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总配电箱:常用中草药(附图) - 淡静如水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4:04

白头翁

    

 

  

 【别名】 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基生叶4~5,3全裂,中央裂片通常有柄,3深裂,侧生裂片较小,裂片倒卵形,先端常不规则2~3浅裂;叶柄长5~7cm;基部呈鞘状。花茎1~2,总苞的管长3~10mm,裂片条形;花单生,萼片6,2轮,蓝紫色;雄蕊多数。瘦果多数,聚成头状,宿存花柱羽毛状,长3.5~6.5cm。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平原或山坡草地。主产河北、辽宁、内蒙、江苏、河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 性寒,味苦。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用量9~15g 
  

白术

【别名】 于术、冬术、于潜白术。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互生,茎下部叶3裂或羽状5深裂,裂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裂片最大,边缘有刺状齿,叶柄长;茎上部叶分裂或不分裂,叶柄渐短。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总苞片7~8层,基部有羽状深裂的叶状苞片;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瘦果被黄白色茸毛,冠毛羽状,长1cm以上。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均系栽培。主产浙江、安徽、江苏。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性味】 性温,味苦、甘。 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用量6~12g。

 

  蒲公英

【别名】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性状】 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性味】微甘、性平,无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百合

【原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扁球形,茎直立;卷丹花为橙红色,有紫黑色斑点;百合花为白色而背带褐色;细叶百合花红色或紫红色,无斑点。

【性味】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如百花膏。治肺虚久咳,劳嗽咯血,如百合固金汤。

清心安神功效,用于热病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

药用时煎服,10~30g。清心宜生用,润肺蜜炙用。

     板蓝根

   

 

植物形态:为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直径1-2.5cm。茎直立,高40-100cm,上部分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全缘或波状,有时不规则齿裂;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半抱茎,全缘。复总状花序,花黄色;花萼4,花瓣4。长角果长圆形,扁平,边缘翅状,紫色。花期4-5月,果期6月。(十字花科)

产地: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霜降后采挖,除去茎、叶、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本品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如板蓝根冲剂,亦可用治发斑疹,还可用治痄腮,如普济消毒饮,若为痈肿疮毒等热炽毒盛之证,亦可使用。

    有与痄腮患者接触史的儿童,可取板蓝根15g煎水服,每日1次,连服3~5天,以防传染。 

苍术

   

植物形态:茅苍术为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具结节状圆柱形根茎。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叶互生,革质,上部叶一般不分裂,无柄,卵状披针表至椭圆形,边缘有刺状锯齿,上面淡绿色,有光泽,正面淡绿色,下部叶多为3-5深裂或半裂,顶端裂片较大,圆形、倒卵形、侧裂片1-2对,椭圆形。头状花序顶生,叶状苞片1列,羽状深裂,裂片刺状;总苞圆柱形,卵形或披针形;花多数,两性,或单性多异株,全为管状花,白色或淡紫色;两性有多数羽毛状长冠毛,单性花一般为雌花。瘦果有柔毛,冠毛长约8mm,羽状。花期8-10月,果期9-10月。(菊科)

产地:多生于山坡较干燥处。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省。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挖取根茎,除去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撞去须根。

性味归经: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本品芳香燥烈,内可化湿浊之郁,外能散风湿之邪,故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凡湿邪为病,不论表里上下,皆可应用,如湿阻脾胃,寒湿吐泻,可用平胃散。风寒湿痹,风湿表证,可用九味羌活汤。配伍后也可用于治疗热痹或湿热下注,如二妙散。本品又有明目之功,可治夜盲症,可单用,或与猪肝、羊肝蒸煮同食。

使用方法:内服:5-10g。本品辛温燥烈,故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防风

【别名】 关防风、东防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2~3回羽状分裂,终裂片披针形,叶柄长2~6.5cm;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少有1片;伞幅5~9;小总苞片4~5;花梗4~9;花黄色。双悬果矩圆状宽卵形,扁平,侧棱具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草原、干燥山坡。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晒干。 

 【性味】 性温,味甘、辛。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湿瘙痒、破伤风。用量4.5~9g。 

钩藤

【别名】 大钩丁、双钩藤。 

【植物形态】 藤本;老枝四棱柱形。叶对生,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cm,宽6—12cm,顶端急尖或圆,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光滑或沿中脉被短毛,下面被褐色短粗毛;托叶2裂。头状花序球形,总花梗被黄色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气;花萼筒状,5裂;花冠漏斗形,5裂,淡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纺锤形,被毛,顶端冠以长4mm的萼檐裂片。花期6—7月,果期1O-11月。 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产于云南、广西、广东。 

【采制】 秋、冬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性味】 性凉,味甘。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症。用量3—12g。

 [附注] 钩藤、毛钩藤、白钩藤.、攀茎钩藤亦药用

甘草

【别名】 甜草根、密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镰刀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内蒙古、甘肃。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味】 性平,味甘。 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用量1.5~9g。

[附注] 胀果甘草.、光果甘草根和根茎亦入药。

何首乌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叶互生,长4~9cm,宽达5cm,全缘,托叶鞘干膜质,抱茎;具叶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花被5深裂,外面3片背部有翅。瘦果椭圆形,包于宿存翅状花被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生于山坡石缝、篱边、林下或灌丛中。主产河南、广东、贵州、江苏、湖北、四川。
【采制】 春、秋季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大的切块,干燥。生用或黑豆汁炙。
【性状】 块根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及横长皮孔。质坚重,粉性,断面有淡红棕色云锦状花纹。味微苦、涩。
【性味】 性温,味苦、甘涩。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 生首乌解毒,消痈,通便;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症。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