了它主动退出——这尽管不是一个好选择,但德国至少有这个底线作为其信心的支撑。
2.欧元区内:各方声音的不统一,是制约欧元国协调行动的一大障碍。斯洛伐克一个小国,轻易就把EFSF给废了,尽管二轮投票通过了,但这凸显欧元区“盲目扩招”的危害性。一个EFSF的通过就浪费了整整三个月的宝贵时光。如此效率,对其寄予厚望者情何以堪?
而且,欧元区内自命不凡的政治家太多,谁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方法能够挽救欧元,内耗之大,令人扼腕叹息。现在,处理欧债危机的,既有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两大核心国的领导,又有欧盟主席巴罗佐、欧元区主席容克、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盟“总统”范龙佩和欧盟经济与货币委员雷恩,这七大名医面对一个病人,都拿出了相应的方案,而每一个方案一公布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否定或批评。每个领导者都得到相应的利益主体支持,有些冲突极其尖锐。即便德国和法国打造的“一揽子”方案,也令其他国家不爽:你们两个说定就定了,搞的啥名堂也不告诉我们一声,把我们当什么了?
3.国际社会:支持欧元国解决债务危机的声音很大,但除了此前中国主动购买了一些欧元国家的债券以外,人们看不到任何实际行动。10月14日到15日在法国召开的G20财长会议,唯一被寄予希望的亮点,是向IMF注资,以扩大它的救助能力。但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明确表示反对。最终自然不了了之。
唯一可能拿出真金白银帮助欧元国的国家,是大傻中国。此前,在为欧元国雪中送炭的同时,中国却不断遭到欧元国日益升级的贸易战的打击。中国这种窝囊透顶的遭遇,即使别人不斜眼看我们,我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前段时间温家宝总理提出只要欧元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就帮助欧元国,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自己的条件。这是合情合理的。而欧元国以前得到中国的帮助从来都是无条件的,面对中国突然提出的条件,不仅不回应,甚至都是嘲讽和轻慢,不理不睬,中国再没有自尊,也不可能再去自讨没趣了。
于是,中国也开始打官腔——弄这个是我们的强项。于是,G20财长会议很热闹,大家都很热情,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钱。于是,欧元国成了独家寡人。
欧元国的主帅默克尔其实也是孤家寡人。
4.制度之碍:欧元国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走到一起来的。这些规则,制约了欧元国在处理危机时的政策选择。比如,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追求的是Hierarchical mandates即阶梯目标,欧元国的总体经济政策只有在不与物价稳定冲突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支持,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欧元区领导人再强势,也很难抉择,除非直接修改游戏责任,而这又会导致新的副作用。相比之下,美联储的Dual mandates即双重目标则更具有灵活性,所以,人们才对美联储的选择高度关注,而美联储也一直声称自己还有更多选择。很多人将这些归于某种阴谋,其实是规则不同使然。
综上,当默克尔亮剑时,可能带来的不是即将升入天堂的快感,而是期待破灭后的沮丧——除非德法的方案完美到无懈可击,没有任何瑕疵,能够彻底根治欧债危机。
必须强调的是,在这段时间,意大利、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接连被下调,法国、德国的主要银行评级,也开始出现下调,这意味着,火力已经集中对准欧元区四大核心国,这意味着欧债危机的全面深化。虽然,这些密集下调评级的消息此前都被人们对德国解决欧债危机的“一揽子”方案给掩盖,但这些杀伤力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在快速累积。一旦释放出来,其副作用是难以估量的。相应的,欧元、相关国家的股市、绝大部分大宗商品还将走出一波跌势。具体到中国股市,我个人认为,到11月份将基本完成筑底过程。
10月23日这个重要节点,默克尔亮剑,不是通往天堂就是通向地狱。而我更倾向于,欧债危机还可能经历一次更痛苦的洗礼(其实,10月15日闭幕的G20财长会议,已经有了不祥之兆,这或许意味着节点的提前),只有在达到某一临界点,欧元国才能真正放下各种小盘算,真正为解决欧元齐心协力,最终作出正确的选择,化解掉这场大危机。
本人所有分析仅为一家之言。由于很多事物千变万化,随时可能影响到趋势的逆转。因此,这些分析并不代表实际趋势,不作为任何人的交易依据,仅为支持我的朋友提供一种看问题的视角,以帮助朋友们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判明趋势。
顺便给自己的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做一下广告:大趋势不可逆,一切尽在棋局中。
