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户口迁移政策2017:二战始末(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33:57
二战始末(二)
意大利法西斯势力登场
一战后,意大利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地方,全国面临无政府状态,共产党人与社会党人控制着工会,很多人担心布尔什维克式的共产革命将席卷意大利。在几个自由政府无法解决这些威胁后,国王维克多·爱麦虞埃三世在1922年10月30日邀请右翼政客墨索里尼以及他所领导的法西斯党组成政府。法西斯党人上台后依然保留自己的非正规武装,用以打击无政府主义者、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在几年时间内,墨索里尼就巩固了自己的独裁地位,意大利也沦为一个警察国家。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签署了意法条约。10月3日,意大利军团入侵独立的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在经过一场长达7个月的战役之后,阿比西尼亚被征服。1936年,意大利加入日德《反共产国际协定》,由此,德意日三国轴心初步形成。同年,意大利和德国一同支持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1939年西班牙共和政府被颠覆。在眼见德国把欧洲局势推向战争边缘的时候,墨索里尼趁火打劫,于1939年4月7日,占领阿尔巴尼亚
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侵略阿比西尼亚后,1937年意大利也退出了国际联盟。意大利与同样退出国联的纳粹德意志帝国在1939年5月缔结了《钢铁条约》,从而加强了罗马-柏林轴心。1940年9月27日,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又接受了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罗马-柏林-东京轴心就此正式形成。

战前的苏联
当德国法西斯政权崛起之时,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就一直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等国家的绥靖政策除了维护自己利益免遭军事扩张势头正猛的德意志帝国损害以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将德国这股他们认为的祸水引向苏联。在欧战战云密布的时候,斯大林对英法的妥协极端失望,他宣布停止和英法等国的军事联盟谈判,转而和纳粹德意志帝国修好,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同时,德国因为避免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也要寻求先稳住苏联。这时,苏联和德国开始互相接近。这时的德意志帝国和苏联,欧洲这两个被西方社会认为是最强大的专制国家,虽然曾经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却因政治现实令他们双方抛弃了西方国家认为是无法逾越的意识形态的鸿沟,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该条约中包括了“秘密附属议定书”(苏联一直否认该协定书的存在),划分两国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这时,当时欧洲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当时面积最大国是大英帝国,面积第二大国是法国)、世界第二的工业国和德国媾和,让英法独自面对强悍的法西斯德国,只能吞咽自己绥靖政策种下的苦果。
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苏俄在远东的势力收缩,成立远东共和国,日本参与了对新生政权的武装干涉,并占领苏俄远东地区大片领土,但不久即被红军驱逐出境。自此,苏联和日本关系持续紧张。在和中国关系方面,列宁认为沙俄占领的中国领土应当归还中国,并许诺放弃沙俄夺取的一切中国领土和中国租界。但斯大林掌权后,苏联收回了这个承诺。1921年和1924年,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脱离中国,苏联逐渐实际控制了这两个地区。1929年,中苏之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导致中苏关系恶化。1931年,日军入侵中国东北,苏联保持中立。1937年中日之间正式开战后,苏联认为其远东边境受到日本威胁,《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并派遣航空兵参与中国对日作战,苏联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的主要援助国。1938年和1939年,苏日之间由于满洲国边境问题爆发张鼓峰事件诺门坎事件,苏军全歼进犯日军。为了避免两面作战,1941年,苏联在苏德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该条约除了规定互不侵犯外,还互相承认了对方在外蒙古和满洲的现实利益,苏联中止了大部分对华的援助。

英法绥靖政策的失败
英国法国是老牌的殖民国家,也是纳粹德国的死敌,因为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一手炮制了对德国极为严厉的《凡尔赛条约》,纳粹党也是通过煽动对该条约的仇视才上台的,纳粹党刚上台就制定了针对英法两国的报复措施。对此,英国和法国当局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安抚疯狂的德国,对德国一系列的侵略扩张行为采取了对德意志帝国怀柔的绥靖政策。德国屡屡冲撞《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英法都未采取任何有力措施加以惩罚。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一步步的紧逼,英法非但没有采取任何阻止的行为,更默许了德国的做法,西班牙内战时的英法则严守中立政策,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帝国支持的叛军和苏联支持的政府军之间采取骑墙的态度。到了德意志帝国要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英法则发展到了绥靖政策的最高潮——慕尼黑会议,在捷方未与会的情况下,强行将捷克的领土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如此明目张胆的姑息被史学家讥讽为“慕尼黑阴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也越来越不得人心,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走到了尽头,1939年9月3日,英国内阁进行了改组,有一个已下野的议员突然被请出来担任海军大臣,后又出任战时联合政府的首相,此人就是一直主张以强硬态度对待法西斯主义的丘吉尔

美国立场的改变
美国,一个高枕无忧的国家,经过约半个世纪的经营后,美国已经悄然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的工业国,当世界太平时,觉得欧洲和亚洲离自己太远,当世界不太平,欧洲和亚洲的各大国为争夺利益互成水火、大打出手时,又庆幸自己躲在两洋堡垒的后面。虽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对德国和日本的扩张野心已经了如指掌,但是孤立主义中立主义思想却弥漫著整个美国,美国人普遍对他国的战争不感兴趣。所以罗斯福只能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物资援助,但常常遭到严格执行中立政策的国会的阻挠。直到1941年3月,美国国会才在西欧战事吃紧,全世界都有陷入战火危险的时候通过《租借法案》,这个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军火和战争物资,至此,美国已由中立国成为事实上的反法西斯国家。同年8月,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军舰上举行会谈,并签署旨在摧毁纳粹政权的《大西洋宪章》。直到美国的太平洋军港珍珠港受到日本的偷袭。
中国抗日战争 [编辑本段]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1920年代的中国四分五裂,被各个当地的军阀控制,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得以通过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形式来对中国施加影响。
1926年起,以蒋介石为司令的国民革命军开始进行北伐。北伐军成功地击溃了华中、华南地区的旧军阀,而且国民政府即将与北方的军阀达成和解协议。由于过去有著亲日背景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一再拖延与日本签订能够给日本带来更多不平等收益的条约,并表现出将与蒋介石合作的迹象。于是,日本关东军少壮派在1928年发动了“皇姑屯事件”,暗杀了张作霖,并且逼迫张作霖的儿子、继承人张学良(东北军总长官)继续同日本合作。然而张学良却因此更加偏向于同蒋介石政府合作。在张学良完全控制住东北军政局势后,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失去对中国东北本地军阀的控制后,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在当地设立了一个傀儡:“满洲国”,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安插为满洲国的皇帝。因为中华民国不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所以称之为“伪满洲国”。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日本关东军在未获东京批准的情况下于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件,导致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后,建立了国民党、共产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团结抗日的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