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explorer.exe进程: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36:40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 chenyaoqian
  • 15位粉丝
  • 核心会员 6

1楼

      昨天,有朋友问我娃娃鱼长见病的治疗方式,现将几种长见病的治疗发给大家,便于交流:
   1 腐皮病
      腐皮病是对大鲵人工养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由于人
     工养鲵的水质易受污染,水中常繁衍着大量病原微生物,当大鲵因擦伤或互
     相咬斗或其他原因身体受到创伤时,病原微生物易乘虚而入,引起病变。
      患病初期,患病部位皮肤粘液减少,出现红色小点或斑点状,周围组织
     充血发炎,继而形成疮样病灶,病灶处常粘附大量病原菌及杂物,严重时病
     灶部位肌肉坏死,可见骨骼和内脏,病鲵食欲减退或不摄食,活动能力明显
     减弱,不久死亡。
      预防 鲵池建成后不能立即放养鲵种,因新建池有较强碱性,大鲵最适
     pH值为6——7,当pH值>9时,大鲵将毁灭性死亡。放养前池注满水,连
     续浸泡2——3天,再放干,并重复数次使池水pH接近中性。池壁、洞壁要
     求光滑,以防止大鲵肌肤擦伤,放养前鲵池要用漂白粉或其他药物消毒,杀
     灭敌害生物;鲵种下池时要用1%龙胆紫浸洗20分钟;注意同池中个体规格
     整齐,并设置防逃设施,以免大鲵个体间互相咬斗而受伤。饲养中保持水质
     清爽无污染,条件允许时,保持常年流水。夏季水温较高,水中病原微生物
     繁殖快,经常更换池水更为重要。
      治疗 病鲵池用强氯精0.3——0.4克/立方米或二氧化氯0.3克/
     立方米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对病鲵先用10——20克/立方米一
     洗安浸洗半小时以上,并彻底清洗创伤表面的附着物,随后用溃疡灵或其他
     消毒软膏涂敷患处,每天1次,对病情较重的大鲵每公斤注射青霉素8万—
     —10万单位,注射次数依病情而定。
      2 水霉病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早春和晚冬尤甚。主要发生在受精卵孵化过程
     中和幼鲵早期,当成鲵体表受伤时也易发生。被感染的受精卵和病鲵体表长
     出棉毛状的灰白色菌丝,菌丝长度可达3厘米,成丛生长的水霉如棉花絮在
     水中呈放射状,菌丝体清晰可见。严重时病鲵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
     瘦。
      预防 鲵种下池前用孔雀石绿5——10克/立方米浸泡10——20分钟;
     受伤的大鲵可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溃疡灵软膏直接涂抹患处,防止水霉感
     染,孵化用的工具和设施事先用50克/升食盐水或10克/立方米孔雀石绿
     浸泡消毒。
      治疗 病鲵可用5——10克/立方米孔雀石绿浸泡15——20分钟,并在
     患处涂抹1‰孔雀石绿软膏,对于正在孵化的受精卵,将感染水霉的卵带剪
     断剔出,用5——10克/立方米孔雀石绿浸泡10——15分钟后单独孵化。
      3 消化道感染
      此病主要是由于饵料变质、水质恶化或大鲵误食变质饵料引起的。病鲵
     食欲减退或停止进食,肛门红肿,腹部膨胀,严重时胃肠纤毛上皮脱落坏死,
     胃肠道内大面积充血出血,最终可导致死亡。
      预防 投饵间隔期不宜过长,投饵时应将未吃完的残饵清除干净,以免
     饵料变质,引起水质恶化,在夏季高温时尤应注意。另外,经常换水,保持
     水质清新无污染。
      治疗 发现病鲵,及时隔离。病鲵饲养池换水,全池遍洒呋喃唑酮或土
     霉素0.1——0.2克/立方米,同时将药物混拌于饵料中投喂,连喂3——
     4次为一疗程。
      4 大鲵线虫病
      由寄生在胃肠道中的线虫引起,有时可寄生于体表引起皮肤肌肉和胃肠
     壁粘膜发炎溃烂以至其他病菌入侵。线虫大量寄生时,掠夺鲵体营养,给病
     鲵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防治 将发病后所有大鲵移出,病鲵隔离并用医用碘酒或1%高锰酸钾
     涂抹患处并投喂适量驱虫药。