匆于2011年10月16日中午
美国、欧洲、中国经济趋势
时寒冰
从突尼斯到埃及到利比亚到叙利亚再到伊朗的路线图,与债务危机的主线一起,如同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所分析和展望的那样,正在快速地与现实一一对应。很多人目睹了卡扎菲惨烈的死——尽管这是他在棋局中的必然结局,我依然为卡扎菲不能汲取萨达姆的教训而试图苟且偷生的挣扎感到震撼。一位曾经风云世界的枭雄,在被暴打中无助地哀求……独裁者其实都是极其软弱的,舍不得用黄金手枪终结自己,在羞辱中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这也许就是一种宿命,当卡扎菲草草终结无数反对者的生命时,或许,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回到经济问题上。
我在此前多次强调,美国经济将率先走向复苏,它此前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软肋更像是“假摔”,只不过是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寻找合理的借口而已。只有当制造出更多的美元,才能安享升值之利。现在,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美国经济走在快速走向全面复苏!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是当下。是的,王者已经归来。美国将擎起大旗,重新主导世界经济。
最近发布季报的美国142家财富500强企业中,68%的企业盈利水平都超过了市场预期。在许多人忧心世界经济衰退的时候,美国的众多企业给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就连去年亏损的银行,也开始盈利。比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 在10月18日发布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盈余62亿美元,折合每股盈余0.56美元(去年同期则为亏损73亿美元,折合每股亏损0.77美元)。而此前分析师的普遍预期仅为每股盈余0.28美元,营收257.5亿美元。
在今年5月份的一次演讲中,我认为,美国企业的基础稳固,美国的经济复苏只差一个条件:房价上涨。一旦房价上涨,经济活力将立即爆发出来,其金融资产状况也将迅速变好。现在,我要说的是,美国的房价正在止跌回稳,并很快步入上涨轨道。
我们知道,现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提高了移民门槛,而美国却一直保持鼓励状态。为什么?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做过详细分析。
奥巴马非常清楚,在国内购买力跟不上的情况下,借助移民的力量支撑起房价,就能更快地实现经济的大逆转。
2009年10月29日,奥巴马签署通过“EB-5经济特区项目延长3年”议案,从2009年10月30日起,“美国投资移民EB-5类经济特区项目”往后延期3年至2012年10月30日。在投资移民EB-5类经济特区项目中,投资额从100万美元下降至50万美元。
这意味着在今后的3年里,在美国那些相对贫穷落后的“特区”投资50万美元,创造10个就业机会的申请人,就可以不受语言、教育或者管理经验的限制,移民美国。这意味着,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相比,美国对投资移民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这不仅为美国带去了大量投资资金,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美国是一个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型的国家,有消费实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国,将重启美国消费时代的辉煌,让美国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重新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至于美国的房地产,也将慢慢走向良性复苏。
美国的移民政策,吸纳了更多优秀的人才和更多资源,使其人口结构变得更为合理,而非像其他几大经济体那样,先后步入老龄社会。而且,这种政策也刺激了美国消费的回升——对于一个消费占比高达7成以上的国家而言,消费的上升对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最近,美国有参议员提出了一条更激进的鼓励移民的举措:向在美国投资50万美元买房的外国人提供居留签证。这个参议员说:“这个办法不用花政府一分钱,就可以刺激需求。”
美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引擎,其经济的全面复苏为当下悲观的局面增添了些许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经济体也将跟着步入全面复苏的状态。
