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意识有待提高:公考行测出题频率最高题型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19:05
加强题型是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题型,加强支持型考题的特点是段落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或由于前提的条件不够充分,不足以推出其结论;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因此需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但由于“答案不需要充分性”的原则,所以只要某一选项放在段落推理的论据(前提)或结论之间,对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有支持作用,使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支持的正确答案。所以支持的答案既可以是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正确的一个充分条件,也可以是一个必要条件(这时等同于假设,因为假设答案必将可以支持推理),也可以是既非充分条件又非必要条件。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断定?”
“下述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1. 支持前提(或支持观点)
真题一:2004年国考A卷第74题
74. 发达国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有人认为,这主要归咎于发达国家中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较少有人具备生这种“富贵病”的条件。其实,这种看法很难成立。因为,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70岁,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还不到50岁。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最能加强上述反驳?(  )
A. 统计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相对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即45岁以上
B. 目前冠心病者呈年轻化趋势
C. 发展中国家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都在逐年增长
D. 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人们具有较高的防治冠心病的常识和较好的医疗条件
【解析】A。本题考查了加强前提的加强方式。题干中是加强反驳的观点,即发达国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不是由于三高的摄入。而题干中反驳的原因是: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70岁,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还不到50岁。那么选项应与这部分原因合起来更充分说明发达国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只有A项,才能和题干中的原因结合起来说明,是因为冠心病患者相对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即45岁以上,而在发展中国家人均寿命还不到50岁,很多人还没到得冠心病的年龄段就去世了,这才是发达国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的原因。
真题二:2005年国考A卷85题
85.如果一个人增加日进餐次数并且不显著增加所摄入的食物总量,那么他的胆固醇水平会有显著下降。然而,大多数增加日进餐次数的人同时也摄入了更多的食物。
上面陈述支持的观点是(  )。
A.对大多数人而言,胆固醇的水平不受每天吃的食物量的影响
B.对大多数人而言,每顿饭吃的食物的量取决于吃饭的时间
C.对大多数人而言,增加每天吃饭的次数将不会导致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
D.对大多数人而言,每天吃饭的总量不受每天吃饭的次数影响
【解析】C 。增加日进餐次数和日摄入食物总量不变是胆固醇水平下降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但是大多数人在多餐的同时,也多了量,所以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并不能降低。
真题三:2005年A卷89题
89.当一名司机被怀疑饮用了过多的酒精时,检验该司机走直线的能力与检验该司机血液中的酒精水平相比,是检验该司机是否适于驾车的更可靠的指标。  如果正确,能最好地支持上述观点的一项是(  )。
A.观察者们对一个人是否成功地走了直线不能全部达成一致
B.用于检验血液酒精含量水平的测试是准确、低成本和易于实施的
C.一些人在血液酒精含量水平很高时,还可以走直线,但却不能完全驾车
D.由于基因的不同和对酒精的抵抗能力的差别,一些人血液酒精含量水平很高时仍能正常驾车
【解析】D。题干中的观点是检验司机走直线的能力与检验血液中的酒精水平相比是检验该司机是否适于驾车的最可靠指标。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的观点支持题干中的观点。
真题四:2006年国考A卷93题
93.一份关于酸雨的报告总结说,“大多数森林没有被酸雨损害。”而反对者坚持应总结为,“大多数森林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被酸雨损害的症状,如不正常的落叶、生长速度的减慢或者更高的死亡率。”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反对者的观点?()
A.目前该地区的一些森林正在被酸雨损害
B.酸雨造成的损害程度在不同森林之间具有差异
C.酸雨可能正在造成症状尚未明显的损害
D.报告没有把酸雨对此地区森林的损害与其他地区相比较
【解析】C 。如果酸雨正在造成症状尚未明显的损害,则表现为森林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被酸雨损害的症状,有力地支持了反对者的观点。
真题五:2008年国考第87题
87. 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东汉以后,古滇国却神秘消失,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近年来,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据此,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 在抚仙湖水下古城,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
B. 按考古常规看,王国都城附近都有墓葬群
C. 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史料记载的古滇国都位于今云南境内
D. 据专家推测,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古滇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
【解析】B。题干陈述的观点是: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论据是: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想支持题干陈述的观点,必须在题干的观点与论据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B项正好可以起到建立逻辑联系的作用。如果B项为真,“王国都城附近都有墓葬群”,既然“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附近出土了古滇墓葬群,那么,考古学家就有理由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这就构成了对题干观点的支持。
2. 支持结论
真题六:2004年国考A卷第78题
78.今年M市开展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化妆品广告大战。但是调查表明,只有25%的M市居民实际使用化妆品。这说明化妆品公司的广告投入有很大的盲目性。
以下哪项陈述最有力地加强了上述结论?(  )
A.化妆品公司做广告是因为产品供过于求
B.去年实际使用化妆品的M市居民有30%
C.大多数不使用化妆品的居民不关心其广告宣传
D.正是因为有25%的居民使用化妆品,才要针对他们做广告
【解析】C。广告投入不针对有效的市场需求就是盲目投入,而A、B、D项或支持做广告宣传的效果,或是提供商业依据,都不能说明广告投入的有效性问题,只有C项有力地论证了化妆品公司的广告投入有很大的盲目性。
真题七:2006年国考B卷第77题
77.自然界的水因与大气、土壤、岩石等接触,所以含有多种“杂质”,如钙、镁、钾、 钠、铁、氟等。现代人趋向于饮用越来越纯净的水,如蒸馏水、纯水、太空水等。殊不知,长期饮用这种超纯净的水,会不利于健康。下列选项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是( )。
A.人们对饮食卫生越注重,人体的健康就会越脆弱
B.只有未经处理的自然界的水,才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
C.超纯净水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更加卫生、口感更好
D.自然界水中的所谓“杂质”,可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解析】D。自然界水中的所谓“杂质”,可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因此,长期饮用超纯净的水意味着长期不摄入“杂质”,若该“杂质”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则会导致人们身体缺乏营养。
真题八:2005年B卷第91题
91.交管局要求司机在通过某特定路段时,在白天也要像晚上一样使用大灯,结果发现这条路上的年事故发生率比从前降低了15%。他们得出结论说,在全市范围内都推行该项规定会同样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
A.该测试路段在选取时包括了在该市驾车时可能遇见的多种路况
B.由于可以选择其他路线,因此所测试路段的交通量在测试期间减少了
C.在某些条件下,包括有雾和暴雨的条件下,大多数司机已经在白天使用了大灯
D.司机们对在该测试路段使用大灯的要求的了解来自于在每个行驶方向上的三个显著的标牌
【解析】A。特定测试路段的路况只有具有代表性,才可以使该举措在其他路段上也同样推行,只有A项更能支持这一论断。
真题九:2005年B卷93题
93.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只有用比现在更为精密的仪器才可能对海底进行广泛的研究。因此科学家对海底环境的了解一定比对地球上其他环境了解的少。  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面结论的一项是(  )。
A.许多山脉完全在海平面下,然而新的水下探测设备产生的三维图像如地面上的山脉的三维图像一样精确
B.强大的水流在海底循环,但是它们运动的总体形态不像气流在陆地上运动的形态那样易于理解
C.与大多数陆地环境相反,海平面的温度条件通常是稳定和一致的,因为太阳光不能穿透到极深的海平面下
D.非常少的人看过详细的海底延伸区域图,即使这样的图在几乎所有的大图书馆中可以得到
【解析】B。首先要清楚题干部分的总结句,即“科学家对海底环境的了解一定比对地球上其他环境了解的少”。A项论述显然与该总结句的意思相左,应首先排除;C项“海平面的温度条件通常是稳定和一致的”,也就是说“海底环境的某些方面比陆地环境更简单、更容易掌握”,很明显该项也不能支持题干的总结句,应排除此项;D项主体为“非常少的人”,不是科学家,与题干中的总结句无直接关系,也应排除。只有B项是最能支持题干总结句的一项。
真题十:2008年国考95题
95.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在某市高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70%以上,这充分说明外地人在该市获得高收入相当困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才能支持上述结论?()
A. 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0%
B. 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不足30%
C. 该市中低收入人群中,外地人占40%
D. 该市中低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不足30%
【解析】A 。这是一道纯数字推理题,从题干中“近年来在某市高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70%以上”可以得出外地人大约占到这个市高收入人群的30%左右,要想根据这两个数字推出外地人在该市获得高收入相当困难,必须知道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首先排除CD项,在看AB项,A项若“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0%”则本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60%,说明本地人占全市人的60%,却占全市高收入人群的70%,而外地人占全市人的40%,只占全市高收入人群的30%。70%比60%,30%比40%,后者小于前者,正好对题干结论“外地人在该市获得高收入相当困难”,起到支持作用;B项得出的结果与A项相反,起了削弱作用。
3. 无因无果加强
真题十一:2005国考B卷第88题
88. 具有大型天窗的百货商场的经验表明,商场内射入的阳光可增加销售额。该百货商场的大天窗可使商场的一半地方都有阳光射入,这样可以降低人工照明需要,商场的另一半地方只有人工照明。从该商场两年前开张开始,天窗一边的各部门的销售量要远高于其他各部门的销售量。
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面论述的一项是(  )。
A.除了天窗,商场两部分的建筑之间还有一些明显的差别
B.在某些阴天里,商场中天窗下面的部分需要更多的人工灯光来照明
C.在商场夜间开放的时间里,位于商场中天窗下面部分的各部门的销售额不比其他部门高
D.位于商场天窗下面部分的各部门,在该商场的其它一些连锁店中也是销售额最高的部门
【解析】C。本题考查了无因无果的加强方式。题干论证的是阳光是增加销售额的原因,而C项的表述说明没有阳光的情况下这些部门的销售额和其他部门没有区别,进一步说明阳光确实可以增加销售额,这是典型的无因无果的支持方式。
4.对比加强型
【专家提醒】
已知命题:A与B在两种情况下是相同的。
为了加强上述论断可以说:这两种情况下没有区别或者具有相同的条件。
但应该注意的是,对比加强是或然性的加强,并不一定导致结果的成立,只是增大结论的可靠性。
真题:2007年国考95题
95. 2004年,在全球范围内,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为4900万台,几乎是2000年销售量的2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20.3%上升至28.5%,与此同时,成本从每台2126美元下降至1116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到2008年,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终会超过台式电脑的销售量。
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A.新型的台式电脑即将问世
B.中国已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消费大国
C.市场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
D.价格已成为影响笔记本电脑销售的重要因素
【解析】C。从题干可知,此题的结论是: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终会超过台式电脑的销售量。要想加强这个论断就要说明:2008年和2004年的情况是相同的,2008年将会保持2004年的良好势头,选项C“需求持续上升”符合。这是典型的对比加强型。
真题十二:2006年国考A卷88题
88.某项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累计销售超过6000万部,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共销售2800万部。因此,有媒体判断国产手机复苏了。
以下哪一选项如果为真,将有力地支持上述判断?()
A.手机销量统计不包括水货手机,而水货手机的销售量巨大
B.今年上半年,国家采取措施,限制国外品牌手机进入中国市场
C.今年下半年,国产手机销量远高于其他品牌手机,并继续保持这一势头
D.手机销量是依据进网许可证发放数量来统计的,但这些手机可能并未全部进入用户手中
【解析】C。“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累计销售超过6000万部”,可以说成绩喜人 ,若下半年国产手机销量远高于其他品牌手机,并继续保持这一势头,就充分说明了国产手机有复苏的趋势。
