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元通电缆验收: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05:36

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2008-03-16 14:53

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唐绍仪,一作绍怡,字少川,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随第三批幼童赴美国留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肄业。清光绪七年(1881年)回国,改读洋务学堂。曾任清政府外务部侍郎、邮传部尚书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被任命为第一任内阁总理,并加入同盟会。后任护法军政府财政总长、中国国民堂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民国21年,隐居上海福开森路(今武康路)18号寓所,以搜购古瓷,玩赏消闲。民国27年,日本侵略军欲利用他建立傀儡政权,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死。
  唐绍仪遇刺后,国民党元老认为没有掌握唐绍仪失节确证而将其杀害,大为不满。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5000元,并将唐绍仪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民国第二任总理 外交家陆征祥
陆征祥(1872—1949),字子欣,上海人,毕业于广方言馆和同文馆,随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

民国成立前,陆已升任驻俄公使。辛亥革命后,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理唐绍仪力邀出任第一任外交总长。他吸取西方外交事务管理经验,组织建制外交部,革除时弊,创建了中国外交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说到中国外交的现代化,陆征祥功不可没。巴黎会议期间,当时的中国政府逼他和代表团在辱国丧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他和代表团的团员没有签。但回国后,山东省的“民众代表团”天天到外交部缠住他不放,说因为陆代表不签字,日本人便报复山东人,使他们苦不堪言。陆征祥诚恳地对他们说:“政府令我签字,我没有签,结果得罪了政府,也得罪了山东同胞。我若签了,则得罪了全国同胞。诸位请想想我是否该签。请诸位回去后对山东同胞说:我陆某愿和山东人民一起受苦。”

巴黎和会使陆征祥的外交报国理想彻底破灭。“弱国无工艺,弱国无外交”,他在回忆录中悲愤地写道。1921年,他递交了辞呈,决意离开外交部;1926年,他夫人去世;1927年10月他在比利时圣安德鲁修道院正式成为一名修道士,1949年1月逝世于该修道院。


第三任国务总理——赵秉钧1912.925~1913.7.10
赵秉钧(1859—1914)
字智庵,河南临汝人。早年入左宗棠部楚军,随军远戍新疆。1883年在伊犁任勘划中俄边界办事员。1889年捐纳为直隶新乐县典史。以后几年在直隶任下级官吏。1902年任保定巡警局总办、天津南疫巡警局总办,并创办天津巡警学堂。次年以道员留直隶补用。1905年任巡警部右侍郎。次年任民政部右侍郎。1909年被清廷罢斥,退居天津,仍与袁暗通声气。武昌起义后任袁世凯内阁民政部大臣。1912年1月19日与梁士诒、胡惟德列席清室御前会议,奏请赞同共和。2月12日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副署清帝退位诏书。3月任庸绍仪内阁内务总长。6月任陆征祥内阁内务总长。7月兼代财政总长。8月代理国务总理。9月任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奉袁命于1913年3月指使洪述祖、应夔丞暗杀宋教仁。4月26日与外交总长陆征祥、财政总长周学熙签订《善后借款合同》。 5月1日因宋案受舆论攻击,称病辞职。被上海地方检察厅票传归案候审,抗传不到。“二次革命”后任步兵统领、北京警备地域司令官、署直隶都督.1914年2月19日应夔丞在京津铁路火车上遭军政执法处侦探刺死后,往语袁云:“如此,以后谁肯为总统办事?”27日被袁毒死于天津督署。


金Q公子[8184198] 2007-08-04 00:32
题目:Re: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1916年6月任国务院总理----段祺瑞
原名启瑞,字芝泉,1865年3月6日(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生,城西桥乡大陶岗人,祖父段佩是淮军铭军马队记名总兵,父亲段从文是粗识字的农民。1884年(光绪十年)考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4年,又考取留学德国学习军事。1890年回国,任山东威海武备学堂算学、炮学教习等职。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袁世凯调段祺瑞到天津小站,协助创办新建陆军,任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随袁世凯去山东镇压义和团。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段祺瑞又随之到保定负责编练北洋军,1902年任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总办。1903年12月,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段祺瑞担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并加副都统衔,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1905年后,段祺瑞先后任北洋军四、三、六镇统制。1910年任江北提督,驻清江。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段祺瑞任北洋军第二军军统,段祺瑞顺应革命形势,领衔联名46名将领通电力促清帝退位,支持南北议和,成立共和政体。清朝统治正式结束。

1912年(民国元年)3月13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任陆军总长,次年代理国务总理。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院总理,掌握实权,逐步形成皖系集团。

1931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3年1月,蒋介石派专使迎段祺瑞南下,委以“国府委员”衔。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胃病出血死于上海宏恩医院。12月,段家将灵柩运至北京,暂厝于西山卧佛寺。1963年秋葬于香山万安公墓。

