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之路充值比例:木薯栽培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4:30:26
木薯栽培技术

  木薯,别名为木番薯,树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水平分布在南北纬30度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拨2000米以下。世界上木薯已有近五千年的栽培历史,现栽培面积1500万公顷、年产鲜薯1。5亿吨,是年产亿吨以上的七大作物之一,已成为广泛种植的主要旱粮和饲料作物,是许多热带地区国家日常食物中的主要热能来源。
  木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引入我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全国栽培面积40万公顷,年产鲜薯400多万吨,以广东、广西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次之,湖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 木薯是耐旱高产的旱地作物,其主要是途是食用,饲用和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
  (一) 食用:世界上木薯全部产量的65%用于为类食物,是热 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食用作物。在非洲几乎所有的木薯都作为粮食清耗,在拉美约405是以加工制成各种食品而食用的。在亚洲除印尼做为粮食的补充外,其他国家甚少食用,主要做饲料和工业原料或供出口。
  木薯的叶片也可食用,木薯叶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 A维生素B和维生素C,其营养价与大豆相似,是一种良好的植物蛋白,可作蔬菜食用,因其所含的固体物质较一般蔬菜高数倍,煮熟后不象一般蔬菜那样柔软,需在煮前将叶片捣烂或擦烂,然后做为煮汤或炒素的原料。
   此外,木薯还可以制作各类糕点、粉丝、虾片和酱料等食物。 
  (二)饲用。做为热能饲料,在单位面积里木薯生产的热能较一般谷类作物高几倍(表1);每个饲料单位的成本比谷类饲料低,其价格比玉米低1/3至1/2,在实际应用中,肉料比为3.7-4.0,与喂玉米无异,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际上已经相当普遍地利用木薯做为畜禽饲料。西欧各国已在量进口木薯代替玉米粗粉。做为与大豆粗粉配制成奶牛。猪和其他畜禽的配合饲料。实践证明,只要注意木薯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和营养平衡,所有畜禽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成份都可以用木薯粗粉代替。在含有50%木薯粗粉的混合饲料中添加0.2%蛋氨酸和葡萄糖,可进一步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食物转化率。在注意营养平衡的前提下,在小猪的日粮中木薯粗粉可用至60%;大猪可用至70%;肥育的猪,在日粮中木薯粗粉占40-60%,对猪的生长和增重无不良影响。用木薯粗粉做为鸡饲料时,所得到的能量与玉米相当;用木薯粗粉代替大豆一玉米型饲料中的全部玉米时,对鸡的产蛋率,产蛋量以及饲料转化率等方面均无影响。
  木薯叶片也是一种良好的蛋白饲料,在不少国家里,利用木薯叶片做为饲料也颇为普通。木薯叶片营养丰富,一般鲜叶含粗蛋白质7-9%,干叶粉含蛋白质20-30%,其全部氨基酸的含量为8.4-9.4%,除蛋氨酸低于临界水平外,其他主要氨基酸是相当丰富的。胡萝卜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很丰富,比一些主要牧草的蛋白质含量也高得多(表2),是一种优质饲料。
  表1 木薯等几种作物生产的演粉和热能比较
  作 物 每公顷产量
  (吨) 每百克能量
  (卡)  每公顷能量
  (百万卡) 淀粉含量
  (%)  每公顷淀粉产量(吨)
  水 稻 1.12 347 3.89 78.0 0.83
  小 麦 1.10 348 3.83 71.0 0.78
  马铃薯 8.68  99 8.58 22.9 1.99
  木 薯 17.31 159 37.57 38.7 6.70
  表2 木薯叶片与几种牧草的蛋白质含量比较
  饲 料(牧草)  蛋白质(%)  粗纤维(%)
  旗 草 10 27
  坚 尼 草 7 38
  象 草 11 36
  柱 花 草 14 35
  木薯叶片 23 20
