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况在线监控系统:如何进行公开课的评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4:40

一个字,真!

我们提出一个活动理念是,执教者要突显自己的一个亮点。

事实上,我们以为再好的课也会有缺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师的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不要求尽善尽美,不要求完美无缺,允许有瑕疵,允许有遗憾,允许有“漏洞”,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可以是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是某一个方法的尝试,总之,只要是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努力都行。这样松开了教师的手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探索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公开课摆脱了形式主义,真正回归了课堂教学本身。教师对公开课也一改以往的“躲闪”“推让”,渐渐“钟情”于公开课了,每每学校开放公开课,广大教师总积极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我们提出的另一个活动理念是,说清自己的一点感受。

对于评课,我们明明白白地提出了反对“好好先生”,反对不痛不痒的“无病呻吟”,反对不着边际的“纸上谈兵”。在评课时,力求说出自己的一点感受、一点反思、一点认同或者一点求异,同时,提倡评课者和上课者的现场互动。活动的开头总有一点难,大家“羞”于开口,但随着少数教师的积极引领,现在评课活动气氛非常火热,大家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评课成了大家的最爱!(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 

评课,要突出个性化  

一、发现授课者的个性特点。

可以说,每位老师在上课时,所采用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比如听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的课,给你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从始至终都能把自己投入到课文之中,还有就是他那充满个性特点的朗读。单就这两点,足以将学生和听课者引入到一种境界。尽管像韩老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一个教师不一定都能学到,但作为评课者应该善于发现教者的教学风格,并将其展示给其他听课者,这实在是培养个性化教师的佳径。

 二、展现评课者的个性特长。

笔者认为,评课并不仅仅是评一评授课者的课如何,还有更深层的价值是通过评别人的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深度。比如听崔峦、杨再隋两位专家的评课,给笔者的感触是,评课中不仅有授课者的思想,更体现出评课者对教育的独特感悟,使人豁然开朗,心有所悟。这样去评一堂课,既使公开课本身的优点得以发扬,又使他人从评课者身上学有所获。(作者单位系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情感·策略·学会学习  

1. 评教师的情感运用。 一名教师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指出:“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情感的这种两极性特点决定了它既可以促进人的行为,也可以抑制人的行为。”教师上公开课,他所感受的压力可以使他呈现出一定的兴奋与紧张。而适度的兴奋与紧张可以起到增强动机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所以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情感运用起很重要的作用。

2. 评教师的教学策略。 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就要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点燃这火药的导火索。

3. 评教师是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所以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该教学生会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想什么,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想,教师不应该把知识像塞东西一样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头脑中的潜能、才能挖掘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得。(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六中学)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孛于课程改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我们知道,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有五个要义:

①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②它是一种学习活动(当然活动主题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③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④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

⑤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教师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组织好这一学习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换句话说,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应该把观察的重点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加以评价。针对这样的新理念,我们必须这样听课。

第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作为听课者,在听课时,不仅有关注教师的教的活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是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

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

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第二、应把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第三、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如何听课和评课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听课、评课是一种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 怎样去听课?

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2、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3、 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体会”,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 教师如何评课

1、在评课之前,不妨先听取开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

2、评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时间等的安排是否合理。

3、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作为评课的一个主要标准。

4、评教学的实效性。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景可以设计的相当完美,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漂亮的情景而转移了对课本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打折扣。

5.思路、逻辑体系也应当是一个评价的重点。

6、不应当把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作为评价成功与否的依据,而应当把师生的互动程度、内容的实效性作为评价的一个主要依据。

7、评课的过程中,多些指导、建议,少些其它的语言。  

评课文化的反思 

我们要倡导、建立一种新的评课文化。应该承认,“评课”这个词本身就容易给人一种潜在的影响:你是来评我的,我是来接受你的评价的。那当然,你说了算,我说了不算。这样,教师是被动的,没有成为一个评价的主体。评课者的地位明显高于被评者。在这样一种文化当中,我们的教师是最缺乏作为教师的独立性的,也是最缺乏对教学的专业评价权利的。

这篇案例,从题目到课后的反思,应该说,表达了一个有个性的、有理想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呐喊。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教师而叫好。新课程呼唤的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人,对自己的课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来滋养我们的教师,使得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这里就有一个评保者与被评者之间怎么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的问题。这就回到了我们所说的新课程所倡导的新文化上来。把评课、观课当作一种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大家都受到启发。这样的评课文化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只有当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刘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  

 

如何进行公开课的评课

——明明白白求个“真”

一评老师是否有学生意识。在一节省级公开课上,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老师让学生登台参与活动,学生一不小心把投影屏幕碰落下来,学生吓得手足无措,怯生生地等候老师的“发落”。老师也呆了,继而很不耐烦地挥挥手:“下去!下去!”学生灰溜溜地下去了。也许凭一个细节就否定一个老师有失公允,但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定会呵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这些会通过课堂上的诸多细节展现出来,只要是有心人一定会体会得到。

