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下水道漏水谁负责:想起了茅盾先生人民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9:34

想起了茅盾先生

周 明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24日   24 版)

  自1982年以来先后八届的茅盾文学奖,见证了30年来文学发展的状况和繁荣景象。如今,不觉已走过28个年头。伴随着第八届的揭晓,也让我想起了茅盾先生最初构想和倡导设立这个奖项的一些往事。

  1981年3月27日清晨5时55分,一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崇高的灵魂去了,中国文坛陨落了一颗巨星。

  啊,一代大师、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茅盾先生逝世了!

  当日上午,我由于工作关系,立即赶到北京医院,先生已经合上眼,静静地、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疲倦了在作片刻的小憩。我轻轻地走近他的身旁,像平日见到先生一样,唤声“沈老”。可先生却默默地、默默地躺在那儿,无声无语。我才意识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了!他再也不会回答我们什么并且给我们以教诲了。然而极具影响的茅盾文学奖却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纪念。这个来由正是茅盾先生在弥留之际所留下的两封信。而那两封信,他则嘱咐儿子韦韬一定要在他死后上报中央和交给中国作家协会。他不允许在他生前交出。这当然是意味深长的。

  茅盾先生是在1981年3月27日清晨辞世的。这两份遗书则是在3月14日,在他头一天严重的昏迷之后,又清醒过来时笔录的。他说:我还有两桩心事呢。他要求守护在病床前的韦韬将他扶起身,他要执笔写出来。韦韬婉言告诉他说:您已经不能动了,不便起身了。您心里有什么话要说,您说,我记下好啦。

  他老人家点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他用极其微弱的、平静的然而又是极为坚定的声音,倾吐出了他多年来蕴藏在心底的愿望。当韦韬笔录完毕,念给他听时,他点点头,执意要求儿子扶他起身。这时,他勉强握起那用了一辈子的如椽的笔,颤颤抖抖然而却是郑重地分别在两封信上签署了沈雁冰、茅盾五个大字。这是先生最后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两个签名啊!他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满怀深情地说:

耀邦同志暨中共中央: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沈雁冰(签名)

  (韦韬笔录)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

  此事后经中央依据当年茅盾先生曾经入党的事实,决定恢复其党籍,党龄并从1921年算起。

  另一封信是致中国作家协会的,他决定捐献自己25万元稿费,愿为发展和奖励长篇小说创作助力。这封信的原文是: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致

  最崇高的敬礼!

  茅 盾(签名)

  (韦韬笔录)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

  当时茅盾先生的想法是,一部长篇小说由于篇幅较长,容量大,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平日里,茅盾先生一向十分关注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长篇小说。他对于手头收到的刊物,诗集、小说集和评论集都仔细阅览。尽管长篇小说篇幅大,读起来费时多,他却阅读了不少那个年代比较有影响的长篇,而且每读一本总有密密麻麻的眉批,发表他精辟的读后感。比方他对当时活跃在文坛的青年作家玛拉沁夫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乌兰巴干的长篇小说《草原烽火》、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韶华的长篇小说《浪涛滚滚》等,以及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茹志鹃的《高高的白杨树》等中短篇同样也都有深刻见地的眉批。同时对许多诗人的诗集也有眉批。这其中重要的眉批本几年前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作了整理、编辑并公开出版,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欢迎。所以茅盾先生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奖励优秀长篇小说。

  这就是现在由中国作协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而设立的以茅盾的名字冠名的茅盾文学奖。这个奖项已经举办了八届,它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对于我国长篇小说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