言语理解部分为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核心题型,表现为题量大、题型固定、难度高等特点。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京佳公务员教研老师特将国考中言语理解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主旨题是片段阅读部分的重点题型,提问中带有“主旨”、“主要”、“主题”“中心”、“概括”等字眼的题目,通常就是主旨题。而关联词主旨题则是规律性最强最易得分的一个题型,可以说掌握关联词主旨题的解题技巧是言语理解部分得分的第一步。
关联词主旨题的解题关键是需要掌握历年真题中主要考查的复句类型及关联词,能分析关联词复句所代表的逻辑关系。
高频考点列举: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实际上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并列关系:同时、也、又、还、是……也是……
递进关系:不但(不仅)……而且(还)……、更、而且、并且
(一)转折型
真题一:2009年国考第46题:
46.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 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 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 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解析】D 本题材料属于转折结构。“但”是解题关键词,它提示考生题干材料是转折型结构。在转折关系中,强调和突出的通常是转折词后面的观点。“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这答案“令人沉醉不自知”。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二)因果型
真题二:2009年国考第47题:
47. 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假设不同,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经济学家们对同一现象往往有很多理论的解释,主要就是因为强调的东西常常不一样。因此,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如何发展经济理论
B. 经济理论的内在本质
C. 经济理论的主要功能
D. 如何看待经济理论
【解析】D 本题材料属于因果结构。“因此”作为总结陈述的提示性词语,说明后面的话是作者通过一系列论述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文段的核心所在,即“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显然D项与这一主旨句的观点最为契合。
真题三:2009年国考第50题:
50.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手稿在拍卖会上露面时,考虑到手稿并不完整,只是其中一个章节,拍卖行保守给出60万至90万美元的估计,最终成交价却高达150万美元。《尤利西斯》是爱尔兰的文学国宝,第一次公开出版却在巴黎,手稿也一直留在国外,几十年来爱尔兰人都以此为憾事。得到手稿拍卖的消息,爱尔兰国家图书馆便决定不惜代价把手稿买回到柏林,最终的高价,文学价值和民族感情各占一半。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尤利西斯》手稿为什么拍出高价
B. 爱尔兰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
C.文学手稿的价值有时难以估量
D.《尤利西斯》手稿深受爱尔兰人喜爱
【解析】A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型。梳理文章脉络,题干材料属于因果型结构。第一句话说“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手稿拍出了150万美元的高价”,后面的内容则是说明《尤利西斯》手稿拍出高价的原因。由此可知,文段的主旨是A项。“最终的高价,文学价值和民族感情各占一半”,由此可知BC两项都是片面概括文意,而D项过于泛泛,没有抓住文段核心。
(三)并列型
真题四:2009年国考第60题:
60. 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度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一种理论现实的回应。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A. 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B. 已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C. 主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D. 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解析】A 材料结构清晰,两句话为并列关系,所以要概括整段材料的内容,两句话的内容必须都涵盖到。第一句讲“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客观基础,也就是时代背景。第二句讲这一理论的理论基础,即“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
(四)递进型
真题五:2007年国考第7题:
7. 某公司的经验充分显示出,成功的行销运作除了有赖专门的行销部门外,还需要有优异的产品,精密的市场调研,更少不了专业的业务部门、公关部门、擅长分析的财务部门以及物流后勤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如果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弱,或是行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合,或是公司各部门无法有效地整合,都会让行销运作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强大威力。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 该公司各个部门的有效整合是其成功的关键
B. 注重团队合作是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C. 成功的行销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D. 行销部门只有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解析】D 本题是典型的递进型结构。文段强调的是如何实现成功的“行销运作”,首句用“除了……还……”引导出一级递进关系,强调“优异的产品和精密的市场调研”的重要性,然后由表示二级递进关系的“更”引导出文段的主旨句,即强调其他部门对行销部门的配合与支持,D项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由此可知D项正确。
真题六:2007年国考第5题:
5.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府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A.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
B. 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
C. 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D.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解析】B是正确答案。前两句提出一个现象,即政府出台新的经济政策后,有损失的利益集团将如何处理。接下来从反面论述政府如果不持续贯彻执行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不仅……更……”这一关联词语,提醒考生语段在强调“经济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性”,恰好和B吻合。A强调“政策遇到的阻力”;C强调的是“考虑因素”;D强调的是“政府的调控能力”,均和语段主旨不符。
公务员考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出题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常出常新,经久不衰。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网研究中心老师特将国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增长率问题
增长率问题在资料分析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的增长率是多少?同比增长率是多少?环比增长率是多少?等等
涉及到的基本知识有:
百分数:提到增长率,就不能不提百分数,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因为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5%,去年的增长速度为9%,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升了10%,去年物价上升了15%,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5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率: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增长与同比增长:增长:指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同比增长:指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进行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增长。同比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长。
真题一:2009年国考第127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和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
A. 25.05% B. 35.25% C. 8.15% D. 14.43%
【解析】D 首先,观察四个选项中的数据差别较大,可以采用估算法。
首先由“2007年认定登记和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可知2006年认定登记和技术合同共计 。又从图中可知2006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18180000万元,则2006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18180000÷200000=90.9。又有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100.78万元,可知同比增长率为(100.78-90.9)÷90.9×100%=9.88÷90.9=0.1,选D。
真题二:2008年国考第121题
在1994至2006年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持续增长。
以2004年为例,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0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占90%,而且全部增长5%以上,增长率达两位数的企业占66.67%。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
121.2004年印刷量增长率在5%以上的企业有( )家。
A. 19 B. 49 C. 55 D. 无法判断
【解析】D 题中只是叙述了“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和增长率,但是并没有说全部的企业,因此无法得出2004年印刷量在5%以上的企业个数,选无法判断。
真题三:2008年国考第129题
1990至1992年和2000至2002年全球发展中地区饥饿人口的比例示意图
129.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
A. 3.30  B. 3.96  C. 4.02  D. 4.82
【解析】B 看到这道题,可能有人会列出这样的算式:15×[1+10×(2%)10],接下来在不允许有计算器而时间又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是无法快速算出答案的。命题者通常不会出这样的题目。
这里的2%应当算作平均值。则到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15×(1+10×2%)×22%=15×(1+0.2)×0.22=(15×1+15×0.2)×0.22=18×0.22=(20-2)×0.22=4.4-0.44=3.96(亿)。
真题四:2007年国考第131题
2005年全国专利审查与专利代理业务研讨会宣布,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将达34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4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8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17万件。
据介绍,我国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在“十五”期间大幅提高,审查周期大幅缩短。发明专利人均待查量由“十五”初期(2001年)的154件下降到“十五”末期(2005年)的85件,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24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增长速度迅猛。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三类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58.5万件,其中前100万件历时15年整,而第二个100万件历时仅4年零2个月;至2005年8月31日,三种专利的授予总量达到140.38万件。其中,2004年共受理专利申请35.38万件,同比增长14.7%;2004年共授予专利19.02万件,同比增长4.4%。
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为国内申请。
131.与2003年相比,2004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授予比例=专利申请授予量/专利申请受理量)( )。
A. 提高了5.3个百分点         B. 降低了5.3个百分点
C. 提高了0.9个百分点 D. 降低了0.9个百分点
【解析】B 2004年授予比例:19.02÷35.38≈53.76%,2003年受理量:35.38÷(1+14.7%)≈30.85(万件),2003年授予量:19.02÷(1+4.4%)≈18.22(万件),2003年授予比例:18.22÷30.85≈59.06%,2004年比2003年下降59.06-53.76=5.3(个百分点)。
真题五:2006年国考卷一第121题
121.该市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约增长了( )。
A.14.1% B.24.1% C.34.1% D.68.5%
【解析】A 观察四个选项中的数值差别较大,可以采用估算法。
该市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为:229+1802+678≈2700(万元),该市2004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为:193+1595+586≈2400(万元),因此,该市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约增长了:(2700-2400)÷2400=1/8=0.125,与选项A最接近。
真题六:2005年国考卷一第129题
1993-2003年某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993
108.7
108.7
102.0
115.8
104.9
106.8
1994
98.4
98.4
98.2
97.5
100.4
96.9
1995
107.6
107.6
97.8
113.3
109.5
106.2
1996
111.7
111.7
104.1
115.0
113.7
110.2
1997
107.6
107.6
106.1
108.2
107.8
106.1
1998
107.8
107.8
98.5
113.6
105.9
106.5
1999
105.2
105.2
107.0
101.9
110.4
103.9
2000
109.3
109.1
111.5
105.6
113.0
107.5
2001
111.1
110.9
108.3
110.4
115.2
109.3
2002
115.3
115.2
112.9
114.5
119.4
113.7
2003
113.2
113.5
101.8
118.6
118.3
111.9
