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黄村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方案(初步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15:23

“黄村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方案(初步设想)

Langzi

 今天笔者与黄村中学学校领导谈到学校发展问题,提议“中小学衔接教育”的计划,初步得到领导的赞同,为此,笔者专门写了这篇方案。一定有不足之处,恳请网友对方案提供修正、完善帮助。谢谢!

一、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1、撤校合并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黄村中学与其他乡镇学校一样,面临招生困难,生源萎缩,已经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以及每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2、剩下的学生,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基础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集中反映在: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管理难度增大,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冲突增多,学困生的数量逐步增加,“两极分化”提前,流失学生增加。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3、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无论在课程理念、功能、目标等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以前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促使中小学阶段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此,作为基础教育的黄村中学,如何接受新的挑战,如何主动研究教育方法,与时俱进,推动学校发展,由此学校可以提出“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小学与初中衔接”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如果把这种“衔接”放到“师生教与学”这一教育教学的基本矛盾中去考察,“衔接”的含义则非常广泛,任务也十分艰巨。它主要应解决如何为学生铺垫搭桥,导引他们顺利过渡,促使“师生教与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增强学校发展的基础。

  2、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为培育一代新人全面打好素质基础,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现实依据

 黄村中学是靠近县城的公办初级中学,生源来自本镇,尽管小学毕业生不少,但最近几年优秀小学毕业生大量流失,剩下大部分是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孩子,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尽可能挽留本镇优秀生源,如何高质量地办好黄村中学,是摆在黄村中学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学生进入初中和初中教师接任初一后,“师生教与学”双向适应较差,其原因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从教师角度看:初中教师相对于小学教师来说,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大,学历较高,有居高临下之势;但由于他们对初一新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管理方式,以及农村的教育教学现状等方面认识不多,对学生往往估计过高,教育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主导作用发挥不好,收获不大。从学生角度看: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后,其生心理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幼稚性等错综交织的状态。他们从小学进入初中,眼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门数多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差异趋大,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学习规范等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落伍,出现滑坡;特别是少数学生由于接受的信息量少,知识面较窄,基础不扎实,顺利完成初中学习生活的跨跃难度就更大。

 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之一是: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生教与学”提前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利用暑假期间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包括:让初一教师提前“全方位”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对象,系统地了解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现行的教材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学生提前对自己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规范、要求,新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使师生双方都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管理力度。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充分,有利于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应对该项研究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依据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现代化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经验,顺利开展中小学衔接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意义

 首先,衔接教育目前在泾县乡镇研究和探索上几乎是空白;其次,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衔接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又是义务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这种“衔接”进行研究探索,摸清规律,提高认识,探出新路,对引导小学生实现顺利过渡,使他们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促使“师生教与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以及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等,都有很高价值。

﹙二﹚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是当今义务教育学校寻求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之机遇。因此,小学与初中教育的衔接,从根本上讲,需要进一步加快观念的更新,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还要找到新的切入点或突破口,研究出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诸因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实施途径,总结出激励、诱发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索的有效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和具体目标

﹙一﹚基本目的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初中学生管理及评价体系。它必须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成绩,向参与者提供有关学生进步的有规律的信息。

 树立大立体教育观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新体系。组织成立新型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知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组织;研究和帮助学困生,保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发展。

﹙二﹚研究目标

  1、突出以素质、能力、情感、创新教育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探索出对六年级进行衔接教育的最佳理论体系、教学规律及基本模式。

  2、发展学科间的联系,教会学生把知识作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延伸学科体系,拓展学科面,选择或设计出语文、数学、英语活动课的衔接内容;尝试编写新课程目标下的校本教材。

  3、拟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对培养学生顺利进行开放性衔接教育的环境要求。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设想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设想

  1、“衔接教育”能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就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旺盛的学习兴趣,甚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衔接教育”能真正围绕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探索出语数外等学科小学与初中知识点衔接的简单渗透层次、整合层次、创新思维层次,并辅以一定范围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既拓宽知识的横纵向迁移,也使各学科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就会大大提高知识的迁移性与运用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更精彩。

(二)主要内容

 1、教材重组和有机整合,重视知识的系统性的研究;

 2、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衔接的研究;

 3、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衔接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主要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镇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

 对所有学生实施分层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主要方法

  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分工制定研究计划,边实践、边研究。

 2、采用文献法,收集有关的学习资料,作为借鉴和参考。

 3、采用经验总结法,筛选和总结教学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阶段

(一)研究阶段划分

 第一步:建立组织,理论先行,确定科目,初步探索。

 第二步:试点探索,研究过程,完善制度,调整计划。

 第三步:实验论证,总结提高,形成研究成果。

(二)准备阶段(2009年6——2009年7月)

 了解本镇中小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的根源,摸清初中教育教学的起点,组织有关教师通过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研究新课标要求,尤其是与初中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小学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达标要求,找到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教学产生的可迁移的教育内容,再通过对小学毕业生进行摸底水平测试调查,分析出造成学生知识、能力掌握得差的原因,找到衔接教育的薄弱点,为搞好衔接提供切入点。然后了解小学毕业教育的教学现状,摸清其存在的问题,寻找出衔接的最佳方法。最后组织教师研究队伍,制定衔接教育方案。

﹙三﹚施行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1、目标

  (1)以巩固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为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的衔接。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通过测试、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之规律。

  2、操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积极宣传。

 (3)制定衔接课程计划。

(四)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

 对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活动从理论上进行提炼总结,进行公开课展示,撰写教学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等,最后形成研究成果。

(五)研究结果

 1、认识结果

 探索出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基本规律,以及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与规律,并撰写有关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专题论文/教学经验总结/公开课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等形式等。

 2、操作结果

 形成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的实践活动方案;形成小学与初中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包括照片);形成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自成体系的水平测试卷或问卷测试册。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保障

 成立以黄村校长为首的语文、数学、英语衔接研究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