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功夫麻辣烫加盟:第三讲 高级曝光控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5:56:59

高级曝光控制
认识测光表 一、测光表的类型       1、入射光测光表 

    入射光测光表被摄物体处指向照相机,它测量照射到被摄物体上的光线而不是被摄物体的反光。由于测量的是光源的强弱,所以,这种测光方式不会因为被摄体的反射率不同而影响测量结果。其原理是照射到被摄物体上的光线也会同样地落到测光表上,这也是我们正在测量的光线。我们没有测量被摄物体本身的明暗值,而是测量落到被摄物体上的光线。测光表设计成可以指示正确曝光所需的曝光量,并且假设场景中包括从明到暗的平均影调范围。

    入射光测光表在专业摄影工作中具有特别的应用价值,例如用于平衡摄影室照明。

    2、反射光测光表 

   由于入射式测光表没有考虑物体反光率的变化,所以直接用于曝光参考会因此而带来误差。与之相对,反射光测光表使用得更为普遍,几乎所有数码相机的内置式测光表都是这种类型的。这种测光表对被对象的反射光线进行测量。当我们将镜头对准被摄对象的同时,也就将测光元件面对着被摄对象了。


  测光表所对准的被摄物越亮,其给出的读数越高;所对准的被摄物越亮,其给出的读数越低。这似乎是最理想的测光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测光表不会思维。 二、愚蠢的测光表      测光表是愚蠢的,它不会思考,也不聪明。摄影者都是极具天赋的,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聪明才智去指导测光表工作。     测光表所能做到的只是测量照射到其光电元件上的光线。但我们必须决定测光表应该“看到”哪些光线。我们必须保证测光表正在读取的光线是我们想要测量的光线。比如,我们想要为一个朋友拍照,该怎样确定其脸部的“正确”曝光呢?     首先,测光表“读取”的光线必须是从我们朋友的脸上反射过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将镜头(或手持式测光表)对准其脸部。否则,测光表读取可能是包括大面积背景、衣服,甚至从背后直射过来的阳光。只有保证测到的光线是从脸部过来的,才能得到“赏心悦目的在面部影调”。     但,测光表如何知道什么是“赏心悦目的在面部影调”呢?它其实并不知道,只不过它在设计时被设定要还原出18%的灰色影调。     什么是18%的灰色影调呢?为什么不是25%灰色调、50%灰色调或是99%的灰色调呢?原因在于平均场景中的光线经过平均后得到的是大约18%的灰色影调,因此决定了18%的灰色调。     这时,我们可能马上又会想到许多问题。什么是平均场景呢?是一个滑雪道、海滩、霓虹灯还是一张脸?这张脸是饱经日晒的深褐色脸庞,还是斯堪的纳维亚金发女郎的娇艳的容颜,又或者是一张非洲黑人的脸呢?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测光表是愚蠢的。当我们将测光表对准一堆白雪,它将告诉我们怎样使得白雪呈现出18%的灰色调。同样,当我们将其对准一个煤球时,它将告诉我们怎样使得黑炭呈现出18%的灰色调。如果我们想要雪是白色的,炭是黑色的,就不能让测光表去完成了。因为它不会,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去完成。


三、什么是18%灰色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要么是因为它们发射光,要么是因为它们反射光。我们能见到绝大多数物体都是由于它们能够反射光。反射的光线越多,物体也就显得越明亮。如果物体是完全乌黑的,它就不会反射一点光线,也就是说,它具有0的反射率。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物体是全白的,它将反射所有的光线,也就是说,它具有100%的反射率。   上述两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两个极限。所有的物体都处在这两个极限之间。18%的光线被反射所产生的灰色影调就是18%灰色,这也正是测光表校准后读取的值。这里再次假设影调是平均场景中物体反射率的平均值。     当我们说到每个测光表的推荐影调都是18%的灰色时,测光表真正测量的乃是光线的反射率。“反射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了更好地理解它,请参见图5.9所示的灰色级谱。 

