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逝去的演员:诗乃酒之华 “虚静”出佳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40:42

诗乃酒之华 “虚静”出佳作  

酒中得意吟诗,醉后出语成诗,酒中诗思敏捷,醉里能出好诗。从《诗经》到唐诗,咏酒的诗歌汗牛充栋,仅不完全统计,《全唐诗》》中涉及咏酒的诗篇,就多达六千多首。唐代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人不会喝酒的。更不用说他们中间以饮酒出名的酒仙,酒士,酒鬼,斗酒学士,醉吟先生等。若是没有了酒,唐诗便不知会减少多少迷人的魅力。

关于酒的诗歌以唐代为主。从丰富多采的咏酒诗和唐人大量的酒后所作的精彩诗篇来看,这些诗确实是唐人酒文化所孕育出来的精神花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酒兴中写出来的。且不说像王绩的《过家酒》,李白的《将进酒》,《襄阳歌》,《月下独酌》,杜甫的《醉时歌》,《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瀚的《凉州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劝酒》,皮日休的《酒中十咏》,等一系列咏酒诗,就是那些不是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五万多首唐诗,其中直接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五万多首唐诗,其中直接咏酒的就有六千多首,其他还有更多的诗歌,间接与酒有关。说诗是酒之华,从唐诗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一点也不过分,请看下面两首诗:

 

满山才子诗,溢壶圣人酒。

此时吸两瓯,吟诗五百首。

                              ——寒山〈诗三百三首 满卷〉

 

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张说〈醉中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酒与诗的关系,那就是酒乃诗的基素之一。

因为酒是诗的催生剂和重要的物质触媒。正是醉中自由的天地,给诗歌提供了广阔辽远的飞翔空间。在此基础上,李白才得以“斗酒诗百篇”,而杜甫才能“诗成觉有神”,而张说才能“出语总成诗”。酒之于诗,其功可谓大矣。我们再来看看杜甫的〈醉酒歌〉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穹。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一生信奉儒家信条,忠厚老实如杜甫者,醉后尚且如此大发牢骚,愤抒不平,把批判的矛头对准社会的不公与自己的不遇,竟说出:“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这样过激的话来,可见酒之功用,于他可谓大矣。若是在平时,他敢吗?只有在酒中,他才可能解除一切顾虑,大胆放言,指责黑暗之实,酒壮英雄胆,可谓信矣。

其次,酒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唐代很多优秀的诗篇和卓越的艺术品,都是在酒后或醉中完成的,如上文提到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再次,酒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幻想能力,扩大了人们想象空间和自由度,酒是一种兴奋剂,醉中的诗人和艺术家的大脑细胞非常活跃,十分有利于想象力的发挥。

我们再来看李贺的一首《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此诗想象更为奇特。有观后者评道:看着酒杯中的美酒,诗人仿佛看到了那珍珠色的酒是从酒槽里一滴一滴地流出来,厨房里在烹龙炮凤,玉一样的油脂在锅里滋滋地响着。眼前是一群身上散发着香气的美丽仙女,在桃花乱落如红雨的春天里,围着诗人们吹笛击鼓,唱歌跳舞。这样有着丰富美丽的想象的诗歌,也只有在诗人酒醉后才可以写出来啊!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脏,澡雪精神。”就是说,只有在相对虚静的状态下,才能进入创作的过程。在虚静的环境里,才能够文思活跃,想象驰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怎样才能达到虚静的状态哪?最好的办法就是饮酒。在酒中最好是似醉非醉的微醺之时,最容易进入刘勰所说的“虚静”状态。

小结

从唐诗的兴盛和文人的创作的角度上来讲,酒的功劳是不可泯灭的。唐诗的兴盛虽然原因多样,但酒的促进作用不可以小视。从创作的角度上来讲,酒能促进诗人灵感的发挥。千金一掷的豪赌,醉卧沙场的旷达,醉草和蕃书的才情,醉舞霓裳的风采,醉挥草书的神态,无不显现了酒文化在文学艺术上无所不在的威力。在醉中,诗人的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平时想不到的奇思妙语,独特构思,都会突然出现。像李白,若不在醉中,也很难去想象。李贺的“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这样美妙的诗句,也只能是酒中的产物。

