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驾驶证扣分查询网:大道康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9:51:15
0-1 天母至尊 序
天母至尊 序
嗟乎,众生灵一落凡尘,受三毒之害,迷其本性而不悟,愿沉沦於红尘苦海之中者众,忘却极乐之家乡,而不知修真以养性,立德以造功,不知天堂之大道可行,却认地狱之末路为康庄,良可叹也。
自三皇五帝一道仁风,直传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均以五伦八德治世化民,敦化美俗,可谓升平之世。自周末以後,至於今数千年,弃道德而不顾,重财利如至宝,致成乱世,虽有麒麟之现,孔子、老子之生以济世,怎奈人心不古,世道浇漓,善者寡,恶者众,致触怒上苍,尅星下降,修罗坠凡,鬼动人殃,天灾地变,兵戈不息,厉气冲天,结孽障何时或已,余爱子心切,忧心不已。
今幸 玉皇大帝,不忍群生沉沦而不拔,聿思挽救,特降旨著作「大道康庄」一书,以阐扬大道真理,启发伦理道德,挽转人心向善,冀仁心见性於早日,期智者將陋风导为善径,挽狂澜之既倒,作中流之砥柱,其用心之良苦,实难能可贵。
兹是书既已著竣,特降此懿旨一道,以为序。
天运戊午年阳月望日
0-2 大道康庄的本质
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
大道康庄的本质
大道者:「宇宙自然之定理,人类之生命,社会生活生存之规律,谓之大道。浅言之,天理良心也,大路也,道德也。顺天地自然,无违天地定理曰「道」。良心所发之天性曰「德」。大道亦曰:「天道」,天道犹云:「天理」,疏云:「天云道、地云理、人云纪。」据此,天道即天理也。天道玄远,惟德以应之耳。康庄者:「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犹言四方八达之平坦大道也。然则,大道康庄乃四方八达之平坦大道路,即是宇宙自然之定理。其所表现者,有八大美德,曰:「仁、义、礼、智、忠、孝、廉、节」,此乃人生天地间,不可一日或离,可离非道也。浅言之,此八德乃人人必经由之道路,必须遵守之准则也。世人若能认清康庄之大道,省察自身之品行,勤修八大美德,终身实践而奉行,则内外双修可得,以达内圣外王之成果,希圣希贤,成佛成仙, 有何难哉?
0-3 学道 修道 成道
玉虚宫元始天尊
学道 修道 成道
道者、理也、路也,人生生活之准则也。是乃人人必须遵守,必须經由之大道路,是故,道者不可须臾离也,离者非道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乃「三字经」之起句,文字虽浅白,其含义甚深也。盖言人之本性,生成均是善良,待其长大所学之差别,而其性就有差异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学道:即学步也,学习道理也,依据大道之八大美德,按步而学之,谓之学道也。犹如幼孩之学步,逐步战战兢兢学而行之。
所以「学道」之好处:乃自然能生出弃暗投明之心理,对於辅助治安之不足,防范内在犯罪(造业)之心理,以及犯罪後之自悔,均能发露出善良之心性而觉悟、而悔改、而制造机会去行善,以弥补既往之过失,此皆学道後,始得发出人之善性。
修道:世人未能了解「修道」之意义者众,咸认为修道是一种修学道法之类,故以修道为迷信,此实错误之见解也。
修道之宗旨,不仅是行功渡众了愿而已,实要修明八德之道理,省察自己之品德,认清正路,发扬天理良心,发掘善良之人性,养成仁慈博爱之德性,而产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至情怜悯之心情,摒弃可耻之罪恶,救己救人,度己度人,克己复礼。
故修道,必须功果与品德,相辅相成,自身品德未能端正,何以端正他人?则修道之要,务须省察其日常之品行,慎独而笃行,勿怠忽慢,本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希贤希圣,以达内圣外王之成果。
成道:修道者,修至「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八大美德,融合於本性,一举一动,不违乎八德之境界。而性命达到双修,内圣外王之成果,能得明心见性,则道已成矣。大道无私秉正公 勤修八德始而终 
成仙成佛无难事 只在坚心肯用工内圣外王果已盈 明心见性自分明 
古来成佛成仙者 大道康庄任尔行世异羲农百感生 良心天理失光明 
康庄大道无人走 地狱乏门竟直行发扬善性挽颓风 八德勤修进大同 
圣佛仙神齐降驾 阐明真理启愚蒙
0-4 今之劝化
吕祖师
今之劝化
上天大开普度之门,为挽转世道人心向善,圣佛仙神下凡人间,处处开堂,方方阐教,用尽苦口婆心,藉飞鸾降笔,以诗文劝化人心向善,继而引用案证,阐明因果报应,或藉阴司审案,或描写天堂之极乐,地狱之惨苦,以儆人心弃恶从善,可谓用心良苦,怎奈人心还是执迷不悟。上天为鉴及人心之伪诈,若一味依照既往之度众方式而行劝化,已失去功效,咸认为过去鸾门之劝化方式已成为古老,而不符时代。今之劝化, 必须摒除迷信,引迷入悟,以真理启发仁义礼智信,开悟众生之善性,使其了悟大道乃是康庄,必须勇往直前。除维系斯文一线之不堕,而提倡诗学外,其他应以儒为宗,以神为教, 发扬光大吾祖先黄帝之遗绪,而励行孔孟之道,此乃现今之劝化也。
0-5 广成子仙翁
广成子仙翁 吾,历朝下凡度众,有:「朝问道,而夕成道者」,有听吾言「修善政者」,有「化干戈为玉帛者」,有「改过行善者」,有遵吾训「事业成功者」, 有「化猜疑而修好者」。吾这次再奉 玉旨下凡,编著「大道康庄」善书,阐明大道真理,劝化世人,愿人人上体天心好生之德,勤修「八德」以挽转颓风,为人应:行仁履义,克己复礼,发挥智海,精忠报国,孝顺长上,清廉守节,以进大同世界,须知人身难得,勿枉生在中土也。世人若能上体天心,念三界圣佛仙神,不辞辛苦,沐雨栉风,呕尽心血,降鸾著作「大道康庄」善书之热忱,广为助印劝世,造阴功积德,则上可荫其九玄七祖超升,下荫子孙发达,实造功果良好机会。如有人,敢毁谤此书,阻人行功立德,则将受天谴,打落阿鼻地狱,永不超升也。
1-1 大道康庄之谓仁
南海紫竹林观音大士
大道康庄之谓仁
仁:亲也。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论语:「泛爱众,而亲仁」。有仁德之称,亲切之谓也。
「仁」乃天下五大教,教理之源,儒教曰:「仁德心」。道教曰:「善良心」。释教曰:「慈悲心」。耶教曰:「博爱心」。回教曰:「恻隐心」。均不出於仁也。
所以「仁」就是心德,亦即是天理良心也。圣人曰:「万物同体,恻隐之心,仁也。」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去了私心,博爱及众,济人利物者,为仁也。亦即佛之慈悲与布施也。成人之美,亦曰仁也。
世人有意勤修「大道」者,必须由「仁」修养持久。人与人相处,要有亲切和气的心意,有了亲切和气的心意,发出於外表者,则有爱人、敬人的行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即「仁」之发端也。
凡有仁心者,常存成人成己的美德,绝无自私自利的心意,彼此视为一体,同存亲爱之心,此心乃仁慈、善良、博爱、恻隐、慈悲之心德也。
行仁的方法:乃先修养自己,而后达於待人接物的地步。所谓:「己立而后立人,己达而后达人,推己而后及人者也。」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即仁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即仁心之发现也。
欲达到仁心之发现,必须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亲、宽、恕、慈、惠」也。亲者,亲爱也,亲切也。
宽者,宽宏大量也,宽宏如太虚,度量如海深,能忍人之谓也。
恕者,推己及人,立仁成人,同情他人,恕之於人,恕之於物也。
慈者,慈悲也,上安下,上爱下也。悲天悯人之心也。
惠者,仁爱也,恩也,布施也。此五大美德,既能完成,则康庄大道可行,绝无阻碍也。愿世人、善为行之,则「仁」成矣!吾佛奉旨,凡有左记之事项者,均予秉公,记其功,以奏上天廷。一•代为宣扬,劝人阅读「大道康庄」善书者,每次记二功。
二•劝人助印「大道康庄」善书者,每次记三功。
三•乐助印刷费,印行「大道康庄」善书单行本,广为赠人阅读劝世者,每册记五功。
1-2 仁之表现
亚圣孟夫子
仁之表现
「仁」有仁人,亦有仁兽。仁人者,圣人也。仁兽者,麒麟也。「麒麟见,圣人出。」在周朝时代,曾出现麒麟,故有圣人孔老夫子之诞生也。麒麟生成麋身、牛尾,有一角,虽有武备,而不为害。其行步也,不履生虫,不折生草,故称为「仁兽」。麒麟尚有好生之仁心,人为万物之灵,岂可无「仁心」而不如兽乎?是故,「戒杀放生」乃仁之发端,有仁心者,始能为之。君子对於禽兽也,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也。所以「戒杀放生」乃行仁之一,愿世人,应体上天好生之德,戒杀放生以免多造杀孽。
凡力行「戒杀放生」者,则有:「亲、宽、恕、慈、惠。」五大美德也。仁兽麒麟尚好生 生虫不履草无惊 
惊心杀戮无人道 道入康庄善自明
1-3 夏禹治水
颜渊夫子
夏禹治水
夏禹王,乃夏朝开国之王,颛顼之孙,鲧之子也。姓姒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为「夏伯」,故亦曰:「伯禹」,治水有功,受舜帝禅位为天子,即以初封之地,「夏」为国号而有天下。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建都安邑,崩於会稽。即民间所敬拜之三官大帝中,「水官洞阴大帝」是也。
在古代尧帝时,因无防水设备,若逢大雨,则变成洪水泛滥,百姓被水淹没者,田园厝宅被水淹流者,不计其数,尧帝乃命禹之父「鲧」治水, 经过九载,因治水不得其法,致每次失败而无成。至舜帝即位,再命禹继承父业,治理天下之洪水。
禹乃抱定济民利民之仁心 立志要完成其父所失败之工作,乃随时率领一班治水人员,参考其父亲过去之失败原因,改变治水方法,疏通水道, 凿河导水,将洪荒一向未平之水,导流於大海,开山凿河,日夜辛劳,夜住山间破烂土屋,以粗菜糙米饭充饥,在睡眠之时,不脱鞋而卧,衣不整理,手带尘垢而结茧,擦破脚底,虽如此辛苦,也不厌倦而勤加奋发,在治水十三年之长久时间,仅有三次经过其自己家门,亦不进去休息,禹王如此不顾自身之安危,而以天下之忧为己忧之仁爱精神,所有治水工作人员,都被其感动,更加努力工作,因此而筑成中国九大河,将洪荒未平之水,及下大雨後所积成之洪水,全部引入大海,又将天下之地,划分为九洲。从此人民安居乐业,田园厝宅,都免受洪水之患。
禹王治水,为公而忘私之精神,实发自拯救万民於苦难之中,充分发挥其「仁心」,此乃夏禹王之「以天下为公之大道精神」也。
禹王有此坚定之「仁心」,舍私为公,治平天下之洪水,拯救国民於水患之中,故受万民之爱戴,其仁德流芳万古,死後为神为圣,享受千秋俎豆者也。
愿世人,应仰学大禹王之「大道精神,以天下为公。」发挥人之善性与仁心。治水丰功自古传 仁心大道德无边 
忧民忧国忧天下 舍己为公气浩然禹王治水抱仁心 功德流传直至今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公天下感恩深大道精神孰与俦 治平天下水洪流 
十三年里尝辛苦 为国为民划九州水官大帝列三官 圣德佑民磐石安 
俎豆千秋烟火盛 虔期济世挽狂澜
1-4 大道之玄奥
太乙真人
大道之玄奥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大道者,本是鸿蒙未判,天地未开之前,幽远之元气,聚集而为「玄元一炁」,谓之「大道」。是故,大道乃无形、无情、无名者也。然则大道无形,为何能生育天地呢?大道无情,为何能运行日月呢?大道无名,为何能长养万物呢?兹逐条说明如下: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自无极生出太极,由太极再生出两仪,两仪未分之前,其气尚是混混沌沌,其气即是玄元之炁,聚成而为一炁也。此玄元一炁,始启开自然之气,而分成阴阳之象,始定位乾坤也,故乾为天,坤为地也。
大道既是玄元一炁,当然无形质之可见,而生育天地者,乃生为生化, 育为含养。混沌初开,乃奠定乾坤,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即阳气,谓之乾也。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即阴气,谓之坤也。是故,天之系统乃开於子会,其轻清之气,有一万八百年,其气上浮而为天。地之系统乃开於丑会,其重浊之气,有一万八百年,其气下凝而为地。此乃大道生育天地者,亦即大道之「仁」、之「义」也。
