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租赁增值税税率:.使用保水剂的梭梭枝繁叶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4:29

2008年12月10日 第156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报编辑部欢迎您!
将实验室建在荒漠戈壁
——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生产与应用研究”科研创新纪实
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而言,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历经迎评促建的洗礼,学校明确了秉承何香凝办学思想,面向基层,服务“三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校名的变更,标志着学校主动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步入农工并举的崭新发展时期。 砥砺奋进、厚积薄发,金秋时节,学校捷报频传,由我校崔英德、尹国强、贾振宇、黎新明、杜建军、廖列文等人共同完成的“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生产与应用技术”项目荣获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高起点地实现了我校这一奖励零的突破。同时,我院院长崔英德教授还荣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广东战略实施的新形势下,秉承何香凝先生“扶助农工”、“注重实验”办学思想的仲恺科研人员将实验室建在荒漠戈壁,让我校的研究成果在祖国西部创业创新的热土上生根开花,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迈出坚实的步伐。

1.我校“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生产与应用研究”科研团队。(前排由左至右依次为:黎新明、杜建军、刘展眉、廖列文、崔英德、尹国强)
万里沙海揽青翠
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新疆,沙漠浩瀚,远离海洋,境内有着距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在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这里是中国的“干旱王国”。而新疆最干旱的地方又在吐哈盆地,哈密地区干旱区占90%以上,其中极端干旱区就占到总面积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业受旱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对于解决“缺水”——这一制约哈密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2003年,在新疆哈密考察的我院院长崔英德教授感到义不容辞。很快,由他牵头的“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生产与应用研究”课题由广东省科技厅立项,作为援疆重点科技项目在我省对口扶持的新疆哈密地区全面开展。由此,我校派出了一支“博士团队”长驻哈密,他们秉承何香凝先生“扶助农工”、“注重实验”的办学思想,将保水剂研究的实验室建在了祖国的荒漠戈壁上。
西域大漠的恶劣气候没有吓退这群广东博士,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承诺,研发出一种适合哈密气候土壤特点、既能保水又能保肥的“新型多功能保水剂”,为哈密打了一场漂亮的“化学保水节水”之战。广东省科技厅在哈密召开鉴定会,专家们认定此成果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果鉴定结论是:新型多功能保水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保水材料,它能迅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的水分,于无水时缓慢释放,无毒、无污染、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于农林、园艺、城市绿化、防沙治沙等方面,起到保水、节水、保肥、抗旱、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等作用。在农业史上,是继农药、化肥、薄膜后,又一种新型的农业化学用品,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目前,在新疆干旱地区荒漠造林、葡萄、棉花、哈密瓜、大枣等作物上累计推广应用达10万亩以上,平均节水15%—30%,累计节水1000多万立方米,同时还具有抗旱、增产、刺激植物根系生长、改良农产品品质等作用。哈密当地的报纸赞叹道:“如今的哈密,一人多高的红柳、梭梭枝繁叶茂,耸立在大片大片原来光秃秃的流沙地带;往年因缺水而叶枯果瘪的红枣林,如今郁郁葱葱,果硕枝弯;以前浇十多个水还有大量‘水葡萄’的漏沙地的葡萄,如今少浇三四个水,仍然果粒饱满、增产多多;温室大棚里,西红柿、黄瓜、茄子,品质、产量、含糖量多有提高;就连瓜地、棉田,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从2004年开始,严重干旱缺水的哈密市,东到陶家宫、大泉湾,西到二堡、五堡,南到花园、大南湖,北到火箭农场、火石泉,上万亩土地上的农作物、林果树,陡然变得不再怕旱,勃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原载2006年8月26日《哈密报》一版)。

