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紫砂:蓝天碧水映菜乡 生态文明耀寿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03:40
山东省寿光市环保局作为一个县(市)区环保局,无论是工作措施,还是资金投入以及环保思路等各个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结合当地结构污染重、化工企业多等实际,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县(市)区环保局学习借鉴。

 

  中国环境报记者 霍桃


  寿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148年置县,境内现已发现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迹150多处。史传,汉字鼻祖仓颉于此地创造了象形文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在这里垒句成章。

  寿光,人杰地灵,农业发达。蔬菜播种面积达80万亩,年产量40亿公斤,首创“冬暖式蔬菜大棚”闻名遐迩,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的餐桌上都有寿光菜的身影,因而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


  寿光,三春杨柳,九夏芙蓉。自古齐鲁文化风,如今生态宜居城,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过去10年间,山东省寿光市始终位于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行列。2010年,全市实现市内生产总值473亿元,财政总收入5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3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860元。在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提高财政收入的同时,如何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统筹兼顾城乡环保建设?寿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书记、市长一线调度,特别是环保部门始终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效机制为动力,和谐执法,严格监管,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良性循环,摸索出了一套值得县(市)级环保工作借鉴的“寿光模式”。


  “五大转移”调策略,3年走活一盘棋


  随着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今的寿光市已形成了包括造纸包装、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全市生产总值超470亿元,其中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寿光市环保局提出了“五大转移”的环保工作策略。


  ——第一大“转移”,即环境保护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近年来,寿光市先后创建了晨鸣工业园、渤海化工园、侯镇项目区3个工业示范园区,原来集中在城区的工业企业搬迁入园,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由城市向工业园所在的农村转移。


  寿光市意识到,过去农村生态环境脆弱,乡镇环境管理机制和体制不健全,现在又面临着化工企业的集中污染风险,必须给予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2009年以来,寿光市先后实施了105项治污减排工程,其中渤海化工园二期等5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新华制药、联盟石化等点源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建成了羊口、侯镇等8座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13家重点脱硫工程;配套完善了14个镇(街)污水收集管网,全市雨污管网总长度达到540公里;投资165万元建设了三元朱污水处理样板工程,其他3个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也已建成投运;在14个镇(街)建设了17处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套建设垃圾房和垃圾桶1.05万个,全市975个村庄全部实现了垃圾统一收集清运。


  ——第二大“转移”,即环保工作重点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


  在加快建设城乡生态环保一体化的过程中,随着大中型企业污染问题不断解决,环境管理不断规范,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中小企业引起了寿光市环保部门的重视。这类型企业在乡镇分布广泛、设施老化、工艺落后、排放不达标、治理成本高、监管难度大。


  寿光市环保局本着用环保手段“转方式、调结构”的理念,3年间,先后对存在问题的1440家企业实施了分类处置。仅今年就关停取缔67家,停产治理12家,限期整改242家,特别是坚决取缔了小造纸、小化工、小电镀、小建材、小火电、小水泥等。


  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的环评审批手续,对所有新建项目实行集体评审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工业园区外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批准立项。这些举措为淘汰落后产能、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大“转移”,即由水污染治理向大气污染治理转移


  治污先治水。2009年以来,寿光市建设改造了1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8万立方米;配套完善了14处镇街污水管网和联盟化工等8处废水点源治理工程,实现了城镇街污水处理全覆盖;并对主要河流进行了高标准的“清淤、清障”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境内的张僧河稳定恢复到鱼类生长标准,弥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丹河寿光段水质全线达到恢复鱼类生长要求,部分河段出现鱼类,全市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


  2010年以来,在巩固、提高水污染治理成果的同时,寿光全面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6个重点区域、138家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按照“一企一策、细节治理、分步实施”的办法,与污染企业分别签订了治理目标责任书,今年企业已累计完成设施投入3.09亿元。


  目前,新华制药(寿光)有限公司投资495万元,完成了紫尿酸罐区酸气和碱性气体四大项38小项的大气治理项目建设;巨能金玉米有限公司投入近4000万元进行大气治理,厂区及周边异味明显减轻;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国内一流的年生产能力3000万平方米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项目,并配套安装了6套新型等离子沥青烟净化器。


  ——第四大“转移”,即由被动执法向主动监管转移


  过去,因公众举报而进行环境监测,由群众信访而开展环境执法的老路往往造成监测滞后、执法不力。环境执法要有所突破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并做到有据可查。