然则,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何谓仁义耶?盖大道有仁心,大公无私而肇启天地,天能覆物,地能载物,万物众群生,尽受覆载之恩,此乃「仁」也。生出阴阳之气,而定位乾坤,万物秉气而化生,世界从此而造成,此乃「义」也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本属先天,无声无臭,情者本属後天,有作有为。无情是无为之道也。以大道之无为与作为而旋转周流日月,以普照天下,运行日月,而不越轨,为天地之定理,是故日月与五星,谓之「七政」,乃天之精华也。此乃大道无情,运行日月,亦即大道之「理与智」也。
然则,大道无情,运行日月,何谓之礼智耶?盖大道运行日月,一年三百六十周天,均守轨道而运行,绝不越轨是为「礼」也。日为金乌,月为玉兔,四季春夏秋冬之来往,均无虚照,是为「智」也。
⊙大道无名,长育万物
先天大道,何谓无名,因大道乃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有何名字乎?故,强名曰「道」。长养万物者,长为「长生」,养为「养育」也。万物是胎卵湿化,昆虫草木之类,皆得先天之气而生,此乃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亦即大道之「忠孝廉节」也。
然则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何谓之「忠」孝廉节耶?盖大道无名,无始无终,不变不易,是谓忠也。长养万物,是为孝也。万物之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昆虫草木之类,凛天地之气而生,绝无苟且之处,是为廉也。胎卵湿化四生,各循其生,绝无胎生之类,变成卵生者,亦无变为湿生化生者,是为节也。例如:种瓜得瓜,种果得果,绝无种瓜而得果者也。
所以大道本是「康庄」」,其本质所表现者,有「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八大美德。世人若肯回头向道,必须修此八大美德,则内圣外王,必有成果,成仙成佛不远也。
1-5 南极仙翁
南极仙翁
学而时习悦何如 温故知新信不虚 
愿尔诸生加勉励 勤修大道意安舒大道康庄本自然 勤修八德必心坚 
时机迫切应开悟 成佛成仙在眼前破除迷信正心神 切莫犯贪更背仁 
大道康庄应迈进 修身修德好为人代天宣化执桃枝 礼义之邦盛礼仪 
庶子殷勤修大道 圣门正是好明师人生不过几春秋 大道康庄趁早求 
莫待光阴推岁月 空留白发恨悠悠圣书今日降天京 有此导师度众生 
玄理玄机参造化 康庄大道永光明「大道康庄」善书之著作,乃天降此圣书以启化众生,此书之玄理与玄机,可参天地之造化,实是修道者之明师,凡修道者应及早虔求,希勿蹉跎岁月,若能了悟时机已迫切,速修大道之真理,则成佛成仙将不远矣!
2-1 大道康庄之谓义
太上李老君
大道康庄之谓义
义:宜也。谓事之「合宜」也。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亦即不苟取舍,能继时宜之谓也。「义」乃理之合宜而当行,必知天理之正,人情之欲。辨别正邪,明是非,深识事情之正理,而行之于事,此乃义之所在也。
孔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行事之先,必定要先详细思考,若合其正理,虽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而当赴之。若不合其正理,虽有大利大益,亦不可行也。是故,君子以义为利,小人以利为利也。
孔夫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所以「义」乃合乎人情,合乎群生也。见义勇为,相亲相爱,有公无私,力行其义,见危解危,见苦救苦,见贫济贫,勇于公而忘私,造福人群。此则为舍生取义,顺天理而无欲,心秉正直,利人公益,舍财布施,惠及于大众,知本报恩,知情之恩,还情以德,此皆大义也。
总而言之,无自欺,问心无愧,上无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合理则行,非理则退,合道则进,非道则隐,义之于进,则忠人之事,故忠义相随,则行之刚健无污也。
世人有意勤修大道者,必须修仁,亦必须修义也。见义勇为,尽其仁心,事务宜合于道义,待人信实诚挚,谦逊合礼于义,切不可作出不正之事,以损良心,亦不可作出不义之法,损人利己,此即义气之发现也。
欲达到义气之发现,必须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诚、勇、悌、明、耻」也。诚者:竭诚、忠诚、诚实、虔诚、为下克诚,事上忠诚之谓也。在位尽其职,为人谋,竭力而完成,无半点虚心假意也。
勇者:气盛无所畏避也。舍身成仁之谓也。勇行之志,见危授命,见义勇为,始终如一,至死不变其志,临危不乱其节也。
悌者:顺也,善事兄长之谓也,孔夫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矣。」善事兄长之道,非表面上听从而已,务须发自内心之真诚,兄长有难,当承担之,不可自求安乐而不顾,兄长有错,当和颜悦色劝解,以真诚感动之。
明者:光明也,有明白分辨是非,不苟取,廉洁自持,公私分明,做事清白也。
耻者:羞愧也,人不可无耻,知耻之道,要摒绝物欲色欲。若被欲迷心者,将做出羞愧之事也。
2-2 千里寻兄
文天祥夫子
千里寻兄
三国时代,关公与刘皇叔(刘备)、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为兄弟,立誓匡扶汉室,不愿同生,但愿同死。后来刘皇叔受命守徐州城,奉密诏欲讨汉贼曹操,岂知密诏败露,曹操遂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攻打刘皇叔。
刘皇叔与张飞,乘夜劫曹营,因中计而败北,皇叔单骑投靠袁绍,张飞奔向芒砀山而去。曹军又攻打下邳,关公出战被困土山,刘皇叔有一妻一妾均陷于下邳。曹操部将张辽,奉劝关公投降,关公乃约三事,其三事: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赡养,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
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曹操接纳三约,关公乃入城禀告二嫂后,引数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关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关公拜谢。操设宴相待,次日班师还许昌,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
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操引关公朝见汉献帝,帝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绫锦作战袍相赠,关公受之,穿於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关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也。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关公所骑之马甚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今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关公辞去,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薄,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礼毕,辽曰:「我荐兄在丞相处,丞相待你如何?」关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怀去志?」公曰:「吾因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必要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皇叔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操叹曰:「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后来关公出师,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解去白马之危,因而得知刘皇叔在河北袁绍处,又接到皇叔亲手书,其略云:「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乃写书托送信人带回奉上刘皇叔,其书答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舍命全交,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操,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为照鉴!」
关公欲向曹操辞行,曹操均避不见面,公不得已乃封金挂印,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下,分毫不带去,写书一封,辞谢曹操。其书略云:「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士,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想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写毕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递。请二夫人上车,关公上赤兔马,手提青龙刀,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迳出北门,过五关、斩六将,直望河北,千里寻兄而去。
以上故事,备述关公之义气;困土山约三事,秉烛达旦,不以新赐而忘旧赐,不贪富贵,不忘旧盟,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报恩曹操,封金挂印,留书辞行,五关斩将,千里寻兄,此皆出于「义」字。此「义」字,包含「诚、勇、悌、明、耻」也。
关公之义气,对于汉帝,对于刘皇叔,均抱着忠诚之心。见危授命,见义勇为,始终如一。对于刘皇叔,善事兄长之道,事嫂如事兄,兄长有难,独自承担而不背旧盟。恩怨分明,不苟取,封金挂印而辞行曹操。不贪图富贵,不被物欲所迷心,来去清白,其忠义两全,可谓千古第一人,故有「义薄云天」之颂词。
关公归天后,受上天敕命为「南天文衡圣帝」,又升任为「玄灵高上帝(即玉皇大帝)」。受世封为「武圣关圣帝君」,享万世之香烟。
愿世人,应仰学关圣之义气,发挥人之善性与义气,贡献国家与社会人群,始不辜负此生之为人,而生在中土也。虎将当年意气豪 丹心降汉不降曹
无贪富贵无忘本 千里寻兄义可褒
2-3 市义
朱熹夫子
市义
市,就是买卖的意思,市义就是买义,犹言买到「义心」之意。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为人慷慨,礼贤下士,他的门下有三千名食客。有一个寒士,齐国人,名叫冯谖,穷得自己连饭也吃不饱,他就寄托在孟尝君门下,混一口饭吃。