2.没有使用保水剂的沙拐枣枝疏叶稀

3.使用保水剂的梭梭枝繁叶茂
十年一剑贵坚持
丰硕的成果源自我校科研人员坚持不懈、十年磨一剑的努力,科研攻关的大事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97年,课题组开始从事保水剂的研究,主要是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在推动保水剂产品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同时,进行保水剂的农林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
2004年,“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生产与应用研究”由广东省科技厅立项,作为援疆重点科技项目在我省对口扶持的新疆哈密地区全面开展。
2005年10月,经过项目组全体人员一年多上千次的对比试验,一种适合哈密气候土壤特点、既能保水又能保肥的“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终于研制成功。
2006年8月,由广东省科技厅发起,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哈密地区行署三方合办,邀请国家科技部农业中心、火炬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林科院、四川林科院等单位领导和专家教授汇聚哈密,举行为时两天的全国保水剂生产与应用推广研讨会。
2006年10月,化工科研团队负责人崔英德教授接受《科技日报》、《南方日报》、广东卫视、《广东科技报》、《哈密报》等国家和地方主流媒体采访,被誉为“‘旱极’的希望”。
2007年10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奖励颁奖大会”,我校崔英德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可降解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荣获本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9月,由崔英德、尹国强、贾振宇、黎新明、杜建军、廖列文等人共同完成的“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生产与应用技术”项目荣获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表彰大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亲自给崔英德教授颁奖。
2008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上,化工科研团队负责人崔英德教授应邀出席,被授予“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几年里,贾振宇、尹国强、黎新明、杜建军、林海琳、刘展眉……仲恺的博士们风里来雨里去,当地的技术员说,哈密从没有过博士,现在广东博士来了,却没一点博士架子,个个都特别能吃苦。“我们就是从事保水剂研究的科研人员,如果要说什么,那就要感谢哈密给我们科技攻关提供了这么好的天然实验室,对于我们来说,成功的实验永远在那片需要更多科技力量的土地上。”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贾振宇如是说,简洁的几句话字字有力。

4.使用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的哈密大枣比没有使用该保水剂的生长效果明显。贾振宇博士(左)与当地技术员开心地笑了

5.课题负责人、我院院长崔英德教授(左)在哈密市新型多功能保水剂应用推广葡萄基地考察
产学研互动特色明
在保水剂基础研究方面,课题组指导通过博士论文答辩5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15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28篇。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他们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推动保水剂产品开发和工业化生产,进行保水剂的农林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
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建立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科技合作,与新疆哈密地区共建农业节水工程研究中心,与广东省珠海得米化工有限公司共建化学保水工程研究中心,均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3年,依托我校课题组科研成果,专业从事高吸水材料(SAP)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得米化工有限公司在珠海成立,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产学研联合体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工业化生产以及应用推广示范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得米公司建成年产2500吨保水剂生产装置。由课题组开发的吸水垫、吸水珠、水晶泥、人造雪、高吸水性树脂、膨胀防洪袋、农用保水剂等100多种保水剂商品投入生产,部分保水剂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产生了可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水剂技术近几年应用于广东、甘肃、内蒙古季节性干旱地区以及新疆干旱地区荒漠绿化、山地果园、育苗、大田作物以及园艺作物等领域,在新疆哈密、吐鲁番等地建立保水剂应用示范点48个,累计示范推广示范应用面积10多万亩。
2007年8月,由珠海得米化工有限公司与我校绿色化工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年产1万吨多功能保水剂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被列为2007年国家第一批资源节约和环保国债备选项目。据了解,这是广东省唯一被列入该项目的科研成果。

6.保水剂滋养的大枣大又圆

7.科研团队研制的新产品——水晶泥是一种储存水分、养分及微量元素的高吸水性载体,被誉为“花儿的七彩温床”。图为水晶泥参展第二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
链接:
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的特点和创新点——
一是利用新疆本地丰富的天然及废弃资源,例如动物羽毛、棉籽加工废弃物等研制了多种价格廉价、具有突出的耐老化性能和耐候性、降解性可以控制的保水剂,并采用复配技术,赋予保水剂具有多种功能;
二是建立了保水剂在不同作物上应用的标准化技术规程,为保水剂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是积极推进保水剂在新疆干旱地区的应用推广工作,同时还具有增产、改良农产品品质、刺激植物根系生长、改良农产品品质等作用;
四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该成果的转化工作;
五是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生产过程无“三废”排出,生产的保水剂为无污染的绿色环保产品,本身无毒、无害,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不会发生反应,长期反复吸放水,自身只会缓慢降解,对土壤和植物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8.保水剂样品

9.我校荣获2007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
(以上图片2,3,4,5,6由《哈蜜报》记者朱正华提供)
返回
版权所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报编辑部 本期校报责任编辑:主编:唐明勇;责任编辑:苏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