文人嗜酒 结下情缘   

文人与酒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文人选择了酒,酒钟情于文人,有时侯,文人喝酒,还喝出了自己的性格,喝出了不做凡间俗子的品性:杜甫曾赞扬李白生活浪漫,不为高官厚禄所迷的骨气: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也是文人之间结交为知己的催化剂,本来就是肝胆相照,一见如故的朋友,再加上让人露出真性情的好酒,便成为患难之交了:李白在政治上遭遇不幸,被流放外地,杜甫十分关心他的命运,同时迫切希望和他相聚。

“谓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上面的两首都是杜甫的作品,杜甫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自有它的道理所在:杜甫写的诗后人十分熟记,宋真宗有一次问群臣:“唐代酒价每升多少钱?”丁谓奏道:“每升三十钱。”真宗问:“你何以知道?”丁答:“臣曾读杜甫诗‘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斗酒300钱,每升就是30钱了。”真宗笑说:“杜诗真有意思,很有资料价值。”从杜甫的一首诗便能得知当时唐代的酒价,可见杜甫的诗不愧为诗史的称号

我们听长辈说过,良辰美景,良辰美酒,缺一不可。杜甫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这首《丽人行》提到的长江水边与酒有密切联系。这水边指的是唐代长安一处人工修建的名胜游览区——曲江池。李白杜甫一类的文人学士,喜欢把酒杯放于曲江上,酒杯随水飘流到谁的面前,就由谁喝了,这就是有名的长安八景之中的一景——曲江流饮。在风景秀丽的长安河边,一边倾听流水声,一边朗诵诗词颂,一边把一杯杯美酒从河上捞上来,一口而尽,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因此方回说:“诗与酒常并言,未有诗人而不爱酒者也。虽不能饮者,其诗中亦未尝无酒焉。”他还引用黄山谷的“身入醉乡无畔岸,心与欢伯为友朋”二句,以为是“奇语”。所谓“与欢伯为友”实揭出饮酒的一大要义。酒至微醺,花当半开,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关境,故苏东坡将酒称为“天禄”,说白了,就是天赐予人之妙物。他在《法醪有妙理赋》中说: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失忧心于昨梦,信妙理之凝神。浑盎盎以无声,始从味入杳冥冥其似道,径得天真。……惟此君独游万物之表,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丰谀。——《苏轼之集》卷一

在苏轼看来,酒可以助悟道,因为此君可以凝神。饮酒先从味道入,再取其天真——达于自然和谐的境地。便是所谓“内全其夭,外寓于酒。”此外,他还将酒视为诗歌创作的催化剂:“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洞庭眷色•并引》,《苏轼诗集》卷三十四)东坡的《浊醪有妙埋赋》原有一副题曰:“神圣功用无捷于酒”,他还有《酒隐赋》,以为隐土与酒也是难分难解的,便是“引壶觞以自娱,期隐身于一醉。”

东坡讲了那么多饮酒的好处,有趣的是,他这大文豪却“畏酒”,也就是说他喝酒不多。他在《书东皋于传后》中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上者。”好饮而不能饮,说穿了,就是喜欢饮酒而酒量很小,文人里像东坡那么有趣的,除了白朴就别无他人了。他们爱酒,意在就是进入那种精神境界。

提到酒就不能不提陶渊明。陶渊明是天真的,故他“无夕不醉”,他写《饮酒二十首》,乃是“顾影独尽,突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最终目的不过是“以为欢乐尔”。陶渊明堪称真正的好饮者:“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这“深味”并非所有的饮者都能领略得到,可见,酒所有人都可以饮,但有的人饮酒误事,有的人却饮酒成事,说到底,错对并不在酒,而在于人,这就像金钱一样,重点是看什么人在用,而不在于它本身的错对。