说明:本题中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当年的数值与上一年数值的比乘以100。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年的数值为m,第二年的数值为n,则第二年的指数为100×(n/m)
129.2003年与2001年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
A.25.6% B.27.2% C.6.5% D.24.3%
注意:本题实际上是针对表格下面的一句话出的题,如果大家忽略了表格下面的“说明”部分,则此题无法计算。这里要提醒广大考生:对于表格资料,首先要重点阅读其“表格外的题目、单位、注释以及表格的纵横栏标”等,而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在阅读时是不必在意的,具体到计算问题时,再根据题目回归到表格中快速定位,寻找相应的数据。同理:图形类资料阅读也要特别注意关注图形以外的内容(标题、图示),从宏观上把握图形资料。
公务员考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出题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常出常新,经久不衰。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网研究中心老师特将国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比重问题
比重问题在资料分析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的比重是多少?***的比例是多少?***比重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比例最高的是?***比例(比重)说法正确的是?等等。
涉及到的知识点: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如写为41%、1%。由于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也就是都以1%作单位,便于比较,因此,百分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各种实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也是为此,以考查学生能力素质为目的的行政能力测验之资料分析部分十分清理对百分数的考查,考生要重点掌握。
真题一:2009年国考第124题
124.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空气达标天数的比重是( )。
A. 上升了3.3% B. 下降了3.3%
C. 上升了12% D. 下降了12%
【解析】D 粗略观察图形,第二季度达标天数明显低于第一季度达标天数,则比重下降。排除A、C。3月份与4月份空气达标天数不同,则忽略不记,则第一季度空气达标天数为与第二季度空气达标天数的差为15+7+23+3-13-24=11天。两个季度天数都是91天,则第二季度的空气达标天数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为11÷91≈1/9。与选项D最接近。注意,大家应该基础最基本的1/n(n<20=的小数形式,考场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真题二:2009年国考第127题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统计表(单位:%)
全  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业地区构成
乡外县内
19.2
29.9
13.5
15.2
26.9
县外市内
13.8
18.4
9.9
12.4
31.5
市外省内
17.7
33.1
9.0
12.8
24.2
省  外
49.3
18.6
67.6
59.6
17.4
外出从业劳动力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
2.8
2.5
2.2
3.6
4.2
第二产业
56.7
55.8
57.1
58.4
44.3
第三产业
40.5
41.7
40.7
38.0

127.表中“?”处的数值应为( )。
A. 41.6 B. 42.5 C. 51.5 D. 52.4
【解析】C 本题较简单,三大产业的比重加起来等于1,则第三产业比重为1-(4.2%+44.3%)=51.5%。在考场上,本题只需要粗略估算即可,1-(4.2%+44.3%)中,小数部分为0.5,且百分比要大于50%,直接选C。
真题三:2008年国考第133题
133.根据表2,在被调查的全体人群中,选择“缺乏组织”的人占全体人群的比例可能是( )。
A. 5.2% B. 6.2% C. 7.1% D. 8.2%
【解析】C 由于选择“缺乏组织”的男性比例为7.0%,而女性比例为7.4%,因此全体人群中选择“缺乏组织”的人口比例一定介于这两个数之间,只有C项符合。
真题四:2008年国考第136题
136.2005年和2001年相比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变化幅度最大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 中国 D. 法国
【解析】A 从针对这种需要比较大小的问题,通常只需要(甚至都不需要)列出算式,粗略估算即可比较,切忌一个个算出数值后再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美国:31.9-28.1
日本:13.2-10.2
中国:4.8-4.2
法国:4.9-4.2
显然,美国变化幅度最大。
真题五:2007年国考第123题
2006年5月份北京市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2亿元,创今年历史第二高。据统计,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汽车销售继续支撑北京消费品市场繁荣。5月份,全市机动车销售量为5.4万辆,同比增长23.9%。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汽车类商品当月实现零售额32.3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的20.3%。
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月份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0%。其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0.8%。同时由于季节变换和节日商家促销的共同作用,家电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121.北京市2006年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比约为()。
A. 50.5% B. 58.5% C. 66.5% D. 74.5%
【解析】B 根据说第二段汽车类商品当月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额的比重,可算出2006年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3÷20.3%≈150(亿元),再根据第一段2006年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72.2亿元,得出比重:150÷272.2≈150÷270=5/9≈0.55,与选项B最接近。
判断推理部分为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题型,表现为题型多、规律强,难度大,分值高等特点。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网研究中心老师特将国考中逻辑判断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削弱题型是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题型,削弱题型的解题思路是将某选项放入前提和结论中,使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的可能性降低,这个选项就可能是正确答案。
削弱题型的解题关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其次,根据题目的问题来明确削弱的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因此削弱的途径分为:削弱前提、削弱论据、削弱论证方式,常用的削弱方式有否定假设、反对结论、反对方法、反对前提等。
1. 否定假设
真题一:2006年国考A卷第94题
94. 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发动机,安全性能要好于旧型发动机。在新旧两种型号的发动机同时被销售的第一年,旧型发动机的销量超过了新型发动机,该制造商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安全性并非客户的首要考虑。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会最严重地削弱该制造商的结论?()
A.新型发动机和旧型发动机没有特别大的价格差别
B.新型发动机可以被所有的使用旧型发动机的飞机使用
C.私人飞机主和航空公司都从这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这里购买发动机
D.客户认为旧型发动机在安全性方面比新型机好,因为他们对旧型发动机的安全性了解更多
【解析】D。题干推论的假设是客户对新、老发动机在安全性能方面的了解程度一样,所以要削弱该推论,只要否定了这个假设即可,答案为D。
2. 反对结论
真题二:2007年国考第90题
90.在许多鸟样中,首先发现捕食者的鸟会发出警戒的叫声,于是鸟群散开,有一种理论认为,发出叫声的鸟通过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拯救了同伴,即为了鸟群的利益而自我牺牲。
最能直接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A.许多鸟群栖息时,会有一些鸟轮流担任警戒,危险来临时发出叫声,以此增加群体的生存机会
B.喊叫的鸟想找到更为安全的位置,但是不敢擅自打破原有的队形,否则捕食者会发现脱离队形的单个鸟
C.危险来临时,喊叫的鸟和同伴相比可能处于更安全的位置,它发出喊叫是为了提醒它的伴侣
D.鸟群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同胞之间有相同的基因,喊叫的鸟虽然有可能牺牲自己,但却可以挽救更多的同胞,从而延续自己的基因
【解析】B。题干中的结论是为了鸟群的利益而自我牺牲,而B项的内容说明喊叫的鸟是纯粹为己而不是为鸟群的利益,则直接驳倒了题干的结论。
真题三:2006年国考A卷第92题
92.遇到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会发出独特的声音。声音感应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音,提供一个房屋起火的早期警报,使居住者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由于烟熏是房屋火灾人员伤亡最通常的致命因素,所以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将会有效地降低房屋火灾的人员伤亡。
下列哪一个假设如果正确,最能反驳上面的论述?()
A.声音感应报警器广泛使用的话,其高昂成本将下降
B.在完全燃烧时,许多房屋建筑材料发出的声音在几百米外也可听见
C.许多火灾开始于室内的沙发座垫或床垫,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
D.在一些较大的房屋中,需要多个声音感应报警器以达到足够的保护
【解析】C。“遇到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会发出独特的声音。”这是声音感应报警器可以应用的前提条件,但如果许多火灾开始于室内的沙发座垫或床垫,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则其论证就会受到质疑。
3. 反对方法
真题四:2004年国考B卷第74题
74. 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把它们都捕获到动物园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  )
A. 近五年在全世界各动物园中出生的熊猫总数是9只,而在野生自然环境中出生的熊猫的数字,不可能准确地获得
B. 只有在熊猫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才有它们足够吃的嫩竹,而嫩竹几乎是熊猫的惟一食物
C. 动物学家警告,对野生动物的人工饲养将会改变它们的某些遗传特性
D. 提出上述观点的是一个动物园主,他的动议带有明显的商业动机
【解析】B。题干中为挽救濒临灭绝的大熊猫提出了一种方法:把它们都捕获到动物园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若B项成立,则题干中采用的方法完全无效,熊猫仍然会灭绝。
4. 反对观点
真题五:2008年国考卷第91题
91. 有专家建议,为盘活土地资源、有效保护耕地,让农民像城市人一样住进楼房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将农民现有的住房“叠起来”,从而节省大量土地资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观点?()
A. 由于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他们大多表示不愿住楼房
B. 建楼房消耗的资源与现建有的农民住房消耗的资源差不多
C. 有农民表示,即使搬进楼房居住,他们也不会将现有的房子拆掉
D. 农民住进楼房后远离田地,影响农业生产,会从效益上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
【解析】C。题干的观点是农民住进了楼房,就可以节省大量土地资源,从而盘活土地资源,有效保护耕地,要想削弱这个观点,就要指出即使农民住进楼房,也节省不了土地资源,更无从谈盘活土地资源。C选项正好说明这一点,农民搬进楼房,也不会将现有的房子拆掉,不拆房子,就节省不了土地,专家的建议就不能成立,所以,C项最能削弱专家的观点。
真题六:2008年国考卷第86题
86. 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由此推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
A. 有许多语言学家正在研究这些语言文字
B. 古代语言文字往往是随着文明被征服而灭绝的
C. 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
D. 现代的非文盲比例与古代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
【解析】C。若要反驳,则要说明到2050年,世界上不会有90%的语言文字会灭绝,C项正是提供了这样的论据,若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则以后按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的推算就不成立,所以C项最能反驳题干的观点。
真题七:2006年国考A卷第95题
95.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如果预测水稻产量不足,水稻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水稻丰收,水稻期货价格就会下降。假设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水稻产区会有适量降雨。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水稻的生长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水稻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以上的观点?()
A.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水稻病菌正在传播
B.本季度水稻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解析】A。题干中“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水稻产区会有适量降雨。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水稻的生长非常重要”,这说明了水稻会丰收,要削弱这个推论必须是一个让水稻严重减产的消息,B、C、D均不符合。
真题八:2005年国考A卷第91题
91.小王:从举办奥运会的巨额耗费来看,观看各场奥运比赛的票价应该要高得多。是奥运会主办者的广告收入降低了票价。因此,奥运会的现场观众从奥运会拉的广告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小李:你的说法不能成立。谁来支付那些看来导致奥运会票价降低的广告费用?到头来还不是消费者,包括作为奥运会现场观众的消费者?因为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下列能够有力地削弱小李对小王反驳的一项是(  )。
A.奥运会的票价一般要远高于普通体育比赛的票价
B.奥运会的举办带有越来越浓的商业色彩,引起了普遍的不满
C.利用世界性体育比赛做广告的厂家越来越多,广告费用也越来越高
D.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总体上是一个常量,只是在广告形式上有所选择