3

  • 2010-08-18 14:30
  • 回复
  • chenyaoqian
  • 15位粉丝
  • 核心会员 6

2楼

     野生状态下大鲵的病害很少,但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扩大,放养密度不断增大,以及饵料都是来自人工高密度饲养的鱼类,大鲵病害也随之加剧,特别是自2006年来关于大鲵患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人工养殖大鲵发病呈现以下特点:①鱼病种类推陈出新;②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③发病范围更广,以前苗种阶段发病较为常见,现在许多疾病对成鲵也产生影响。通过长期的大鲵养殖工作,现将其分类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一、非生物性病害
     1.肢体伤残
     主要由于咬伤或机械致伤。肢体伤残是大鲵规模化群体养殖中非生物性病害最为多发的一种,尤其是在移池或争抢饲料时大鲵的相互咬斗致残;同时,在清洗池子过程中由于人为不小心也会造成鱼体碰伤致残。大鲵的四肢有明显的咬痕或已残缺,初期会离群独游,很容易着生水霉引起继发性感染。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保证饵料充足,彻底改善大鲵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人为的机械损伤。发现病鲵立即隔离,把病鲵置于没有水的脸盆或其它容器中,用棉球蘸取4%的食盐水清洗伤口,然后涂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土霉素等消炎粉剂,30分钟以后放入池水中,每天1次,约2周即可慢慢愈合。
     2.肺气肿
     由于水位过深或者大鲵本身畸形导致大鲵不能正常呼吸,而使其肺中的废气长期滞留所致。病鲵整个躯干部尤其是肺部肿胀,前肢离地漂浮于水面上,用手挤压其背腹部,有气体从口中排出,随后整个腹部塌瘪,短时间内仍会漂游于水面,不久会下沉,然后恢复正常。此病在短时间内不会导致大鲵死亡,但是患病大鲵不能正常摄食,影响其生长,时间长了之后会因饥饿而死。
     防治方法:①保持一定的水位,水的深度刚好淹没大鲵的背部为好,使其毫不费力地自由呼吸。②可以在池的非投食区放置少量的鹅卵石,使其借此将头伸出水面呼吸。③一旦发现病鲵,马上隔离,用挤压法使其排出肺中的废气,然后放入浅水池中饲养观察。直至正常摄食为止,一般1~2周即可治愈。④如果发现并发其他病症,还要在隔离池进行针对性治疗。
     3.肠胃胀气
     大鲵摄食不均匀而引起肠胃消化功能紊乱,产生大量气体停滞于胃肠中所致。不管大鲵的规格大小,都有可能发生。病鲵整个躯干部尤其是肺部肿胀,四肢离地漂浮于水面上,用手挤压其背腹部,有气体从口或肛门排出,随后整个腹部塌瘪,短时间内仍会漂游于水面,不久会下沉,然后恢复正常。主要危害0.5千克以下的幼鲵,特别是在变换饵料时最容易发生,使大鲵不能正常摄食进而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①保证饵料新鲜充足,定时、定量投喂。②在饵料变换时,要逐渐过渡,让大鲵有适应过程。③一旦发现病鲵,立即隔离,并用挤压法使其排出肠胃中的废气,然后放入浅水池中饲养观察,直至正常摄食为止。一般1~2周即可治愈。④如果发现并发其他病症,还要在隔离池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生物性病害
     1.线虫病
     线虫病是由某种线虫寄生于大鲵的皮下引起的疾病。大鲵的皮下明显可见寄生有线虫。线虫的长度由几厘米到2米不等,寄生的数量由一到数十条不等。
     发病季节:春末夏初、秋季。春末夏初,当水温逐渐升高,线虫感到不适应,会从皮下窜出,去寻找新的寄主;入秋以后,水温逐渐降低,大鲵皮下原有的线虫卵会发育成成虫。
     感染种群:成鲵阶段尤为常见,苗种阶段偶有发生。危害性:大鲵一旦被线虫寄生,摄食量减少,甚至停食,结果是大鲵逐渐消瘦。如果没有继发性病害,一般不会致死。


