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level susp inact: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5:06

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提篮桥,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 ※提篮桥遗事之一※
  
作者:阿华头 

某些地方,无论它曾经是炮火纷飞的战场,被人遗忘的纪念碑,还是古老的城堡,或者是著名的街区与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尺度。这,恰恰是摩登时尚的现代城市所缺乏的。这些似乎是普通的砖石、台阶、废墟、楼宇甚至是空地经过了沧桑岁月的洗礼,具有了更为厚重的历史。是什么力量把我们与这些神秘的地方割裂开来呢?只有时间。是时间给这些空间注入了神秘感,使我们无限向往而魂牵梦绕。在这里,尽管历史覆盖了一系列可憎、可怕或是快乐的事件,无论如何,那些流传已久的动人故事,依然能够使我们为之动容甚至潸然泪下。最近,我梦里几回见到了我的出生地---黄浦江边的提篮桥。提篮桥与上海的其他地方相比,这里一点也不摩登不时尚,甚至还有些破败凋零。但是,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会说话,这里的故事感人肺腑,这里静静的街巷记录着一部厚重的历史。于是,我决定酝酿写作几篇提篮桥遗事,今天首先与朋友们分享的是,提篮桥遗事之一《这里的石头会说话--提篮桥,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另外已经在构思的文章有:提篮桥遗事之二《沧海桑田的变迁--大墙内外的前世今生》,提篮桥遗事之三《风雨飘摇下海庙--三百年的香烟袅绕》。

我的老家,是在虹口提篮桥附近的昆明路安国路一带本地人聚居区,我不仅是在那里出生的,而且在那里度过了我的憨呵呵儿童时代与幸福的少年时光。今年春节期间,我仅有的一次外出,就是带着相机与深深的怀恋之情,到提篮桥一带去走走看看。我昆明路的老家早就拆迁了,在老家的原址上,一幢二十多层高的“荣胜公寓”拔地而起。提篮桥沿江的大名电影院、新华书店、照相馆和百货商店已经被夷为平地,现在正在为建设北外滩而大兴土木。说起提篮桥,一般人马上会想起这里有远东地区最大的监狱,俗称“外国牢间”。在旧时上海孩子的心目中,提篮桥是个令人生畏的地方,因为通常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大人们就要恐吓他们“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提篮桥去。”而我,这个出生在提篮桥的上海土著知道,其实,提篮桥这里曾经有过江南民俗厚重的繁荣街市,还有香烟袅绕了300多年的下海庙,更有在二战时期接纳保护了三万多犹太难民的提篮桥街区。

我站在霍山路与舟山路的交汇处,望着修缮一新的当年犹太难民居住的欧式建筑,与正在盛开的蜡梅,内心无限感慨,这些建筑就是石头砌成的历史。在2005年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曾经居住在提篮桥舟山路59号、九十二岁高龄的前美国财政部长布鲁蒙赛尔,简明扼要地传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没有提篮桥就没有当今散播在世界各地的犹太后裔。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在纳粹统治的地区推行罪恶的排犹灭犹政策,大批欧洲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漂迫。当时,许多国家迫于纳粹的淫威,不敢让犹太人难民的轮船靠岸登陆。中国的上海却敞开胸怀接纳了犹太难民,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间,提篮桥都一直作为欧洲犹太难民在上海最主要的栖身地,先后迁入此地的犹太难民总数接近三万人,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安然地渡过了这段时期。与欧洲遭到屠杀的数百万犹太人相比,上海的犹太难民代表了另一个群体,即逃离至遥远国度受到庇护,继续顽强生存的群体。于是,上海就成为独一无二的“拯救”的代名词,而提篮桥当之无愧地成为拯救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

据我父亲回忆,他是交了不少犹太朋友,在父亲津津乐道的记忆中,犹太人不仅非常聪明,而且就是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了乐观友善的品格。在我的记忆中,一直到现在,昆明路一带上海市民还以“你好像犹太人”来夸赞聪明的孩子。父亲说,当时的犹太难民中,许多是有本事的人,虽然他们落难了,他们当中有许多律师、医生、艺术家、工程师、高级职员、商人、和诸如面包师、屠宰师、钢琴师、缝纫工、点心师、服装师、电焊工等有专长的手艺人。为谋生,他们在提篮桥一带开商店、建房屋、从事各种技术服务。犹太人喜爱音乐、体育,他们定期举办音乐会。由于犹太难民的努力,提篮桥街区的塘山路(今唐山路)、公平路、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汇山路(今霍山路)等街区得到了重建,舟山路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不少具有中欧风格的房屋。他们街市上开设了露天咖啡馆、面包房、酒吧、西餐馆。百老汇剧场(今东山戏院)定期举行犹太族音乐家演奏的音乐会,屋顶花园上还有舞会、酒会和犹太教节日等活动,浓郁的中欧生活情调,使不少犹太难民把提篮桥地区称为“小维也纳”。在霍山路、舟山路、海门路一带,在我幼小的时候,还能够看到犹太难民遗留下来的花园酒店、咖啡馆。我居住在海门路初中同学的家里,还有犹太难民留下的钢琴。我儿童时代甚至还玩过父亲的犹太朋友留下的诸如跑冰车、万花筒、积木等玩具。