【答案】D。从题干可以知道,小李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广告厂商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将高额的广告费用转嫁到观众头上,这样奥运会的观众没有从拉的广告中得到经济利益。
要削弱这种说法,就要找出与之相悖的选项。A项显然不能,B项虽然是事实,但却不能推翻小李的说法,C恰好证明了小李的观点,D由于广告支出是常量,所以广告商也不会提高商品价格,消费者自然也就能从中获益。
公务员考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出题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常出常新,经久不衰。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网研究中心老师特将国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题型总结如下:
▲二、幂数列
(一)真题回放及答案详解:
2009年第102题、105题
1. 7,7,9,17,43,( )
A. 119 B. 117 C. 123 D. 121
【解析】C。这是一道幂数列。规律是:原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依次是0、2、8、26;新数列依次可以化成:3的0次方减1,3的1次方减1,3的2次方减1,3的3次方减1;所以( )=43+80(3的4次方减1)=123。
2. 153,179,227,321,533,()
A. 789 B. 919 C. 1229 D. 1079
【解析】D。这是一道幂数列。规律是:原数列各项依次可以化成:150+31,170+32,200+33,240+34,290+35,其中新数列150,170,200,240,290后项与前项做差得20,30,40,50,故( )=60+290+36=1079。
2008年第44题、45题
3. 67,54,46,35,29,( )
A. 13 B. 15 C. 18 D. 20
【解析】D。这是一道幂数列变形题。题干中数列的每两项之和是:121,100,81,64,49,分别是:11、10、9、8、7的平方。所以()里就是7的平方-29,即20。
4. 14,20,54,76,( )
A. 104 B. 116 C. 126 D. 144
【解析】C。这是一道幂数列的变形题。题干中数列各项分别是:3的平方加5,5的平方减5,7的平方加5,9的平方减5,所以()里就是11的平方加5,即126。
2007年第42题、43题、45题
5. 1,3,4,1,9,( )
A.5 B.11 C.14 D.64
【解析】D。本题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的平方=第三项,所以()里应为:(1-9)的平方,即64。
6. 0,9,26,65,124,( )
A.165 B.193 C.217 D.239
【解析】C。此题是立方数列的变式,其中:0等于1的3次方减1,9等于2的3次方加1,26等于3的3次方减1,65等于4的3次方加1,124等于5的3次方减1,由此可以推知下一项应:6的3次方加1,即217。
7. 0,2,10,30,( )
A.68 B.74 C.60 D.70
【解析】A。数列各项依次可化成:0的3次方加0,1的3次方加1,2的3次方加2,3的3次方加3,所以()里应为:4的3次方加4,即68。
2006年一卷第32题、33题、34题
8. 1,32,81,64,25,( ),1
A.5 B.6 C.10 D.12
【解析】B。这是一道幂数列题目。原数列各项依次可化为:1的6次方,2的5次方,3的4次方,4的3次方,5的2次方,(6的1次方),7的0次方,因此()里应为6。
9. -2,-8,0,64,( )
A.-64 B.128 C.156 D.250
【解析】D。数列各项依次可化成:-2×(1的3次方),-1×(2的3次方),0×(3的3次方),1×(4的3次方),因此()里应为:2×(5的3次方),即250。
10. 2,3,13,175,( )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解析】B。本题规律为:[3的平方+(2×2)]=13,[13的平方+(2×3)]=175,因此()里应为:175的平方+(2×13),即30651。
2005年一卷第31题、32题、33题、34题
11. 1,4,16,49,121,(  )
A.256 B.225 C.196 D.169
【解析】A。这是一道幂数列。数列各项依次可写为:1的2次方,2的2次方,4的2次方,7的2次方,11的2次方;其中新数列1,2,4,7,11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可以推知()里应为16的2次方,即256。
12. 2,3,10,15,26,(  )
A.29 B.32 C.35 D.37
【解析】C。这是一道平方数列的变式。数列各项依次是:1的2次方加1,2的2次方减1,3的2次方加1,4的2次方减1,5的2次方加1,因此()里应为:6的2次方减1,即35。
13. 1,10,31,70,133,(  )
A.136 B.186 C.226 D.256
【解析】C。这是一道立方数列的变式。数列各项依次是:1的3次方加0,2的3次方加2,3的3次方加4,4的3次方加6,5的3次方加8,因此()里应为:6的3次方加10,即226。
14. 1,2,3,7,46,(  )
A.2109 B.1289 C.322 D.147
【解析】A。这是一道幂数列题目。该题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项自身的平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下一项,即3=2的平方-1,7=3的平方-2,46=7的平方-3,因此()里应为:46的平方-7,即2109。
2005年二卷第26题、29题
15. 27,16,5,(  ),1/7
A.16 B.1 C.0 D.2
【解析】B。这是一道幂数列题目。原数列各项依次可化为:3的3次方,4的2次方,5的1次方,(6的0次方),7的-1次方,因此()里应为1。
16. 1,0,-1,-2,(  )
A.                            -8 B.-9 C.-4 D.3
【解析】B。本题规律为:前一项的立方减1等于后一项,所以()里应为:-2的3次方减1,即-9。
2003年A卷第3题、B卷第4题
17. 1,4,27,( ),3125
A. 70 B. 184 C. 256 D. 351
【解析】C。数列各项依次是:1的1次方,2的2次方,3的3次方,(4的4次方),5的5次方。
18. 1,2,6,15,31,( )
A. 53 B. 56 C. 62 D. 87
【解析】B。该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可得一新数列:1,4,9,16,(25);新数列是一个平方数列,新数列各项依次是:1的2次方,2的2次方,3的2次方,4的2次方,5的2次方;还原之后()里就是:25+31=56。
2001年第45题
19. 0,9,26,65,124,(  )
A.186 B.215 C.216 D.217
【解析】D。此题是立方数列的变式,其中:0等于1的3次方减1,9等于2的3次方加1,26等于3的3次方减1,65等于4的3次方加1,124等于5的3次方减1,由此可以推知下一项应:6的3次方加1,即217。
2000年第25题
20. 1,8,9,4,(  ),1/6
A. 3 B. 2 C. 1 D. 1/3
【解析】C。通过分析得知:1是1的4次方,8是2的3次方,9是3的2次方,4是4的1次方,由此推知,空缺项应为5的0次方即1,且6的-1次方为1/6,符合推理。
(二)幂数列出题量分析:
从“真题回放”可看出:从2000年~2009年,除了2002年之外,每一年的试题都考到了幂数列这一规律;并且幂数列在整个数字推理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幂数列历年出题量化表
年  份
占当年出题总量的比例
占数字出题总量的比例
2000年
20%
2000年~2009年国考数字推理出题共计80道,其中幂数列出题23道,占总出题量的比例为28.75%
注:2004年国考没有出数字推理题型。
2001年
20%
2003年
A卷
20%
B卷
20%
2005年
一卷
40%
二卷
20%
2006年一卷、二卷
60%
2007年
60%
2008年
40%
2009年
40%
(三)幂数列解题思路指导:
通过对上述一、二节的内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国考幂数列出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出题几率高。总比重达到28.75%,曾经一度高达60%,说明幂数列是国考数字推理的重点题型,广大考生需要特别关注;
二、经典老题重复再现。比如:2007年国考的43题就是2001年的45题,是一道原题重新考;另外:2005年的26题与2000年的25题考的是同一个类型的题目,都是幂指数不相等的幂数列。
针对上述现象,京佳公务员崔熙琳老师提醒考生对此类型试题要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训练和掌握:
1. 熟悉幂数列的出题类型与特点;
2. 背诵并掌握常用幂数列数,包括1~20的平方、1~10的立方;
3. 一定要把曾经考过的老题做透、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不变应万变的境界。
言语理解部分为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核心题型,表现为题量大、题型固定、难度高等特点。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网研究中心老师特将国考中言语理解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细节推断题相对来讲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题目的各个方面和细节,对于考生来说难度较高。在出题的过程中容易设置思维陷阱,如果考生稍不留神,很可能被误导造成错选。因此,要把握好细节推断题,就要充分了解题目设置的陷阱有哪些,有备无患自然万无一失。
细节推断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这种试题在命题中常用的五大命题陷阱,即:范围错误、概念错误、逻辑错误、程度错误、过度推理。
【真题演练】
基于细节题以上的特点,我们要明确哪些陷阱容易在出题是设置。我们根据设置陷阱的方式,把细节题分为如下五类:
一、范围错误
1. 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世界遗产的功能,第一层是科学研究,第二层是教育功能,最后才是旅游功能。目前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改正,但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
A.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应该妥善保护世界遗产
B.世界遗产最宝贵的价值是其科学研究价值
C.目前仍有不少违反世界遗产公约的行为存在
D.所有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都过分注重其旅游功能
【解析】D是正确答案。根据语段“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推知A;根据语段“世界遗产的功能,第一层是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推知B;根据语段“目前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改正,但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可以推知C;D的表述过于绝对,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有如此行为,而是语段中的“很多地方”,因此属于扩大范围错误。
二、概念错误
2. 信息科学和医学的结合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远程医疗将得到普及,智能机器人用于诊断和治疗已初见端倪,生物信息学不仅将用于大量生物医学数据及处理、分析与储存,而且将直接用于医疗技术中。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 远程医疗将得到普及
B. 利用生物学对大量生物医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储存
C. 智能机器人用于诊断和治疗已初见端倪
D. 生物信息学将直接用于医疗技术中。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片段阅读中常见的错误选项设置形式——偷换概念。
3. 自然资源稀缺,产权就非常重要。因为产权明确,人们再也不会超负荷放牧。到发达国家农牧业地区看过的人都知道,分割牧场使用的都是铁丝网,这全是君子界线,堵不住小人。但是在一个法制的社会,这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界线,是具有法律权威的。难怪有一本书说铁丝网是19世纪人类社会十大发明之一。
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的是()。
A.产权的划分要有法律来保障
B.铁丝网只有在法制社会才起作用
C.法律能约束君子但不能约束小人
D.产权明确可以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解析】C是正确答案。典型的概念偷换,从语段中“分割牧场使用的都是铁丝网,这全是君子界线,堵不住小人”,可知C将“铁丝网”偷换成“法律”,故C错误;A从语段首句和倒数第二句可以推出;B可以根据语段“但是在一个法制的社会,这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界线,是具有法律权威的”推出;D可以从语段的“因为产权明确,人们再也不会超负荷放牧”中推出。
“生物信息学”偷换成“生物学”。
三、逻辑错误
4. 幽默使人如沐春风,也能解除尴尬。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会知道如何化解眼前的障碍。我们有时无意中让紧张代替了轻松,让严肃代替了平易,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无趣的人。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紧张的生活需要幽默调剂 B.许多人在生活中不擅长使用幽默
B.                            生活中,幽默可以化解许多难堪 D.有情趣的生活,是因为有了幽默
【解析】D。 D项是明显的逻辑错误。材料强调幽默可化解眼前的障碍,使人变得轻松起来,增加了生活的情趣。逻辑关系为:幽默是原因,生活有情趣是结果。D选项刚好犯了逻辑颠倒的错误。
5. 运动损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肿胀、疼痛症状逐渐消失,许多人以为完全康复了,其实不然。在损伤恢复的后期,仍要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加强受伤部位的功能性锻炼,防止受伤部位因长期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变形或功能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根据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损伤后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休息
B.功能性锻炼是运动损伤的辅助治疗手段
C.损伤恢复后期是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最佳阶段
D.根据疼痛症状是否消失可以确定病人是否康复
【解析】B 从“在损伤恢复的后期,仍要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加强受伤部位的功能性锻炼,防止受伤部位因长期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变形或功能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可知:功能性锻炼是运动损伤的辅助治疗手段。A项“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休息”的说法,属于逻辑错误,将“功能性锻炼”等同于“治疗和休息”。C选项中所谓“最佳阶段”,并不能从文中得出这个结论。D项明显曲解文意。
四、程度错误
6. 专家认为,如果汽车技术行业经过长年的研发能降低3%的油耗,就可以算是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了;但即使是能降低3%的油耗,对实际生活中的消费者来说也不太明显。而且汽车生产厂家在不影响加速动力性的情况下,已经在尽量省油,目前生产的汽车在节油和动力方面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最佳配置比。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消费者对能否节约3%的汽油不在乎
B.目前生产的汽车已经达到了最佳的制动效果
C.无论汽车技术怎么发展,节油效果都不会很显著
D.在节油和动力的最佳配置比方面再寻求突破难度很大
【解析】D “对实际生活中的消费者来说也不太明显”并不是说“消费者对能否节约3%的汽油不在乎”,故A程度把握不正确;B选项偷换概念,把“节油和动力方面的效果”偷换为“制动效果”。C明显程度错误。根据“目前生产的汽车在节油和动力方面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最佳配置比”知既然是最佳,再寻求突破当然难度很大。
五、过度推理
7. 这段长城是明代长城的一部分,在军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西面的古北口,是进关的必经之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大将徐达当初督修的这段长城,高不过一丈二尺,宽不过九尺。到明穆宗庆隆元年,戚继光镇守北疆,又调集士卒继续进行艰巨的修墙、筑台工程。据记载,在戚继光镇守北疆的十六年间,北部边防没有出现过大的动乱。京师的安全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这段话没有包含下列哪个观点?()