  (三)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木薯作粮食和饲料外,在工业上亦有重要的用途。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谷氨酸和赖氯酸以及木薯蛋白等,每百斤木薯干片可制造工业酒精36-37公斤或生产30度饮料酒55-60公斤;每2.5-2.8吨干片可生产1吨柠檬酸;3吨木薯淀粉可生产1吨谷氨酸(味精);木薯淀粉通过酶的作用可发酵生成赖氨酸;将木薯块根去皮,洗净,切丝,经连续发酵,再经过真空蒸发,可以制备出含蛋白质高达13-40%的木薯蛋白。木薯蛋白含有各种必要的氨基酸只要加钙和蛋氨酸,就可成为全价蛋白,质量相当于二级进口鱼粉,完全可以代替进口鱼粉。木薯淀粉可制造葡萄,果糖等;生产山梨醇,甘露醇等。这些产品在饮料、食品、饲料、调味、皮革、医药和造纸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
  生物学习性
  (一) 木薯的器官及功能
  (二) 木薯的生长发育 
  (1) 幼苗期。在气温210C以上,木薯植后7-10天可发芽出土 ,植后60天为幼苗期。它是生育过程中幼根最盛期,但这时期植株生长缓慢,幼苗生长的初期所需的养料,主要*种茎贮藏的养份供应,种茎新鲜而健壮的发根多,伸长块,根系发达,但根量的多少与块根的数量无明显相关。
  (2) 块根形成期。植后60-100天为块根形成期,其中70-90 天为结薯盛期。植后90天,块根的数量和长度已基本稳定,每株通常有5-9条,此时茎叶生长较迅速,株高可达1米以上,并开始出现第一次顶端分枝,其茎叶量约为苗期的3-4倍。
   块根形成的早晚和数量除品种特性外,与水肥,土壤环境的关系也很密切,在土壤疏松,湿润,养料充足的条件下,块根形成早且数量多。在块根形成期如果土壤板结或严重干旱和缺肥,就会头减少了块根的数量和产量。
  (3) 块根膨大期。在生产上把块期至收获前的生长过程称为块 根膨大期。这时茎叶生长量很大,叶量达到全生长期的最高峰,此后叶片开始脱落,10月份以后,块根增粗随之减慢,至11月下旬叶片大量脱落,块薯基本停止增粗。
  (4) 块根成熟期。一般植后9-10个月,块根已充分膨大,地 上部分几乎停止生长,叶片大部脱落,块根也基本停止增粗,含大量减少,这时为块根成熟期,可开始收获。 
 (三) 木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木薯喜高温,不耐霜雪,一年之中有8个月以上的 无霜期,年平均温度180C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木薯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为14-150C,18-200C可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5-290C。在140C时生长缓慢,100C以下停止生长并受寒害。海南终年可栽培木薯。
  (2) 光照。木薯是短日照热带作物,喜阳性不耐阴蔽,对光照 光度和温度的反应都是很敏感,阳光充足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木薯生长在阳光不足,阴蔽度大的地方,茎叶徒长,叶席子稀疏,节间伸长,茎干细弱,块根细小,且容易引起叶片脱落,造成低产劣质。因此,在木薯林地间作,只限于幼林地段,与其他农作物间作,也应以矮生的豆科作物为宜。
  (3) 雨量和湿度:木薯对降水量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600-6000 毫米的地区生长。木薯是耐旱性很强的作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的地方也是够一造木薯生育所需的水份,甚至在年降水量仅270毫米且分布均匀,土壤湿润的地方生长。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的地方产量低,品质差,淀粉含量下降,氢氰酸含量增加。
  (4) 土壤:木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只要不积水,不过分瘦瘠 或石砾过多的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和钾质丰富的砂壤土为最适宜,表土层过浅肥力差,易受旱的土壤,虽能生长,但产量低,品质差。土壤粘重板结或石砾地、粗砂地等,不利块根伸长,块根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俱差。
  (5) 风。微风利于木薯生长,但木薯植株高大、忌怕台风,台 风常常吹毁叶片,吹断枝条和茎干,动摇植株,造成倒伏,使块根断裂而腐烂于土中,造成减产。 
  主要栽培品种 
  我国栽培的木薯品种,绝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少数是国 内选育的。栽培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的主要品种简介如下: 
