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湾:老上海的痕迹(六十,十六铺的老码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59:32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六十,十六铺的老码头

上一集已经谈到十六铺在开埠前已经是一个世界大港,大港肯定有大量的码头,在我的《十七,外马路码头知多少,一说吓你一跳》一集中已经有了提示,但是这些码头是怎样的,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总是一个谜,这一集介绍十六铺的老码头,是很少见的,也是永远再也拍不到的。

现在的游船码头

徘徊在江边,浦东岸边看着浦西的十六铺,只有游船码头和轮渡码头,空落落的,感慨万千。

因为下面的老照片里景象浮现在眼前,这就是外马路啊!没有防汛墙的岸,只有铁栏杆,货就是这样上来的。大潮汛来的时候江水漫上了岸,江岸一色,都是水,你要说这不是要掉下江去吗?是的!谁也不敢在江边走。

这样的江岸上下货很方便,只要有力气。但大船一来就不行了,一定要有码头,到现在对应码头的马路还有好几条,可是码头哪里去了?叫人好想它们。

当年沿江的兴旺景象

好容易觅到了一批老码头的照片,我们一起来回忆。

先满足一下我的最爱;因为小时或就住在王家码头附近,先上王家码头去。

王家码头

王家码头是王庆模、王庆清、王庆棠三兄弟的,它们是宁波人,1855年浙江漕运全部改为海运,王氏三兄弟就成了浙江海运的代理人,王家码头就是王家的,王家嘴角街有他们的住宅,只是现在全毁了。

照片很清晰,后面停大轮船的码头是大码头。看了这照片很亲切,小时候我在那里玩过。右下方的水面有时都是木筏,我们就是在这里抓蟹的。

1928年宁波码头

这个码头应该在董家渡南面,画面很生动;萝夫在往小舢板上装货,驳到“宁船”上去。不知道是把货装回宁波去,还是把赚来的银元捎回去造新屋、置地,这不关我们的事。

下面这张照片很面熟,真的我好像是见过的,看了半天就像在新码头街到王家码头的外马路一段,你也帮我看看,对不对!

照片很有看头,你细细看;

南市一码头

江面上是散装船这没有问题,岸上停了三辆马车,是装煤的?是石子?不会的;这是在装船,不是在上岸,上海不出煤和石子。会不会是垃圾车,但是垃圾车是用人力拉的,不会用马拉。哦!大概是租界的垃圾车拉到这里来了,很有趣,我是猜不到了!

照片背景好面熟,江边的马路肯定是外马路。我去找了一遍,新的外马路已经人迹罕至,光溜溜的就我一个在拍照。老房子拆的拆了,留的也翻新了,来看看这张刚拍的照片;

新外马路

这是这一段唯一还有老风味的房子,也已经改造过了,有一点相像,但是也不对。

我把它放在这里的目的是让大家比较一下;一年前我还拍到了一些老房子的照片,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与老照片热闹情景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但是我很怕放新照片;我们刚刚燃起的老上海江边热闹氛围,就被这死气沉沉的新外马路给浇灭了——天壤之别。

新式码头-黄浦码头

老码头在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码头也不断地出现,它们是很忙碌的;

棉包码头

原来棉花包是用跳板滑下去的,太聪明了!

十六铺金利源码头

金利源码头在方浜东路北面的江边,就是法租界外滩,后来的十六铺轮船客运站,现在已经是新外滩的绿化带。

十六铺大达码头

大达码头是上海最著名的客运码头,宁波轮船要开了!快上船吧,不要拉下了,多少人在这里乘过船!

大达轮船公司

人们说的十六铺码头实际上有宁绍码头;去宁波、长江沿岸城市,还有大达公司码头;可以到崇明、海门、通州和如皋,你可不要上错了船!