孟尝君问冯谖:「你有什么才能?」冯谖说:「我没有什么才能。」又问:「你有什么技能?」答说:「我没有什么技能。」孟尝君笑了笑,把他安排在第三级的食客中,吃的是粗菜淡饭。冯谖吃罢了饭,倚在柱子上,弹着他的长剑铗唱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有人告知孟尝君,就把他提升到第二级食客中,每饭有鱼有肉了。但他吃罢了饭,又唱起歌来:「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孟尝君闻知,再把他提升到第一级的食客中,出门就可坐上马车了。然而冯谖还不满足,又弹剑而歌:「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他不但要孟尝君养活他一人,还要求养活他的全家。孟尝君问知冯谖家有老母,便命家奴按时送粮食及费用,到冯谖的家里,彻底解决了冯谖的困难。
孟尝君在薛国的地方有很多田庄,农民积欠了孟尝君田租,需要派人去收账,冯谖应声愿往,孟尝君就把佃户们的欠条借约,交给冯谖,为他治理行装备车而往。冯谖问孟尝君:「我收到了账,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说:「你看我家里缺少的,就买点回来吧!」
冯谖到了薛地,把债户召集齐了,当众宣言:「孟尝君说了,你们欠他的债,都不用还了。你们的欠条借约全在这里,我当着你们面前烧掉,你们从此没有这笔债务了。」债户听到这个好消息,都高呼万岁,欢天喜地的去了。
冯谖回到齐国,孟尝君诧异他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冯谖说:「账都收齐了,所以回来得早。」孟尝君说:「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答曰:「我给你买了个『义』字回来。」孟尝君曰「什么叫做义呢?」冯谖说「我临行时,你吩咐我,看家中缺什么买什么,我看你家里有的是金银财宝,珍玩美女,缺的只是『义』。所以我到了薛地,就把债户召集齐了,当众把他们的欠约借据都烧了,宣称你不用他们还债了,债户们均感恩不尽,这不是给你买回『义』来了吗?」孟尝君很不开心,但也无可奈何,但对冯谖就很疏远了。
第二年,孟尝君不得欢于齐王,被革去相位,孟尝君携三千食客,到了薛国暂住,薛国百姓,听到孟尝君来了,扶老携幼,迎到百里以外,这时孟尝君才想起冯谖上次到薛收账,给他做了一件善事,乃对冯谖说:「今日始见先生所『市义』之功也。」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冯谖就以说客的身份到了梁国,对梁惠王说:「齐王放逐大臣孟尝君于诸侯之间,诸侯能迎孟尝君,则富国强兵。」梁惠王久闻孟尝君的盛名,即派使者偕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又告知孟尝君,拒不接受梁惠王之聘,并故意使齐王得知消息,齐王大惊,遂修书向孟尝君谢罪,请他回齐国为首相。这时冯谖又说:「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之后,冯谖又说:「三窟已成,君可高枕无忧矣。」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充分表现义之所在,孟尝君到薛地,始知「义」之宝贵。所以重仁义者必得民心归顺也。
孟尝君,礼贤下士,门下养有三千食客,可见其济贫救苦之仁心。冯谖给他「市义」而完成其仁义之为人,实难能可贵也。
2-4 仁不离义,义不离仁
济公活佛
仁不离义,义不离仁
孔夫子曰:「成仁」,孟夫子曰:「取义」,仁心必由义行来表现,仁乃是内圣的工夫,是发于内心的,但要由义而行之,故仁义虽是序异,实则道同,是相辅相成的,不得分离也。
义之道也,见义勇为,闻道尽心,力行其义,济贫救困,救苦救难,造福人群,舍生取义,始终不变其志,事事宜合于仁义,待人信实诚挚,谦逊合于礼义,事不越中庸之道,通达情义,故曰:「取义」。然则,行义,实皆出于仁心者也。
修道者,若能廉洁其身,养志知耻,进退合于义,正心、修身、齐家、立业、和乐、安居,则一家人可以孝悌和乐也。
故曰,取义当行:「诚、勇、悌、明、耻。」人如无诚,则虚伪无义。人如无勇,则贪生怕死,而无勇气。人如无悌,则无友善,而忘恩背义。人如无明,则不辨是非,其所言动,必无义举。人如无耻,则为非作恶,其所行动,则无仁义矣。取正行仁志不移 心存大义本无私
诸生乐善诚为勇 明耻修身好把持
2-5 豫让舍身取义
汉锺离仙翁
豫让舍身取义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义士,起初为范中行做事,因范中行待他刻薄,不予重用,乃去而事智伯,智伯很重用他。
智伯后来被赵襄子所灭,豫让为智伯报仇,计划要杀赵襄子,他扮成一个残废的人,走到赵襄子的厕所去,假装给他粉饰墙壁的人,想俟机刺死赵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眼皮跳动,心知有人要刺杀他,便叫人捉住粉饰墙壁的人,一问原来就是豫让。襄子知道他是替智伯报仇,感念他是义士,所以把他释放。
后来豫让又用漆涂在身上,剃去胡须和眉毛,自毁容貌,扮做一个乞丐,他又吞炭变成哑子,改了说话的声音,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豫先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以期刺杀。赵襄子将要走到桥上时,忽然他的坐马惊叫起来,赵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让来行刺了,乃叫人搜查,果然不错。赵襄子叹道:「豫让,你替知己报仇,人家都已知道你的义声了,这次我不再释放你,成全你吧!请你自己设法。」豫让也被赵襄子的仁恕所感动,请求襄子把袍子脱下来,他在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后自杀。
当豫让吞炭毁容的时候,其心腹的人,劝他不必受此苦楚,叫他设法假事赵襄子,然后乘机行刺,比较容易而不受苦,豫让笑着对他的心腹说:「照你的说法去做,是不是叫我为先前的知己,去杀后来的知己,替旧主人杀新主人吗?我今天所以这样做,自己吃点苦,目的是要表示君臣的『义』罢了。如果照你的办法去做,那就是乱义。」
又孟子也说过:「生,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二者没有办法同时得到时,我宁愿不要生命而去争取义。」所谓:舍身取义也。
所以,舍身取义,就是为国牺牲,为正义真理不顾生命的危险,去完成他所负的任务,不受辱不偷生,为了朋友的危难,忘身地去拯救,不管事情之成败,只要自己尽了力,付出生命的代价,尽到朋友的义气,取得了这「义」的本分,愿世之勤修大道者勉之。
2-6 石碏大义灭亲
太白仙翁
石碏大义灭亲
春秋战国时代,卫国人州吁,弒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卫君,因而引起了文武百官之不服,及百姓之不满,要派人到洛阳禀奏周王,兴师问罪。州吁很着急,便和他的同谋者石厚,商量对策,怎样才能稳定人心。
石厚说:「我父亲在朝廷为官,德高望重,现虽然退休家居,但他的声望还在,如果把他老人家请出来,我想文武百官与老百姓,一定会听他的话,您的官位也就稳固了。」
石厚的父亲石碏,本是卫桓公的重臣,因不满卫州吁的所作所为,乃告老还乡。今见石厚回来求问良策,便说:「由来诸侯即位,应得周王许可,要是周王答应了,还有谁不服呢?」石厚续问:「怎样才能得到周王许可呢?」石碏答道:「陈桓公得宠于周王,又和我深有交情,如你们得到陈桓公的帮助,在周王面前说几句好话,那周王一定答应的。」石厚把他父亲的话,转告州吁,两人大喜,立即带些礼物出发到陈国去。
石碏也写了一封信,暗地里打发人送给陈桓公,大意说:「卫国不幸,出了祸国殃民的乱臣,今州吁与石厚二人共谋,弒君自立,我年老了,无力处治他们,只好想法叫他们上贵国求教,请你本着正义,把他们治罪,给卫国除害。」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捉住了。陈桓公派人到卫国问怎样置这两个人,卫国派右宰相赴陈国,杀了州吁。致于石厚,大家为了感恩石碏之良谋,都主张从轻处置。但石碏说:「小子不忠不义,留他何用?」立即派管家赴陈国把石厚杀了,石碏以国家之大义,灭父子亲情的做法,真是发扬大义灭亲之正义感,充分发现「义」之所在,得到后世人的赞许。
所以凡有「正义」的人,不顾一切私情,而依照法律公理来制裁不法之徒,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有这种正义的态度。乱臣贼子莫猖狂 祸国殃民最可伤
大义灭亲伸正义 忠心千古永流芳
2-7 修道之涵义
通天教主
修道之涵义
「修」者,饰也。治也,整备也。「道」者,理也,天理良心也。中庸曰:「修道之谓教」。「修道」就是修饰其道理之正确。浅言之曰:「修学正道真理,而行善德之谓也。」所以「修道」就是整备正确之天理良心,而行善德,不作坏事,不履邪径,发扬人的理智与善性,谓之「修道」也。世人误会「修道」乃是道家之修行而已,殊不知「修道」乃是普天下之人,不分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人人均要「修道」,修道是为人处世,必须之德行也。
士人若不「修道」,则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而无忠臣,孝子,义士之出现。所以士人必须「修道」以发扬其善性,养成其善德,始能对国家社会人群,有所贡献也。
农人若不「修道」,不但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亦难以出现善德笃厚之农家。农人若无善德,一味游手好闲,则对于耕耘不力,不依时节播秧、除草、施肥、灌溉、收获等,就难以增产。农作物若无增产,则影响民生至巨。所以农人亦应「修道」,发挥其善性,努力于农业,以期贡献于国家社会人群也。
工人若不「修道」,不但不知「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可贵,其工作如不守道德,则偷工减料,只贪图不义之财,而不顾其信用,致工业不能振兴,间接、直接影响国家社会之需要。所以工人亦应「修道」,发挥其善性,致力于工业之发展。
商人若不「修道」,则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而昧其本来善良德性,一味贪图厚利,而成为奸商,失去商业道德,不择手段,欺骗顾客,以图不义之财,则扰乱社会之秩序,而损害商场之信誉,是故,商人亦应「修道」,以发挥其善性,而求正当之利益,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所以,男人若能认真「修道」,就能了悟奉行三纲五常。女人若能认真「修道」,就能遵守三从四德。是故,「修道」乃为人处世之德行,人人若能「修道」,实践奉行,则尧天舜日之重现,指日可待也,愿世人勉之。人性由来本善良 只因昧却此灵光
勤修真理明心地 大道康庄达八方
3-1 大道康庄之谓礼
释迦牟尼佛
大道康庄之谓礼
礼:履也,礼者,何以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者,礼仪之称。又礼者,理也,礼乐记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乃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故曰:「礼乃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人之品行节文也。所以,人不学礼,无以立也。」「礼」为人之品行节文者何也?节文是内外之工夫。节者,无过也。无不及也,合乎中道之谓节也。文者,礼之外,在重文饰也。内为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外可使众生得其安份之功也。节己之欲,以离怨。节己之情欲,以达节人之情。故礼乃为人处世之要道。礼以节己,礼以文人,礼以文表达之,合乎中道,故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矣。」
然则,「礼」之用,乃表现人身无染邪气,有恭敬心之意。人若有恭敬心,定无邪念,自然生出敬爱之心情,若有敬爱之心情者,则其对长辈定有恭敬礼貌之表现。对晚辈定有慈悲爱惜之心矣。所以「礼」乃以互相尊敬为原则。
所以,人有万物之灵,而为万物之上,均不可无礼而乱秩序,人若无礼,则与禽兽何异乎?
论语颜渊问礼,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勿乃为人立身之本,若能依此而运行,则近「礼」矣!