段祺瑞尚节俭,财产不多。执政后未回过家乡,也未在家乡置田产。一生酷爱围棋,曾资助过围棋手过氏兄弟及吴清源等,对围棋发展颇有助益。

子段宏业,善围棋,曾任山西井陉正丰煤矿总经理。


国务总理 熊希龄 1913.7
    字秉三。生于清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家住凤凰县沱江镇文星街。熊幼时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并能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少年时就初露锋芒。被誉为湖南“神童”。
    清光绪十四年,熊希龄进沅州府沅水校经堂读书,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长沙湘水校经学堂就读。熊希龄在此期间留心经世之学,特别爱读晚清具有民主思想的著述。从小就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志向。清光绪十七年应乡试,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中日甲午战争后,熊希龄多次上书反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被革职回湖南。光绪二十三年,在长沙任时务堂总理,提倡科学,注重时务。同时与谭嗣同,梁启超等组织南字会,创办《湘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主办常德师范讲习所、常德西路师范,和常德中学。三十一年,随清端方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次年回国,仍返湖南办学。辛亥革命后,拥戴共和,为进步党负责人之一。民国2年,(1913)8月任国务总理,他在政治上,旨在贯彻资产阶级法治精神,建立起“真正共和国”;在经济上提出一系列改善财政,繁荣经济的计划和基本法令。民国6年,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为收养被遗弃儿童,倡仪在北京设立慈幼局。后将香山静宜圆改建为慈幼院,以收养、教育流浪贫苦儿童。此外,他还以社会名流身份从事和各种社会公益事业。
    熊希龄于1937年12月5日病逝香港。享年67岁。遗著有《香山集》2卷,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有《熊希龄集》上册。

金Q公子[8184198] 2007-08-04 00:32
题目:Re: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1916年6月任国务院总理----段祺瑞
原名启瑞,字芝泉,1865年3月6日(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生,城西桥乡大陶岗人,祖父段佩是淮军铭军马队记名总兵,父亲段从文是粗识字的农民。1884年(光绪十年)考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4年,又考取留学德国学习军事。1890年回国,任山东威海武备学堂算学、炮学教习等职。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袁世凯调段祺瑞到天津小站,协助创办新建陆军,任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随袁世凯去山东镇压义和团。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段祺瑞又随之到保定负责编练北洋军,1902年任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总办。1903年12月,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段祺瑞担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并加副都统衔,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1905年后,段祺瑞先后任北洋军四、三、六镇统制。1910年任江北提督,驻清江。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段祺瑞任北洋军第二军军统,段祺瑞顺应革命形势,领衔联名46名将领通电力促清帝退位,支持南北议和,成立共和政体。清朝统治正式结束。

1912年(民国元年)3月13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任陆军总长,次年代理国务总理。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院总理,掌握实权,逐步形成皖系集团。

1931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3年1月,蒋介石派专使迎段祺瑞南下,委以“国府委员”衔。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胃病出血死于上海宏恩医院。12月,段家将灵柩运至北京,暂厝于西山卧佛寺。1963年秋葬于香山万安公墓。

段祺瑞尚节俭,财产不多。执政后未回过家乡,也未在家乡置田产。一生酷爱围棋,曾资助过围棋手过氏兄弟及吴清源等,对围棋发展颇有助益。

子段宏业,善围棋,曾任山西井陉正丰煤矿总经理。


国务总理 熊希龄 1913.7
    字秉三。生于清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家住凤凰县沱江镇文星街。熊幼时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并能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少年时就初露锋芒。被誉为湖南“神童”。
    清光绪十四年,熊希龄进沅州府沅水校经堂读书,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长沙湘水校经学堂就读。熊希龄在此期间留心经世之学,特别爱读晚清具有民主思想的著述。从小就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志向。清光绪十七年应乡试,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中日甲午战争后,熊希龄多次上书反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被革职回湖南。光绪二十三年,在长沙任时务堂总理,提倡科学,注重时务。同时与谭嗣同,梁启超等组织南字会,创办《湘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主办常德师范讲习所、常德西路师范,和常德中学。三十一年,随清端方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次年回国,仍返湖南办学。辛亥革命后,拥戴共和,为进步党负责人之一。民国2年,(1913)8月任国务总理,他在政治上,旨在贯彻资产阶级法治精神,建立起“真正共和国”;在经济上提出一系列改善财政,繁荣经济的计划和基本法令。民国6年,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为收养被遗弃儿童,倡仪在北京设立慈幼局。后将香山静宜圆改建为慈幼院,以收养、教育流浪贫苦儿童。此外,他还以社会名流身份从事和各种社会公益事业。
    熊希龄于1937年12月5日病逝香港。享年67岁。遗著有《香山集》2卷,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有《熊希龄集》上册。

金Q公子[8184198] 2007-08-04 00:33
题目:Re:Re: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孙宝琦1914.2

孙宝琦(1867~1931)

字慕韩。浙江杭县(今余杭县)人。曾任清直隶道员。创设育才学堂及开平武备学堂。l900年八国联军进京,随光绪帝至西安。1901年任驻德、澳、法等国使馆随员。1902年7月,升任出使法国大臣。1905年回国,署顺天府尹。1907年4月,任出使德国大臣。1908年回国,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1911年任山东巡抚。辛亥革命时,在山东搞假“独立”。1913年9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14年2月,兼代国务总理。1915年1月,任审计院长。1916年4月,任财务总长;6月兼汉冶萍公司董事长及税务督办。1920年春,任经济调查局总裁。1922年1月,任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同年4月,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1924年1月,再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2月,任淞沪商埠督办;同年8月,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未就。1926年,任中法大学董事长。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代国务总理 伍廷芳

伍廷芳(一八四二年——一九二二年)