相反,在欧债危机之后,还将有日本债务危机、中国债务危机。这条带血的主线将充分释放它的杀伤力。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正在下降。10月20日,中国财政部宣布,将允许浙江、广东、上海和深圳作为试点,自行发行3年期和5年期债券。预计该项目将扩大至全国其它地方政府。
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
当然,中国的债务危机与欧洲和日本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因为,中国政府的负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来实现的——不需要对民众偿还,因而使得表面看到的债务不是那么大。中国的广义货币余额在2009年即已在总额上超过美国。现在超的更多。根据美国10月10日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M2为9.621万亿美元,而中国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9月末的m2余额为78.74万亿元,折合12.335万亿美元,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超过美国28.2%。对于一个经济规模只有美国三分之一多点的经济体而言,如此海量的货币发行必然导致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上涨。因此,未来中国的债务危机将表现为货币危机,即货币突然大幅度贬值所引发的经济与社会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还未过去。“决战”时刻正在到来。
2011年10月16日(周日),我发表了《欧债危机通向天堂or地狱之门?》的博文,认为:“……这些杀伤力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在快速累积。一旦释放出来,其副作用是难以估量的。相应的,欧元、相关国家的股市、绝大部分大宗商品还将走出一波跌势。”比如,沪胶1201从周一的29500,一口气下跌到周五的24460,跌幅达5000,可谓惨烈!(如下图)

有趣的是,就在我的博文发出一天后,10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始面对现实,她否认欧洲债务危机将得以快速解决,并表示寻求解决方案的努力将一直延续到2012年。默克尔向市场明示:“有了这项方案,一切问题都会在周一迎刃而解、划下句点,目前这个再度燃起的美梦将无法实现。寻找终结欧债危机的具体对策势必得拖到明年。”而10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明确表示,相信到10月23日召开欧盟峰会时会全面批准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欧盟成员国必须为应对债务危机作出贡献。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也在同日表示,即将在23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不会出台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方案。
德国显然在想办法降低市场预期,以免出台的方案达不到市场满意,引发严重后果。
随后,德国主导把欧盟峰会改为两次,将10月23日拿出解决方案的时间推迟到10月26日。我随后在原博文中将时间节点调整——“根据最新报道,德法已将时间调整为10月26日周三,相应的,本文中所有的相关时间点皆调整为10月26日(相当于北京时间周三下午至周四上午)”。
德国的拖延战略暂时改变了趋势。欧债危机可能得到解决的预期使大宗商品止跌上涨。
我们知道,欧债危机拯救方案最大的难点在于,欧洲央行是世界上独立性最强的央行之一,它对救市政策不予配合,这严重束缚了德法两国的手脚。事实上,目前有能力拯救欧元国,消除债务危机的国家,只剩下了德国。而德国的经济增速也在快速下降——这是最大的隐患。10月17日,德国央行在10月份的月度报告中表示,德国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初的经济前景已进一步恶化。德国8家智库联合发布的一份经济预测报告,将德国2012年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下调至0.8%,远低于此前的预期。
从10月24日晚间的消息来看,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向德国相关政党发出简报,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的金额借助借贷杠杆化将增至1万亿欧元(1.39万亿美元)以上。只有得到德国国会全体会议的批准,默克尔才能将方案拿到26日的峰会上讨论、通过。
将欧洲金融稳定措施(EFSF)杠杆化,以加大其效用,是美国财长盖特纳提出的建议。问题在于,杠杆化本身就是一种潜在负债,副作用难以低估。假如EFSF的评级直接挂钩法国和德国,法国等国家可能因此失去AAA的最高信用评级,并直接影响到EFSF的评级,抬高融资成本,并导致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处发展。