所以,「礼」有包涵:「貌、敬、谨、谦、让」之五大美德。兹将「礼」之五大美德,分述如下:貌者:容仪也、容貌也。貌曰恭,行之端正,求实而不求虚,内诚外端也。身正从容,举止从容,威而不猛,神态怡然,故谓之礼貌也。
敬者:敬惕也、尊敬也、诚笃也。人之一举一动合乎道,一言一行合乎理,举动言行,发之于正,心思无邪,此乃敬惕之功也。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发于中心之敬,是谓尊敬,礼敬也。朋友之交,贵乎诚笃,交久而越敬,不失其初之交,是谓笃之敬也。
谨者:慎独也,心之动,行之谨,慎独存诚。仰不愧,俯不怍。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光明正大,现隐显微,皆合乎谨。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工夫,贵乎省察研几,去恶存善。此皆谨慎务实,合乎中道,行之必合乎礼节也。
谦者:逊让也,谦己进修也,存养也,敬也。虽有其功而谦逊不夸其功。虽有其善而谦逊不扬其善。为世劳而无怨,乃谦之功也。不耻下问,乃谦之进修也。谦逊为存心养性之本,谦逊其心而存养其性,谦恭待人,谦和接物,上下和睦,无争无斗,无怨无恨,无嫉无妒,此皆谦逊之德也。史记乐书云:「君子以谦退为礼,心有谦逊之德,外必有合乎中道之礼仪也。」
让者:「己之所有,推之予人也,推贤尚善也,厚人自薄也,忍辱也。礼曲礼曰:「退让以明礼。」尧典曰:「允恭克让」,让之为礼仁心之德所生,为君子让贤得众也。仁人君子有让人之美德,不以小过而责人,不以小失而怨人也,居上而不骄,谦让温和,居下而不悖,礼让以法之。此谓让逊之德在内,让笃之道在外也。为人绝无自私偏袒之心,见贤则举,见善则扬,恭敬和顺,让逊和众,此皆让之工夫也。此五大美德,是学「礼」者,必须先学先修之要项,言之虽易,行之不易也。愿世人善为修之,切勿因行之不易,而退步不修,须知:「世间无难事,只怕心不坚。」勤修则可礼可成,而大道康庄,可任你行矣。
3-2 坐怀不乱,重视礼节的柳下惠
吕祖
坐怀不乱,重视礼节的柳下惠
柳下惠乃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姓展禽,名获,字季,常居柳下,死后,谥曰:「惠」,故称「柳下惠」,是一个生得很美貌的男子。
有一天晚上,一个暗恋了柳下惠很久的美丽女子,终于找到机会来接近他,那女子对柳下惠细细的倾诉思慕之情,后来竟不由柳下惠分说,硬要拥抱着他,就这样,那女子把柳下惠弄得一塌糊涂。柳下惠没办法,请她走,她不走,要动气,又觉得自己无礼,便闭起眼睛来端坐着,那女人便依偎在柳下惠的怀里,一直到天明才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自古流传至今,可见柳下惠对于礼之重视也。
嗟乎,现今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已失去了伦常礼节,男不遵礼教,女不守贞节,更以偷香窃玉,红杏出墙等之伤风败俗事情,层出不穷,可谓弃孔孟之道,已到极点矣!莫怪社会上,奸杀、强暴、通奸等等之案情,时有所闻,已无「柳下惠」之再生,坐怀不乱之正人君子矣。
愿世人,须知我国乃礼义之邦,人人应遵守礼教,以免造孽而触犯天颜,致降下灾劫。但世人尚未能了悟,沉迷不醒,良可叹也。
3-3 孟母训子注意礼节
天上圣母
孟母训子注意礼节
孟母乃孟子之母亲也,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为子思之门下生。从小就丧失了父亲,由孟母一手教养成人。
孟子在二十岁时就结婚了。有一次,因他有急事,没经过叩门,就匆匆忙忙跑进寝室,不料发现他的妻子竟蹲在房中,(注︰蹲,虚坐也。)在那时,妇女不正襟而坐,是很不礼貌的。孟子就很生气地跑去告诉母亲说:「我的妻子不懂礼貌,我要跟她离婚。」
孟母忙着问他:「她有什么不对的行为吗?」孟子答道:「她在房中不端端正正地坐着,却蹲着。」孟母又问:「你怎样会知道她蹲在房中呢?」孟子回答道:「是我亲眼看到的。」孟母又问:「你进房间之前,先喊了一声吗?」孟子回答道:「没有。」孟母就说:「这样看来,不懂礼貌的却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妻子。礼记上记载着:『在进入房间之前,应当先有所表示。』你难道忘记了吗?我们不可乘人家不备的时候,去找人家的错处。你进房间之前未曾喊一声,她也许有她的事情,说不定当时她非蹲不可呢!你匆匆忙忙地急着跑进去,这实在是你自己的错误,还要怪你的妻子吗?」
孟子得到了这番教训后,知道是自己有失礼貌,感觉非常地惭愧和不安,于是以后都随时随地注意礼貌,恐怕有失礼的地方。
所以,为人必须遵守礼节与礼貌,我以礼貌待人,人亦必以礼貌待我。语云:「人无礼则野」,人若无礼,则与禽兽何异?愿世人应遵守礼节,随时随地重视礼貌,以免有失礼的地方,而被人所不齿也。为人处世学忠良 谦敬心怀德可扬
孟母训儿尊礼节 金言懿德永流芳
3-4 信陵君礼贤下士
欧阳修夫子
信陵君礼贤下士
春秋战国时代,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号称信陵君。生性好客,礼聘天下之贤士,家中养着三千个门下客,他听说夷门地方有一位隐士,名叫侯嬴,年纪已七十,信陵君心甚仰慕,想邀请他到自己的门下来。
有一天,信陵君大摆筵席置酒宴客,等到客人们都坐下之后,他把自己左边的坐位空留着,驾了马车,亲自去迎接侯嬴。侯嬴穿着破旧衣服,一点不客气,上了信陵君的座车,信陵君亲自执着马鞭,很恭敬地为他驾车。在半路上,侯嬴碰到他的老朋友朱亥,又下车来和朱亥交谈,故意立谈了很久,用意是要观察信陵君是不是有厌倦的表情,但是信陵君愈显和气。侯嬴看信陵君的态度越来越恭敬,才再上了车。信陵君的侍从,看到信陵君给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老头子,执着马鞭驾车,暗中都在窃骂侯嬴。
信陵君家里的客人,有许多是魏国的将相等有名人物,等他开席,信陵君驾车到了家里,恭敬请侯嬴坐上首始开席,并亲自给他斟酒,所有客人都觉得惊奇不止。
古时节的宴客,是左边的首位最为尊贵,信陵君虚左席以待侯嬴,是尊敬贤人之礼,也就是表示求贤的态度。所以,以礼待人,必得人心之谓也。
愿世之修大道者,应遵「礼」而修,须知我待人以礼貌,人亦必以礼貌待我。故,人如无礼,则不得人心,被人所不齿也。待人礼貌得人心 敬老尊贤直至今
如此胸怀如此德 信陵君誉满儒林
3-5 以礼让感化人
李铁拐仙翁
以礼让感化人
管宁字幼安,三国时代,魏、朱虚人氏,从小很喜欢读书,所以成为一位很有学问的人。
管宁平时的态度非常谦恭礼貌,说话的语气很温和,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跟他在一起聊天。他常以孝悌的道理,礼让谦和的道理告诉大家,因为他很诚恳,所以大家都很乐意接受他的意见,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一切不良的社会风气,都会立刻改变,成为一个风气敦厚的地方了。
有一次,管宁恰好住在一口公井的旁边,汲水的人很多,因为人多,争先恐后,男的不让女的,少的不让老的,时常吵起来。管宁看了这种情形,心里很是不安,他就立刻买了许多装水的器具,放在井旁,自己前往把这些器具装满了水,以便来汲水的人取用,他有如此礼让谦敬助人的胸怀,却不让人知道。所谓:「行善不给人知,谓之真善。」
后来大家都感到很奇怪,到底是谁这么好心地,在查问之下,始知是管宁所为,于是大家很感动,以后凡是来汲水的人都互相礼让,男的礼让女的,少的礼让老的,不再有争吵的事情发生了。
又有一次,管宁的邻居养有耕牛,有好几次这牛因无人看管,跑到管宁的田里践踏,把农作物都踏坏了,甚至于有的被吃掉了,管宁不但没向牛的主人说些什,反而把牛牵到阴凉的地方,不让强烈的太阳晒坏了牛,再用食料饮水,供应这头牛,比他的主人待牛更好。牛的主人听到了这件事,感到很惭愧。
此乃管宁心中抱着「貌敬谦让谨」,有「礼」之五大美德,故能感化世人也。愿世人仿学管宁之为人,勤修礼让,则大道康庄可任你行之矣!礼让行为感化人 管宁正是好修真
诸生仿学成功果 大道康庄可履新
3-6 大道康庄在何处
地藏王菩萨
大道康庄在何处
大道者,大路也。康庄者,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即平坦之大道路也。但此平坦之大道路,是回天堂极乐之正路,不是凡尘之俗路,亦不是崎岖难行之羊肠曲路,亦不是花街柳巷之邪路,亦不是颠入苦海之迷路,亦不是坠入轮回之末路,是一条上天堂极乐世界之正大光明之大道也。
然则,这条光明正大上天堂之大道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在世人的本性中,所以世人若能了悟,修身养性, 则其本性光明,自能出现大道就是康庄。孔夫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就是说,世人日常之出入,必由门户经过,为何不由此大道路而行耶?
既然大道康庄是在世间人人的本性中,世人必须勤修大道康庄之「仁义礼智忠孝廉节」八大美德,其本性自能光明,其大道自能康庄,上天堂之大路,自能平坦而无阻碍也。
世人若能修好本性之大道,光明而康庄,则可达到「超生了死」的地步。「超生了死」就是超出阴阳,跳出五行,脱离轮回,登上天堂,免了生生死死,免了沉沦苦海,免了万劫不翻身的苦恼。
盖人生在世,阳世并非乐土,是活地狱,怎么说呢?例如:富贵贫贱之人,皆不离烦恼。富者思欲再富,贵者思欲再贵,均贪无止境,故不离烦恼。贫贱者,贫者不安贫,贱者好自专,故自惹烦恼与忧愁,日日苦恼衣食住不如人,所以说是活地狱也。死入阴间,亦非乐土,是死地狱,入地狱,必受阴司审判其在世之功过,过多于功,则受阴律之制裁,故谓之死地狱也。惟有上天堂。始能永远得到极乐。所以为求超生了死。必须勤修大道。由此康庄大道,直上天堂享受极乐,以免再降尘世,免受四生六道转轮之苦也。佛说:「人身难得,东土难生」。现世之人,既得人身,又生在东土,应修明大仁、大义、大礼、大智、大忠、大孝、大廉、大节,做一个忠孝廉节之忠臣孝子,做一个仁义礼智齐全之善良人民。其死后,自能登天堂极乐,否则,坠落地狱受万般之苦楚。
如岳武穆王之精忠报国,如关圣帝君之大义参天,如虞舜之大孝等人,均名留千古,享受万世之俎豆。故,天堂与地狱之路,皆由人自选择也。现「大道康庄」之圣书,是导人上天堂之捷径。亦是社会教化之良书,希世人好自研读而修之,则康庄大道在眼前也,各自勉而修之。
3-7 勤修大道可解冤孽消祸劫
释迦牟尼佛
勤修大道可解冤孽消祸劫
大道就是人之本性,人之本性,由来是善良无邪的,因其本性被贪、利欲所蒙蔽,未能发挥其善性,故其人若一兴念,就涉及贪私偏邪,一举动,就是阴险狼毒,无所不为,致贻害社会不浅,所以人人必须勤修大道,使其本性光明,发生智慧,明白是非曲直,善恶邪正,始能自知改恶从善,去邪归正,作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所以勤修大道,即是人人的明师。
何谓勤修大道可以消祸劫、解冤孽呢?因祸劫冤孽,皆由人自造得来的,因人之善性早被蒙蔽,弃了八德,重视利欲,所作所为皆违背天理良心,而结怨于人,自造冤孽,惹灾祸而成浩劫,所以欲消劫厄解冤孽,必须勤修大道,遵行八德,使其本性光明,自能做事不敢违背天理良心,则可避免结冤造孽而惹灾祸,则可消浩劫者矣。
因勤修大道,遵行八德,则可发现天理良心,自然自知祸劫之所由来,冤孽之所由结,自能痛悔既往之过失,诚心而忏悔,极力行功立德,以补偿宿孽愆尤,如是自然冤可解而孽可消,一身无所牵缠,其所作所为,悉依八德是遵,那有再结冤孽之理!似此不结新仇,无存旧怨,身心轻爽清净,自然冤孽可解,祸劫可消也。大道修来率性真 天良作事不违仁
可消祸劫消冤孽 了悟明心最可珍
3-8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玄天上帝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山堂肆考云:「屠儿在涅盘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按:放下屠刀,即善心之发现,此善心与佛心之慈悲无异,故云立便成佛也。)
放下屠刀者,就是不乱杀生灵的意思,立便成佛者,就是立即可成如佛祖之慈悲心肠的意思。
犹言,过去为非作恶的人,若能立即悔改,去恶从善,就是善人也。孔夫子曰:「谁能无过,过则勿惮改。」能知悔过者,便是善人也。
4-1 大道康庄之谓智
宗圣曾参夫子
大道康庄之谓智
智:就是智慧,就是智识、智灵的意思。是为人适应环境的普遍思考能力。
李老君曰:「绝圣弃智」。圣智就是才之善也。「智」为人的智慧。为人如无智慧,则是愚痴的人。为人处世,如要适应环境,务要有记忆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想像及判断是非的智力,始可以应付日常一切的事物。人若无智,则昏昧无知,不识事理也。
人有胜过万物的智慧,智慧就是灵,故曰:「人有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有超过万物的智慧。灵者,能明哲妙法妙理,能除却烦恼与障蔽,故能脑智常清,不为名利所蔽,不为声色所诱,是故,明智者,永不会造业而受苦也。
然则「智」之用,若用于正当者,则其行为方正,所以「智欲圆,而行欲方」。若用之于不正当者,则其行为偏邪而不正,无所不用其极,其贻害社会人群者,实不浅也。
所以「智」有包涵「博、知、达、命、穷」五大美德。兹将「智」之五大美德,分述如下:博者:博爱的意思,亦是广大通达的意思。博之于「人道」者,博爱及众,广泛深远,高明至诚也。博之于「天道」者,大慈大悲,大圣大德也。博爱的范围甚广,民胞物与,广施恩惠,济众生于患难危急之中,可以为圣也。论语,子贡问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夫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知者:识也,有良知,始能辨别是非。有知人,才知彼知此,而后才能辨别正邪。有知人的善恶,然后行其道,则不致生出了异端邪恶。有知止,才能适当而止。不会超出范围。有知中道,然后可以行道,不知道,何以行道哉?