A.这段长城是明代长城的一部分,戚继光主持修的长城比徐达督修的长城更高、更长
B.这段长城在军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C.这段长城据守着进关的必经之路,是兵家必争之地
D.有了这段长城,京师的安全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
【解析】A 此题主要考查对这段话内容的把握,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要找出“没有包含”的观点,B、C项很明显都是原文中提到的。A项文中没有对两人所修长城的宽和长做比较,属主观臆断、过度推理。原文中提到的戚继光调集士卒进行修墙、筑台工程,但不一定后者所建长城更宽更高。
一、集合问题
集合问题也称容斥原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题频率最高的题型之一。本类试题基本解题思路如下:
1. 利用集合原理公式法:适用于条件与问题都可直接代入公式的题目。
(1)两个集合:
︱A∪B︱=︱A︱+︱B︱-︱A∩B︱
(2)三个集合:
︱A∪B∪C︱=︱A︱+︱B︱+︱C︱-︱A∩B︱-︱B∩C︱-︱C∩A︱+︱A∩B∩C︱
2. 文氏图示意法:用图形来表示集合关系,变抽象文字为形象图示。
真题一:2003年国考A卷第7题
某服装厂生产出来的一批衬衫中大号和小号各占一半。其中25%是白色,75%是蓝色的。如果这批衬衫总共有100件,其中大号白色衬衫有10件,问小号蓝色衬衫有多少件( )
A.15 B.25 C.35 D.40
【解析】C。由题中可知大号衬衫、小号衬衫各50件,白色衬衫共25件,蓝色衬衫共75件。题中已告诉大号白色衬衫有10件,可知大号蓝色衬衫有50-10=40件,则剩余的蓝色衬衫全是小号的,共75-40=35(件)。
真题二:2004年国考A卷第46题
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
A. 22   B. 18    C. 28 D. 26
【解析】A。本题采用图示法更为简单。如图:
故两次都及格的人数为32-4-4-2=22人。
真题三:2004年国考B卷第46题
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及格的有22人,那么两次考试都没有及格的人数是(  )。
A. 10 B. 4 C. 6 D. 8
【解析】B。两次考试都没有及格的人数=学生总数-两次都及格的人数-第一次未及格的人数-第二次未及格的人数=32-22-[32-22-(32-26)]-[32-22-(32-24)]=32-22-6=4。
真题四:2005年国考一卷第45题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
【解析】A。设A=喜欢看球赛的人(58),B=喜欢看戏剧的人(38),C=喜欢看电影的人(52),则有:
A∩B=既喜欢看球赛的人又喜欢看戏剧的人(18)
B∩C=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人(16)
A∩B∩C=三种都喜欢看的人(12)
A∪B∪C=看球赛和电影、戏剧至少喜欢一种(100)
根据公式:A+B+C=A∪B∪C+︱A∩B︱+︱B∩C︱+︱C∩A︱-︱A∩B∩C︱
︱C∩A︱=A+B+C-(︱A∪B∪C︱+︱A∩B︱+︱B∩C︱-︱A∩B∩C︱)
=148-(100+18+16-12)=26
所以,只喜欢看电影的人=C-︱B∩C︱-︱C∩A︱+︱A∩B∩C︱
=52-16-26+12
=22
真题五:2005年国考二卷第45题
外语学校有英语、法语、日语教师共27人,其中只能教英语的有8人,只能教日语的有6人,能教英、日语的有5人,能教法、日语的有3人,能教英、法语的有4人,三种都能教的有2人,则只能教法语的有(  )。
A.4人 B.5人 C.6人 D.7人
【解析】B。此题应该用文氏图法,将能教英语、日语、法语的教师分别设为不同的集合。先设所有集合的交集为2,依题意得文氏图(见下图)。
真题六:2006年国考一卷第42题
现有50名学生都做物理、化学实验,如果物理实验做正确的有40人,化学实验做
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
A.27人 B.25人 C.19人 D.10人
【解析】B。如图所示,
设A区域代表物理、化学实验都做对的人;B区域代表只做对物理实验,未做对化学实验的人;C区域代表只做对化学实验,未做对物理实验的人;D区域代表物理、化学实验都未做对的人。根据题意有:
A+B+C+D=50 (1) A+B=40 (2)
A+C=31 (3) D=4 (4)
后三个式子相加,减去第一个式子得到A=25。
真题七:2006年国考二卷第43题
某工作组有12名外国人,其中6人会说英语,5人会说法语,5人会说西班牙语;有3人既会说英语又会说法语,有2人既会说法语又会说西班牙语,有2人既会说西班牙语又会说英语;有1人这三种语言都会说。则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比一种语言都不会说的人多( )。
A.1人 B.2人 C.3人 D.5人
【解析】C。如图所示:
上图的含义为只懂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人数分别人2、1和2,共5人,而一种语言都不会说的人数为12-(2+2+1+1+1+1+2)=2(人),5-2=3(人)。
真题八:2007年国考第50题
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所有题目的3/4,小强答对了
27道题,他们两个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3,那么两个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道。
A. 3 B. 4 C. 5 D. 6
【解析】D。设都没做完的题目共有X道,题目总数为Y道,则“小明做对的+小强做对的-他俩都做对的+他俩都做错的=总题数”,即:
真题九:2009年国考第116题
如下图所示,X、Y、Z分别是面积为64、180、160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纸片,它们部分重叠放在一起盖在桌面上,总共盖住的面积为290,且X与Y、Y与Z、Z与X重叠部分面积分别为24、70、36,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
A. 15 B. 16 C. 14 D. 18
【解析】B。本题属于三个集合,令阴影部分面积为x,直接套用三个集合公式可得:290=64+180+160-24-70-36+x,解之可得x=16。
综合分析问题
公务员考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出题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常出常新,经久不衰。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网研究中心老师特将国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综合分析问题
综合分析问题,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来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能从图示(图表、文字)信息中推出的是?无法从**得到支持的是?……
综合分析问题在历年资料分析题目中占很大的比重(具体为09年6道,08年8道,07年7道,06年5道,05年6道,04年8道),且综合分析问题一般来说要判断多个语句的正确性,难度都比较大,耗时较长。但是只要全面掌握了资料分析的一些速算技巧,并充分的运用到综合分析问题中,很多题目还是比较容易解答的,值得一提的是,一旦确定一个备选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则其余的备选答案不必再看。
下面举例介绍:
真题一:2009年国考第121题
在2008年8月8日至24日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不仅天天达标,而且有10天达到一级。全面兑现了对奥运会空气质量的承诺。下图是2008年1—8月北京市大气质量检测情况。图中一、二、三、四级是空气质量等级,一级空气质量最好,一级和二级都是质量达标天气。2008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控制目标是全年达标天数累计达到256天。

125.下列关于2008年1—8月间北京空气质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3—5月的空气质量较差
B. 各月份空气质量相差不大
C. 8月是空气质量最好的一个月
D. 有一个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少于15天
【解析】B 3—5月空气达标天数不到20天,故A正确。8月份只有一天不达标,显然是空气质量最好的一个月,故C正确。在1—8月间,只有5月的空气达标天数是13天,小于15天,故D正确。选项B错误比较明显。
真题二:2008年国考第130题
1990至1992年和2000至2002年全球发展中地区饥饿人口的比例示意图

130.下列说法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 )。
I. 1992-2002年间,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
II. 1992-2002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基本能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
III.1992-2002年间,发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IV. 1992-2002年间,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A. I B. II和III
C. I和III D. I和IV
【解析】C 资料中给出的全是饥饿人口占该地区的人口总量的百分比,因此涉及饥饿人口绝对数量的说法,一定是无法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所以,I无法获得;III无法获得。由此可知,选C。
II正确,因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最接近于发展中地区(总体)饥饿人口比例;IV正确,因为东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从1992年—2002年饥饿人口百分比都降低了5个百分点,这两个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真题三:2007年国考第134、135题
2005年全国专利审查与专利代理业务研讨会宣布,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将达34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4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8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17万件。
据介绍,我国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在“十五”期间大幅提高,审查周期大幅缩短。发明专利人均待查量由“十五”初期(2001年)的154件下降到“十五”末期(2005年)的85件,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24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增长速度迅猛。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三类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58.5万件,其中前100万件历时15年整,而第二个100万件历时仅4年零2个月;至2005年8月31日,三种专利的授予总量达到140.38万件。其中,2004年共受理专利申请35.38万件,同比增长14.7%;2004年共授予专利19.02万件,同比增长4.4%。
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为国内申请。
1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已居于世界前列
B. 目前我国的各项专利年申请量均居于世界第一
C. “十五”末期,我国的专利在提交申请后的两年内都可完成审查
D. 若同比增长不变,2005年全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将超过40万件
【解析】D A项,原文第二段中:“据介绍,我国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在“十五”期间大幅提高”但并没说已达到世界前列,故A错;B项,原文第四段:“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只是部分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不是全部,故B项错;C项,原文第二段末:“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24个月。”注意这里是“平均”,而不代表所有的专利在提交申请后的两年内都可完成审查。故C项错误。选D
真题四:2006年国考第121题
2004年广播、电视宣传基本情况表

130.根据上表所列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只播自办节目
B. 地方电视台播自办节目的时间占总播出时间的70%以上
C. 地方电视台2004年全年平均每套节目播出自办教育节目0.213小时
D. 地方无线广播电台2004年平均每天每套节目播出自办教育节目0.446小时
【解析】C 由“中央台的播出时间与自办节目时间都为280”,可知中央台只播自办节目,所以A正确。地方电视台播自办节目的时间占总播出时间的比重为2017527219=0.7 ,即地方电视台播自办节目的时间占总播出时间的70%以上。则选项B正确。C选项中说地方电视台2004年全年平均每套节目播出自办教育节目0.213小时,而题目所给表格中都是按每日的小时数来统计的,所以选项C显然错误,不需要计算。故选C。选项D可以不用再计算,但作为平时的练习,大家可以验证一下选项D也是正确的。
真题五:2005年国考卷一第135题
2003年部分城市日照指数

135.针对上图日照数据,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萨日照最高月份的日照时数少于哈尔滨最高月份的日照时数
B.上海6月份的日照时数少于北京4月份的日照时数
C.上述四城市中,每月日照时数差别最小的是拉萨
D.10月份,各个城市的日照时数差别最小
【解析】D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条形统计图,比较数据的大小,我们可以利用“画线法”来判断。
A选项中,要比较拉萨日照最高月份和海尔斌日照最高月份的日照时数,先确定哈尔滨的日照时数最高的月份,在顶端划横轴的平行线,明显高于拉萨日照最高月份,A正确。同理,可知B项正确。C项观察图形显然可推断正确。选D(根据图中显示,7月份各个城市的日照时数差别最小)。
真题六:2004年国考第107题
1998~2002年广东省各类投资增长变化情况表(%)
年 份
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增速
基本建设
投资增速
更新改造
投资增速
房地产开发
投资增速
其他类
投资增速
1998
16.1
18.7
19.5
14.1
12.3
1999
13.5
15.9
12.6
17.8
6.1
2000
6.8
-6.3
11.8
20.9
9.9
2001
9.4
6.9
11.4
13.2
7.6
2002
12.5
9.1
6.2
18.5
14.9
107.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递增
B.基本建设投资在2000年的投入要低于1999年
C.更新改造投资在2002年的投入要低于2001年
D.其他类投资的增速在2002年增长最快
【解析】C 首先要注意表格中的数据都表示的是增速,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为正值,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递增,A正确。2000年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速小于0,则基本建设投资低于1999年,B正确;2002年更新改造投资增速为大于0,则更新改造投资高于2001年,C项错误。选C
作为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阅读量最小的一类题型,数列推理经常让很多考生觉得无从下手,因为每一道题的信息量都非常少。尽管在公务员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数列类型相对固定,只要按部就班的对各类数列的可能的性质进行推算,绝大多数的题目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但这往往耗时较长或者需要考生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在考场上,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只有不到一分钟,而若每一道题都按部就班的计算,时间是不容许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迅速准确的锁定正确答案,既省时又省力呢?