因此,EFSF杠杆化等做法,最多只能暂时缓和欧债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欧盟峰会26日推出的方案,无论是否令市场满意,都将加速、加剧趋势的推进。必须认识到,希腊等国的紧缩政策,正在加速企业的破产倒闭,使得债务危机变得更加严重、更加悲观,而不是相反。如果不是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演变成一场灾难性的危机。这或许是不幸中的一点大幸吧。
说明:刚刚写完这篇博文,就看到《温家宝:对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报道,温总理强调:“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这个信号与10月20日放行地方债的信号连在一起再明确不过了。与我此前所做的预测基本吻合。在10月16日写的《欧债危机通向天堂or地狱之门?》中,我明确指出:“具体到中国股市,我个人认为,到11月份将基本完成筑底过程。”分析依据就是,欧债危机恶化,中国将在10月下旬最迟11月份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必然影响到股市的走势。
草于2011年10月25日
宽松·调整·股市
时寒冰
对于本人此前两篇博文中的观点,饱受争议。
一是,在10月16日写的《欧债危机通向天堂or地狱之门?》中,我明确指出:“具体到中国股市,我个人认为,到11月份将基本完成筑底过程。”我用的是“完成”。
二是,在10月25日写的《美国、欧洲、中国经济趋势》中,我再次补充说明:“(中国股市11月完成筑底的)分析依据就是,欧债危机恶化,中国将在10月下旬最迟11月份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必然影响到股市的走势。”
每次下这样明确的结论,都会花费我很多精力,斟酌再三,推导再三,唯恐有漏洞和偏差,常常紧张得失眠。
对我的观点,争议最大的是货币政策的调整问题。
首先看:货币政策调整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增加货币供应,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面会从紧张变为宽松。
其次看:中国货币政策是随什么而动的?我们知道,中国的央行是世界上独立性最差的央行,它只是一个从属于行政权力的部门,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行政部门,与计生、城管之类的区别,无非是具体业务不同、衣服穿得体面点而已。中国的货币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附庸。过去直接在财政部下面当差,听命于财政部。但这样显得形象不好:财政与银行,一个花钱,一个印钱,花钱是很快乐的事情,不够花就让印,不出门就弄得特别有钱,显得很不含蓄。于是,便让央行独立了,拉一竿子人马自立山头,从办公环境和各色勤杂人员的配置及着装等来看,跟国际接轨了,但实质没有改变,当然,随着技术进步,印钞之类的体力活容易干多了。
现在看看政府。每当有危机的时候,国家就会出台很多计划,这些计划不是让人观赏的——即使用来观赏也得用钱裱糊一下——需要钱来做。这次也不例外。
规划之后就是花钱。钱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于是,有关部门开始营造气氛,公开调情,说CPI将很快会下降到5%以下。很多人不相信,我反正是信的,因为中国有一个神奇的部门——国家数字制造局(俗称统计局)。
于是,有关部门开始强调,通胀很快就会下去——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多货币不可能消失。虽然股市下跌已经蒸发一部分,但数量有限。因此,国家即使调整货币政策,股市走好,但吸干了民众鲜血的楼市未必。
于是,10月20日放行地方债。
于是,10月25日,温总理强调:“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这个信号极为关键。
我在10月25日写的《美国、欧洲、中国经济趋势》中,做了一点补充说明。
从此开始,中国股市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地前行。
这个时候还继续纠结于货币政策是否调整吗?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预期的重要性永远大于现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当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被强化,资金就会突然涌出——中国从来不缺钱,缺的是机会。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已经超过美国28.2%。是全球第一货币大国。怎么可能缺钱呢?
因此,货币政策何时调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调整预期已经被确认。对于股市的趋势而言,这就是动力。甚至在希腊突然宣布公投,让欧债危机恶化的背景下,中国股市都能特立独行。中国股市仿佛一个卧床两年的病人,突然跳起来举起了200公斤的杠铃,额滴神呐,太神奇了!