达者:就是通达,开悟,达观的意思。通达者,达己达人,言而有信,做事不虚伪,以求诚实。开悟者,启开智慧,远达广博,而明事理,明识是非善恶,达观者,无沾滞之意,通达事理。凡事逆来顺受,不为外欲所蒙蔽,不为外景所迷惑,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人处仁,与事取义,成者不骄,败者不馁,人说我的好处,我亦不喜,人说我的坏处,我亦不怒,一切喜怒哀乐,发之于中,不为境遇所拘束也。
命者:就是天命,就是性,亦是立志之意。由天赋与吾们的命,就是性,所以知命就是立志,人若能穷理尽性,是谓知命,人若抱道安命,居之则无倦怠,行之以尽其忠,劳而无怨者,则泰然而不骄傲。所以率性行道,进退合宜者,谓之命也。人既知天命,自能立志,固守其志节而乐命,绝不敢妄越天命也。
穷者:就是止也,极也,穷理尽性也。礼儒行云:「儒有博学而不穷」,即不止也。易说卦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尽性者,大凡有事则有事理,有物则有物则,研其事理,究其物则,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所禀之性,天之生物,无论大小粗细,各有其理,名有其则,穷究则理自明。然欲研究万物之本性,当推求其自然之势,若以私意去穿凿附会,终不能见其功也。是故,智者之知,无不发自于心。心通其事,真实不虚,而不蒙蔽其心。作事合道与义,是为真知。故真知者,知我智慧之为也。心灵所知,灵应莫测,知事亦知物,必得中道,到后方可通达事物之至理,以应万端而达其道。且人之心也,应物而感,是非有别,心正发于正,是谓心之智,施于事而知其物,心之有偏,发于不正,是谓不知其物而失于智,而误于事。故心正而智于事,则可穷达其道,以见天命之性也。
此五大美德,是学「智」者,必须学先修之要项,愿世人善为修之,则大道康庄就在眼前也。
4-2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延平郡王郑成功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汉,琅琊阳都人,有经天纬地之大才,出鬼入神之大智。初因天下大乱,躬耕南阳,不求仕进,受刘皇叔(刘备)三顾草芦敦请之恩,始出辅佐,善用智慧,运谋战略,收四川定西蜀,开蜀汉基业,安定国家之良谟。汉中王驾崩,临终受命,力辅后主,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卒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刘基字伯温,明太祖朱洪武的开国军师,辅佐太祖一统天下。有一日,行兵过定军山,与将军常遇春,进谒诸葛武侯墓,见武侯墓碑上刻着:「天下第一军师诸葛武侯之墓」字样,心中甚是不满。说道「诸葛亮辅佐刘皇叔打天下,不过得到三分之一的蜀国而已,竟敢称为天下第一军师,我辅助太祖一统天下,尚未敢自称天下第一军师。」乃命常遇春将墓碑取下,常遇春欲取下墓碑之时,竟被墓碑吸着不能动作,常遇春惊出一身冷汗,适时在墓牌上浮现两行小字:「卸我碑,常遇春,添我字,刘伯温。欲免出厄,脱甲而逃。」常遇春乃速将战甲脱却,始得逃出。
刘伯温看此情景,始惊骇而惭愧,心服诸葛武侯之智慧,有预知未来一千数百年后,所发生的事情。即提笔在武侯墓碑上添题「真真」二字,为「真真天下第一军师诸葛武侯之墓」。
此乃诸葛武侯有经天纬地的奇才,预知未来之智慧,莫怪刘伯温拜服的五体投地,惊骇不已。盖因古之战士,均穿着铁制的战甲,诸葛武侯的墓碑乃用吸石(磁铁矿)所制,故铁甲被吸石吸着,不能脱身也。
4-3 大智若愚
达摩祖师
大智若愚
大智者,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之性。故其灵台明朗,不蒙蔽其心,作事皆合乎道与义,不自夸其智,不露其才,不批评他人之长短,通达事理,凡事逆来顺受,不骄不馁,看其外表,恰似愚人一样。
好自夸其才,必容易得罪于人。好批评他人之长短者,必容易招人之怨,此乃智者所不为也。故智者退藏其智,表面似愚,实则非愚也,谁都不识其智耳。所以学智不难,若苦心精研而修之,则可得到其智。但,学愚则难也,因世人,均有好名之心理,均有好夸之行为,故,「愚」难学也。孔夫子曰:「大智若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4 智仁者戒杀不食肉
文殊菩萨
智仁者戒杀不食肉
世人凡有仁智之士者,均了悟戒杀放生之德。持斋不食兽肉之因,为肉字乃表示「人食人」之故也。盖因兽类亦有生灵,不一定其前世亦是人类所转世者,若人食其肉,岂不是「人食人」也。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之发现也,是智者之所不为也。肉字内中人食人 可怜俗子不知因
四生六道生灵在 莫积冤愆合智仁
5-1 大道康庄之谓忠
盖天古佛关圣帝君
大道康庄之谓忠
忠:竭诚也。为下克忠,事上竭诚也。危身奉上,险不辞难也。「忠」乃心专意诚,不偏不倚,专诚唯一,忠心无二,逢事不苟且、不颠倒,不轻举妄动。孟子曰:「教人以善谓之忠」,「忠」乃在位尽其职。为人谋竭力而完成,绝无半点虚心假意。
「忠」乃事上要尽其力,尽其诚,始终如一。不可有始无终,不可中途变节,不可见利思迁,不可受困苦而变其志。
「忠」乃上有危难当承担之,且替其解围。虽有生命之危,亦在所不辞。上有忧患,如己之忧患,时时替其担忧,尽力去化灾成福,化险为夷,若不成功,当以成仁取义,不可贪生怕死,当力而为之,乃忠之至也。
见善思齐,见义勇为,忠于行道,无妄心,无妄为,心存忠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始终忠心耿耿,毫无懈怠,临险不却,临危不变其志。忠于勇为,此乃古今不易之忠义也。
所以欲达到忠心之发现,必须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义、诚、勇、竭、正」也。义者,宜也,合乎人情,有公无私之谓也。
诚者,真实也,真心也,天真纯一之谓也。
勇者,气盛无所畏避,舍身成仁之谓也。
竭者,尽也,不二也。
正者,方直不曲也,不偏也,矜庄也,谨慎庄重。此五大美德,若修而行之,则大道自是康庄可行,而「忠」成矣!
5-2 现世之谓忠
哪咤三太子
现世之谓忠
从前君主时代,所谓「忠」者,是臣子对君王而言,现在民主时代,是人民对国家而言,凡处事接物,能够尽心尽职,不欺骗,不妄为的都叫做「忠」,自古至今皆然也。
今日我们说「忠」即是爱国家,爱护民族,尽心尽力,为公忘私,将此身献给了国家;为公务员者,不贪赃不枉法,尽其职务,为人民效劳。为人民者,安份守己不犯法,尽其国民纳税义务,不论男女老幼,不分富贵贫贱,都有他们应尽的忠忱。
可见现世之谓「忠」,是连自己也计算在内,浑然一体,扩大到国界最后边沿,不似从前君主时代的范围,至限于君臣之间也。
5-3 正气凛然的忠臣文天祥
南天监察天君
正气凛然的忠臣文天祥
文天祥,宋朝,吉水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他出生于世家,父亲是一位很正直不阿,教子有义方的长者,文天祥就在这良好的环境下慢慢的长大。
文天祥在十八岁时参加县试,中了第一名的秀才,在州的乡试,中了举人。廿一岁入京会试,中了第五名的进士。典试的时候,被皇帝赏识,点为状元。由于他文章很好,皇帝很高兴地说:「此乃天之祥,宋之瑞也。」所以他又有一别号叫宋瑞。
文天祥高中状元以后,盛传蒙古人正准备南来侵犯宋朝,这时人心惶惶,而朝中之大臣却有人主张迁都,以避敌人之侵害。文天祥听了很是气愤,曾上书请皇帝斩杀力主迁都的不忠份子,并极力主张废藩镇,编新军,荐用人才,富国强兵,以便抵抗外侵的蒙古人。但皇帝宋理宗却缺乏果决的意志,文天祥中肯之主张未被采用,他很失望地暂回故乡,等待将来有机会再出来效忠国家。
可是,元军势如破竹南下,宋军无法抵御元军的锐势,节节败退。不久的时间,襄阳失守,元军南取夏口,东取建康,国运垂危。这时文天祥认为自己非出来救国不可了,于是即刻应召到湖南去供职,曾受到湖南安抚大使江万里丞相的鼓励,文天祥很是感动,决心报国救民。
这时宋恭宗在位,因有贪生怕死无耻之人降敌,引元军攻下鄂州,沿江东下,锐不可当。恭宗祇好下了勤王的诏书,在江西赣州供职的文天祥,接到了皇上勤王诏书后,很是悲伤,不禁痛哭流涕,立刻发动各地英雄豪杰,共赴国难。但因地区狭小,才召募了一万多人,又都是未经训练的壮丁,于是有人劝他不要白白地去送掉了生命,而文天祥很悲痛,且义正严辞地说出了救国于难的一番大道理,大家听了很受感动,都愿意效命,在他领导之下共赴国难。文天祥把全部家产都捐献出来做为军费,亲自率领这一万多人的军队,向京师临安进发。
这时局势很是危急,朝廷的大臣大多数主和,因而主和派得势。文天祥的主张均未被采纳,贪生怕死的人很多,大家认为求和才是苟生之道。很快地,元军的先头部队已迫近京城,文天祥主张与元军作一死战。但这时主和派领袖陈宜中当政,文天祥的主张终没被采纳,依然在进行和谈。文天祥被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支撑这个危局,不得已只好自己去到元军营中谈判,并要求元军元帅伯颜,先行退兵然后再谈条件,而伯颜态度骄慢,百般地威胁文天祥,但他始终不屈服,使伯颜更加看重文天祥。
伯颜把文天祥留在元营里,就把其它跟着而来的随从打发回家,文天祥在元营里很受优待,但他没忘救国的责任。当他被留在元营时,听说皇上及太后等被俘,痛哭失声,哀伤欲绝。但他在失望中,知道陆秀夫和张世杰护卫恭宗的哥哥益王和弟弟广王逃到福州去了,皇室子弟并没有绝,使他存着一丝希望。于是想尽办法逃走,经过详密的安排下,总算逃出了元营,又历经千辛万苦,才逃至福州。
这时端宗在位,文天祥被拜为右丞相,于是开始训练军队,准备做复国救国的计划,最初还很顺利,但到了最后还是抵不了强悍元军的反击,又兵败被俘。第二次被解送至元营的时候,元军统帅张弘范叫他跪下,他说:「我只能死,不能下跪。」威武不能使他屈服,利诱不能使他变节,张弘范对文天祥更加敬佩。于是上奏元世祖,元世祖接到报告后,立刻下令护送文天祥到京城去,到了京城元世祖劝他投降,并给予宰相的高官显爵来利诱他,他始终不屈,而被禁在监牢里,有三年的时间。在监牢里作有正气歌一首以明其志,一代忠臣就此尽节。而他忠贞的意志,不拔的精神,千古留名,万世流芳。
我国历朝皆有大忠臣,忠臣皆出自孝子之门。汉之关云长,唐之郭子仪、张巡。宋之岳飞、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明之史可法等等。皆是尽忠报国之士,其它忠臣之例,不胜枚举。尽忠报国者,丹青留名,万世流芳,死而升神,永享俎豆,祀奉千秋。
6-1 大道康庄之谓孝
东华帝君
大道康庄之谓孝孝:善事父母,谓之孝。孝之道有七:
一.无违亲心,尽其礼而尽其心,始终如一,不弃初志,以尽其诚,而承欢亲心。
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如因家贫,承事不丰,虽菽水亦可尽其心而承欢之。
四.如遇亲丧,必哀必戚,内心致哀尽礼,祭如在前,以安亲灵。
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六.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其父母。
七.大孝终身慕父母。「孝」就是百行之首,万善之源,所以为人之子女者,始终奉事父母必须尽其孝,故事亲至孝,乃为人子之道。但孝亲必须心存诚敬,否则,虽有三餐之养,亦非孝也。如家之饲养犬马,亦日以三餐,养亲若不致其诚敬,则无异于犬马之养也。
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凡为人之子女者,奉养父母,必须存诚敬于心,而表行于外,若无诚敬之心,则无异饲养犬马也。
书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乃劝为人之子女者,应当及时事亲尽孝,则不致思欲孝养父母,而父母已亡,追忏已晚矣。
「孝」应以和颜悦色,出其真诚以事其亲,始得谓孝。倘父母有过失,为人子女者,应以悦色柔顺的态度来劝解,冀使父母自行悔过,而免陷于罪之深,而遗憾终身。或见其亲,顽固不化,反而受亲之怒责,为人子女虽受苦于身心,亦应无怨无恨,不变颜色,婉转而劝之,至于改过而止。
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所以大孝至诚,可惊天地,可感鬼神,凡有大孝之子,天地神明必皆佑之。自古至今,孝者甚众,如昔有廿四孝,皆可作为楷模。
所以孝有五大美德,若依此美德而修之,则可成大孝也,此美德即「诚、敬、顺、养、悦」也。诚者,诚心也,虔诚也。诚意也。
敬者,尊敬也,敬重也。敬奉也。
顺者,顺从也,不违背也。
养者,奉养也。
悦者,悦色也,温柔也。此五大美德,既能修成,则康庄大道任尔纵横无阻,成为一大孝子也。愿世人勤而修之。
6-2 在生不孝敬,死后厚礼何用
天上圣母
在生不孝敬,死后厚礼何用
人乃受父精母血而孕育,母怀胎之后,行住坐卧均不能安舒,有时头晕目花,饮食无味,三餐难进,富家者,家有佣人,母则免受家事操作之苦,若贫家者,虽大腹便便,亦必须帮助家计,受尽风霜之苦,十月怀胎既满,在生产之时,腹中疼痛,可比刀割一样,有时痛得昏迷不醒,又恐孩儿难产而忧心,母之苦痛,实有口难言矣!