二评学生权利的兑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思考、表达、质疑、提高的权利。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不在于形式上是动还是静。学生能否平等的参与课堂学习并受到平等对待,不至于让课堂成为某几个学生唱主角的舞台,这是衡量老师学生本位意识的重要一环。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能否有机会表达,老师是否千方百计把学生往惟一的答案上引,老师能否从一些闪现的火花中捕捉到教学灵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

三评学生的收获。一堂成功的课,最终要看学生的所思、所感、所得。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说说,相信他们的评价更有说服力。 总之,评课应该是过滤网,过滤掉做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十八中)

评课要老腔出新调  

一 “有我”

公开课要有授课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一堂课千人一面,无棱无角,就不是一堂好课。每个教师有自己的个性,不同个性的人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风格往往不同。例如,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宽松、和谐、自然、简朴,课堂上常常运用“引导—实践—发现”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领悟,课堂生气勃勃。

专家、名师的课,显著特点就是个性化,做到不人云亦云,不照搬照用。所以,评课不能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评课,导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有我”风格。  

二 “有生”

评价一堂公开课的成败得失,应主要从学生方面看,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后是否变成了知、懂、会。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无所获,那就是一堂糟糕的课。“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自然就要坚持“以学定教”。教师要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关心爱护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学困生。课堂上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课堂上的主角,也一定是学生。教师只是也只能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同伴、引导者和组织者。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了解学生的共性,还应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各自的差异性。

 三 “有新”

评课要有切磋教艺、推动教研、推进教改的真诚态度,不敷衍应付。评课既要全面更不失重点,在赞扬其优点指出其缺点的同时,抓住特色、新颖的地方进行点评。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评出创新。好的教师,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评课时抓住了特色、优点,既可绕开老生常谈,还可唤起其他听课教师对创新课堂的重视,产生学习效仿的欲望。  

评课的逻辑 

作老师的都从年轻时候走来,都有过被评课的经历。而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别人的评棵,这也让自己反思评课的逻辑。

昨天参加了物理组的组内评课,一个年轻老师的课程被大家评的几近体无完肤。尽管大家的本意也是为了他好,不过自己的心情并不好。感同身受! 相信该老师也是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他自己也是为了征求更多的建议,提前在全校亮相前先在物理组内进行“试讲”。而后果竟几近信心丧失。这个经历让自己回忆起自己刚当教师的几年的日子。 这可能就是我师傅当初提醒我当老师要先“扒几层皮”的缘由。

同样也反思作为教师同行如何去评价别人的课程。尽管事情很小,一则每个教师都不可避免,再有这也体现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为先的逻辑。 相信任何一个认真备课的教师对于自己的整堂课程有一个系统的安排,但如果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以偏概全去评价的话,这样是很不公平的。当然作为年轻老师,去被评价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和评价相比,年轻需要的是爱护,帮助,哪怕是旁观。

对上课者的建议:在大家评价之前,首先简短但全面,至少系统/总体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思路,包括自己的认为的一些闪光和困惑。这样在帮助大家进入状态。非常忌讳一句话不说就让大家评议,这样很难插话,更把握不住话题,这意味着失控。

对评课者的建议,首先应该明确大家是同行,人家是听您的建议。教育具有不可借鉴性,对于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我们没有办法要求别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课,也不能。关键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堂课程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就换位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了解上课者的全部思想,也没有办法体验他所处的全部环境,这样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仅仅是他全部的部分,我们对他的所有评价都是以偏概全。不是我们不应该评价,至少我们先知道这样的逻辑。 其实老师教学生也是这样,老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的是引导/辅助,但老师绝对不是学生的主宰,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命运。

教师应建立健康的评课心理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客观判定,也是反馈信息、交流经验、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评课过程中,很多人会产生各种不正确的心理倾向。为充分发挥评课的作用,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评课者应注意克服不正确的心理倾向。   

1、要克服“老好人”思想。有些评课者生怕自己的观点不能被授课人接受而“得罪”人,往往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观点,而是避实就虚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评课是一种教研活动,所以,不要担心因此而得罪于人。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激烈的辩论中,大家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开展。   

2、要克服从众心理。有些评课者则是顾虑个人的想法稚拙而贻笑于众人,或是与其他评课者相左而遭到排斥。往往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惟恐出错。评课有它的依据和原则,有一定的内容和标准,只要把握住这些范围,即使颇有争议,也是观点的不同,而没有对错之分。因此,要大胆提出独特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敢于创新,我们的工作就会独辟蹊径自成风格。   

3、要克服附和权威心理。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逐步完善。没有谁敢也不能自诩为权威。观念中的权威是虚拟的、神话过的。大家所存在的差异是学识、经验、能力上的差异,同一问题看法不同、观点不一而已,所以没必要为冒犯权威而瞻前顾后。要敢于向经验挑战,打破传统的框子,只要是不违反教育目标,不违背教学原则且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就要去认定赞同。   

4、要克服畏惧领导心理。有些评课者怕自己的观点与学校领导不一或是正面冲突而不敢发言,惟恐日后被“另眼相看”。学校领导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负责人,虽然在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不是门门俱精,但都具有一定的管理素养和领导艺术。他们最提倡也最希望出现的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局面,因此,评课者不必为此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