  3年来,寿光市环保局建设了环境污染预警体系,将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有机结合,从滞后监测转变为事前预警,从单点手工监测转变为全面自动监测,从瞬间不连续监测转变为在线不间断监控,仅今年上半年就已完成监测数据3.6余万个,为环境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每天,分管环保工作的寿光市领导打开手机,就会收到一条反映全市环境质量情况的信息,内容包括主要污染物的实时监测数据。同时收到这条信息的还有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一个小细节就把信息公开、及时上报、主动监管彻彻底底落到了实处。


  从2009年起,寿光市环保局联合监察、工商、公安、安监、建设、供电等8个部门,坚持每月一次开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建立了联合办案长效机制,坚持每月进行一次集中统一行动。多部门联合现场办公,既保证了执法力度和效果,又对违法企业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


  ——第五大“转移”,即由单纯污染治理向生态全面改善转移


  据寿光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追求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这涉及老百姓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活,这才是真环保。“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奋斗的重要目标。”


  目前,在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的基础上,寿光市又开始申报国家级生态市。建湿地、保河流、种树林、修公园,成功打造了农业田园风光游、生态观光逍遥游、滨海湿地休闲游3条精品旅游线路,拥有2.8万亩城市综合污水处理芦苇湿地,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5.28万亩。如今,走近寿光,城市乡村绿草如茵,公园广场花团锦簇,河流湖泊碧波荡漾,萍天苇地覆盖了昔日的盐碱滩,碧水蓝天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


  “1235”定思路,城乡环保同步走


  寿光市下辖9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975个行政村,处于城市连着乡镇、工业区靠近农村的复杂环境中。如何在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有效打击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如何在达成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的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监控?针对这些挑战,寿光市坚持环保工作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着手建设了“城乡生态环保一体化”工程,其主要思路可以用“1235”来概括,即一个龙头,两套体系,三大机制,五项重点。


  ■一个龙头


  在建设“城乡生态环保一体化”进程中,寿光市紧紧抓住了“统一规划”这个龙头,对水环境生态保护、城乡绿化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业生态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和生态城镇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印发了《寿光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年)》,编制了《2010-2015年生态文明一体化规划实施方案》,构建起同步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联动发展的模式。


  ■两套体系


  有了统一规划,就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手段,为此,寿光市环保局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两大体系建设。


  近年来,寿光市共投资28亿元用于升级改造环保设施。先后投资4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环境监控中心。投资2000万元,在52家企业安装了93台(套)氨氮、COD、二氧化硫在线监控设备;投入600万元,在7座污水处理厂进出口安装了在线视频监控设备,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监控联网,日监控数据35.7万个,数据合格率达100%。


  同时完善了环境监测设备,已配备各类仪器、监控设备211台(套),可以承担十大类共219项环境指标的监测任务,装备水平和监测能力在山东省同级监测站中属于县级一流。先后完成了7条河流13个断面、6个噪声功能区、202个区域噪声监测点、13条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点、8个省控及国控重点污染源的每周监测任务。对流经境内的小清河、织女河等过境河流确定了重点监测断面,定期监测,实行全天候严密监控。


  环境监察体系的建设也是寿光市环保局的亮点工程。针对工业园区进村入镇、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农村面源污染亟待解决的实际情况;针对原本县级以下的乡、镇、村没有专门环境监管部门的不足之处,寿光市环保局大胆开拓思路,积极引进人才,连续3年公开招考了30余名环保专业大学生,建起了5处乡镇环保所,每个环保所配备两辆执法车和5名执法工作人员。


  工作力量下沉,每个环保所由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牵头,设在重点流域中心、主要工业园区或者集中污染片区,分管某一区域或者附近几个乡镇的环境监管工作,实行“垂直管理、队所合一、辖区负责、经费包干、量化考核”的管理模式,同时推行统一着装上岗、责任落实到人、奖罚分明、市局垂直管理等一系列办法,最终实现了环境监察全覆盖。


  ■三大机制


  在近3年的实践中,寿光市探索出了保障“城乡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的三大机制,包括资金保障、目标考核和奖励惩罚3个方面。


  ——在资金保障方面,主要是建立“企业自筹、政府补助、社会参与”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统筹安排环保专项基金,划定合理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严格按照国家“以奖促治”的政策要求,遵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农村生态补偿机制。