答案是:有的。
请先看以下两道例题: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41题
2,12,36,80,( )
A.100   B.125   C.150   D.175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因为前后项两两做差后得到的二级数列是10,24,44,70;再次做差得到的三级数列是14,20,26的等差数列,即原数列是三级等差数列。这当然是最基础的解法,计算起来也不会出现错误,但耗时较长。而且由于题干中给出的已知项只有四项,因此需要将选项依次代入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计算能力不是太强或者不太熟练的考生,可能需要花费一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把本题解出。实际上,这道题在考场上完全可以用三秒钟的时间解决,请看:
首先,该数列所有给出的已知项都是偶数,因此空缺的一项也应是一个偶数,可以排除B、D选项;其次,该数列的已知项在依次增大并且越增越快,可以排除A选项,正确答案只能是C,和按部就班计算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事实上,我们在排除选项的时候只应用到了数列的两个基本性质。第一,奇偶性。具备奇偶性质的数列无外乎只有三种情况,全是奇数、全是偶数、奇偶交错。当给出的已知项符合其中任一种规律的时候,未知项应该也符合该变化规律。第二,增减性。单调变化的数列,其增减性可能有四种情况:单调递增且越增越快、单调递增且越增越慢、单调递减且越减越慢、单调递减且越减越快。如果用比较直观的图形来表示的话,增减性的变化,就是如下所示的几种情形:
如果给出的一个数列所给的已知项符合这四种变化规律之一的话,那么单调性往往可以用来排除错误选项或者锁定正确答案。
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43题
6,18,( )78,126
A.40 B.42 C.44 D.4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因为将各选项分别代入后对前后项依次做差,只有B选项能够得到一个二级等差数列12,24,36,48。但如果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所给的已知项全部都可以被6整除,那么所求的项应该也能被6整除,符合条件的只有B选项,与运算得到的结果完全相符合。这里我们使用了数列的第三个基本性质,整除性。通常来说,如果一个数列中的已知项都能被某个数整除,那么所求的未知项应该具有同样的整除性质。特别是能被6整除的性质,在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多次考查,比如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42题:
6,24,60,132,( )
A.140 B.210 C.212 D.276
本题应用整除性虽然不能直接得到正确答案,因为B项210和D项276都能够被6整除,但至少起到了简化题目的作用,将答案由四选一变成了二选一,而在B、D的取舍中,只需要简单将任意一个选项代入就可以了。
奇偶性、增减性、整除性这三大基本性质,可以说是数列推理中屡试不爽的三道“黄金法则”。如能运用得法,在考场上绝对可以获益良多。虽然这三大性质不一定在任何一个数列中都能够完全得到体现,但在这么多年的公务员考试中,仅仅应用这三大性质就可以解决的数列推理题目数不胜数,甚至不乏用正常途径难以解决的一些偏题、怪题。
在2005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出现过一道“没人性”的数列推理,是当年国家二卷的29题,题目如下:
1,0,-1,-2,( )
A.-8 B.-9 C.-4 D.3
如果本题抛开选项,只看题干的话,相信99.99%的人第一反应下一项应该是-3,或者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就应该是思维正常人的第一反应。但四个备选答案看来看去,就是不见-3的影子。用小沈阳的话来说就是,-3 “可以有”,但这个“真没有”。以至于当年在考场上,很多考生都在怀疑是否印刷出了问题,将D项少印了一个负号。事实上本题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印刷错误,而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9,运算规律如下:
0=13-1;-1=03-1;-2=-13-1
因此所求项应该是-23-1=-9。也就是说,这道题并不像表面上第一眼看去那样是一个递减的等差数列,其骨子里是一个单项之间的递推数列,出题人能够在1,0,-1,-2这四个数之间想到这样一种规律,不得不说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思考范畴。对于这道题,新东方北斗星贾柱保老师有两句话的评价:第一,如果任何一个考生在考场上做这道题的时候,第一反应空缺项应该是-3,那这个考生的智商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是正常人。第二,如果有一个考生在考场上能够第一反应正确答案是-9,这名考生已经非常接近出题人的“超人”水平了,把这种人录取为国家机关公务员很可怕。也就是说,这道题已经不仅仅是用“变态”两个字足以形容的题目了,真正能在考场上发现其运算规律的考生寥寥无几。但是,即便不能发现正确的规律,要得到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却并不困难,请看:
题目中所给的已知项呈奇偶数交错排列,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因此空缺项应该是一个奇数,排除A、C;又因为已知项在依次递减,排除D,正确答案只可能是-9,至于为什么是-9,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毫不关心。也就是说,尽管有些题目在命题人的本意那里是比较古怪甚至很难的运算关系,但由于所有的题目都是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那么未必需要完美的推出正确的运算关系才能够解题。也正是因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部都是客观题的这一特点,我们才有了多种多样的技巧化繁为简,巧解巧算。
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应用奇偶性、增减性、整除性这三大性质,虽然可以将题目难度大大降低,准确度也很高,但也并非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目前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这三大性质还从未有过“失手”,没有数列推理的题目与之相抵触,但在地方考试中,曾经出现过极个别不符合的特例。比如2008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B卷34题:
8,12,( ),34,50,68
A.16   B.20   C.21   D.28
本题便不符合奇偶性的规律,正确答案是唯一的奇数21,其运算规律是三级等差数列,二级数列为4,9,13,16,18,三级数列为5,4,3,2。
再比如2006年6月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第3题:
1269,999,900,330,( )
A.190   B.270   C.299   D.1900
这道题既不符合增减性也不符合整除性,尽管只有B选项能被3整除,具备整除性的特征,但正确答案却是D,运算规律为
1269=999+900×(3/10);999=900+330×(3/10);900=330+1900×(3/10)
有的考生可能会产生小小的疑问,既然已经出现了特例,这三大性质在考场上还能不能用来解题呢?当然可以,而且要放心大胆的应用。新东方北斗星贾柱保老师在对多个省份多个年度的大量试题进行总结后发现,虽然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出现过不符合三大性质的数列推理题目,但这类题目寥寥无几,占不到总数的1%,尤其是不符合整除性的特例,迄今为止仅在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过一次,是唯一的例外。而且根据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试题的命制趋势来看,这种题目重复考查的可能性极小,几乎不会再以后的考试中再出现,而符合奇偶性、增减性、整除性的题目永远是数列推理的常规形态,是命题的重心所在。因此对于这三大性质,不仅要懂,还要会用,更要敢于去用,当考生能将这三大性质应用得心应手的时候,就可以算是接近数量关系“不用算”的最高境界了。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说到数字推理,第一反应是一排数列,其中某一项或者某两项空缺出来,请考生按照一定规律推理出空缺项的数字。这类数字推理被我们称为数列推理。
在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除了5道数列推理之外,每年还会考察5道数图推理。即所给的数字包含在一定图形当中,根据规律推理出图形中缺少的数字。这类问题基本上属于北京市公务员特有类型的题目,但在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出现了一道数图推理;在山西省的公务员考试中,也曾经出现过数图推理。由此可见,今后的公务员考试中,数图推理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
数图推理的形式是给出三个外形相同的图形,其中前两张图形中的数字填写完整,而最后一张图中会空缺一个数字,根据前两个图形中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来推出第三个图形中的空缺数字。而对于数图推理,一定要把握四个原则。
原则一,不用横向比较不同图形中的同一位置上的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际上,一般来说不同图形同一位置上的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变化规律。
原则二,图形中的运算规律可能不止一种,但是同一种运算规律必须能够同时满足前两张完整的图形,而只要找到一种运算规律能够满足前两张图形,那么就可以直接应用这种运算规律带入第三张图形中进行推算。
原则三,图形中的运算规律都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不需要考虑复杂运算。其中加、减、乘运算应用很多,除法运算极少量题目会遇到,乘方运算在考试中仅出现过一次。
原则四,有时候可能在运算中会添加常数项,如“加1、减1、乘2、除2”等,但这些常数项一定不复杂。
在各类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过的数图推理按照图形形状,一共有四种类型。
(一)饼图
在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往往会考察两道饼图试题。解决饼图试题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对角线两组数字运算结果之间的等量关系。极个别的题目从对角线无法得到规律。
例题1:2006年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考试第6题。
A.24 B.16 C.6 D.3
【答案】:A。
【名师解析】:这类问题比较有趣。一个对角线的数字相乘等于另一个对角线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左上角、右下角数字之积,等于左下角、右上角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3×4=12
5×6=30
×2=48
由此可知所求数字为24。请考生注意,在进行相乘时,两组数字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这道题容易错选为D。
例题2:2007年北京市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6题。
A.4 B.8 C.16 D.32
【答案】:C。
【名师解析】:左上角、右下角两数之差,等于左下角、右上角两数之积。
48-18=5×6
5-3=1×2
0-5=2×
由此可知所求数字为-2.5。
例题3:2006年北京户口京外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7题。
A.2 B.4 C.5 D.7
【答案】:A。
【名师解析】:这是唯一一道需要引入乘方运算的考题。左上角、右下角两数之和,等于左下角、右上角两数之和的平方。
15+1=(3+1)2
20+5=(3+2)2
16+20=(4+?)2
由此可知所求数字为2。
例题4:2007年北京市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7题。
A.2.5 B.0 C.-3 D.-5
【答案】:D。
【名师解析】:这道题从对角线无法得到运算规律,只能从左边、右边分成两部分得到运算规律。这样的题目仅出现过两次,在2009年北京市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题目。左边两个数字之积,等于右边两个数字之和。
8×4=16+16
3×2=4+2
0×2=?+5
由此可知所求数字为-5。
(二)拼图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每年会考察3道拼图数图推理,这类问题全都可以从对角线的运算规律推导出缺失数字。这类问题的运算分为两步。第一步,对角线上的两组数字分别进行四则运算;第二步,前一步所得的两个数字再进行四则运算,得到正中间小圈中的数字。
例题5:2007年北京市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10题。
A.39 B.49 C.61 D.140
【答案】:B。
【名师解析】:这道题的两个已知图正中间的数字都是质数,由此可以猜得连接两组数字时间的运算应当是加法或者减法,而不可能是乘法。左上角、右下角数字之积,加上左下角、右上角数字之商,得到中间数字。
(9×4)+(4/4)=37
(10×4)+(6/2)=43
由此可知所求数字为
(9×5)+(8/2)=49
例题6:2006年北京市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10题。
A.20 B.30 C.61 D.110
【答案】:B。
【名师解析】:由于第一张图的四个角上的数字都相等,它们可以通过很多种运算得到中间的数字,因此遇到这类问题先看四个角数字不同的图找规律。左上角、右下角数字之和,加上左下角、右上角数字之和,得到中间数字。也就是四个角上的数字之和等于中间的数字,但是为了保持规律一致性,仍然将四个数字沿对角线方向分为两组。
(4+4)+(4+4)=16
(10+4)+(8+2)=24
由此可知所求数字为
(9+5)+(5+11)=30
例题7:2006年北京户口京外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第8题。
A.21 B.42 C.36 D.57
【答案】:B
【名师解析】:这道题的规律比较特殊,需要乘以常数项。左上角、右下角数字之和,加上左下角、右上角数字之和,再乘以2得到中间数字。也就是四个角上数字之和的2倍得到中间数字。
2×[(4+9)+(10+5)]=56
2×[(2+1)+(8+10)]=42
由此可知所求数字为
2×[(3+0)+(6+12)]=42
(三)九宫格
九宫格图形数图推理仅在2007年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考试以及2009年北京市大学应届毕业生考试中出现过两次,每次5道题。虽然这类问题只有一张图,但是完全可以按照横向拆分的方法,将九宫格拆分为三组横向的数字,每组数字之间具有共同的运算规律。
例题8:2007年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考试第6题。
A.4 B.8 C.16 D.32
【答案】:B。
【名师解析】:横向来看,第一组数字16,4,1构成公比为1/4的等比数列;第三组数字64,16,4构成公比为1/4的等比数列。由此可知,第二组数字32,,2也构成公比为1/4的等比数列,因此所求数字为8。
例题9:2007年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考试第7题。
A.26 B.17 C.13 D.11
【答案】:D。
【名师解析】:横向来看,第一组数字12+9+(-6)=15;第二组数字2+3+10=15。由此可知,第三组数字1+3+?=15,因此所求数字为11。
例题10:2007年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考试第8题。
A.106 B.166 C.176 D.186
【答案】:D。
【名师解析】:横向来看,第二组数字(73+37)×2=218;第三组数字(23-12)×2=22。由此可知,第一组数字(84+9)×2=?,因此所求数字为186。
(四)三角形
目前为止,三角形的图仅在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42题中出现过一次。
例题11: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42题。
A.12 B.14 C.16 D.20
【答案】:C
【名师解析】:底角两个数字之和,减去顶角数字,得到的结果的2倍为中间数字。
(7+8-2)×2=26
(3+6-4)×2=10
由此可知所求数字为
(9+2-3)×2=16
总体来说,数图推理并不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但是考生必须熟悉这部分内容,一方面这类问题的思考模式与数列推理有本质区别,考生如果考前并不知道其规律的话,如果在考试当中遇到这类问题会显得束手无策;另一方面通过对于数图推理题目的练习,可以很好的锻炼数学基本运算,对于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有很大帮助