  • 2010-08-18 14:32
  • 回复
  • chenyaoqian
  • 15位粉丝
  • 核心会员 6

3楼

     处置方法:当虫的头部从皮下窜出时,用镊子夹住其头部缓慢拉出,然后用1∶2500的聚维酮碘或食盐水清洗创口,防止感染。
     注意事项:防止创口发炎感染。
     2.水霉病
     水霉病是由霉菌着生在大鲵的创伤部位所引起的。当大鲵受伤时受损部位均易着生水霉。在大鲵体表可见一团似绒毛状的东西。较轻的,一碰即掉;严重者,很难拔掉,且病鲵离群独处,还易感染继发性鱼病。
     适宜水温:14~18℃。主要在春、秋季节。危害性:如果大鲵仅患此病,不会立即死亡;但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鱼病,死亡率较高。
     常用药物:酊碘溶液(兽用含碘制剂),食盐,消炎粉(诺氟沙星、阿莫西林)。
     治疗方法:①捞出病鲵单独饲养,彻底清洗原饲养池。②查看病灶部位,确定是咬伤还是体表腺体遭到破坏。如果是咬伤,伤在四肢且残废,首先截肢。③彻底清除病灶部位的水霉,然后用药棉蘸取1∶2500的酊碘溶液或食盐水(4%)清洗创面。④用消炎粉涂撒在创面上,静置30分钟后放入水中。⑤严重的病鲵(已感染其他病害),在放入水中之前还要注射消炎针剂,比如硫酸庆大霉素等,一般两周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①控制好水体环境,比如换水温差不要超过5℃、严禁有毒、有害、有污染的水进入水源,水体pH值控制在6.4~7.8,等等。②同规格的大鲵群养,在摄食旺季,如无特殊需要,不要进行规格调整,防止咬伤。③保证饵料充足,防止因争食而误伤。④水位不要太低,防止蚊虫叮咬。⑤经常巡视饲养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红斑病(暂定名)
     病因不详,有报道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引起。在病鲵的四肢以及腹部出现出血性红色斑块,后逐渐溃烂,离群独居,活动能力降低,严重者全身分泌粘液,不久死亡。
     发病季节:摄食季节均可流行,以4~10月水温在18~22℃最常发生。
     危害性:可导致四肢溃烂,腹部烂穿,且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导致死亡。不同年龄段的大鲵均会感染,传染快,死亡率高。
     治疗方法:①一经发现,捞出病鲵,全池用聚维酮碘浸泡后彻底更换池水。②病鲵单独饲养,每天用抗生素浸泡。⑧如果病鲵已出现溃烂,用先锋霉素浸泡的同时,再腹腔注射硫酸阿米卡星或硫酸庆大霉素,1~2周可基本治愈。
     4.疖疮病
     病因不详。患病初期病鲵离群独游,体表出现一个甚至多个红色斑块,粘液增多,严重时有可能池水也被粘液污染,继而斑块红肿、溃烂。初期与红斑病相似,但是危害性更大。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发病季节:当水温大于12℃时,大鲵一经感染此病,不论规格,很容易传染,特别在群养池的发病率更高。
     治疗方法:①一旦发现病鲵,马上隔离,并且进行全池消毒。②对病鲵进行药物注射治疗,采用药物为硫酸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混合液,比例1∶1,或诺氟沙星注射液,剂量参照“白点病”。⑧对还没有患病的大鲵,可以在饵料中添加阿莫西林或诺氟沙星片剂,用量0.4毫克/千克鱼,一周内用药两次进行预防。治疗一般为一周(注射三次),严重的要治疗两周。
     5.腹水病
     发生在室温和水温都较高的5~10月份。各种年龄的大鲵都可感染,但以一龄左右发病率最高;患病大鲵初期食量迅速下降、反应迟钝;随后在背部出现出血点,腹部、头部手摸有积水感,不吃不动漂浮在水中,身体失去平衡;病情严重者腹部上翻,眼球外凸,眼睛周围有白膜覆盖;剖检后发现腹腔大量积水,胃肠内无食物,肠壁充血有炎症,肝肿大且有出血点。病鲵发现不及时很难治疗,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病因初步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病鲵离群,腹部肿胀并且较硬,漂浮于水面上。不论规格大小都有可能被感染,根据患病的轻重程度,腹水量达到几毫升至几百毫升不等,死亡率比较高。
     当水温大于18℃时,大鲵一经感染此病,不论规格,很容易传染,特别在群养池的发病率更高。
     治疗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患病较轻者,立即隔离,首先抽尽腹水,然后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混合液进行腹腔注射,或者直接注射先锋霉素,5~8千克大鲵剂量一般为1毫升,每天一次,3个疗程可治愈。对于病情较重者,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
     总之,   目前人工养殖大鲵疾病种类很多,流行性强、危害大,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疾病种类发生,尤其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一方面由于季节交替、温度变化比较大,另一方面也因为三四月份是幼鲵交易比较频繁的时候,新进大鲵产生应激并且对新的环境不适应,所以很容易发病,造成大量死亡。在突破了大鲵人工繁育技术之后,大鲵的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大鲵养殖的瓶颈。但是,目前各方面对大鲵病害研究却远远滞后,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疫苗产生,尽管有些疾病可以治愈,但是都来源于实践中的经验之谈,缺乏理论基础,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病害防治仍是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


 戴铭恒的城固湑水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在大鲵养殖行业排名全国第二    
浙江永强在大鲵养殖行业排名全国第一
   湖南润孚在大鲵养殖行业排名全国第三


   我们都去看了,有详细的研究分析报告。目前这个产业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规模,应该说行业刚刚启动

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大鲵鱼苗的价格有非常大的泡沫说分,尤其是500元以上的价格,问题很大。国家正在回收货币流动性,如果货币一旦紧缩,大鲵种苗的价格随时可能跌倒300元,甚至以下

   大鲵产业的长久发展,不是来自互相买卖炒作鱼苗,搞击鼓传花的游戏。大鲵的最终价值,来自于终端酒店市场的消费,这才是可以长期赚取的钞票

   在一个货币超发,泡沫横飞的市场,大家都在传销式的买卖鱼苗,根本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