      清末民初杰出的政坛人物、著名的外交家、法学家。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后改名廷芳。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新加坡,年少时曾被绑票,逃脱后只身赴香港圣保罗学院求学,接受了六年的西式教育。一八七四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得大律师资格,后回到香港任律师、并于一八七八年被第八任港督轩尼持任命为“太平绅士”,一八八O年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
国务总理 靳云鹏1921.5.14


    靳云鹏(1877年-1951年),字翼青,北洋军阀。今邹城市峄山镇苗庄村人。
    1894年,靳云鹏18岁时,因生活所迫,投奔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的“新建陆军”。四年后,被选入附设炮队随营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任教习,深得该学堂监督段祺瑞的赏识和器重。后列为段手下“四大金刚”之首。1909年,经段荐举,靳云鹏调任云南清军十九镇总参议。1911年10月,蔡锷在昆明发动新军起义,靳云鹏率数营清军占据五华山抵抗。战败后化妆逃走。1912年秋,又经段祺瑞向袁世凯保荐,靳云鹏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升山东都督,授陆军中将。两年后,又被袁世凯任命为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家产也随之膨胀起来,除经营鲁大煤矿公司数家企业外,还有2.5万多亩土地。
    在袁世凯密谋称帝时,靳云鹏曾参与14省将军联名电请袁世凯登极,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又密电各省,准备联名通电袁世凯取销帝制。因人告密,遭袁忌恨,1916年5月底被解职,但落了个“反对帝制”的美名。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大总统,段棋瑞以内阁总理控制北洋大权。靳云鹏受段重用,委任为将军府果威将军、参战陆军办公处主任、边防军教练处长等要职。
    1917年“府院之争”后,段重掌大权。靳云鹏借参战之名,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势力,11月间又赴日考察,推行亲日外交。次年,靳云鹏升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谋长,代表北洋政府先后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三个丧权辱国条约。
    段祺瑞下台,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后,靳云鹏于1919年初入阁,任陆军总长,暗中联络直奉两系,图谋组阁,徐世昌为平衡各派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于1919年9月24日任命靳云鹏为国务总理。在直奉两派通电支持和经参、众两院通过后,靳云鹏于11月5日正式受命组织内阁,并兼任陆军总长。
    靳云鹏上台后,不堪忍受段祺瑞的非议与责难,力图摆脱控制,并想促成南北议和,又因段从中作梗而作罢。终于在直、皖争端中,于1920年5月10日通电。待罪枢垣,瞬经八月,才疏任重,无补时艰,近因患疾,迭请辞职,幸蒙批准给假,今日交卸”而辞去内阁总理职务。
    在直、皖之争中,奉系军阀张作霖以“调停时局”为名入京,联直排皖,引起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的愤恨,欲将其捕杀,幸因靳云鹏密报,张才得以幸免,并把持了军政大权。在张作霖推荐下,1920年8月,靳云鹏再度受命组阁,与张作霖、曹锟、徐世昌一起,召开“四巨头会议”,商定控制北京政权的大计。后又因派系之争,以及与徐世昌因财税及人事等问题上的矛盾不断恶化;张作霖也以为靳云鹏偏袒直系,迫使靳云鹏于1921年12月11日再次辞去内阁总理职务。
    以后,靳云鹏一直在天津过公寓生活,致力于办实业。1926年底,张作霖重揽北京大权后,曾内定靳为内阁总理,却因吴佩孚反对而作罢。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曾要靳云鹏出山维持华北局面,但靳云鹏提出日军须撤出华北,恢复“七·七”事变前的局面,另外日本人也认为他下台较早,手中无有实力而作罢。靳云鹏晚年意志逐渐消沉,加入“居士林”,诵经念佛,直至病逝。

金Q公子[8184198] 2007-08-04 00:34
题目:Re: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 颜惠庆1922.6.11

颜惠庆(1877-1950),上海人。同文馆毕业后留学美国。1912年起,任北京政府外交部次长、总长,内务总长,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国民政府期间,先后任驻美公使、驻苏大使和出席国际联盟大会首席代表等职。1949年任国共和谈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委员等职。欧美同学会创始人之一


内阁总理 王宠惠 1922.9.19

王宠惠

广东东莞人。1881年生于香港。1895年考取北洋西学学堂,攻读法科法律学门,189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获得中国近代第一张毕业文凭(钦字第壹号)。1901年赴日留学,致力于法律问题的研究。1904年赴美留学,先入加州大学,后入耶鲁大学获法学博士,旋即赴英国继续研究国际公法,并获得英国律师资格。在美求学其间既与孙中山交往甚密,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英文对外宣言即是出自其手。1905年同盟会成立,王宠惠立即加入。辛亥革命成功后先是被推为副议长,后于1912年1月3日经孙中山提名,王宠惠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曾在唐绍仪内阁任数月的司法部总长,1913年出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16年被任命为军务院外交副使,1920年应北京政府之命任大理院院长;1922年9月任北京内阁总理;1922年11月辞职。1923年国际联盟选王宠惠为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抗日战争其间,历任南京政府外交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1947年夏任司法院院长。于1958年在台北逝世。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法学家。

金Q公子[8184198] 2007-08-04 00:34
题目:Re: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国务总理 汪大燮1922.11.29