    左端所看到的是纯白,右端所看到的是纯黑。两者中间,是一系列梯级的影调,从左到右越来越暗。在这张灰色级谱上总共有11级,包括纯白。   这张灰色级谱与我们的测光表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多了。科学家计算出“普通”场景中的光线“平均”为灰色级谱上中间影调的反射率——该影调位于纯白和纯黑的中点,即为灰色级谱上的中间影调。于是,通过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得出中间影调应该反射投射到其上的50%的光线。测量表明,它实际上只反射了18%的光线(至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还是留给科学家去解决吧)。在黑白级谱中,比如在这张灰色级谱中,这种影调就被称为“18%灰色”。   所以,这就是测光表所要测量到的魔幻数值——18%的反射率,也就是测光表校准后要读取的反射率不管物体的颜色如何,即不管物体是红的、绿的、蓝的还是其他颜色的,甚至是灰色的。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对像雪那样明亮的物体或像炭那样黑暗的物体,使用测光表所产生的问题就不单单是测光表所能解决的了。 四、使用18%灰板    无论哪种测光方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在什么情况下该选择哪种方式,同样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传统摄影技巧中的积累测光法、分界测光法等又过于烦琐,如果处理理正确的话,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替代读数可以很好地解决许多测光问题,即采用18%灰板读取数据。   不幸的是,“灰板”常用于专业摄影人员,很少有业余爱好者使用它。由于灰板是一种非常绝妙的“工具”,利用它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下面对它进行详细的介绍。   灰板的一面被染成灰颜色,如图5.19所示。这种灰色是一种精确的色调,能够反射照射到其上光线的18%,因此我们称这种色调为"18%灰色"。   “18%灰色”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我们已经知道,测光表(所有的测表)都将能够产生18%灰色设置为曝光标准,所以当我们将测光表(内置式或手持式)指向18%灰板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们将测光表指向一张18%灰板时,测光表将会给出一个推荐曝光,该曝光应该能够产生一张与18%灰板色调完全相同的照片。那么,最大的收益是什么呢?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拍摄灰板,而是想要拍摄模特,难道不是吗?   最大的收益是测光表从灰板上测到的光线与落到被摄体上的光线是完全相同的。   这个优点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测光表并没有测取场中的色调。它并不知道我们正拍摄的是否是一张漂亮的脸庞、明亮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水面、洁白的雪片或者漆黑的夜晚,它所知道的仅仅是它所看到的,而它所看到的就是从灰板上反射的18%光线。基于这个读数,它给出一个能够在成品照片上产生18%灰色调的推荐曝光。   关键在于,既然灰板上的18%灰色会真实地以18%灰色在成品照片上重现,那么所有其他色调——更黑暗或更明亮的,也会在照片像中真实地重现。   注意是所有其他色调。更黑暗的被摄体被重现为更黑暗,更明亮的被摄体被重现为更明亮。黑色的重现为黑色的,白色的重现为白色的。所有的色调在照片上都会完全重现它们的本来面目。   对彩色胶片来说,这一点也是正确的。即使灰板印制成灰色的,如果灰色在照片上能完全一致地得到重现,那么照片上所有其他颜色的色调都应该与它们的真实颜色相同。因此,不管是采用彩色胶片拍摄还是采用黑白胶片拍摄,以灰板读数作为曝光设置是同样合理的。   这是否是一个很好的曝光设置方法呢?肯定是。它确实是一种非常绝妙的方法,我们推荐最好花钱购买一块灰板,任何时候都把它与照相机放在一起,带在身边。当我们面临棘手的场景需要测光时,它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数码相机时代比以往条件要优越得多,可以直接观察直方图,察看曝光是否准确,还可以很快捷地用自动包围曝光,增加曝光的精确性。另外,如果有手持式测光表,它的白球就相当于一个灰板。   现在给出使用灰板的几点要求:   首先,保证照射到灰板上的光线与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基本相同。两者应该具有同样强度。例如,当被摄对象站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时,不要对暴露于阳光下的灰板测光。如果被摄对象位于树荫下,就要对位于同样树荫下的灰板进行测光。   其次,我们可能注意到,运用灰板时,摄影师的手投影在灰板的一个角上。如果此时我们的被摄对象暴露于阳光下,就要确保我们测量的不是此阴影。   第三,我们在商店中购买到的灰板尺寸约为8英寸×10英寸,显得太大而不能放在摄影包中。不要为难,将它剪掉一半或剪成四块,只要将一小块放在摄影包中即可。灰板的大小只要能在拍摄时可以近距离测光便足矣。   第四,利用手持式测光表读取灰板数据时,我们也可以采用照相机中的内置式测光表来读取灰板,效果是一样的。   第五,即使我们的照相机具有自动曝光功能,也同样可以使用灰板。如果我们的照相机提供了锁定曝光读数的能力,那么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近距离读取灰板数据,并按下曝光锁。   然后,将这一曝光量锁定在适当位置的同时,把照相机对准想要拍摄的场景并拍摄下画面。如果照亮场景的光线与从灰板上读取的光线相同,那么曝光就是正确的。     第六,我们可能注意到,灰板读数与入射光读数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确实,它们两者应该提供完全相同的推荐曝光,它们两者都对照亮被摄体的光线进行测量。当我们进行入射光测量时,测光表上的白色塑料盖允许18%的光通过,这与在灰板上进行反射光测量是完全一样的。灰板反射18%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如果照明光线是相同的,那么两个读数应该是一样的。
 五、怎样对逆光进行曝光    高反差场景最常见的情况是,明亮的天空或正对太阳的逆光室外照片。逆光是这样一种情况,光线从被摄体的后面照射过来,从而使得面对照相机的被摄对象剪影的话,最好设置的曝光能够记录下被摄对象的面部细节。   当我们面对类似的场景时,首先应该考虑一下被摄对象后面的明亮天空细节是否很重要。或许它们无关紧要。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根据被摄对象的面部进行近距离测光,并且根据这个读数进行拍摄。只要我们要记录明亮天空的细节时,就要不怕麻烦地运用累积测光法了。   另一种解决高反差场景曝问题的方法是为阴影区进行补光。专业摄影师经常这么做。比如,模特由天空逆光照明,因此其面部处于阴影区。专业人员通常会使用在模特面部投射补光的方法来降低其面部和背景之间的反差范围。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将在照明的课程中详细介绍,此处仅简单介绍几种基本技术:一种是使用辅助闪光即使用闪光灯向她的面部投射额外的光线。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即把光线反射到她的面部。结果都是一样的。把辅助光线添加到她的面部,缩小了模特面部和强光区的反差范围,从而使得胶片能兼顾两者(强光区和阴影区)。     如果使用自动曝光照相机拍摄逆光场景的话,一定要确保照相机的传感器对准面部的阴影区测光而不是对准天空的强光区测光。如果我们仅仅是靠后站立并把照相机对准被摄体,测光表通常总是对强光区读数,因为天空覆盖了大部分画面。造成的结果是:被摄对象的面部曝光不足,照片或者太暗或者整个是剪影。事实上,这时业余拍快照人来说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数以百万甚至亿计的画面以这种方式被浪费掉了。拍快照者想要为朋友在大峡谷或者女神像前留影,结果却是在明亮背景前的一个黑糊糊的无法辩别的人影。   解决方法之一:使用自动曝光照相机时,尽量对面部进行近距离测光,因此测光表就不会对明亮的天空读数,然后锁定这一曝光,退后进行拍摄,这就是某些自动曝光照相机上“曝光锁”按钮的作用。   解决方法之二:如果我们的照相机上没有“曝光锁”按钮,那么可能会有一个逆光按钮,或菜单中有逆光模式。选择这种模式,会自动开大1挡或2挡光圈,具体取决于所用的照相机。如果这是我们的照相机的工作方式,那么应该确保每次拍摄人在前、明亮天空在后的逆光照片时按下这个按钮。当然,我们不能精确地控制曝光,但是采取一些措施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解决方法之三:如果我们的照相机上既没有曝光锁定按钮,也没有逆光模式,那么可以考虑在朋友的面部投射补光的方法。某些自动曝光照相机能够提供前面所提的辅助闪光的弹出式闪光灯。但是记住,这种小型闪光灯的作用范围可能只有两三米,如果我们的朋友离得较远,则这种闪光灯的作用甚微或根本不起作用。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由于照相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希望对面部添加补光,所以闪光灯并没有弹出。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走近朋友,让闪光灯有所动作,这是在“愚弄”照相机。或者把手放在照相机的镜头前挡住光线,将快门按钮下一半,也会使闪光灯弹起,然后进行拍摄。尽管照相机可能并不“知道”我们需要闪光灯,闪光灯仍然会发出闪光,这样我们就添加了辅助闪光。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在室内拍摄一个模特,想让她的脸获得合适的曝光,用点测光测她的脸,得到了一个读数,按这个读数曝光可不可以?不一定!要看她的肤色,如果她是黄种人,那么恭喜你,它的肤色反射率和灰板差不多,可以用这个读数;如果她是白种人,那么你需要在读数的基础上增加曝光了;如果是一位黑人朋友,那就需要减少曝光了。总之,每个被摄体都不同,就需要适当的曝光补偿调整,至于具体多少挡,需要靠经验和尝试了。     深入认识测光表、灰板以后就会发现,以前学的曝光知识是不够深入的。以前是入门,现在是晋级。     而曝光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拍摄者的意图,你想让哪部分得到合适的曝光,你做到了,就是准确的曝光。     怎样实现你的意图,指挥照相机曝光呢?要掌握各种测光模式和EV补偿。 六、测光模式与EV补偿      现在的相机一般有程序自动( P )、光圈优先(A、AV)、速度优先( S、TV)、全手动控制( M )四种曝光组合方式,加上多种测光、和增减补偿功能,使摄影者在使用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程序自动( P ),光圈快门都有相机决定,基本上是高级傻瓜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是指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它的优点是可让拍摄者根据需求控制景深。      快门优先模式是指在拍摄者选择确定快门速度的基础上,由相机根据测光信息、CCD感光度和人为设定的快门时间,自动选定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即快门时间手动选择,光圈自动调定。在该模式下,大多数相机无论是手动选择快门时间,还是相机自动调定光圈系数,都会在LCD屏幕上或者取景器内显示。