俗语说:「生得过,烧酒香;生不过,四块板。」就是说,若是平安生产,就可得到鸡酒来补身的香味;若难产不幸的话,所得到的仅是四块木板所做的棺木而已。犹言生产之危险,及至安产后,方得放下心怀。十月怀胎已过,继之而来的三年乳哺,所食是吸收母亲之血液,现世虽以乳粉代替人乳,但儿若染病之时,父母之忧急更难以言状,寝食难安,处处看医生,不怕屎尿之秽臭,照顾其健康,不惜金钱,不怕辛劳,无微不至。
可谓父母劬劳之恩,如天之高,似海之深也。儿至七、八岁,则送入学校读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之劳心,可谓极矣。及至学业成就,步入社会,至婚嫁之期,父母又再为儿子劳心,求淑女为媳妇,求贤婿为东床,一旦男婚女嫁之后,父母年事已老矣。
岂知儿子长大成人,不知孝敬父母者众,做事累及父母忧烦,不能奉养父母,只顾妻女,置父母于不顾。自己既有经济基础,住在都市高楼大厦,而将老迈之父母,放置于乡村之草茅小屋,日限制其生活费用,自己则奢华浪费,罔顾父母劬劳之恩。世有如是者,可谓不孝极矣!慈乌尚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德,人岂可不如禽兽乎?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善哉!斯言,劝为人之子者,当及时事亲尽孝,则不致追忏之憾。然而,世人竟有不念父母生育养育之恩,父母在生之日,不知奉养,刻薄以待,及至父母病亡,则大事铺张葬仪,用三牲五牲以拜祭,惟恐失其面子。出殡之日,花去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者,亦在所不惜。如此之敬奉,虽有佳肴美酒,一滴何曾到九泉?死后之厚礼,不如在生以菽水承欢也。
愿世人应予了悟,为人子者、为人媳妇,应孝敬父母、孝敬翁姑,你若知孝敬父母、翁姑,则你子女、媳妇定必孝敬你,此所谓孝恩不忘也。人生在世,虽然说是世传世,父母传我,我传子,子传孙,此乃上天造化之理,不是人人自作之孽,但养儿待老,积谷防饥,岂是无谓乎?
-1 大道康庄之谓廉
西华帝君
大道康庄之谓廉
廉:明也,察也。清白也。明白分辨不苟取也。洁己之谓也。「廉」乃洁己身心为本,寡欲而不贪取,不越其轨,廉洁自持,克勤克俭,廉以持躬,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洁,无愧于心,正大光明。
所以「廉」乃廉风清白,安贫乐道,穷而不变其志,心地清白,不贪不取,不妄营求名利,坚志端行,心无私欲邪念,不作亏心之事,以义为利,不作无廉耻之事,皆是廉也。
廉洁之士,心无私邪,诚意待人,办公做事,有始有终,对于美色财物,绝不动心,即是有清正之气也。凡能除去心中妄念,心清正而寡欲者,均有下列四项德行:一.口不说无廉耻之语言,就是清净之口也。
二.耳不听邪言恶语。伤风败俗之话。就无动心之忧也。
三.眼不看一切邪淫秽事,如淫书淫画、春宫电影等。就无动心之欲。
四.手不妄动,就无损人害人之事。以上乃先正内心,使之清廉,外身自能修齐,然
后就能成为廉、洁之士也。故欲成为大廉之人,必须先修五大美德,此美德即「明、察、洁、立、耻」也。明者:光明也,明白是非,明白事理,不苟取,大公无私也。
察者:审度也,谛视也,昭著也,考验之举也,观察事物也。
洁者:清也,白也,不污也。
立者:树立也,自立也,不依靠也,立必正方,成也。
耻者:羞耻也,如廉耻则不作遗羞之事也。此五大美德,若能修而行之,则「廉」成矣。愿世人善为修之。
7-2 廉之表现
赵天君
廉之表现
廉者,就是说,人之心理无私欲邪念,自身清白,不染秽气,不作亏心之恶事。所以人若无私邪,待人接物,必有诚意也。
贵为官者,必须清廉洁己,对国家尽其忠心,对民众爱如子女。不贪赃,不枉法,办事公正无私偏,保持清廉官之作风。
富家之人,必须富而无骄,乐道好施,不以金钱引诱人家妇女,不以金钱导人作恶,不因钱多而骄奢淫佚。贫穷之人,虽家境贫困,也能安份守己,不作偷盗抢夺人家财物,不作犯法之事以染污其身。
下贱之人,虽然身格下贱,都不敢忘图富贵,妄想他人妻女,自安下贱身份,不愿妄求贪取无廉耻之财物,愿做乞丐亦快乐。
富贵贫贱乃天命注定,若不贪取妄求,安份守己,勉力勤修,则贫贱亦能变成富贵者。若不勤修,一味作恶,则富贵亦能变成贫贱也。因为钱财之主人并无一定,若能守正道而愿受辛苦,则钱财都能趋奉他为主人翁。若一味以无廉耻而妄取,则钱财退而远避也。
所以世间,并无长穷久富之人,世人若能了悟此理,则处处可以表现其廉德也。
7-3 杨震畏四知
马天君超
杨震畏四知
杨震,东汉时代,陕西华阴县人。别号伯起,他的学识渊博,为人光明正大,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关西夫子。杨震在朝为官清正,爱百姓如子女,很喜欢为国家举用有才能的人,适他所管辖之地区内,有昌邑县尚缺县令,他因知王密有才智,乃保举他为县令。
有一次,杨震因有公事而到昌邑县来,王密知道了,想贿赂杨震,便带了黄金十斤送给杨震,一为答谢他过去提拔之恩,并请求以后多多栽培。当王密亲自抵达杨震住处时,杨震很高兴地出来迎接,杨震如道了王密的来意,他坚定不肯接受其贿赂。王密说:「我趁着天晚送来,路上没有人看到的,亦无第三者知道的,您收了有什么关系呢?」杨震便正色地对王密说:「你送黄金给我的事,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为什么说没人知道呢?」于是坚决不接受。王密听了杨震的话,知道自己错了,不觉面红耳赤,很是惭愧,带着黄金回家去了。杨震有如此廉节的美德,他的子孙感觉很是光荣,于是在家的厅堂上悬挂着四知堂的匾额,一则表示他们祖宗清廉的美德,二则可以作为他们的一种警戒。
所以杨震畏四知而辞金,其清白廉洁,是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其廉洁之名,万古流传,作为代代为官者之典范。关圣帝君降笔着造,「桃园明圣经」之经文中,亦钦佩杨震之清廉,而褒扬之。
7-4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大道勤修八德明 认清正路上天京
有缘弟子康庄步 何患他年果不成冥冥大道降蓬莱 立志虔求实快哉
真理阐明开普度 士农工贾莫徘徊泄露天机唤子修 执迷不悟造愆尤
前生业障今生解 若不回头恨更悠无形大道本无声 一意勤修理自明
期得灵台光且慧 长生不老上三清
7-5 崔母教子廉洁
黄天君忠
崔母教子廉洁
崔元暐,唐朝人,官任员外郎之职时,其母亲卢氏对他说:「我曾听见人讲,凡儿子出外做官的,有人来说他贫乏不能存,这是个好消息。如果说他财货充足,这是一个恶消息。」这就是说,做官的人,贫乏不能存,乃是两袖清风,不贪赃,是一个清廉公正的官员。如果他财货充足的话,此人为官不正,必贪赃枉法,受取贿赂,否则哪里来的财货?
近见亲戚中有人做官的,多将钱物寄给父母,老人家只知道欢喜自己的儿子为官发财,竟不问这些东西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倘系非理所得之不义之财,即与盗贼何异?倘得来之钱财虽无大过错,难道内心不觉得惭愧么?你今坐食俸禄,如果不能忠君爱国,清廉为政的话,何以对得起天地覆载之恩?