据我父亲的记忆,犹太人是比较好相处的。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他那出类拔萃的电焊手艺和温顺的性格,使他与一些犹太技师、工匠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父亲说,在提篮桥地区的犹太难民,少数住难民收容所,大多数犹太难民与居住在提篮桥的中国居民杂处。当时的提篮桥与五光十色的南京路和宁静典雅的淮海路不同,中国居民多为中下层劳动人民,从事最基本的工作来维持生计,由于战乱,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也非常困苦。犹太难民初到时,这些居民为犹太难民让出房子、介绍简单工作、教会他们中国的生活方式,如生煤炉、烧中国饭菜等。霍山路小学接受难民子女与中国儿童共读。当然,也有中国人受雇于犹太人的商店、作坊、家庭,和他们共同劳动、推销商品、照顾老幼。不少犹太难民就居住在上海人家里或隔壁,和上海居民合用厨房间、一起刷马桶,甚至学会了上海话。现居住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布兰德女士,这样回忆当时在虹口提篮桥和周围中国邻居相处的日子:“也许是因为年纪小吧,当时我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多么艰苦。而且在和上海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从来没有任何的不快”。让布兰德女士不能忘怀的是,有一年春节,友好善良的中国邻居热情邀请他们全家吃年夜饭,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布兰德一家感受到阵阵暖意。

据《虹口区志》记载,一九四四年七月十七日中午,美机轰炸提篮桥一带日军通讯设施,炸弹波及相邻的难民隔离区。顿时,房屋大片倒塌,还引发了多处火灾,许多居民被埋在瓦砾堆中。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国人和犹太人表现出团结互助,相濡以沫的精神。中国居民冲进火场,在瓦砾上抢救伤员,还把帆布床、垫子、水桶送到主要由犹太医护人员组成的急救站去。犹太籍医生不论伤员民族、贫富一律给予紧急救护。犹太难民把家里仅有的台布、床单撕开送急救站做绷带,还迅速组织一支护卫队,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在虹口出生、现居美国旧金山的目击者瑞娜·克拉斯诺回忆她父亲当时的感想:“你知道虹口的中国人是多么贫穷,但他们仍拿了食物甚至钱到急救站去,他们对受到(犹太医生)不分种族的医疗救护充满感激之情。” 瑞娜·克拉斯诺的父亲感叹道:“真好啊!希特勒没能摧毁犹太人的精神,几个世纪的压制也扼杀不了中国人天生的美德。”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5年3月在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上曾说:“如果说纳粹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暴露了人性中最丑陋、最黑暗的一面;那么上海犹太人的经历表明,即使在当时几乎漫无边际的黑暗中,仍有人性的光辉在熠熠闪烁。中国人的宽容和善良为历史提供了另一面镜子。”

许多曾居住在上海的犹太人后来回忆说:“在中国待的近十年时间里我们从没感觉到上海人对我们的敌意。”在提篮桥地区,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唐山路上两条犹太人居住的弄堂被日本鬼子无端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犹太难民2000余人被困,周围并不富裕的中国市民成年累月地将食品扔过围墙,空投入禁区,结果2000余犹太难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据犹太人克拉斯诺回忆:“当时上海提篮桥地区的老百姓也很穷,却使我们处处感受到了友善和宽容。” 600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杀害的同时,迁移和逃亡到上海的3万多犹太人,除了病老死亡外,其余都生存下来,这期间还出生了408人。1993年10月1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参观提篮桥的摩西会堂旧址时留言,以政府名义感谢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原来拉宾总理的留言,是刻成石碑安放在霍山公园里的。现在霍山公园里的石碑却变成虹口区政府冷冰冰的“犹太难民区居住区”的说明牌,上书的文字如下:“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区居住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万犹太人为逃避法西斯的迫害来到上海,日本侵华当局以犹太难民‘无国籍’为由设立隔离区,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限制。此区域西起公平路,东至通北路,南起惠民路,北至周家嘴路。”

提篮桥地区目前整体环境状况很差,甚至可以用“杂乱”来形容。但是,随着历史文化意识的苏醒,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历史受到重视,提篮桥作为二战期间犹太难民拯救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也逐渐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尤其是国际友人的关注。2006年4月,提篮桥地区接待了由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有45位六十多年前在此地区避难的犹太难民,他们把自己的子女也带到这里,带到这片曾经的东方“诺亚方舟”,在无尽的回忆之中表达他们永恒的感激之情。现在,我常常在提篮桥地区看到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子女来到提篮桥地区他们曾经避难的旧居前,睹物思情,流连忘返,,长跪不起,双眼湿润。有的白发苍苍的老者甚至俯在地上,亲吻这片曾经接纳了他们避难的土地。

在现今房产开发的狂潮中,提篮桥地区的犹太难民的故居差些被夷为平地。在各方努力之下,2003年颁布的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名单中,最后一名就是提篮桥地区。提篮桥作为面积最小的一个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终于得到了其应有的法律保护地位。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出资几千万元,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修缮了提篮桥地区的犹太难民故居与著名的摩西会堂。摩西会堂对面的东光中学、舟山路菜场与东海电影院将由大面积的绿地取代。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提篮桥地区将成为真正的、历史的、真实的、文化的、生活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想到这里,我连忙拿出相机,拍下了今日提篮桥犹太难民故居的照片,与朋友们分享。

阿华头2010-02-23 09:48:29于上海杨树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