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政道路检测公司:收藏百态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8:27:05

收藏百态人生

张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0月25日   第 07 版)

  当今中国刮起一股古玩文物收藏风。在市场经济下,古董字画不再是文人雅士独自欣赏和互赠互让的宠物,而成为各色人等竞相追逐的猎物。收藏本是一个相对阳春白雪的领域,真东西就那么有限的一点儿,一旦僧多粥少,规则缺失,就会赝品当道,成为伪造者和骗子们的乐园。人们一边慨叹“赝品猛于虎”,一边义无反顾地睁大双眼直奔赝品而去,人性的弱点一点一点展现。

  最近经朋友推荐,我读了中篇小说《赝品》(见王金昌小说集《赝品》,东方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仿佛扒开收藏界的幕布向里窥视,开了眼界,感慨良多。

  作者王金昌是一位收藏家,不仅收藏了大量古玩珍品,还广泛搜求现代文物,仅中共建党前后的“红色文物”就有上千件。他深谙收藏之道,掌握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收藏界内幕。在中篇小说《赝品》中,他以收藏为素材,以藏品为载体,分别写了7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描绘了野心勃勃的山西古董商季明、道貌岸然的贾专家、在潘家园给外国人做导购的文物贩子小陈、想沾点文雅味儿的行政高官老翟、黑心的古玩商老郝、热衷于仕途的岳彬等7个性格鲜活的人物。

  在《赝品》的7个故事里,古董是赝品,专家是赝品,干部是赝品,朋友是赝品,感情是赝品……人们玩的不再是古董,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小说中展示的一个个造假、售假、做托、下套、行骗的事件,以及最后一个小故事中岳彬说过的一段话:“赝品通过拍卖成了珍品,还有拍卖证书,收藏就等于在银行存钱,送古董等于送钱。”不需要特别注明,就能令人过目不忘。人们不禁要问:社会规范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附庸风雅的官员老翟,识宝物是假,重虚荣是真。“托他办事的人送给他的古玩几乎没有一件是真的,他却还当珍品藏着。”而无意中淘到的真品“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龙纹图大梅瓶,却又被他当作赝品低价处理掉,吃了个哑巴亏。其活脱脱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叶公好龙!道貌岸然的贾专家,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目的是抬高自己的身价,推销自己的产品。王金昌没有刻意追求辛辣,甚至有几分轻描淡写,但透过那似有若无的淡然,会发觉讽刺的所在。这看似不经意的讽刺,更能检视并唤起人们的良知,令人性的隐蔽弱点昭然于道德的光照之下。

  《赝品》如同挽歌,深层次挖掘古玩与人生,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千奇百怪的“古董”折射千姿百态的人生。语言没有过多的聒噪,没有华丽,但其表达的对宽良与质朴的人性的深深怀念,是对现实世界的观照与反衬。小说中那饱满的戏剧性特征、浓郁的调侃意味、精微细腻的精神勘探、灵魂烛照的力量,都能使读者从身边的“现实”中逃逸出来,在古玩界虚拟却又“真实”的世界穿行一番,去细细体味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