元暐奉母训,即以清廉自励,尽忠爱民,成为一名清廉官员。卢氏所谓消息之好恶,岂非就是吉凶的分途?这话真似暮鼓晨钟,足以发人深省了。
7-6 修道与素食
庄周夫子
修道与素食
人为何要修道?因人若不修道,则不明八德之真理。八德者,「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也。是为人处世必备之德行,修道者,修其缺点,以明其真理之谓也,不是一蹴可以修成的,必须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从容地一步一步地走向目的地,绝不能不修而能得道者,故修道必须依照道理,循着方法,慢慢地步入圣境。
有心向道者常说:「我已经修道了,我正在行持清口素食哩!」初听这样的话,那些修道的道亲们,似乎很发心、很虔诚,但仔细的想一想,检讨一下他们为人做事的心理,开口说话的涵养,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在修道,抑是奔撞盲从,人言修道,我亦言修道。
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认识清楚,所谓修道并不是素食,素食更不是修道,为甚呢?请看古圣贤之得道成道的人,如轩辕黄帝在世三百余年,修道一百余年,在鼎湖白日龙驭升天为神,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老子孔子,关圣帝君等等之成道,为神为圣,未闻其修道为素食也。又如那些贫穷人,不是常常在素食么?你能说他们是在修道吗?再说那些马、牛、羊等所吃的,不全是水草杂粮么?所以修道与素食,不得混合而言,那末,修道是不是一定要素食呢?肯定是。因为佛教的法典中所强调的是不杀生,不造冤孽。不杀生就是要素食。
尤其,为发大慈悲心起见,在环境许可之下,如果素食的话,当可事半功倍。但是注意,素食的方法,是可以循序渐进的,起初选择初一、十五和佛菩萨圣诞日,而后每逢三、六、九或是八天,十天,而渐渐长期素食。总之,素食对于人之身体是有益的,可防血管之硬化与高血压。如能素食清口,坚心修道,守口业,守心德,则道可速进而道可成也。若仅素食而口不修,巧言令色,常以虚伪骗人,心地不良者,则素食有何益哉?愿修道者,悟之。
8-1 大道康庄之谓节
诸葛武侯
大道康庄之谓节
节,是人之操持,即节操贞节也。节,乃名节也。死生者也,死生则为名节也。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忠义亦名节之事。
「节」为人之仪范也。志操坚贞,操守严正,冰清玉洁,守身如玉,如竹节之坚贞,如松柏之耐寒,如菊残犹傲霜枝,如梅雪争春不下。男重操持,女慕贞节,人如无守节,则无忠义。妇女如无守节,则无贞操。
「节」之于人也,为人臣,若无节义者,则贪禄不尽其职,容易被利诱而变其志,贪赃枉法,不爱其国家。为人臣,如有节义者,则尽忠职守,清廉洁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军人,若无节义者,则贪生怕死,容易变其志,容易屈服敌人。为军人,如有节义者,则精忠报国,万死不辞,视死如归。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
为士民,若无节义者,则不明大义,逃漏国税,不守国法,无所不为非。为士民,如有节义者,爱国家,修身守法,正直无私,守己安份。
为朋友,若无节义者,则不守信实,违背良心做事,不顾友谊。为朋友,如有节义者,情同手足,互助互爱。
为夫妻,若无节义者,则夫不顾家庭而在外金屋藏娇,妻不安于室而红杏出墙等等。
由此观之,「节」之于人也,实贵而且重,人茍无节义,大而亡其国,小而毁其家,岂可轻忽之哉?为人应知,宋之文天祥殉国,汉之苏武尽义节,不降胡,此皆临大节而不可夺者也。
所以节有五大美德,即:「义、志、气、贞、操」也。兹分别解释如下:义者,义气也,不屈也。
志者,意志也,中心也,坚定作为也。
气者,正气也,浩然之气也。
贞者,正也,坚也,定性也。固定也,守礼也。
操者,操持也,操守也,把持也。人若能修持此五大美德,则「节」成矣。何患乎大道无康庄乎?希男女勉而修之。
8-2 南华帝君
南华帝君
大道由来费苦修 只须坚志愿终酬
古今多少成名者 锻炼行功几十秋节义之心最可珍 不成其事便成仁
浩然正气天祥瑞 万古流芳第一人苏武留胡节不亏 任他富贵志无移
汉家幸有忠臣义 青史题名万古知忠臣节义古流名 典范犹存博好评
愿尔世人趋学步 轰轰烈烈作干城
8-3 尽民族气节的苏武
史可法夫子
尽民族气节的苏武
苏武字子卿,汉朝时代杜陵人,考中状元,未几,受汉武帝的命令以中郎将官衔,派使匈奴为谈和平使节。
苏武奉帝命带着副使张胜,和一百多个随从,用马和骆驼背了一大批礼物,原是打算和匈奴皇帝单于,讲和不要战争的。可是,他们到了匈奴的国内,匈奴以为汉朝害怕他,就骄傲起来,不与苏武讲道理,苏武看情势不妙,拟早点回国去复命。不料匈奴内部适发生内乱,副使张胜,竟然瞒着苏武,和内乱的一方搭上了关系,打算从中捞一点便宜。不久,内乱的一方失败了,匈奴皇帝单于追查之下,发觉张胜和自己的反对者有互相勾结,十分恼怒,就把苏武等一百余人扣留起来了。
在匈奴,有一个投敌的汉奸叫卫律,他是汉人,无耻投降了匈奴以后,做了大官,匈奴皇帝单于,就命卫律来审问苏武等一干人。
卫律把苏武和张胜带去审问,打算要求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叛国,岂知苏武到了审问的地方,不等卫律开口,就高声对他说:「派我来做使节,我没有完成国家的使命,就算匈奴不杀我,我也是没有面子回国的。说完了,就抽出身上的佩刀,刺到脖子上去。
卫律看见苏武自杀,倒是出乎意料之外,马上走上前去,把苏武抱住,看见苏武昏迷过去,马上下令叫医生来为苏武医治。那时匈奴的医疗方法并不高明,医生叫人在地下掘一个坑,用火熏热了,把苏武放在坑里,医生就用脚在苏武的背上一阵乱踏,踏的背上都出了血,这样闹了半天,苏武才醒过来。
经过一段时日,苏武的伤口愈合以后,卫律就把苏武和张胜带到一个刑场。在这地方有一群被认为是「叛国犯」的人,披着枷锁,乱糟糟的跪在一块。
卫律大模大样坐在台上:苏武和张胜呢!名义上说是观审,实际上和囚犯差不多。经过形式下的审讯后,就听得一声命令:「杀」!在一阵震耳的吆喝声中,只见刀光闪闪,囚犯们一个个被砍下了头。张胜登时吓得面色惨白,浑身发抖。就在此时,卫律倏的站起身来,拔出腰间佩剑,指着张胜说:「张胜谋杀皇帝的大臣,罪该斩首。但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汉人投降的可以免罪。张胜!你要降?要死?」一面把剑搁在张胜的脖子上,贪生怕死的张胜,不知不觉的跪了下去,一面叩头,一面喃喃地说:「饶命!饶命!张胜愿意投降。」堂堂汉朝的副使,经不起一吓就投降了。
卫律以为对付苏武也不困难,于是向苏武厉声地说:「苏武,你还不赶快投降么?」可是苏武连神色也不动一下,卫律把剑锋贴到苏武的脖子上,苏武还是一动也不动,他手里紧紧握着从汉朝带来的「节」,(※节是古时使节拿在手里,代表自己的身份的东西,像一根竿子,上面缀着一串毛。古时的使节,就是现今的外交大使) ,坚定而自信地望着天空。在他看来,这根节就代表着民族气节,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让它受到屈辱的。
卫律看见苏武这种坚贞不屈的神气,突然感到自己人格的卑鄙。因为卫律本来就是个汉奸呀!他那把剑静静地抽了回去,他没有胆量敢把苏武杀死,于是他向苏武讲了一大套汉奸理论,说匈奴皇帝怎样好,汉朝皇帝怎样不好,希用软索子来屈服苏武。苏武呸的一声,向他唾了一口涎沫,厉声地说:「卫律,你本是汉人,却叛国投敌,你还有什么面目和我说话。你知道吗?南越杀了汉朝的使者,结果弄得国家灭亡了;宛国的皇帝杀了汉朝的使者,结果自己也被人杀死了。你杀了我,只是破坏了两国的外交关系,弄得两国不和;两国不和,对你有什么好处呢?老实说,你杀了我,你也没有好下场的。」卫律满面通红,无言可答。
从此以后,苏武的处境更加艰苦了。起初,他被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匈奴皇帝故意不给他饮食,那时候,天正下着大雪,苏武一连饿了几天,口渴得忍不住了,就抓一把雪来放到嘴里止渴,肚子饿得慌了,就撕下毯子的毛来和雪嚼着以充饥,这样过了几天,匈奴皇帝派人来看他的动静,见他还活着,觉的很奇怪,认为必有神助。不久,苏武又被匈奴带到一个冰天雪地,人迹不到的北海,交给他一群公羊,并对他说:「皇帝命令,要你好好的看管这群羊,等到公羊养出小羊来,你就可以回国了。公羊怎么会养出小羊来呢?这无非是开他玩笑罢了!