汪大燮(1860年~1929年)

      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钱塘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后,屡试不第,纳赀为内阁中书,保升翰林院侍读及户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二十八年,任留日学生监督。次年任外务部左参议。三十一年,任驻英公使,曾获赏二品顶戴。三十三年,回国后升任外务部右侍郎,又任邮传部左侍郎。同年任考察宪政大臣,出访英、德等国。宣统二年(1910年)出任驻日公使。1913年奉调回国,历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教育总长、行政院院长兼参政院副院长等职。1917年任交通总长、代国务院总理。1919年2月,汪大燮提倡组建“国民外交协会”,即“国际联盟同志会”,于当年在北京大学开成立大会,推梁启超为理事长,蔡元培、王宠惠、熊希龄、张謇等为理事,时值梁启超漫游欧洲,由汪大燮代理此职。同年五四运动兴起,汪大燮曾与王宠惠、林长民向北京警察厅总监呈请保释被捕学生。1921年8月,汪大燮与钱能训、熊希龄、孙宝琦等人发起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并任理事一职;次年任外交部“华盛顿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1922年11月29日,再任黎元洪的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因派系难容,于翌日通电辞职,经黎元洪总统挽留,应允维持十日为限。1925年起,汪大燮先后出任全国防灾委员会委员长、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故宫博物院董事等职。晚年,弃政办学,创办平民大学,自任董事长兼校长,并致力于红十字会等慈善事业。
    汪大燮在中国政界中,资望甚高,同孙宝琦、钱能训合称“三老”。编有《英国宪政丛书》、《分类编辑不平等条约》。


代国务总理 王正廷1922.12.11

王正廷

      浙江奉化人。1882年出生。1896年考取北洋大学二等学堂,1900年升入北洋大学堂头等学堂。1907年秋入美国密西根大学,次年转入耶鲁大学,191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或斐斐卡金钥匙,继在耶鲁大学研究院研究。1911年因父故回国奔丧,未及获硕士学位。后追随孙中山革命,曾为临时大总统外交部议和参赞,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出任农商部次长,1913年被推举为参议院副议长,7月代理议长。1923年参加归还德国在山东之权益的谈判终将胶济铁路、山东矿权、青岛邮政等归还中国,王正廷被任命为外交总长,后于1924年、1925年三度出任外交总长并兼财政总长;1936年奉派驻美大使;1938年辞职回国,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其间曾兼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菲律宾交通银行董事长。1961年病逝于香港。王正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


第二十三届政府总理 张绍曾1923.1.4

张绍曾
    字敬舆,1879年出生于直隶顺天府大城县一个贫困的私塾先生家庭。他自幼聪颍好学,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武备学堂,习炮兵科。19岁毕业时,恰值清廷选拔官费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军事,绍曾被选中,于1900年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科,为该校接纳的第一期中国留学生。

  1902年底,张绍曾从日本学成回国,先在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任教官,然后在北洋陆军中历任第二镇帮统、统带,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第二十镇统制等职务。

  1907年,在宋教仁的介绍下张绍曾加入了同盟会,为辽东支部负责人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张绍曾倾向革命同情起义,屯兵滦州,拒绝执行清政府调第二十镇南下武昌讨伐起义军的命令,并截留军火,间接地支援了起义军。他还公开提出制定立宪政纲、罢黜皇族内阁的建议,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恐慌。