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出a1,再结合公比退出第四层的红灯数。这是本题的常规解法,但我们可以明星发现,这种解法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考生要知道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而且计算量也较大,很费时间
实际上本题给出的红灯总数是一个幌子,完全可以不用。既然每层红灯的数量是按倍数增加的,则第四层的红灯数一定是第一层的8倍,也就是说第四层的红灯数量一定是能被8整除。
随着2009年各地公务员考试的逐步推进,不少2009年度地方公务员考试也接近尾声状态,而2010年度公务员考试的帷幕也徐徐拉开。回顾2009年度的考试,有不少新类型的试题值得我们关注,在此挑选了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的新型题目进行总结,这些题目在备考2010年度的公务员考试中,无论是国家考试还是地方考试,都将成为制胜的关键。
(一)常识判断——注重时事
首先特别要提醒备考考生,即便是在2008年11月29日仍然还有考生以为第二天将要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均为法律常识,说明这些考生并没有仔细阅读考试大纲。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25道常识判断考题均为法律常识,但是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的最大改革就是常识判断部分的内容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最终根据真题统计,法律常识类的题目仅占据25道题中的7道而已。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中最为突出的一类题目就是时事方面的问题。
【例题1】(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出题者在本题中既涉及的奥运会的内容,又涉及了文化方面的内容,此题安排的非常巧妙。
答案:C。
【例题2】(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4题)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分析: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此事全球无人不知晓。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储备人才,有关金融危机的最基本内容必须了解。
答案:D。
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时事常识,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积累新闻知识,这些新闻主要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新闻。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应用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近几年较为固定,均为40道试题,其中20道试题是“选词填空”,另外20道试题是“片段理解”。在选词填空部分,共有11道试题涉及成语的运用,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
【例题3】(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0题)
互联网并非_______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________的大潮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B.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
C.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
分析:与“整齐一划”并列的词语只能是“自上而下”或者“有条不紊”,而只有“不可逆转”才能修饰“潮流”。
答案:A。
【例题4】(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9题)
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经是字典的改版________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________的社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望尘莫及 日新月异 B.鞭长莫及 纷繁复杂
C.难以企及 欣欣向荣 D.措手不及 瞬息万变
分析:能够修饰“快”的是表征时间变化之快的“措手不及”,而“瞬息万变”恰好与“汉语变化”相对应。
答案:D。
以上选取的两道题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成语应用的题目。从这些题目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成语均为常用成语,因此希望考生在平时阅读时注重积累和思考。近几年不少选词填空的语句都选自《三联生活周刊》和《财经》杂志,如果考生能够在平时多阅读此类杂志,相信对于所填写的词汇会更有把握。
(三)图形推理——整体性质
在历年公务员考试的图形推理模块,图形主要注重内部元素的类型、数量、位置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可以称为细节,或者叫做局部性质。而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3道图形推理题目都需要考虑图形的整体性质。
图形推理的这种变化需引起各位的高度重视。在前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图形推理甚至已经脱离了“图”的主题,转而成为了变相的数字推理。新东方北斗星詹凯老师认为正是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图形推理才真正回归到了“图”这个主题上。而这类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原题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智力测验中找到原型。
(四)逻辑判断——否定之否定
有不少人看到“否定之否定”之后,第一直觉是“表示肯定”。请看题——
【例题8】(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99题)
所有的恐龙都是腿部直立的“站在”地面上的,这不同于冷血爬行动物四肢趴伏在地面上;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恐龙的肺部结构与温血动物非常相近;在现代的生态系统中(例如非洲草原),温血的捕食者(例如狮子)与被捕食者(例如羚羊)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对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与这个常数近似。这些都说明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反驳上述推理( )。
A.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
B.有些海龟骨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
C.关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比例的统计有随意性
D.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生理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心脏结构而非肺部结构
分析:“最不能反驳”并不代表“肯定”,不能反驳还可能是与原命题无关的内容。题干中的结论“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恰好由四个论点支持,而题目的选项也恰好针对四个论点各出一个选项。A选项如果要对该结论进行反驳,则应当列举一些能够直立“站在”地面上却是冷血动物的例子,因此该选项无法有效反驳题目的结论。
答案:A。
(五)数字推理——组合数列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部分难度较大,其中105题,即最后一道数字推理题的规律及其隐蔽,只有极少数考生发现其规律。
【例题9】(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05题)
153,179,227,321,533,( )。
A.789 B.919 C.1079 D.1229
分析:该数列的尾数呈现“3、9、7、1、3、9……”的规律(因为四个选项的尾数均为9),该规律恰好与“3”的整数幂次的尾数规律一致,因此将已知数列变形为150+3,170+9,200+27,240+81,290+243的形式,发现该数列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二级等差数列150,170,200,240,290,350与一个简单的等比数列3,9,27,81,243,729。因此所求项恰好为350+729=1079。
答案:C。
组合数列在以前的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出现过,对付这类数列的关键方法是观察数列尾数的变化规律。
(六)数学运算——水库问题
在以前的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出现过比水库问题简单一些的水管问题。虽然难度增加,解题的根本思路并未发生变化。
【例题10】(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9题)
一个水库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全市12万人20年的用水量。在该市新迁入3万人之后,该水库只能够维持15年的用水量。市政府号召节约用水,希望能将水库的使用寿命提高到30年。那么,该市市民平均需要节约多少比例的水才能实现政府制定的目标:( )。
A.1/4 B.2/7 C.1/3 D.2/5
分析:这道题需要注意到每年还有一定的降水量。假设每万人每年的用水量为1,而每年的降水量为N,那么根据题意可知
12×20-20×N=(12+3)×15-15×N
该等式两端都表示的是不计降水量,水库目前的现有水量。由此解得,N=3。假设政府制定的规划当中,要求每万人的用水量变为以前的M倍,那么根据题意可知
(12+3)×M×30-30×3=12×20-20×3
该等式两端仍然表示的都是不计降水量,水库目前的现有水量。由此解得,M=0.6。由此可知,每个人需要节约用水的量为1-0.6=2/5。
答案:D。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运算中有三分之一的试题都是通过传统试题略加修改而得的,因此在准备数学运算部分备考时,一定要认真练习往年的真题。
对近年公务员考试的试题进行跟踪研究,公务员考试喜欢将一些新的题目“重复”考查,直到绝大多数考生对这类题目熟悉之后,再换成别的类型的题目。比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2题与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60题,虽然在题目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最终的计算式却是完全相同。
【例题11】(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2题)
甲买了3支签字笔、7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32元,乙买了4支同样的签字笔、10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43元。如果同样的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共用多少钱:( )。
A.10元 B.11元 C.17元 D.21元
【例题12】(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60题)
买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甲3件,乙7件,丙1件,需花费3.15元;如果甲4件,乙10件,丙1件,需花费4.20元。甲、乙、丙各买一件,需花费多少钱:( )。
A.1.05元 B.1.40元 C.1.85元 D.2.10元
分析:如果不看具体购买的货物,两道题的计算式均可化为(3A+7B+C)以及(4A+10B+C)的形式,所求均为(A+B+C)的值而前者乘以3倍,后者乘以2倍,两者再进行做差可直接得到(A+B+C)的结果
答案:A(例题11),A(例题12)
不知是巧合还是可以安排,这两道题的正确选项都一致。
在此仍然强调,历年真题是公务员考试准备阶段的最佳练习题,只有在对历年真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练习之后,再进行模考练习才会有效。而每年考试中出现的新型题目,一般都会在其后连续几年的考试中反复考查,这些考试真题恰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所在。
行政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公务员职业所应具备的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对从事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行政工作能力的一种可能性的测验和验证,它是公务员录用考试当中一门重要的笔试科目。与单纯依靠基础知识的积累为主要方式的测验有所不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性质上是一种对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测查,要求应试者反应快速、敏捷,因此需要考生长时间的积累和在考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本文从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分析、十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变化分析及2010年命题趋势预测两部分进行阐述。
一、201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分析
对于应试者而言,备考201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首先应该了解的就是该测验要考查的是什么的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201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有详细的了解,才能进行目的性更强、针对性更具体的复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职业有关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我国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制的,主要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招考非行政领导职务工作人员。它主要是通过测量应试者的一系列心理潜能,从而预测其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相应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将从测试内容与考核的素质与能力要素两方面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情进行分析。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想要加入公职人员队伍的应试者必须面对的第一关,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且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应试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五大模块。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
1.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考查的是考生所掌握的知识面的广泛程度。其知识点覆盖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多方面内容。要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复习来提高常识判断能力的水平是很难的,应试者若想在这一部分有所突破,关键要加强平时的学习与积累。
2.言语理解与表达
