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蜡水的危害:对河北省高师音乐院校声乐大课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7:18

对河北省高师音乐院校声乐大课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
推荐本文 
--------------------------------------------------------------------------------

□ 许 晖
-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院在2007年度被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项目。批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并对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进行全方位创新。我们作为实验区的一线声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我省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实验、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多层次多方向及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发展,注重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适应当前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标目前我省声乐类本科生的教学只有两种形式:一类是声乐专业课(主修学生)一对一的教学,另一类是副修的学生采取每周一次声乐大课的形式。目前声乐模式比较单一,单纯的采用的一对一教学。一对一虽然技能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虽然具有因人而异,针对性及强的教育功能,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声乐教育不仅具有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促进全民素质提高的功能,所以,声乐教学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副修的大课,由于人多,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粗糙,只是皮毛,流突于形式。因此,教学效果不佳。要培养新时期下合格音乐人才,就必须 突破这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声乐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探求适合新时期声乐教学的新模式准的要求。
  目前声乐大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声乐大课怎样教?教些什么内容?才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等等。一直是声乐教师要研究与探索的教学途经。传统声乐教学与新教学模式在相互碰撞,多元化声乐教学已形成显著特点。追求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实践性,在当今与未来将成为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二、声乐大课的优点
  1.解决生数增加而师资紧缺的问题。我国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的不足,使高校声乐教学出现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声乐大课的出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解决了一定的实际问题。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几乎大部分高师院校都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且每年的招生数都保持平衡增长的趋势。在校生数基本由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数十人增加至数百人甚至更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采用传统的声乐小课模式, 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采用声乐大课教学模式是解决师资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2.声乐大课可解决学生基础性、共性的问题。各高校一般均采用2+2的教学模式,即大一和大二的基础阶段采用声乐大课教学模式,大三和大四则采用声乐小课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好处是在基础阶段,可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最基础、最基本的问题,为进入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集中向学生讲授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与歌唱发声训练方法,解决学生歌唱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而不需要为同样的基础知识在小课上说无数次。例如:练声这一声乐教学环节,每一节小课均要占用一定的课堂教学的时间。采用大课模式则可进行集体练声,大大节约了教学成本,并可集中解决练声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3.声乐大课教学可增强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音乐艺术有其专业特殊性,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音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声乐小课教学虽然针对性强,但属于一对一的模式,基本离开了表演舞台,而声乐大课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个别学生要面对一个集体演唱, 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实践能力,这一点是小课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三、声乐大课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从目前学生的声乐水品总体偏低和不平衡状况出发, 大一的声乐课可以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的综合形式。
  1.对于大部分水品差距不大学生, 应该采取集体课的形式,这部分学生主要是高考前经过一年甚至不到一年的强化培训考进来的。在歌曲积累方面,量比较小。演唱技能方面,由于考前时间紧张,没有时间进行基础训练,这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这部分的学生在一年级教学中,应以养成教育为主。就是在技能方面突出强调基本功的练习。通过轻声的哼名练习,上面找声音的集中感觉,下面找到气沉丹田的感觉,不仅找到感觉, 更重要的稳定感觉, 强化利用感觉。通过缓慢的发声练习,养成气息稳定的习惯。通过快速的跳音练习,养成迅速进入歌唱状态的习惯,通过大量的朗读,养成正确咬字的习惯。选择一些难度不大,却能很好地训练气息、声音的并且有利于学生找到感觉养成正确习惯的的歌曲如:《渔光曲》、《花非花》、《我亲爱的》、《在我心里》等中外艺术歌曲。总体上,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中声区,力求使学生在一年的训练中达到“打开的稳定的腔体、控制的呼吸稳定、下沉的喉头稳定、共鸣的位置稳定”因为这是意大利美声学派歌唱训练的重要原则。中声区的基础越扎实,对于声乐技巧的掌握越有利。

 2.对于少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应该采取小课的形式。因为这部分学生有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并非高考前一年半载的强化训练而考上的。这部分学生在歌曲积累方面有较多的不同程度的歌曲。在演唱技能方面这部分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基本功,有了一定的气息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共鸣, 咬字吐字也较能做到相对清晰准确,对于歌曲对于这部分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 应该以拓展教育为主。首先要在技能方面进行拓展。要帮助他们建立过渡声区,为将来高声区的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要让学生首先找到真声的发声感觉,然后找到假声的发声感觉,稳定了这两种感觉以后再练习混声的感觉。找到真假混声的感觉后,进行同音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练习。在歌曲方面,应该适当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歌曲配合混声区的练习, 同时,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外国原文歌曲。
  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声乐大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已成为高校音乐专业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证明,声乐大课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能综合声乐小课和其它专业大课的教学优势。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高师声乐大课的改革与探索将会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总之,声乐大课的教学不是枯燥的理论课,也不是简单的唱歌课。我们应努力将课堂对话课堂,教学相长的课堂,增强愉悦和自信心的课堂。老师可通过教学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把声乐大课的教学课堂变成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艺术课堂。
  许 晖: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