可是苏武一点也不屈服,也不灰心。在那里没有吃的东西,苏武就打野鼠来吃,掘草根来吃,顽强地生活下去。他很爱共患难的那群羊,纵使饿极了,也不肯起一个伤害牠们的念头,他更爱汉朝的节,认为它是民族气节的象征,节上装饰着的毛完全脱落了,变成一支光扞儿,他看着越觉得它的可爱。就这样,苏武在北海边度过了五六年的时光。
有一天,苏武惊奇地看见自己的故友李陵来找他,原来李陵是个有名的汉将,因为和匈奴打仗战败而投降了匈奴,匈奴皇帝给他做了大官,如今他是受了匈奴皇帝的命令,前来劝苏武投降的。李陵虽用尽口舌劝他归顺匈奴,可是苏武的意志十分坚定,谈到最后,苏武严正地对李陵说:「你不必再说了,我所求的只有一个:为大汉而死。」李陵惭愧得无话可说,并且大哭起来。
再过了几年,匈奴愿意和汉朝停止战争,谈判和平。汉朝一批新的使者又来到了匈奴,他们以为苏武已经死了,匈奴皇帝也撒谎说苏武已经死了。可是,流落在匈奴地区的苏武的随从们,密告汉朝使者,说苏武还活着,因此汉朝使者向匈奴正式提出归还苏武的要求,匈奴皇帝不得已,只好答应。在匈奴地区坚持了十九年,坚贞不屈的苏武,终于胜利地回到自己的国家了。他出发到匈奴的时候,还是一个壮年人的状元爷,现在他的头发和胡子都全白了,他出发时所带一百多个随从,现在能够活着回国的只有九个人了。十九年的时光是艰苦的,考验是残酷的。可是,苏武高贵的民族气节,永远受到人们的景仰与赞誉。
苏武回到汉朝后,赐封关内侯,图形麒麟阁。苏武之凛然气节,青史留名,万古留芳,作为后世之殷鉴。
8-4 修道不可以迷信
韩退之夫子
修道不可以迷信
夫,修道乃修学其道理之谓也。理不明,则无法可修。所以欲修学道理者,应先明了道之理。道之理,即大道康庄之所谓:「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也。此道理自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直传流至今,数千年而不易,所谓中国固有之伦理道德文化也。
所谓迷信者,就是不了解道理,不遵循方法而盲目去信奉的意思。是故,迷者邪也。信者正也。修道者,若不了解道理,盲目去信从,则谓之邪迷也。若能了解道理,不盲目信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谓之正信也。简言之「偏信邪说而行者,谓之迷信,遵循正理而行者,谓之正信也。」
凡是一种宗教,应该具有严正而正确的道理,可靠的方法,并且能例举出可以考查的事实,予以证明。这些证明,不但以前的人可以做到,就是现在的人也可以做到。例如:大道康庄之所谓忠、所谓孝,古人可以做忠臣孝子,现在的人亦可以做忠臣孝子。古人如何去做忠臣孝子。现在的人亦应如何去做忠臣孝子。此乃人人若能正其心,诚其意,对国家尽其忠,对父母尽其孝,则可成为忠臣孝子,自古皆然也。
修道者,若不修大道,背道而行,其所信奉者皆是邪说异端,此乃迷信也。人若能打破迷信,咸归正信,亦是大道康庄之所谓「智」也。愿世人,了悟大道康庄之真理,勤而修之,则成佛成仙成圣成贤不难也。清净灵台慎勿迷 康庄大道好修齐
异端邪说毋轻信 了悟真铨理可稽
8-5 修大道定能成仙佛之说
赤精子仙翁
修大道定能成仙佛之说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言意谓:人之初生为人,其本性,生成是善良,本性虽均善良,但因其所学之差异,致性有不同而相差甚远者。譬如其所学习者是善良的,则其性为善性。其所学习者是罪恶的,则其性,终变成为恶性也。因而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谓也。
所以修道就是要修其生来具有之善良本性,使其永远光明不蒙蔽也。修道乃修大道之真理,真理者何?「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八德也。修道如能修成大道之八德,则可谓之成道。成道者,有白日升天,有死后升天,其升天后,当然能得到圣、佛、仙、神之果位,此乃千真万确之事实。我可提出下列确切之明证,以悟世人。神农大帝:教民耕种稻谷,以维民生。试药性,着本草,以治百病,济世活民,升天为圣神。
轩辕黄帝:划地分野,定九州,创建中国万万代之基业,以政教合一的教化,赐姓于民,修道一百余年,鼎湖龙驭,白日升天,为道之最高圣神。所以,中国人是神的子孙。
仓颉帝君:制文字,造福社会人群,升天为圣神。
天官尧帝:黄帝五代孙,以大道八德治天下,而天下太平,升天为圣神,即三官大帝之一,天官大帝。
地官舜帝:以孝治国而天下太平,施仁义于民,升天后为圣神。即三官大帝之一,地官大帝。
水官禹帝:治天下之洪水泛滥,导入于海,以安民生。以八德治平天下而太平,升天为圣神,即三官大帝之一,水官大帝。
至圣孔子:启发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删诗书,赞礼乐,周游列国讲道宏道,设杏坛以授弟子,成为万世师表,死而为文圣。
李 老 君:发扬黄帝道统,以道化人,导人遵守大道,死而升天,为仙为神。
武圣关帝:忠心昭日月,义气贯乾坤。兴汉扶刘,忠义不二,读春秋而实践春秋,死后升天成圣神。
孚佑帝君:即吕洞宾,学道、修道而成道,济世救民,升天为仙神。
岳武穆王:精忠报国,匡扶宋室,视死而归,死后成圣神。
文 天 祥:忠心勤王,威武不屈,富贵不移,正气凛然,舍身成仁,死而成神。
天上圣母:尽孝悌,学道成道,救护渔民,贡献国家,死而升神。
释迦文佛:看破富贵,修炼尼珠,空色相,说法渡众而成佛。
观音菩萨:看破红尘观自在,修慈悲之道以救世,寻声救苦而成佛。
地藏菩萨:立宏愿,不渡尽地狱之幽魂,决不成佛,兰盆海会,抚恤恩施。以上所述仅万分之一而已,其它尚有三万六千神,难以枚举,皆是以大道之八德修而成道,升天为圣佛仙者。所以勤修大道而成道者,定能成仙佛之说,实不谬也。如现世为国阵亡之三军壮士,皆列祀于忠烈祠,以褒扬其忠义,他们均已成神,享受千秋俎豆,万民敬拜。此英灵均在生前,有表现大道之忠义,故死后能升为神也。
又如吴凤舍身救人,感化高山族不复出草杀人,此乃吴凤已充分表现大道之仁与义,故其死后能为神,受人立庙敬拜也。愿世人应了悟此理,勤修大道之八德,则康庄大道可行矣。
8-6 三从四德
天上圣母
三从四德
三从: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未嫁从父」—
乃妇女未出嫁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凡事听从父母之言,对兄弟姊妹,兄嫂弟妇要和气相处,相让相敬,更应敬老尊贤,绝不可在父母之前,唆弄是非,暗中陷害兄嫂弟妇。自己如有差错地方,一定要接受长辈之纠正及相劝,而随时改过自新。交女友要慎重,择善友而交,对男女之间必须有分别,不得混杂自惹罪过。无父母之命,不得外游,对邻里要和睦,不谈人之是非。勤读圣贤书,不看邪说异端及淫书,举动端正,有礼义廉耻,应学习女工手艺,终日无懈怠。始得谓之良家女,而受人爱慕。
「出嫁从夫」—
乃女人若结婚之后,必须合理合法顺从夫婿,孝敬翁姑。对妯娌必须和合相敬,对大伯、小叔、小姑,亦要和气圆满,切莫唆使夫婿分居以求自己清闲,而放弃父母翁姑之生活而不顾,家事若是翁姑主事者,必须劝丈夫协助翁姑办理家务,若自己主事家事,必须勤俭。家中大小事务,必须夫妇商量,敬重丈夫,协助丈夫做正当事业,劝丈夫为人必须谦让为怀。
自己如有犯错,必须衷诚接受翁姑或丈夫之劝说,随时改过自新。做事端正待人诚实,以帮助丈夫成家立业。如此,则可成为模范妇人,贤内助,受人尊敬。
「夫死从子」—
乃为人之妇者,若不幸丈夫先亡,子女均尚幼少者,必须谨守贞节。学习先贤之善良德行,将此善德,依法教养子女长大成器,应学孟母教育孟子,成为伟大贤人。以及岳母教育岳飞,能知精忠报国,成为一代忠臣孝子。教养子女若能成器,对国家社会就有伟大之贡献。子女之成功与失败,均出自于妇女之教育所造出来者也。可见妇女在家庭中所负之责任与地位之重要也。若能守节,教养子女成器者,就能成为节妇贤母,而流芳千古也。
「妇德」就是妇女之良心德行。存良心,无恶毒之行为者,谓之心合德,妇女若能以良心来做事,才能符合天理,必须体天地好生之德,爱惜一切活物,孝敬父母、翁姑、丈夫,尊敬长辈,做事端正严肃不苟且,宣扬他人之善,隐藏他人之恶,一家大小和气相处,善教子女,不作长舌妇,说人是非,克己待人,公正无私,助人成美,勤俭温让,端庄礼貌,可谓之妇德也。
「妇言」乃指妇女之言语也。言乃由口而出,而有分别善言与恶言。所以妇女应要轻言寡语,出言不粗野,存有礼貌。不虚言妄语,不暴燥乱骂,不乱言唆使人行恶,不颠倒是非,不口蜜藏刀,此皆妇女均要谨慎言语者也。世人所说之言语,均有善恶,若不谨慎其言,虽不是故意要说出恶语,致引起人之误会,此皆平素言语不谨慎以成习惯。故能说出粗野之恶言也,所以妇女必须勤修口业,言必正而有信,温和而有礼貌,必受人之尊敬,此乃妇女之言德也。
「妇容」乃指妇女之面貌也。面貌有美有丑之别,亦有正邪善恶之分。若妇女之容貌美丽,不是指她善于艳妆,或妆得妖冶,才说是美丽之意。其真实之美丽,乃其内外行为,举动端正,知礼义廉耻,其容貌之化妆,不过于妖冶,其美目均正视,不乱送秋波,此谓之真善美也。若艳妆妖冶,见人就送秋波,此乃「冶容」,又说「桃花面」,乃属邪容、恶容也。所以人生之面貌有美丑之别,乃父母所生成,若面貌之善恶,则由自己之心行而表现,若容貌之正邪,乃由自已之妆饰化妆所造成者也。但其貌丑而心地善良者,其行为举动不越乎礼,虽其貌丑,亦是美人也。所以妇女应不艳妆冶妖,以朴实端庄者,谓之妇容之美丽也。
「妇功」乃妇女在未出嫁前,必须学习勤俭耐劳,帮忙父母兄嫂之工作,学习管理家庭事务,如厨房、针指、刺绣、缝衣等手艺,以便出嫁后。拿人饭碗拿得起,不愧为家庭主妇,使丈夫免有内顾之忧,始堪称为贤内助也。如无妇功之人,每日只能妆饰自己,化妆容貌。,不理家务;只知看电影、跳舞、打麻将、游览、奢华浪费,虽其夫家有财产,是一个大商人,亦将走上倒运,所以为妇人者,应有妇功,才能帮助丈夫成家立业,而堪称为贤内助也。以上所述三从四德,乃妇女应遵之德行,妇女若能遵守奉行,则大道自然康庄,可流芳千古,受人敬仰也。
8-7 瑶池老母
瑶池老母
立志修身德不忘 康庄大道更光芒
纲常丕振兼天下 普化苍生慰老娘莫负群真救苦心 日行一善福来临
争名夺利终何用 不若聚神学道箴典范长流在圣门 履仁行义礼敦敦
欲登善路迷途省 苦海慈航处处存为拯儿女不惮劳 迢迢云路降天曹
挥鸾警世真诠布 惟愿儿女脱苦牢由来学道必修身 养性还须更履仁
世事遍多不如意 心胸豁落最堪珍莫怨天心护不公 一分善德一分功
斯时果满仙班列 须悟玄机慎始终
8-8 岳武穆王
岳武穆王
礼义熏陶复古风 斯文丕振始而终
雄心莫葬温柔里 壮志长随方寸中青史垂名遗正德 凌烟记迹建奇功
齐心协力扶家国 社会繁荣进大同偏喜题砂到圣台 挥鸾阐教冠全台
推敲诗句生花笔 煅炼文章倚奇才
   
百载树人心不死 千年遗爱道难潰
修身养性春风里 护国精忠志不灰劝尔诸生种福田 狂澜力挽作中坚
仁心济世功难没 义气参天德可全投笔从戎伸士志 以文会友写鸾笺
精忠报国丹诚抱 青史留名万古传蓬莱圣地有鸾堂 木笔挥来醒世方
武庙宏开忠教化 黄魂振起孝流长浩然正气丹心抱 崇尚文风大雅扬
千载勋名垂不朽 尧天舜日喜重光
8-9 自作自受
天上圣母
自作自受
世人若非为作恶,其恶果终归自受,任何人亦不能代替其所受也。古人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降大劫,如战争、暴风雨、瘟疫等等。犹有可避者,惟独自作孽事,终归自作自受也。盖因到处有游神。将尔之罪过纪录在案故也。
语云:「一甲田,八百主。」主人会更换,用绳缠其身,终亦无法保持其产业,惟有固守道德者,方可保其身、保其业也。语云:「正可辟邪」,所以为人者,必须行为端正守道德,则不畏百邪之侵害也。
所以为人处事。若不端正而偏邪。则其所作所为之后果。必会自作自受也。愿世人悟而戒之。
8-10 南海古佛
南海古佛
珠玑句句启玄微 木笔题诗证是非
庶子勤修真理悟 婆心苦口劝皈依
苦海慈舟处处航 明灯指路振纲常
神仙秉抱仁心意 冀得人间尽善良
晨钟暮鼓震人心 道德流传直至今
寿世无辞多教化 鸾门此日布纶音
佛本慈悲渡世人 康庄大道出于仁
念经礼拜清修者 觉悟由来最可珍
附录 跋
跋大道降于世,明其真理曰「仁、义、礼、智、忠、孝、廉、节。」
贵堂奉玉旨,扶鸾著作「大道康庄」圣书。有劳三界高真,沐雨栉风,扶鸾著作,无非是唤醒尘寰,珍重大道而勤修,正视康庄以广达,期挽人心向善,移风化俗。此书如暮鼓晨钟,警醒迷顽,上体天心好生之德。广昭其劝,作苍生之教化。远非一般俗书可比论。是书之成,将是辅助杏坛之教化,永垂不朽也。
愿世人,珍而研读了悟,笃志勤修实践,则大道康庄可以直达天堂,位列仙佛,籍注圣神,实为不难也。特述数语以为跋。 南天文衡圣帝关圣帝君
天运戊午年阳月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