  民国以来,张绍曾历任绥远都统、陆军部训练总监、陆军总长、蒙疆回收委员会会长、内阁总理等职。1924年辞去职务后一直在天津赋闲。

代国务总理 高凌霨

  高凌霨,字泽畲,晚年别号苍桧,天津人,光绪甲午(一八九四年)科举人。其先世原籍山东,明永乐二年(一四○四年)迁天津,世居西头。
  其兄凌霄,同治癸酉(一八七三年)科举人,光绪庚辰(一八八○年)科进士。其老住宅门上有“太史第”匾额,即凌霄得第时悬上的。四兄凌雯,字彤阶,光绪癸巳(一八九三年)科举人。
  高凌霨行五,其两兄均有声于天津文坛,兴办教育,参与编写天津县志等工作。高凌霨则一生从政,浮沉宦海多年。
  一九○○年(光绪庚子年)义和团运动以来,高凌霨以捐班知府分发湖北候补,住在武昌,这时张之洞正任两湖总督。张在以前任两广总督时,其青县同乡高崇基任广东藩台和广西巡抚等职,与张之洞相处共事,最为融洽,高凌霨在张之洞面前,冒认高崇基为同族,骗取了张的信任,不断地被委以要缺,直到清末,高竟当上湖北提学使。按提学使乃过去学政所改,照例应当进士出身的人才可担任,高凌霨竟以举人身份任了学使,可称异数。民国初年刘若曾任直隶民政长,高凌霨被任为民政司长,嗣又进入北洋政府,从此扶摇直上,长期成为直系曹锟的红人。
  在一九二三年曹锟贿选总统以前,当时直系内部分成津、保、洛三派。高凌霨、曹锐、边守靖三人,是津派的中坚人物;曹锟是保派首脑;吴佩孚是洛派首脑。津派是坚主急进贿选的一派。当时吴佩孚主张缓进,与津派形成对立,争执甚力,结果由保派居间调处,洛派迁就了津派,遂演出了驱黎(元洪)贿选的一幕丑剧。
  在直系酲酿贿选当中,高凌霨曾任临时摄政大总统。曹锟当选大总统,高凌霨一度被任为国务总理,后来改任税务督办。
  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倒直,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囚,高凌霨逃到天津,继又潜往上海,住了一年多。
  一九二六年,高凌霨由上海回到天津,寓居日租界桃山街,逐渐与亲日派接触,并参加了日本驻军直接控制的“中日同道会”,热衷于亲日活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继续向华北扩展势力,特派日本僧人吉井芳纯来华,在天津成立了“中日密教研究会”,推段祺瑞为会长,高凌霨、王揖唐分任副会长,以佛教为掩饰,进行阴谋政治活动。这时,高凌霨常与伪满外交部大臣张燕卿(张之洞之子)暗通消息,实际上张是高联络日寇各方面关系的主要渠道。
  一九三二年,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省重修省志,河北省成立了通志馆,高凌霨被任为通志馆馆长。
  一九三五年,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北平成立,宋哲元为委员长,高凌霨出任委员。这时,高凌霨由于积极为日本帝国主义效劳而获得日本主子的青睐。当日本帝国主义决定采取军事手段占领中国后,在天津需要一个有相当政治资格的人士出来维持地方,以配合其侵略步伐。当时住在天津的军阀、官僚们,热衷于这一席位的是大有人在,其中以高凌霨,齐燮元,钮传善等为争夺未来的天津市长表现得最突出,最后,终以高凌霨最合乎日寇的要求。因为他是天津人,曾任过北洋政府的总长、国务总理,并摄行过大总统的职务,所以被日本人看重。
  当“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攻占了天津,首先在宙纬路河北省通志馆高凌霨宅前设岗,予以“保护”。从这天开始,高凌霨便作为天津市治安维持会委员长,沐猴而冠,粉墨登场,心安理得地当上了汉奸。高主持维持会四个多月,一切听从日寇的摆布,为虎作伥,骂声载道。同年冬天,伪华北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高继续任政府委员、天津市市长、河北省省长等伪职。
  汉奸新贵蝇营狗苟,高凌霨的天津市长上任不几天就被潘毓桂取而代之。到一九三九年,高的河北省省长职位也失掉,只好郁郁无聊地住在北京养老,不久死去。

代理国务总理 顾维钧1924.7.2

顾维钧(1888—1988)
      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外交奇才。1888年1月29日(亦说2月12日)出生在上海嘉定一个富裕的家庭。嘉定人杰地灵,“古贤近秀,代不乏人”。据载,仅明清时嘉定就出了3个状元,134个进士,979名举人。到了近现代,嘉定之域更是人才辈出,除顾维钧外,另外还出了两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们是吴学谦和钱其琛。

  顾维钧从小聪颖过人,4岁时入私塾读书。1905年,16岁的顾维钧赴美国留学,入纽约州库克学院学英语,第二年便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攻政治和文学,4年间获文学学士和政治学硕士两个学位,继而获法学博士学位。在留美期间,先后担任了《哥伦比亚月刊》经理和纽约中国留学生会会长。

  顾维钧的才华,博得了那时因公访美的国务大臣唐绍仪的赏识,自此顾维钧成为袁世凯的秘书兼翻译,从此步入政坛。此后,顾维钧历任驻法、英等国公使,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及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等职。


代国务总理 黄 郛1924.10.31

黄郛(1880~1936)

      原名绍麟,字膺白,号昭甫,别字天生,笔名以太,上虞百官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春,入浙江武备学堂。不久被选派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翌年加入同盟会。三十三年,在振武学校与蒋介石、张群结识。三十四年,毕业后转入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学习。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回国,在清廷军咨府第二厅、筹办军事官报局任职。三年,武昌起义后,应陈其美之邀赴上海,参加攻占制造局、光复上海战役。11月4日,陈其美出任上海军政府都督,任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师长,参与策应光复杭州与攻克金陵之役。时蒋介石任沪军第二师第五团团长,陈、黄、蒋三人结为盟兄弟。
民国元年(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兵站总监。临时政府结束后,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2年7月,“二次革命”起,与陈其美在上海响应。失败后被袁世凯政府通缉,逃往日本,后经南洋去美国。5年,护国运动起,由美国返回上海,参加策划浙军反袁运动。后移家天津,声称“闭户读书,潜心研究”,实际与北洋军阀过从甚密。7年9月,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总统,郛以“促进南北统一”为名,搞“和平运动”,并受徐委托,代为编著《欧战后之中国》一书。10年初,以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名义,出国游历,在美国时,被北洋政府聘为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12年2月,任张绍曾内阁外交总长。9月,出任高凌 内阁教育总长,并在北京大学讲授军制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世界政治地理。13年9月,出任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0月,参与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曹锟下野后,一度代理内阁总理,又以代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11月24日,段祺瑞再次上台,被迫辞职,重返天津。
民国15年(1926)11月,蒋介石派张群到天津,邀之南下。不久受蒋指派去上海,为北伐军进驻上海作准备。16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任上海特别市市长。旋又奉命北上运动冯玉祥、阎锡山附蒋反共。同年武汉“七·一五”事变后,蒋介石下野,随同辞职。17年1月,蒋重新上台,2月,出任外交部长。5月,日军炮轰济南,制造“五三”惨案,黄郛秉承蒋介石旨意,推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方针,受到舆论指责而被迫辞职,到莫干山过所谓“读书学佛”的“隐居”生活。在此期间,与张群等关系极为密切,被称为“新政学系”。21年6月,到上海倡议组织新中国建设学会,发行《复兴月刊》,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制造舆论。22年5月,任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停战问题,签订《塘沽协定》,使日本侵略长城及山海关以北地区合法化,为日本侵略华北洞开门户。23年,又与日方达成华北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协议,变相承认伪满州国。同年12月,任内政部长。因一贯推行媚日投降外交,遭世人唾骂。24年春,托病躲入莫干山。25年9月,复任国民政府委员。12月6日,因患肝癌卒于上海。著有《欧战之教训与中国之未来》、《战后之世界》两书。