是的。这就是神奇的中国股市,或者说,这就是中国股市的神奇。
中国政府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听其言,观其行。
这句话过去常被用到阿扁身上,许多人认为阿扁的确是欠扁的,但如果据此认为这句话只适合阿扁就真的太缺少创意了。
具体到货币政策上,不一定非得宣布调整了才算调整,只要客观上有了这样的效果,就属于调整了(就好比已经领证同居,何时举办婚礼已经不重要)。货币政策虽然还没有宣布调整(在通胀情况下宣布调整货币政策容易刺激很多人,政府会格外含蓄,等前戏完成以后再宣布调整),但底下已经开始悄悄宽松了。
以下是《金融时报》11月3日的报道:
周三,衡量中国银行间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7天回购利率下跌了近70个基点,为3周来最大跌幅,表明政府在兑现承诺。与此相呼应,一年期利率互换(IRS)跌至3.37%,为6个月最低水平。
分析师预期政策放松将通过两个渠道进行:一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二是非正式指导各银行增加放贷。
这两方面都已出现放松迹象。本周到期央票约为107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央行(PBoC)迄今只宣布发行110亿元人民币央票,说明该机构将向金融体系注入很大规模的净流动性。
与此同时,官方《中国证券报》周三在一份报道中称,在中央政府呼吁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后,这些银行在10月底加大了放贷力度。
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经济学家沈建光(Shen Jianguang)在一份研究简报中指出,“我们相信政策放松会比预期来得更快。”
这则报道与现实中的资金供给吻合。从10月下旬四大行信贷投放情况看,信贷松动迹象明显。四大银行数据显示,10月前20天新增贷款规模仅在800亿元左右,截至10月27日,10月四大行新增贷款约1400亿元。21日至27日5个工作日,四大行新增贷款每天平均超过100亿元,贷款投放突然加速。
是的,这就叫听其言观其行,有时做了不一定说,有时说了不一定做;有时做了不说但让你知道,有时做了不说也不让你知道你翻墙知道了说你知道的是假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了这些,还有必要傻等货币政策调整吗?
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仅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趋势,也会影响到全球大宗商品趋势。
很多人或许发现,欧债危机虽然伴随着希腊这个巨大搅屎棍的新动作有了恶化迹象,但与之前的表现相比,全球资本市场的情绪还算基本稳定。原因是,以前美国被债务危机困扰,中国在想法把前期汹涌超发出来的货币蒸发一点,货币政策收得比脚紧。欧债危机再一恶化,就让世界感觉到暗淡无光了。
而现在,美国经济正在走向全面复苏;中国正在宽衣解带尝试再爽一把;日本感觉下一步棋局就是对准自己,具有先见之名的勤劳而勇敢的日本人便挥刀自宫,自砸场子让日元贬值,省得华尔街惦记自己了。觉悟这么高的国家,你好意思再拍一砖吗?既然四大经济体,三大经济体都开始有动作了,欧洲的悲剧就自己唱吧。中国没有必要掺和其中。求得急了,就告诉他们:“信心比黄金重要。”弄这个我们是强项。真要到了局面不可收拾了,到欧洲收购资源、优质资产,跟逛超市似的,有很大挑选空间。只要有人不昧心总想着吃回扣,国家利益到那时是能够最大化的。
另外,警告别再偷偷删我文章,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草于2011年11月3日
财政积极,货币何以稳健?
时寒冰
我们经常会听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种说法。这种逻辑关系存在吗?不妨让事实说话吧(以下为2003年至今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和货币供应情况的对比):
2003年
时间:11月27日至29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截至2003年11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1.6万亿
2004年
时间:12月3日至5日
定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截至2004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5.3万亿元
2005年
时间:11月29日至12月1日
定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截至2005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
2006年
时间:12月5日至7日
定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截至2006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4.56万亿
2007年
时间:12月3日至5日
定调: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截至2007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
2008年
时间:12月8日至10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截至2008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
2009年
时间:12月5日至7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截至2009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
2010年
时间:12月10日至12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截至2010年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58万亿元
2011年
时间:12月12日至14日
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截至2011年10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1.68万亿元(最新数据还没有出来)
结论:
由于央行的独立性很差,中国的货币政策从属于财政政策,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财政政策。因此,看中国的货币供应,首先要看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只要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只能跟着积极。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在中国并不存在。在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好比一辆车的车头与车尾,车头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飞驰,车尾怎么可能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呢?这种独特的经济现象是西方的研究者想破头都无法理解的。只有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修饰语相同时,才是真正的货币政策。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货币政策,或者,紧缩的财政财政与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个在政府主导经济的中国当然不可能存在。
在中国,经常不自觉地陷入这种矛盾的陷阱,但由于听得多了,也就习惯了,也就不去分辨了。就好比我们唱歌,唱完《国际歌》再唱《东方红》,都很激情澎湃,却没有注意到,前者强调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而后者则强调中国出了个大救星即救世主。国外的理论到了中国,就是这样被悄悄颠覆的。
这样的场景何其多!
