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车管所电话:说说“唯成份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50:05
说说“唯成份论”
作者:学与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27    更新时间:2007-5-3
说说“唯成份论”
前两天看在《百家讲坛》中讲《史记》的王力群教授的一个访谈节目。其中讲到王力群小学毕业、中学毕业时,尽管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却都因录取时的“阶级路线”——现在称为“唯成份论”而“落榜”;使得他在最佳学习年龄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还是“改革开放”抛弃了“唯成份论”,他才获得进大学学习的机会,并且成为一名优秀的史学教育家。
毫无疑问,王力群的不幸经历是对“唯成份论”的有力批判。它不仅引起了成千上万与王力群有相似经历的人们的共鸣,而且引起了年轻一代对“唯成份论”的憎恶。
人们反对“唯成份论”的理由十分清楚:学校录取就应当“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或者更进一步,受教育的权利人人平等,择优录取是唯一合理的原则。这是站在“人权”立场必然得出的结论。
但是,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并且实际存在这不同的立场与视角。让我们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来看“唯成份论”问题,看看是否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
“唯成份论”是在“反右”之后提出来的。这里不能全面介绍、评价“反右”运动,仅仅想指出“唯成份论”与“反右”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
对“反右”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反右”是中共邀请党外人士帮助党整风——邀请党外认识批评党内的不良现象,进而发展到反击党外人士——这时已经定义为“右派”——的政治主张,发展到从组织上清理——排除——“右派”的运动。而被打成“右派”的,几乎都是知识分子。
当年中共为什么要整风?是“匈亚利事件”震动了中共最高层。“匈亚利事件”是由于匈亚利共产党受斯大林极左思想的影响,严酷地打击党内、国内的不同政见人士,并且在经济政策上也有失误;导致党内、党外的许多人的反对,特别是遭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普遍反对。更糟糕的是,他们还失去了部分工农和市民的支持。在一个叫做“裴多菲俱乐部”——一个知识分子的组织——的主导下,政变发生了……。匈亚利的政变为中共敲响了警钟。中共最高层感觉到必须及时纠正党的政策和干部作风中的问题,维护党在人民中的威望与信誉。于是决定全党进行一次整风,并且邀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所谓“旁观者清”,这本来是个好主意。
可是令中共最高层没有想到的是,某些党外人士,包括民主党派在政府中的两个部长,竟然质疑中共政权的合法性,甚至有人提出“轮流坐庄”。
中共的根本政治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这个目标,多少共产党人献出来他们的生命!如果把国家的统治权交给某个民主党派,或者交给党外的某些知识分子,他们会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吗?看看当年的那些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的成员构成吧,几乎无一例外,他们的成员主要都来自“有产阶级”。他们与“有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与工农劳动群众缺乏沟通与理解。一旦把政权交给他们,还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吗?
显然不能!看看“改革开放”之初吧,知识分子热情拥护“改革开放”的表演还历历在目!
尽管文革后期我国的经济已经拥有了世界第六的规模,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尽管农业已经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的需要——实行了十几年的“计划供应”在文革后期取消了,尽管万吨巨轮、百吨大飞机、电子显微镜、计算机、集成电路、两弹一星……,总之我国当时在科技水平上与欧美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不足十年(现在我们落后更多,而不是更少了);可是我们的知识分子却没着良心,跟着喊叫“到了崩溃的边沿”!
尽管文革的文件一再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批判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尽管毛主席反复教导“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很容易”,尽管甚至以全体党员重新登记来“重建共产党”,尽管文革中出现了“群众组织、军队代表、革命干部”三结合的新型政权形式,尽管毛主席一再号召“要文斗,不要武斗”,尽管毛主席指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但是,我们的知识分子完全置这些于不顾,把文革描绘成一个专门迫害知识分子,不分青红皂白,残酷杀害了成千上万人的黑色疯狂。
为什么一直标榜“良心”的知识分子这时会没良心?
原因很简单,一切都出于他们的根本政治需要。他们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他们要恢复私有制和“自由、民主社会”,他们当然要宣扬社会主义的错误,而隐匿社会主义的优越与成就。
其实,当年的社会主义宣传也犯了性质相同的错误,并且被“改革开放”时的知识分子抓住了把柄。当年的社会主义宣传也没有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由于那时资讯通道十分有限,中国普通民众只能通过国家的报刊、广播,国家允许出版的书籍来了解外部世界。当年的共产党人只把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的东西拿出来,而隐匿了另外一面;造成了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青年大部分都很幼稚。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斗争才能茁壮。可惜,当年的共产党不懂这个道理。
这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的愚蠢,总以为片面的宣传——其实就是欺骗——对自己有利。
言归正传。“反右”的年代,共产党人不可能完全信任旧社会留下来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不能自然成为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人。共产党人需要培养大批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人,特别是大批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因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不论它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需要大批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因为时代已经早已进入了工业时代,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知识成为十分重要的生产力。
更重要的是,话语权实际掌握在知识分子手中。没有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话语权。毛主席当年说,“利用小说反党是一个发明”。“改革”以来,人们已经充分领教了利用小说、戏曲、电影、曲艺、美术、音乐等等文化形式,反对、丑化社会主义,反对、丑化中国革命的种种伎俩。我们已经充分地理解了:没有占优势的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队伍,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巩固。所以,培养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实在是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
什么样的出身的青年,更容易培养成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人?是有产阶级家庭的子弟,还是无产阶级家庭的子弟?
当然是无产阶级家庭的子弟更容易培养成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人。于是,在录取学生,主要是大学生时,优先录取无产阶级家庭的子弟,排斥有产阶级家庭的子弟成为必然。还要强调,那时教育资源相当缺乏。半数以上的少年与高中无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青年与大学无缘。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社会主义道路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
这合乎道德吗?
何谓道德?“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法自然”。社会的“自然”是什么?社会的自然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每个阶级都必然为自身的利益与其它阶级开展斗争,“和谐”只能是斗争的阶段结果。有产者要维护自己拥有生产资料的权利,维护自己占有“剩余价值”的权利,他们要为此而斗争。无产者要消灭私有制经济,要彻底消灭剥削制度,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全体摆脱被压迫,被剥削断地位,他们要为此而斗争。这就是自然。双方都出于自然,双方都合于自己的自然,当然各自都合于自己的道德。这就是道德的阶级性!
有超越阶级性的道德吗?如果我们把人类文明的必然前景当作最根本的“自然”,看作道,把推动这个前景实现的行为看作德。那么,超越阶级性的道德也是存在的。
现在,问题转化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必然未来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无产者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斗争,就比有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而斗争,拥有更高级别的道德。当初那个“唯成份论”也就符合这个根本的自然,合乎更高层次的道德。
现在,“改革”声称维护的是“经济发展”,于是有“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理论。这里不想就这个问题说什么,我想说的是:一旦回归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唯成份论”是否还是需要的呢?
看看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把,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把社会主义视为洪水猛兽,能够依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吗?不能。那时仍然需要大批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如果那时教育资源仍然不够充足,那么“唯成份论”还是不可避免的。
但愿那时教育资源已经可以满足所有青年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