总之,文人大都有嗜酒的爱好,他们根本离不开酒。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情缘也许是上天对文人的恩赐。李白有一首诗,既是一篇酒徒对酒的颂歌,又是一首醉中悟道的有得之作: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醉中趣,毋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回首》其二

酒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条件。我们可以从大量诗中看到这一点。王绩说:“平生惟酒乐,作性不能无。朝朝访乡里,夜夜遣人酤。”(《田家三首》其三)李白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无泥。”(《赠内》)杜甫说:“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徐步》)白居易说:“但遇诗与酒,便忘寝与餐。高声发一吟,似得诗中仙。引满饮一盏,尽忘身外缘。”(《自咏》)韩俞说:“一壶情所寄,四句意能多。秋到无诗酒,其如月色何?”《酬马侍御寄酒》李寄方说:“日日无穷事,区区有限身。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劝酒》)从以上诗句来看,诗人实是离不开酒的。

酒中酝酿 奇葩绽放——浅析酒与文人创作的关系   

酒的起源   众说纷纭

要了解酒与文人的关系,就要先了解酒的历史,酒的起源。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悠久。酒文化也源远流长,追根溯源,据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有《酒诰》一篇,是周公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的戒酒令,并在酒诰中指出要以殷纣王因酒宴无度而导致王国之例为诫,可见西周时卫国的酒风之盛,西周时酒风既已大盛,酒之历史悠久,由此可见一斑。

要了解酒的历史,诗经就是一部很好的典籍。在诗经中有“我有旨酒”(《小雅•鹿鸣》),“既醉以酒”(《大雅•既醉》)之句,《周礼》中有“酒正”“酒人”“浆人”之职,在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接北斗兮酌桂浆”(《九歌•东君》)的诗句。古时的经典著作都无一不提及到酒,可见酒在中国文坛自古就有深刻的影响。

在传说里,以仪狄造酒和杜康造酒最为有名。《战国策•魏策》载:“昔有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而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王粲在《酒赋》中说:“帝女仪狄,旨酒是献。”也说的是仪狄。从文中我们看到,仪狄是大禹时人。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神农氏是能辨药知酒味,黄帝也曾言酒能治病,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我国造酒要早于大禹的仪狄。杜康造酒之说则更晚,杜康是西周时人。我们从宋人窦革的《酒谱》中可以了解到这一点:“魏武帝乐府亦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予谓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国之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为氏者。”因此,杜康也不可能是始造酒者。那么,到底酒是谁造出来的么?我们再听听窦革怎么说:“然酒果谁始乎?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大家看看,窦老师说酒是聪明人酿造的,这话说了不就等于没说吗?因此是谁发明了酒,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大家或许也听过古猿造酒的传说,然而这传说起源更晚。始见于明清人的笔记小说。明人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中说:“黄山多猿猴,春夏采杂花果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卷九:“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盖百花所造,一石米则有五六升许,味最辣,极难得。”由此有人推断,古猿是就可能造酒,但这也只是想当然,酒毕竟给人感觉予智慧的产物,自然应该是由人来制造的才对,猿猴最善于模仿,或许只是偷看了人类造酒才学到的,但这其中的是非,只怕没有什么人能下定论了。

总之,关于酒的起源,说法不一,难以定论。谁发明了酒,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正由于酒的来源如此扑朔迷离,因而让酒更充满了神秘与魅力。因此以至于有人说酒来自天上,酒是上天赐于人的极品。的确,酒是消除疲劳、解脱精神压力、放松思想负担的消解剂。酒还能让世人忘却痛苦,使人达到超然于世外的精神境界,使人思想活跃。在醉中与神冥冥相通,自古以来,文人多愁善感。酒成了文人生活与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极大地丰富了文人的幻想力,创造力,也许是自从酒降临人间,就注定与文人结下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