从2003年到2011年10月,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从21.6万亿,已经增长到81.68万多亿,按照10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3233计算,折合12.917万亿美元;截至11月21日,美国的M2为9.618万亿美元。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竟然比美国多出34.3%!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注水的情况下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多,但中国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引下,广义货币供应量飞速增长,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货币供应大国。如是,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的相关结论,也就不难理解了。人民币连续跌停,也就毫不奇怪了——又正好临近2012这个重要节点。可叹大棋局已定,无力回天!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乃是对民众财富的悄然转移,民众购买力持续下降,内需怎么可能拉动?在严冬到来之时,政府应该及时自省,节约开支,大幅减税,停掉与民生无关的项目,把主要精力用到民生方面,把发展经济的主角交给企业扮演,而不是自拉自唱,在自己不擅长的经济领域一再迷失,劳民伤财,耗尽有限的资源,把中国经济送上不归路……
于2011年12月12日 豫西山区助学途中
黄金·美元·石油·中国股市
时寒冰
(一)关于黄金:
请参照我在2011年9月21日写的《伯南克会说什么?》一文中的观点:“美国轻松度过主权债评级下调危机后,黄金的投资价值阶段性削弱。美元与黄金的同步性问题,也明显变弱。在更强烈的危机将黄金与美元重新放入一个轨道之前,二者的同步性会越来越弱(美元与黄金初期的同步性是黄金与美元的互相吸引,而后是美元向黄金的靠拢,再之后则是美元主导,黄金被其吸引,因为美元的能量已开始大于黄金——这种状况将延续到这个阶段的结束)。相应的,A股与黄金趋势的跷跷板关系也不复存在。”
黄金之所以在8月之前,走出独立的稳定的明确的强势特征,主要在于:1)黄金与美元的同步性,使得黄金多了一个上涨力量。2)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并驾齐驱,使得黄金成为唯一的最佳的避险投资品。
在美国成功走出债务危机阴影之后,1)9月21日我撰文认为黄金与美元的同步性暂时结束。2)美元也成为避险工具,与黄金具有替代或竞争作用。这两点,削弱了黄金的投资价值。事实上,正是从本人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天,黄金开始步入跌势。
但是,如果中东重燃战火,黄金仍有可能接近或创出历史新高,但战争过后,黄金将进入30%以上的调整。就本人的投资偏好而言,我对黄金的信任度,数倍于对忍冥币的信任度。
(二)关于美元:
有关美元的趋势,我今年对其趋势、时间节点都有非常明确的判断。今年5月,我在演讲中认为,美元从2011年5月1日晚奥巴马宣布拉登死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筑底阶段。2011年9月4日,我在《九月的棋局》中断言“下周起,美元将被走强”,正是从接近着的那周开始,美元一路上行迅速突破盘整区间,时间节点完全吻合。截至12月1日,美元指数最高达到80.73点。需要强调的是,现在仍然属于“被走强”阶段,接下来将逐步向独立趋势过度。
(三)关于石油:
美国在不动声色地为打击伊朗做准备。12月14日,欧佩克同意每日生产限额提高至3000万桶,这是解决伊朗原油停止供应缺口的一部分。美国此前针对伊拉克的两次战争之前,都会做这方面的准备,毕竟,石油太重要了。根据最新数据,美国石油净进口量已经从2006年末时的近1300万桶/天降至当前的不到900万桶/天,美国石油表观需求量与2006年末的水平相比也减少了150万桶/天。并且,美国能源部情报局数据显示,美国有望62年来首次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建议阅读《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有很详细分析。
低油价时代正在过去,哪怕经济萧条,也并影响油价高位盘整。200美元以上的油价,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沉睡中的中国啊,真的该醒醒了!