    那么如何在光圈优先、速度优先使用基础上巧妙运用测光模式与EV补偿来达到准确的曝光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光圈和快门都是物理上控制曝光的, 而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中的EV补偿是通过再次调整相机的快门速度或光圈来控制更合理的曝光度的。对曝光作出怎样的调整还是决定于摄影者本身,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什么时候该加大补偿、什么时候该减小补偿”。选择什么样的亮度最终是由摄影者的眼睛和作品需要表达的意境来掌握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一般来说,白色和高亮度多的对象,应正补偿;黑色和昏暗的区域广的对象,应负补偿。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白加黑减”。也许这笼统的“白加黑减”的提法或者大家并不能充分地理解,而现在网络和市面上的摄影教程也都没有具体进行阐述。我就这个结合实际拍摄进行下具体分析:      1、曝光补偿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两种。正补偿即曝光量要增加的意思,标示为EV+;负补偿即曝光量要减少的意思,标示为EV-。EV补偿的“白加黑减”与测光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我们要了解测光模式:现在的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
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    (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一般来说,当使用这种模式测光时,相机会把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 同时并兼顾画面的边缘。目前,许多单反数码相机都会具备这种测光模式,使用这种测光模式的好处时,当画面出现高反差或色彩迥异的情况时,相机会对多个区域进行测光,并根据拍摄者的需要强调对某个区域进行重点测光,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这样,所获得的图像会很少有某个区域欠曝或过曝的问题出现,但对于一些重点主体部位,图像却能很清晰的进行反映,因此,非常适合于拍摄各种具有大反差光照的风景或运动照片。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比如剪影)。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光线均匀的影室内拍摄人物,许多摄影师就会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重点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点的衣服、肢体进行测光,而着重表现其具有特点的部位,以达到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来。 (4)多区测光模式。这种测光方式的实质其实就是将整个画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然后各自使用独立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再由照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以求得合适的曝光量的方式。一般来说,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所使用的模式和名称都会有所不同,但事实上原理都是一样的,例如,尼康在其高端数码相机中,将这一测光模式称之为矩阵测光,而佳能则叫做256区多区评估测光,柯尼卡美能达的则被改为蜂窝式测光等等。而无论是那种多区测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能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较合适的曝光。 

