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资格分类一览表:老上海的有軌電車【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52:08
 老上海的有軌電車       老上海的有轨电车旧上海最早出现的现代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时间是在清朝末期。有轨电车因为不需要橡胶轮胎、不需要燃油,是一种适合当时经济状况的交通工具。 
  
    最初轨道交通建设在租界内进行。1881年7月上海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提议开办电车事业,租界当局认为虽然有轨电车铺轨架线投资较大,但鉴于其行车成本低、乘客容量大、乘坐平稳舒适的优点,决定采纳,并着手研究。1898年3月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联合组成电车设计委员会,因设计分歧未果。后两租界分别办理电车事宜,1905年3月公共租界选定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承办电车工程,后其专营权转让给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907年4月24日公共租界有轨电车工程开工。1908年1月31日,英商电车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上试车,同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正式通车营运,自静安寺始发至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贯穿东西,线路全程6.04公里,车厢分头等、二等两档,实行分段计价。法租界在1906年1月由公董局与比商国际远东公司签订电灯电车专营合同,规定电车由远东公司经营,1906年6月法商电车电灯公司成立,接收比商国际远东公司在法租界举办之电车电灯事业,1907年10月开始铺轨,1908年5月6日法租界第一条有轨电车2路正式营运,起始站十六铺,到7月延伸至徐家汇,线路全长8.5公里。  上海东新桥(就是目前广东路湖北路一带)     由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电车在各自区域内辟线铺轨,互不相通,乘客跨区远足必须换车,并另购车票,很不方便。为此英电开办后不久,即向法电提出互通电车的建议。1912年8月,英法电车公司开始相互通车,最初是通车不通票,即驶入对方路线时,乘客需要重新购票,1913年8月两家公司签订合同,对互通路线、行车时刻、售票、结算等作了规定,从此跨区乘客无须两次购票。 辛亥革命前夕,法商电车已行驶于华界老西门至斜桥等地段,并企图自十六铺扩展电车路线至华界外马路董家渡一带,同时,多家外商也先后要求在南市经营电车事业,均遭中国当局拒绝。      1912年,南市内地电灯公司经理陆伯鸿等人为挽回中国主权,阻止外商侵越华界,并以繁荣南市为由,向上海县主管申请创建南市有轨电车,经市议事会讨论批准给予电车专营权。1913年2月,上海华商电车公司成立,旋既着手电车工程的筹建。整个工程建设、设备等均委托德国西门子公司办理,同年3月动工建设。是年8月11日,华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从小东门至高昌庙,全长4.97公里。1913年11月华商电车公司与法商电车公司订立合同,在民国路(今人民路)自小东门至老西门各置路轨,互相通行。 
  
    城市人口激增和工、商业规模扩大,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到1927年底,市区辟有有轨电车线路22条,其中英商11条,法商7条,华商4条。营运地区东至外滩、杨树浦,西抵徐家汇、静安寺,南起卢家湾、高昌庙,北及北火车站、虹口公园。日均运客达48.6万人次。由市中心向四周延伸的车轨和穿梭其上的有轨电车,不仅给上海人带来了行路之便,也传递着都市生活快速的节奏。      传统的有轨电车毕竟速度较慢、噪声较大,而制约其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铺设轨道。然而,有轨电车的最大长处便是零污染。此外,它的身上总是蕴含并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气质。     1975年12月1日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3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 改行93路汽车。上海正式全面告别近70年的有轨电车历史。     事实上,欧洲各国名城正是着眼于此,近年来成功研发了“扬长避短”的新型有轨电车。     如今,阔别上海34年的有轨电车,终于重现浦东张江园区。之前有关专家对此做了多年专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城建或不建有轨电车的说法牵动着不少“阿拉”上海人的心。在充满现代感的上海恢复怀旧味十足的有轨电车是否可行,很长时间没有定论。市政府最终综合城市交通、环保和旅游事业发展等诸多因素,在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将经典怀旧的有轨电车还给了上海人。
★★★還舊樓主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