  (一) 华雕塑205:自菲律宾引入广东,后经广东传入海南和 广西等地。适应性强,已遍布我国产区各地,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高产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矮秆密节,分枝少,株高1.5-2.5米,较抗风。茎褐色,叶片7-9裂,裂片窄长,呈线形,叶柄红色。结薯集中,薯块多而粗壮,呈圆锥形,浅生易收获。块根干物质含量35-40%鲜薯淀粉含量28-30%,氢氰酸含量7-9毫克/100克。中熟品种,植后8个月可收获,在地力中等的地方栽培,亩产鲜薯2000-3000公斤,集约栽培可达5000公斤。 
  (二) 华南124:1988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育成推广的新 品种。其发芽力强,出苗快生长快,生势好,耐时抗寒,适应性强,可在各类土壤栽培。主茎分枝部位高,分*角度小,叶节密,株型发。株高1.8-3.0米,茎灰绿色,叶片裂片狭长,厚而浓绿,叶柄浅紫褐色结薯集中且浅生平伸,薯块肥大,大小均匀,长圆锥形。薯皮薄,浅黄色,肉质细嫩,干物质含量35-40%,鲜薯淀粉含量28-30%,氢氰酸4-5毫克/100克。中迟熟品种,植后8-9个月可收获,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集约栽培5000公斤以上,但本品种抗风能力稍差,在台风地区宜选择避风地段种植。 
  (三) 华南6068:本品种是1980年鉴定推广的食用高产甜品 种。其主要特点是株高茎粗适中,茎色黄褐色,叶片宽大、叶柄红色、主茎顶分枝部位高,分*角度小,株型密集,适于密植和间作。早熟,植后7-8个月可收获,产量中等,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最高可达3000公斤。结薯集中,浅生易收获,薯块粗大。外皮褐色,内皮紫红色。块根干物质含量40-45%,鲜薯淀粉含量30-35%,氢氰酸含量4-5毫克/100克。薯肉雪白松粉,食味好。在地方良好的地方栽培,产量品质更佳。但抗风能力较差,宜在少台风地区栽培。
  (四)面包木薯:也叫马来红,1912年自马来西亚引入,是我国栽培最早的食有品种,也是海南栽培最早的当家品种。生势旺盛,株高2-3米,茎外皮灰褐色,内皮深绿色。叶片宽大浓绿,叶柄紫红色。块根外皮深褐色,内皮紫红色。结薯较分散,入土较深,薯圆柱形茎部有木质化的薯柄,薯块茎部纤维素较多,鲜薯淀粉含量30-35%,干物质含量40-45%,氢氰本含量5毫克/100克以下。食味好,松软可。为早中熟甜品种,植后7-8个月可收获,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1000公斤左右。 
  (五)华南102:又称糯米木薯、引自马来西亚,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以定安栽培最多。主茎顶分枝角度较大,树冠开展。茎灰黄褐色,叶片宽大,叶柄乳黄色,茎部有红色班点。块根圆柱形,入土较深,外皮褐色,粗糙,内皮浅红色。干物质含量40%左右,鲜薯淀粉含量30-35%,氢氰酸含量4-5毫克/100克。早熟,植后6-7个月可收获,一般亩产1000公斤左右,适于纬度较高的地区栽培。 
  (六)华南201:又名南洋木薯或中莞红尾,1935年自马来西亚引入,是我国产区栽培面积仅次于华南205的主要当家品种。其植株高大,生势旺盛,叶片宽大,叶柄紫红色。结薯集中浅生易收获,薯块长大,呈纺锤形,表皮黄褐色,内皮粉红色。干物质含量37%左右,鲜薯淀粉含量25-30%,氢氰酸含量9-14毫克/100克,属迟熟高产品种,植后9个月才能收获,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 
  (七)华南8002: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于1994年育成的高产新品种,有发芽率高,出苗快,生长整齐,长势旺盛等特点。株高1.5-2.5米,顶端分枝晚,分枝部位高,分枝短而紧凑,适于密植和间作。茎干粗细适中,叶节密,叶片寿命长。耐旱耐寒,适应性广。结薯集中,薯块粗壮,大小均匀,浅生易收获。中熟。植后8个月可收获,一般备荒2000-3000公斤,块根干物质含量37-40%,鲜量淀粉含量28-30%,氢氰酸含量4-6毫克/100克,是饲用和工业使用的优良品种。 
  (八)华南8013:系中国热带农科学院1994年育成的高产新品种。种茎耐贮藏越冬,出苗快,生长整齐,顶端分枝适中,分枝短而集中,株型紧凑,茎干较坚硬。叶片宽大,叶节密,四周结薯,薯块粗大,大小均匀。块根干物质含量40%左右,鲜薯淀粉含量28-32%,氢氰酸含量3-4毫克/100克。中早熟,植后7-8个月可收获,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 
  栽培技术 
  (一) 选地和整地
  木薯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苛,只要不过份贫瘠和石砾 过多,不积水的土地均可选用,在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栽培,宜选择避风或有林段保护的地段种植。