  ——在目标考核方面,将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层层分解到14个镇(街)、16个市直部门和各污染企业,市政府与各镇(街)、有关部门、重点减排企业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


  ——在奖励惩罚方面,对环保目标任务完成得好的镇(街)和市直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评选先进集体的资格。去年,在建设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工作中,由市财政按总投资20%的数额实施“以奖代补”,先后为9个镇拨付“以奖代补”资金1100余万元,有力推进了减排目标的实现。


  ■五项重点


  为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寿光市“城乡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突出了5项重点,分别是:以污染减排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严把新建设项目审批为重点,杜绝新污染源产生;以严格执法为重点,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以绿色创建为重点,加快生态市创建步伐。


  ——在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方面,寿光市环保局将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联系起来,让环保惠及更多百姓,树起了“生态农业”的大旗。


  一方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创建绿色品牌,实施秸秆还田、青贮饲料、秸秆沼气等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另一方面,强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改水改厕进度,引进美国OWT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建设了农村社区生活污水站,构造了“镇(街)统一保洁街巷、市统一清运处理垃圾”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按照“养猪—沼气—大棚”一体化生产,目前已建成3700多个沼气池,提高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和取缔,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

  ——在严格执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方面,寿光市环保局确立了“整改优先、合力执法、以罚促治、关停取缔”的16字指导方针,大力推进和谐执法,坚持环保工作走群众路线,打人民战争。

  首先是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监控实现全覆盖,为了防止偷排偷放,在城市排污管网上装配了在线监控。重点企业、重点区域、污水处理厂、城市排污管网的在线监控数字全天24小时由专人监控,一旦发生异常,负责这一片区的环保所就在第一时间内派出执法人员抵达现场,对企业做到“网格化、无缝隙”管理。


  其次是坚持能治先治、整改优先,加强企业的分类管理、档案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保证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约谈主管政府部门,向企业负责人明确提出整改目标和时间,并给予技术指导,决不以关停处罚为目的。


  最后是联合环境监察、各级政府、上级环保部门、人民群众、舆论媒体等5个方面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对环境违法事实清楚、屡查屡犯、情节恶劣的企业,坚决采取切断高压电、强制拆除等措施,一次性彻底解决。


  金山银山不掩青山,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2010年,寿光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境内河流水质均达到了环境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水源100%达标,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在山东省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前茅,市辖9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高达97%以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寿光市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树立了典范。


  近年来,寿光市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寿光市环保局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连续被评为国家环境监察试点单位、全国环境信访工作优秀集体、山东省先进县(市)区环保局以及山东省环保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连续3年,在寿光市直部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一直名列前茅,这许许多多的荣誉是对寿光生态环境质量的肯定。寿光市环保局局长崔维川说,环境保护不仅仅是解决发展问题,更是解决民生问题,它事关群众健康和福祉。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要解决群众的问题,就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就要建立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2008年以来,寿光市环保局开通了环保举报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制,随时接受群众举报,及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重点关注“寿光民声”这个网络平台上广大网民反映的环境问题,还专门成立了“环保民声”办公室,配备了两名业务扎实的专职“民声接听”员,每个科室确定了一名联络员,严格按照“接收——批示——落实——回复”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专职人员每天早、晚两次查看群众留言,以书面形式报告相关负责人签署处理意见后,由承办科室负责落实,结果由纪检组长把关,并及时在网上公开回复。


  对于政策法规等咨询类问题,由专职人员当日将答复意见进行网上回复。同时把群众关注度高、代表性强的政策和问题,及时整理汇编,印制便民手册,在环保审批窗口和宣传活动中免费发放。对于投诉类民生问题,由分管副局长负责,由环境监察大队联合环境监测站、污控科、信访科等相关科室深入现场开展调查,情况属实的立即处理,并于5个工作日内在网上公开回复。对于工作建议类问题,进行合理化采纳,纳入工作决策。


  全市每年受理解决各类质询、投诉、建议828多条,处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除此之外,市环保部门还在寿光日报、寿光电视台开设了“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专刊和《环保在行动》专栏。电视节目每周一期,滚动播出,既树立守法典型,又曝光违法企业。


  环保部门主动开门纳谏、保持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收效,成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典范。截至目前,寿光市的省级以上环境信访案件同比下降了81%。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地群众评价说,环保工作者是真真正正为群众做了好事、办了实事、解了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