国务院总理 许世英1925.12.26

许世英(1873-1964)

    字静仁,号俊人,晚年别号双溪老人。安徽东至县许村人。
    许世英出生农家,幼从私塾,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1897)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60余年,成为我国近代政坛上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晚清时,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光绪出奔西安,在两宫回銮时,许世英随驾护行,一手承办沿途刑案。由于护驾有功,1906年年终考绩时,许被列为京察一等,得以四品任用资格。1907年4月,清廷宣布东三省改行新制,设省建置,任徐世昌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许以随员身份同往东三省,后被任命为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相当高级法院院长),此后,许世英在全国司法界崭露头角,并被视为司法专才。1910年清廷委任徐谦为正代表,许世英为副代表,赴美国华盛顿参加万国司法制度及改良监狱会议,会后考察欧美十国司法制度,回国后,任山西提法使,旋任布政使。武昌起义爆发后,许世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张锡銮联名呼请清帝退位,拥护袁世凯上台,先后在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军阀政府中任大理院院长、民政总长,福建、安徽省省长、国务总理。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许世英表示支持。第二年东北张学良易帜统一于南京政府,10月,南京政府请许世英主持直、鲁两省赈务,随北伐军推进,嗣将直、鲁赈务扩组为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许任委员长,主持全国救灾事务,达8年之久。1938年正值日本侵华蠢蠢欲动之际,国民政府遣使乏人,许凭其在奉天任职期间与日本奉天领事广田弘毅、副领事有田八郎的诗酒情谊,在花甲之年慨然领职,出任驻日大使,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愤然回国就任全国赈济委员会委员长,积极筹措钱粮,赈济难民。1947年就任行政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48年随同行政院长张群一道辞职,移居香港。1951年被挟制台湾后,蒋介石为表示对元老的尊重之意,聘其为总统府资政,1964年10月13日,殁于台湾省台北市,享年92岁。

贾德耀署理国务总理1926.2.15

贾德耀

    字昆庭,安徽合肥人,光绪六年(1880)生。初入保定速成学堂,后官费留学日本,毕业于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回国后,曾任北洋军第二镇正参谋官,第六镇第二十一协马队第二标标统。
  1912年,袁世凯调贾德耀为河南护军中的团长。1913年,升任陆军第七师第十三旅旅长。翌年,调任十五混成旅旅长。1916年,任陕南镇守使。其后,被任命为将军府参军、陆军部军学司司长。1919年8月,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晋中将衔。1925年,任陆军次长,授将军府宽威将军,兼任执政府卫队司令。11月,升任陆军总长兼训练总监。1926年2月15日,国务总理许世英提出辞职,由其暂行兼代国务总理。3月4日,北京临时政府改组,特任贾德耀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4月20日,辞去总理职,隐居天津,从此脱离政坛。1940年病故。

民国国务总理 胡惟德1926.4.20

胡惟德(91863~1933)

字馨吾,淅江吴兴人.

曾任北洋政府驻外国公使、外交总长和代理国务总理。
后任平政院院长.1933年11月24日在北平逝世.


代国务总理 杜钖珪1926.6.22

杜钖珪(1874~1933)

字慎丞 慎函,福建闽侯人.曾任海军总司令,1926年初任海军总长,6月兼代国务总理.


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总理 潘 复 1927.6.18

潘复(1883~1936)

      原名贞复,字馨航,清末举人。东门大街人。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其崭露头角,始于“争路”。清光绪未年,原拟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途经济宁,后改为天津至浦口,不经济宁。济宁各界人士闻讯后,当即推举潘复等人赴京请愿,经据理力争,邮传部会商决定,干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该支线于1912年通车,时潘曾撰有《争路小记》。1913年1月任山东省实业司司长,曾主持举办了山东首次物品展览会,为世人瞩目,从此平步青云。次年任南运湖河疏浚事宜筹办处兼山东水利局总办,驻济宁塘子街,主持制订了治理湖河的全面工程方案。1920年8月兼任山东省筹赈会会长。期间,在济宁开办慈善院,与其父潘守廉捐款多次,累计达1万元,收容施助老弱病残和孤儿百余人。1926~1928年,曾任财政部长、国务院总理兼交通总长。1928年6月,北洋军阀政府垮台后,被张学良聘为高级顾问。卸职后寓居天津,1936年病逝。



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总理 潘 复 1927.6.18

潘复(1883~1936)