当然还有市轮渡码头,这张上海市轮渡码头的照片归在十六铺一节里,我想不出来在哪一段,但是又不敢挪到别的地方去,我想真正的老上海肯定知道。

市轮渡码头

大轮船来了,它们停靠在金利源码头?四个大烟囱好像泰坦尼克,可是还有炮,大概是军舰,停在码头上,人们能这样近接触到军舰,好有意思,还是英国的。

十六铺的外轮

人们在装什么;粮食?这照片我看不懂;浦西的水很浅,大轮船怎么会靠岸这么近,好奇怪!

在写《九,黄豆世界荳市街和金融弄堂吉祥弄》谈到过码头装货的情景,现在有照片了,很生动。这个麻袋肯定在一百斤以上,估计有二百斤,人们常说百步无轻担,他们是从仓库扛到船上去的,大家想想,现在你的周围有几位能在这种工作条件下干上一天?

粮食装卸

现在问题是倒过来的,工作条件好了;集装箱大吊车一吊就上船了。人们都不想干体力活,出门走几步就要打“的”,让本该活动的筋骨闲在那里,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毛病趁虚而入,好像什么事情太过了都不好。

提货

他们在提货,这种板车很难弄的,货要装得平衡,要不然车把压也压不住,上桥是拉不动的,要好多人帮着推;最苦要算下桥了,尤其像乍浦路桥,拉不住就往下冲,要出大事了!

桥堍下有很多推桥的,像张乐平的三毛一样,你想;拉一车货能有多少钱,还要分给推桥的,那才叫辛苦啊!

卸下葡萄酒

外国葡萄酒也在这里上岸了,一桶一桶的在地上滚,冲击着本地的绍兴老酒,时髦人已经开始喝红酒,现在宴客喝红酒掼派头,其实那时就开始了。

洋油同样不可少,要不然汽车开不动了,壳牌公司已经在外滩建了大楼。

洋油流入上海

这一幕幕很生动,就在我们的十六铺码头上演。

在这众多的码头里,主角就是那些可爱的劳苦大众,他们天天在那里劳作,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想想现在真的该满足了。

写到这时,我很欣慰,把可爱的人们搬上我们的网页,让那些为我们生活奠定基础的先人们重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忘不了的,也是不应该忘记的!

华商、华工上船批发洋货

看到这情景好像我们旅游时上河边小船买河鲜一样,好亲切!商贩们上船在批发南洋货还是东洋货?反正忙得不可开交。

休息

这么苦的差使有时也挨不上,太平天国时期漕运已经不通,海运正在转,码头的生意不好,萝夫更苦不堪言,直到海运大开,码头一下又兴旺起来,反过来带来的是沙船衰落,因为大轮船的优势沾了光,从此沙船就退出了历史,上海的“四大船王”就此没落。

剃头

             挖耳

十六铺码头促使了十六铺地块的兴旺,沿码头的;会馆码头街、竹行码头街、大码头大街、新码头街、王家码头街、董家渡大街都是当时响当当的马路,谁人不晓。

照片小东门附近的景象太令人向往;老野荸荠罐头食品久违了!竟然在这里又碰到了。三轮车、黄包车穿梭在马路上,还有有轨电车,应该是在中山东一路那段;

小东门附近

还有新开河,这和八仙桥一般,一年前还不是现在的模样。

新开河

现在已经是没有一点踪迹,小小的新开河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与古城公园连在了一起。

没了影踪的新开河

十六铺的各地商人有不同的职业;山东人做杂粮、茧生意;徽州人做竹、茶、墨、纸;江西人做布、药;无锡人做铁工、棉织、丝织;绍兴人做酒和钱庄;杭州人做绸缎;宁波人做煤、钱、鱼、药等;福建人做米、糖、木、漆器和烟土;广东人做烟、杂货、买办等。

有这么多的行当,当然地下黑社会就会渗透进了这个地区,控制着这个地区;同时同乡、同业会馆不断崛起和成立,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权威。

帮会势力进入了码头

上船证

这个地区就是因为码头越来越兴盛,下一集我们来看《繁荣的港口——十六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