  整地应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林区山地,垦地时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大于15度的山地,最好开成梯田或等高垦耕种植,避免在直圣诞节过大的山坡进行陡坡栽培。荒坡草地宜在植前2-3个月进行全垦,带垦或免耕等,坡度在10度以下的较平缓坡地可进行机耕;丘陵山地,地块不大,高低不平,可用畜犁耕或免耕或开环山行种植;坡度在20度以上的山坡,不开环山行不宜种植木薯,否则会造成土壤严重部刷,得不偿失。 
  (二) 种植材料
  种茎要求新鲜,色泽鲜明,斩断切口见乳汁 ,此类种茎养份多,生活力强,发芽率高,利于植后全苗壮苗,保证产量。因此必须选择充分成熟,粗壮密节,髓部充实并富含水份,芽点完整,不损皮芽,无病虫害的主茎作种苗。未充分成熟,茎干纤细,叶节稀疏,髓部中空,皮芽受损或已抽芽的种茎,植后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细弱,结薯少,产量低,一般不宜做种苗。
  (三) 种植方法
  木薯的种植方式有平放,斜插和直插。平放 可四周结薯,浅生易收获,但全埋于土中,通透性差,发芽出土困难,易引起缺株,抗风性也较差。斜插出苗快,出苗率高,能保证全苗,薯块朝一方伸展,收获方便但抗风性也较差。直插出苗早而整齐,结薯多入土较深,抗旱抗风性能较好,但薯块大小不均匀,种植时花工多,收获较困难,大面积生产少使用。
  种植时用利刀砍断种茎,插条长度以15-20厘米为宜,平放或斜插于穴中,浅盖土。密度视土壤肥力而定,土壤肥力高疏些,反之密些。一般亩植800-1000株为宜,最密不宜超过1600株。植距多为1×0.8(米)和0.8×0.8(米)。 
  (四) 木薯的田间管理
  1、 补苗。木薯植后常常由于种苗贮藏过久,失水过多,种茎幼 嫩纤细或插条过短或由于遇上低温干旱,雨水过多,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缺株,为了保证全苗,必须及时补苗,通常在植后20天开始,30天内完成。
  2、 间苗。木薯植后通常有2-4个或更多的幼芽出土,如住其自 然,每穴将有多个主茎,会造成荫蔽和消耗养份,一般间苗在齐苗后,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每穴留1-2苗为适宜。
  3、 中耕除草。木薯的块根需要有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表土层 才能发育良好。因此,植后三个月内的中耕除草是促进块根增长,提高单株产量的关键时期。一般植后30-40天,苗高15-20厘米时,就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植后60-70天可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植后90-100天,如果需要,可进行第三次中耕松土,这时块根的数量已基本稳定并开始膨大,应结合松土追施壮薯肥。木薯块根浅生,深植和厚培土都不利块根膨大,土壤板结的地方一般都不培土,土壤砂质贫瘠的地方和常受台风袭击的地主可浅培土。
  4、施肥。在各类养份中,木薯对氮和钾的要求最高,其次是磷、钙和镁。生产1吨块根的产量,约从土壤里吸收2.3公斤氮,4.1公斤钾0.5公斤磷,0.6公斤钙和0.3公斤镁,N:P:K=5:1:8。亩产块根1500公斤,需从土壤里吸收3.5公斤氮,0.75公斤磷和6.2公斤钾,要是茎叶不回田,每亩消耗的N、P、K的数量将分别增加到7.4公斤,1.6公斤和8.1公斤,不过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这些养份约50%将重新被回收。因此要连年保持亩产1500公斤,而又不明是降低地力,每年每亩至少应增施硫酸铵17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氯化钾18公斤。木薯虽然要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养份。然而从生产一吨干物质所吸收的养份看,除钾和钙外,其他养份的吸收量比许多作物要少得多,生产一吨干木薯片吸收6公斤氮和1公斤磷,比其他作物要少1-2倍甚至几倍(表3)。有人认为种植木薯会使地力贫瘠,事实证明,木薯并不是一种耗尽地力的作物,而是人们注意施肥管理,进行掠夺性生产的结果,近年来,对此作物已有公正的评价。
  表3 不同作物生产1吨干物质吸收的养份比较
  作 物 生产一吨干物质吸收的养份(公斤)
  N P K Ca Mg
  木 薯 6 1 11 1.6 0.6
  大 豆 21 5 6 0.9 1.4
  玉 米 15 3 6 0.5 1.7
  马铃薯 10 2 22 0.8 1.3
  水 稻 13 3 4 0.4 1.6
  高 梁 20 4 4 0.5 1.9
  小 麦 18 4 6 0.6 1.8