      原名贞复,字馨航,清末举人。东门大街人。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其崭露头角,始于“争路”。清光绪未年,原拟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途经济宁,后改为天津至浦口,不经济宁。济宁各界人士闻讯后,当即推举潘复等人赴京请愿,经据理力争,邮传部会商决定,干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该支线于1912年通车,时潘曾撰有《争路小记》。1913年1月任山东省实业司司长,曾主持举办了山东首次物品展览会,为世人瞩目,从此平步青云。次年任南运湖河疏浚事宜筹办处兼山东水利局总办,驻济宁塘子街,主持制订了治理湖河的全面工程方案。1920年8月兼任山东省筹赈会会长。期间,在济宁开办慈善院,与其父潘守廉捐款多次,累计达1万元,收容施助老弱病残和孤儿百余人。1926~1928年,曾任财政部长、国务院总理兼交通总长。1928年6月,北洋军阀政府垮台后,被张学良聘为高级顾问。卸职后寓居天津,1936年病逝。

  北洋政府最后一任总理 潘 复 1927.6.18
潘复(1883~1936)
      原名贞复,字馨航,清末举人。东门大街人。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其崭露头角,始于“争路”。清光绪未年,原拟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途经济宁,后改为天津至浦口,不经济宁。济宁各界人士闻讯后,当即推举潘复等人赴京请愿,经据理力争,邮传部会商决定,干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该支线于1912年通车,时潘曾撰有《争路小记》。1913年1月任山东省实业司司长,曾主持举办了山东首次物品展览会,为世人瞩目,从此平步青云。次年任南运湖河疏浚事宜筹办处兼山东水利局总办,驻济宁塘子街,主持制订了治理湖河的全面工程方案。1920年8月兼任山东省筹赈会会长。期间,在济宁开办慈善院,与其父潘守廉捐款多次,累计达1万元,收容施助老弱病残和孤儿百余人。1926~1928年,曾任财政部长、国务院总理兼交通总长。1928年6月,北洋军阀政府垮台后,被张学良聘为高级顾问。卸职后寓居天津,1936年病逝。