    讲了这么多,我们要知道,任何测光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因为不可能涵盖一切场景,很可能会有偏差。遇到重大题材、特殊光线的时候一定谨慎曝光,用好手动最可靠。

 


作业布置:

    1、在中午的阳光下拍摄一张白纸,用相同的测光模式进行无EV补偿和加、减EV补偿进行拍摄,观察拍摄出来图片效果对比,充分理解EV补偿的运用。

    2、逆光(主光在被摄体后面)拍摄一张人像,随便用讲义中的一种办法,让人脸获得合适的曝光。(注意,逆光很容易使炫光进入镜头,或者叫鬼影,镜头上可以选用遮光罩,或者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拍摄角度避开炫光)。

   

第四课第三讲作业详解

    本次作业:第一,拍摄白纸,如果没有把纸拍的很白,和你在正午的阳光下看到的纸一样白,那就不是成功的曝光补偿,这要根据不同纸的反光率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曝光补偿,需要试验才能获得合适的曝光。

    第二:逆光人像,很多人拍的不是纯逆光,效果不明显;有人进行了补光,效果还不错。因为摄影用光我们还没有讲呢,所以不苛求大家!但是,大家已经知道了逆光曝光不容易了吧?逆光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补光,这样才能均衡,既不出现曝光过度,又不出现曝光不足。

    补光的工具:各种拍摄用灯、包括闪光灯,反光板或相当于反光板的反光体(比如一大张白纸),以后都会用到,而且都要应用熟练。

    上图是我在本届P&E展会上拍摄的,有不少不完美之处,眼神光差了些,但是有意识地应用了逆光效果,以逆光为主光,正面补光为辅助光,使模特从背景中突出出来,成为一个立体,饱满的人,而不是一个平面,逆光人像的一大优点就是立体感强,而人像摄影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立体感,头要像一个“球”,而不是一个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