  木薯的施肥时期和方法是根据其生长周期,气候特点,土壤肥力,肥料种类和经济因素条件决定的,原则是施足基肥,合理追肥,N,R,K配合施用。在正常的情况下,三要素的施用比例以N:P:K=5:1:5为好。在生产上,由于木薯的生长与土壤和气候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在高温多雨,淋溶严重的地方,肥料的一次施用往往难于保证其全生育期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一般追施2-3次,分为壮苗肥,结薯肥和壮薯施。壮苗肥以氮为主,于植后30-40天内施用,结薯肥以钾为主并适施氮肥,于植后60-90天施用,可促进块根形成,保证单株薯数。如果土壤贫瘠,最好施一次壮薯肥,于植后90-120天内施用,可促进块根膨大和淀粉积累。
  如何进行合理施肥,近年来人们进行了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施肥的研究,指出木薯栓内层含钾量低于0。7%或土壤中可置 换性钾低于0。6%时,即应亩施6。0-6。5公斤钾肥。在3-4月龄木薯完全展开的嫩叶中含N量少于4。7%,P少于0。3%,K少于6。05时,即为营养不足,应及时施肥。
  病虫害防治 
  在我国,木薯的病虫害较少,为害较轻,对产量无严重影响,在我国流行的病虫有下列几种:
  1、 木薯细菌性枯萎菌,这是木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开始时危 害完全展的成熟叶片,然后由下而上逐渐扩散。为害时,先浸染叶缘或叶尖,出现水渍状病斑,并迅速扩大,病斑常溢出黄色胶乳,然后叶片萎蔫脱落,严重时嫩梢枯萎,甚至全株死亡。本病可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广西、海南和广东已有发生,但未见严重流行。
  2、 细菌角斑病。我国广西和海南已有发生,一般5月开始流行 ,8-9月较为严重。主要特征是出现水渍状角斑,散生于叶片各部位,可见黄色胶乳状物,开始浸哪样时叶缘出现黄晕状,然后扩大联合,变成黑褐色,造成叶片变黄页脱落。
  3、 褐色角斑病。我国普遍发生,发病时叶片两边出现不规则的 褐斑,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并呈绿色,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脱落。一般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但对产量无很大影响。
  以上病害均无免疫的木薯品种和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只能通 过使用无病种茎,进行轮种和选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
  4、 木薯红螨。我国普遍发生,集结于叶片背面,首先为害下层 成熟叶片,沿叶脉附近吮吸汁液,使叶片呈现黄斑,以后由下而上危害上层叶片,严重时集结叶片两面为害,由于虫体的大量增加,最后斑点变成红色或锈色,造成叶片脱落,在长期干旱的条件下使可植株死亡,在雨季,大部分虫体被雨水冲走,危害减轻。
  防治方法是选育抗螨品种,利用天敌,如肉吃螨类,也可用用 杀螨剂喷杀防治。 
  木薯的收获加工 
  (一) 收获。木薯块根属营养体,在生理特性上无明显的成熟 期,生产上所说的成熟期,是指一年之中块 根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达到最高值的时期。我国木薯多为春植,收获期多在当年11月至翌年2月,这期间薯干率和淀粉含量均能保持商品生产的经济指标。
  收获是木薯栽培过程中占用劳力最多,劳动强度大的一项工作。 一般小规模生产多用人工收获,起畦栽培的可用畜力犁松泥土进行收获。大面积栽培,可用机械收获,方法是先砍去茎干,然后在拖拉机上装上没有翻土板的犁头,这样便可犁松土表而翻动块根,再用人工收拣,每人每天可收获4-5亩。
  (二) 加工。木薯块根不耐贮存,收获后3-7天便变质腐烂 ,必须及时加工。初加工主要是切片干燥制作干片和压榨提取淀粉,生产淀粉有手工加工,半机械加工和机械加工,少量生产常用手工加工和半机械加工。其工序是:刮皮一粉碎一过筛一沉淀一干燥。大量生产须用大型机械进行工厂化生产,国内旧式工厂多采用锤式粉碎,曲筛过筛,流槽沉淀;其工艺流程是:原料-清洗-粉碎-泡浸-过筛-中和-一级沉淀-漂白-二级沉淀-离心脱水-干燥包装。这种工艺较落后,淀粉回收率低,只有60-65%,已被现代代加工工艺所取代,采用全部流水配套,多段淀粉提取器和高速离心机代替了流槽沉淀和淀粉精制,不需中间贮罐,使加工从原来的几小时乃至几天减少到只有几分钟,而且淀粉的商品回收率达90%以上,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其工艺流程是:原料-清洗-粉碎-细筛-除砂过滤-淀粉精制-脱水-干燥包装。
  利用木薯淀粉在发酵工业,制糖工业和化学工业进深加工,可 制造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木薯蛋白,生产葡萄糖,果糖,山梨醇,甘露醇等精细化工产品,品种不下百种。其经济效益可提高几倍乃至十几倍,这对提高木薯产值,促进木薯生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