靳云鹏(1877年-1951年),字翼青,北洋军阀。今邹城市峄山镇苗庄村人。
    1894年,靳云鹏18岁时,因生活所迫,投奔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的“新建陆军”。四年后,被选入附设炮队随营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任教习,深得该学堂监督段祺瑞的赏识和器重。后列为段手下“四大金刚”之首。1909年,经段荐举,靳云鹏调任云南清军十九镇总参议。1911年10月,蔡锷在昆明发动新军起义,靳云鹏率数营清军占据五华山抵抗。战败后化妆逃走。1912年秋,又经段祺瑞向袁世凯保荐,靳云鹏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升山东都督,授陆军中将。两年后,又被袁世凯任命为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家产也随之膨胀起来,除经营鲁大煤矿公司数家企业外,还有2.5万多亩土地。
    在袁世凯密谋称帝时,靳云鹏曾参与14省将军联名电请袁世凯登极,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又密电各省,准备联名通电袁世凯取销帝制。因人告密,遭袁忌恨,1916年5月底被解职,但落了个“反对帝制”的美名。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大总统,段棋瑞以内阁总理控制北洋大权。靳云鹏受段重用,委任为将军府果威将军、参战陆军办公处主任、边防军教练处长等要职。
    1917年“府院之争”后,段重掌大权。靳云鹏借参战之名,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势力,11月间又赴日考察,推行亲日外交。次年,靳云鹏升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谋长,代表北洋政府先后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三个丧权辱国条约。
    段祺瑞下台,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后,靳云鹏于1919年初入阁,任陆军总长,暗中联络直奉两系,图谋组阁,徐世昌为平衡各派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于1919年9月24日任命靳云鹏为国务总理。在直奉两派通电支持和经参、众两院通过后,靳云鹏于11月5日正式受命组织内阁,并兼任陆军总长。
    靳云鹏上ê螅 豢叭淌芏戊魅鸬姆且橛朐鹉眩 ν及谕芽刂疲 ⑾氪俪赡媳币楹停 忠蚨未又凶鞴6 靼铡V沼谠谥薄⑼钫 酥校 ?920年5月10日通电。待罪枢垣,瞬经八月,才疏任重,无补时艰,近因患疾,迭请辞职,幸蒙批准给假,今日交卸”而辞去内阁总理职务。
    在直、皖之争中,奉系军阀张作霖以“调停时局”为名入京,联直排皖,引起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的愤恨,欲将其捕杀,幸因靳云鹏密报,张才得以幸免,并把持了军政大权。在张作霖推荐下,1920年8月,靳云鹏再度受命组阁,与张作霖、曹锟、徐世昌一起,召开“四巨头会议”,商定控制北京政权的大计。后又因派系之争,以及与徐世昌因财税及人事等问题上的矛盾不断恶化;张作霖也以为靳云鹏偏袒直系,迫使靳云鹏于1921年12月11日再次辞去内阁总理职务。
    以后,靳云鹏一直在天津过公寓生活,致力于办实业。1926年底,张作霖重揽北京大权后,曾内定靳为内阁总理,却因吴佩孚反对而作罢。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曾要靳云鹏出山维持华北局面,但靳云鹏提出日军须撤出华北,恢复“七·七”事变前的局面,另外日本人也认为他下台较早,手中无有实力而作罢。靳云鹏晚年意志逐渐消沉,加入“居士林”,诵经念佛,直至病逝。
金Q公子[8184198] 2007-08-04 00:34
题目:Re: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 颜惠庆1922.6.11
颜惠庆(1877-1950),上海人。同文馆毕业后留学美国。1912年起,任北京政府外交部次长、总长,内务总长,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国民政府期间,先后任驻美公使、驻苏大使和出席国际联盟大会首席代表等职。1949年任国共和谈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委员等职。欧美同学会创始人之一
内阁总理 王宠惠 1922.9.19
王宠惠
广东东莞人。1881年生于香港。1895年考取北洋西学学堂,攻读法科法律学门,189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获得中国近代第一张毕业文凭(钦字第壹号)。1901年赴日留学,致力于法律问题的研究。1904年赴美留学,先入加州大学,后入耶鲁大学获法学博士,旋即赴英国继续研究国际公法,并获得英国律师资格。在美求学其间既与孙中山交往甚密,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英文对外宣言即是出自其手。1905年同盟会成立,王宠惠立即加入。辛亥革命成功后先是被推为副议长,后于1912年1月3日经孙中山提名,王宠惠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曾在唐绍仪内阁任数月的司法部总长,1913年出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16年被任命为军务院外交副使,1920年应北京政府之命任大理院院长;1922年9月任北京内阁总理;1922年11月辞职。1923年国际联盟选王宠惠为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抗日战争其间,历任南京政府外交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1947年夏任司法院院长。于1958年在台北逝世。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法学家。
金Q公子[8184198] 2007-08-04 00:34
题目:Re:中华民国历届总理简介
国务总理 汪大燮1922.11.29
汪大燮(1860年~1929年)
      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钱塘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后,屡试不第,纳赀为内阁中书,保升翰林院侍读及户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二十八年,任留日学生监督。次年任外务部左参议。三十一年,任驻英公使,曾获赏二品顶戴。三十三年,回国后升任外务部右侍郎,又任邮传部左侍郎。同年任考察宪政大臣,出访英、德等国。宣统二年(1910年)出任驻日公使。1913年奉调回国,历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教育总长、行政院院长兼参政院副院长等职。1917年任交通总长、代国务院总理。1919年2月,汪大燮提倡组建“国民外交协会”,即“国际联盟同志会”,于当年在北京大学开成立大会,推梁启超为理事长,蔡元培、王宠惠、熊希龄、张謇等为理事,时值梁启超漫游欧洲,由汪大燮代理此职。同年五四运动兴起,汪大燮曾与王宠惠、林长民向北京警察厅总监呈请保释被捕学生。1921年8月,汪大燮与钱能训、熊希龄、孙宝琦等人发起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并任理事一职;次年任外交部“华盛顿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1922年11月29日,再任黎元洪的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因派系难容,于翌日通电辞职,经黎元洪总统挽留,应允维持十日为限。1925年起,汪大燮先后出任全国防灾委员会委员长、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故宫博物院董事等职。晚年,弃政办学,创办平民大学,自任董事长兼校长,并致力于红十字会等慈善事业。
    汪大燮在中国政界中,资望甚高,同孙宝琦、钱能训合称“三老”。编有《英国宪政丛书》、《分类编辑不平等条约》。
代国务总理 王正廷1922.12.11
王正廷
      浙江奉化人。1882年出生。1896年考取北洋大学二等学堂,1900年升入北洋大学堂头等学堂。1907年秋入美国密西根大学,次年转入耶鲁大学,191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或斐斐卡金钥匙,继在耶鲁大学研究院研究。1911年因父故回国奔丧,未及获硕士学位。后追随孙中山革命,曾为临时大总统外交部议和参赞,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出任农商部次长,1913年被推举为参议院副议长,7月代理议长。1923年参加归还德国在山东之权益的谈判终将胶济铁路、山东矿权、青岛邮政等归还中国,王正廷被任命为外交总长,后于1924年、1925年三度出任外交总长并兼财政总长;1936年奉派驻美大使;1938年辞职回国,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其间曾兼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菲律宾交通银行董事长。1961年病逝于香港。王正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
第二十三届政府总理 张绍曾1923.1.4
张绍曾
    字敬舆,1879年出生于直隶顺天府大城县一个贫困的私塾先生家庭。他自幼聪颍好学,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武备学堂,习炮兵科。19岁毕业时,恰值清廷选拔官费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军事,绍曾被选中,于1900年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科,为该校接纳的第一期中国留学生。

  1902年底,张绍曾从日本学成回国,先在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任教官,然后在北洋陆军中历任第二镇帮统、统带,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第二十镇统制等职务。

  1907年,在宋教仁的介绍下张绍曾加入了同盟会,为辽东支部负责人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张绍曾倾向革命同情起义,屯兵滦州,拒绝执行清政府调第二十镇南下武昌讨伐起义军的命令,并截留军火,间接地支援了起义军。他还公开提出制定立宪政纲、罢黜皇族内阁的建议,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恐慌。
  民国以来,张绍曾历任绥远都统、陆军部训练总监、陆军总长、蒙疆回收委员会会长、内阁总理等职。1924年辞去职务后一直在天津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