(四)关于中国股市
我此前认为,要判断股市是否转势,关键在于找到中国何时调整货币政策,我把重点放在了对中国调整货币政策的时间节点的推导上。通过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我得出结论,“中国将在10月下旬最迟11月份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结果,11月30日,央行宣布三年来第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但是,有一些因素我没有考虑周全:货币政策调整时间并不意味着股市的同步好转。一是中国股市是掠夺普通投资者的场所,这种定位从来没有改变过。二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时,遭到很多反对之声,只有当很多人的痛感被唤起,再次调整货币政策才能减小阻力。三是积重难返,股市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完成筑底。而且,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股市期货的做空势力依然非常强大,且有恃无恐,显然有人还要继续收集带血的筹码。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调整时间与股市完成筑底时间并不同步,而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些原本是应该考虑到的比较浅显的问题,由于前期忙于主权债务的课题研究,我却忽略了。在此对我的读者深表歉意!
那么,现在值得恐惧吗?
尽管货币政策调整时间与股市完成筑底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我依然坚持的观点是:目前即使不是底部至少也是极其接近底部的位置。
1)十年前的2001年6月14日,沪指上涨到2245点,创出当时的历史新高,当2011年12月13日,沪指再度跌穿2245点,等于10年归零。别忘了,再有几个月就是换届之时,本届的领导人愿意给民众留下一个“10年归零”的耻辱印痕告别自己的舞台吗?
2)中国“十二五”产业规划已远远超过10万亿的规模,倘若不宽松货币政策,这些规划如何完成?
3)11月30日,央行宣布三年来第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既然央行把它早已不宝贵的第一次献给你了,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尤其在当下热钱撤离,资金紧张态势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都将成为常态。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在货币政策放松的周期之内,与此前的周期是截然不同的。
4)中国股市历来是骗钱圈钱的场所,如果股市一直这样跌下去,ZF连道具都毁掉了,还怎么骗?
中国股市在散户心目中是流氓市、无赖市、邪恶市……但如果进来了,就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态。我在《财经郎眼》中讲过,中国股市有两种做法:一是选对个股做长线。二是在极端跌势之后进入。现在处于极端跌势的时段,这个时段最让人恐怖,因为,机会都是嫁接上恐惧之上的。置身其内的人最容易放大风险而遮掩机会。想想看,一只50元的股票,跌到20后你去买,假如再跌到16元,你被套了20%,很恐惧,可是,当涨到25元的时候,别人还没有解套,而你已经获利20%多。
成功的投资者往往都是在别人陷入极度恐惧时看到宝贵的机会。在全球光伏产业陷入寒冬之时,12月7日,美国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与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签订协议,收购后者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托珀兹太阳能发电厂。巴菲特为什么大手笔进入光伏产业?因为这是发展方向!只有在寒冬时进入,才是成本最低的介入时点!尤其在未来油价、煤炭价格暴涨之后,光伏产业将尽显“王者之气”。巴菲特没有一次恰好买到最低点上,他所买的股票被套50%的不少,但最后都获利了。试图买到最低点是非常难的。有人总结得好: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目前,是中国股市的寒冬,我与大家共同面对,共同走过。没有什么是不能过去的。走过之后,建议所有人离开这个吃人的场所,在更规范、规律更容易把握的海外市场做一些投资。当然,在任何时候,控制风险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另外,与大家一起渡过这个困难期,将不再写趋势类问题。很多人怀念过去的日子,没有趋势,只有民生,更多的温情。这段时间过去,本人全力做趋势研究,研究结果将写在书里,但不再写趋势类博文,而继续写随笔、小村系列等文章。另外,鉴于时间紧迫,接下来的日子,我将集中精力完成《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2》,对下一步趋势做具体分析。
于201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