作为一名公务员,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文字材料的能力,需要具备灵活、准确、简练地运用文字材料表达信息的能力。只有准确地理解别人传达的信息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信息,才能保证信息间的顺畅流通。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查的是应试者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阐述的能力、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已相对成熟,一般包括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两类。具体内容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3.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能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部分,它的强弱往往反映一个人对事物本质及事物间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公务员担负的行政管理工作、所面临事物间的关系和矛盾十分复杂,要处理好这些复杂的关系,必须具备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试题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内容。具体题型一般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4.数量关系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会有大量的信息要求管理者快速、科学、准确地接受与处理,而这些信息很多都是用数字来表达或者是与数字有关的,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只有具备数学运算的能力,才能胜任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作。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试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题型主要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涉及的知识和所用的材料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甚至大多数是小学或初中水平,但由于这部分题量较大,多数应试者没有十分充裕的时间仔细解题,因此需要应试者在复习时多注重解题的技巧,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尽量简便的方法选对答案,才能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
5.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文字资料、统计表和统计图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往往是以统计资料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要准确地作出决策,必须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与传递,并且能在统计信息中找出“关键点”,特别是处于社会中枢位置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和快速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考核的素质与能力要素
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考查的内容来看,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
1.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国家的公职人员,应该具备比一般人员更高的政治素质。尽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公职人员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为人民服务。
在当前国情下,对公务员的政治素质有以下三点基本要求:首先,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公务员是国家公仆,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维护群众利益,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通过自身形象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再次,应该具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从事公务员工作,就要坚守廉洁的品行,承担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正气和威严。
2.具备综合知识和较高的思维能力
公务员所面临的工作是十分复杂和多样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思维水平,反映了国家工作人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适应国家公务员工作。
3.具备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若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来解决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矛盾、问题,仍无法胜任国家行政管理这项繁重的工作.更谈不上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所以必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应变能力。
4.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写作能力
管理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国家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公务员需承担的工作越繁重,管理的能力越重要,科学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基础。写作能力主要是指对所从事的工作不但应具备口头表达能力,还应该学会文字表达能力,学会能用书面的形式把学习、工作的情况和思想收获进行系统地归纳和综合,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精神收获.才能发挥公文写作的工具性作用。
二、十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变化分析及2010年命题趋势预测
2000年是公务员考试规范化的一个重要年份.从2000年至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试题设置也逐渐成熟起来。为了应试者能更好地备考2010年公务员考试,下面将分别对历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变化和2010年命题趋势进行分析。
(一)历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变化分析
我们首先对以往十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型与题量分布情况,通过表格形式做一下介绍:
(其中“一”代表当年不考查此类题型,1×5题代表1种类型的大题里含有5个小题,下同。)
从上表可以看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都是客观试题,即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题型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或不定项选择题一般只出现在常识判断题当中,而从2004年开始.多选或不定项选择题也没有再出现过,未来这类题型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大。
2002年至2006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出现了分类考试的情况。尽管分类考试的名称有所不同2002年到2004年,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2005年和2006年,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五年的分类考试均是根据应试者所报考的职位的类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不管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还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某一题型的题量上两类考试有所不同。另外,根据两种职位的区别,所对应的考试侧重点、难易度也有所不同。但2007年至2009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又为一套试卷,不分类别。
在试题的难易度上,整体趋势是难度逐年加大,特别是近两年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难度明显有所提升。在考试时间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某些模块题型的变化又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应试者想要取得高分必须要具备更强的答题能力和更快的答题速度。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五大模块各具特点,下面将通过图表分别对各个模块的命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1.常识判断部分
根据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00年~2009年十年真题的分析与研究,常识判断部分的命题情况如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0年至今常识判断部分在整体上的变化有三:第一,在题型的设置上,取消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在2002年和2003年,常识判断部分曾出现过多选和不定项的题型,但从2004年以后,这两类题型就没再出现。常识部分的题型已固定下来,即仅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第二,考查知识点的深度降低,但知识面扩大。虽然在某一单一领域不会出现专业性太强、难度太大的试题,但常识判断部分整体涉及的知识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等相关知识,还经常出现对新闻时事、地理、历史等知识的考查题目。第三,加大了对法律知识的考查力度。尤其在2007年和2008年,常识判断部分的25道题均为法律常识题,虽然2009年常识部分放弃了单一性地考查法律常识的出题模式,但不可否认,法律常识仍是这一部分的重点所在。
2.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2000年~2009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命题情况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上表的观察可知,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考点题型种类多样,包括片段阅读、文章阅读、选词填空三大类,具体又可分为概括主旨型,文意推断型,词义、句意理解型,词语辨析型等命题类别。但文章阅读只在2002年和2003年的国考中出现过,2007年开始又加入了选词填空题,这样就使片段阅读与选词填空各占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50%。而命题的难度也逐年加大,近两年的试题中常出现迷惑性很强的选项。
3.判断推理部分
经过研究和总结,判断推理十年的题型变化如下:
本部分试题在总体题型上越来越稳定和规范,其中,图形推理、演绎推理(逻辑判断)和定义判断是这个部分必考的题型,近几年来,类比推理题型取代了事件排序题型,基本构成了图形推理、演绎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四部分组成的命题模式。
4.数量关系部分
经过研究和总结,数量关系十年的题型变化如下:
据上表可知,数量关系部分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大类题型。在数字推理中,以等差、等比数列及两者的混合为考查的重点,同时也会出现平方数列、隔次数列等形式的命题;数学运算题涉及的应用题型种类繁多,其中工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路程问题等类型出现频率较高,应试者复习时应注意对这些题。
十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资料分析部分命题变化如下:
资料分析部分,主要通过文字资料、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形式命题,每1类资料一般都对应5道题目。
近两年来,资料分析部分已没有了对纯文字资料考查的题型,而是采用图形、表格与文字资料混合的形式来命题,着重考查应试者综合把握各种资料形式的能力,题目难度也逐年加大。
(二)201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趋势预测
尽管近年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已日趋成熟、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题目设置上会一成不变。我们所作的命题预测并不是进行所谓的“押题”、“猜题”,而是多位公务员考试研究人员凭借多年经验,通过对以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变化及特点的仔细分析与研究,从整体上对201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可能出现的命题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应试者的复习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总体趋势分析
201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题型和题量上将保持稳定,五大模块的结构和顺序也将与2009年相同。但各部分中的具体题型变化是必然的,具体情况将在下文中分别作详细阐述。至于试题难度方面,按以往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近两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分析可知,2010年的试题难度可能会相对提高,这也是公务员考试竞争日趋激烈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2.各部分命题趋势分析
(1)常识判断部分
这一部分的考试定位已经非常明确,命题趋势也较为清晰,但有两点需要应试者特别注意:其一,在2007年和2008年.常识判断部分25道题全部为对法律知识的考查,但在2009年,又取消了单一考查法律知识的模式,有18道题目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所以应试者在备考中仍需要对各类常识加强复习,加强自己综合知识的储备。但不可否认,法律常识仍是这一部分的重点所在。其二,近年来,常识部分对时事的考查逐渐加强,因此应试者应多注意各领域时事新闻。
(2)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从2004年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取消了文章阅读题,从2007年开始,加入了选词填空题型,这种变化,在2010年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仍将保持。主旨概括和文意推断仍是片段阅读题中的重点,同时,题目难度会有所加大,特别在文意推断题中会出现迷惑性很强的选项,应试者应对这类题型进行针对性更强的练习。
(3)判断推理部分
这一部分的题型设置已基本稳定。2010年应该仍会由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四部分构成。值得注意的是,三项类比题及“对于”型题目作为较新的类比推理题型,在2010年中所占比例可能会很大,应试者要重点复习。另外,为了提高试题难度,逻辑推理题数量有可能会增加,相对简单的定义判断题可能会有所减少。即使题量安排上不做变化。逻辑判断题目本身的难度也会增加,应试者要特别注意。
(4)数量关系部分
这部分的总体题量不会变化,数字推理仍将会有5道题目,要注意的是在这部分可能会出现图形数字推理题。另外。等差、等比混合数列考查的几率会很大,应特别注意。自2004年以来。数学运算题目的数量均为15道,所以2010年数学运算题保持15道的题量是极有可能的。而且数学运算将以应用型题目为主,直接考查四则运算的机会不大。
(5)资料分析部分
2010年材料分析题将会设置4个材料。20道左右的试题。特别的变化之处在于,材料的类型将不会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资料或统计图、统计表资料,而很可能采用混合的材料形式,即在一篇材料中,文字与图表并存。在此基础上,试题难度在整体上也将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