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4lol:高中三年学习侧重各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2:36

高中三年学习侧重各不同


北京大学,一个多少人从小听到大的名词;“一塔湖图”,一块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圣土。但是说实话,真的是大实话,我似乎模糊于这个“多少人”的边界。身为一个中国的学生,自然会有“北大情节”,自己的梦想,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可对我来说,仅仅是对我,北大并不是我奋斗的目标,或者说,我12年的“寒窗苦读”并不是建立在以北大为目标的基础上。可毕竟终于考进来了,写一些心得经验,也许能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不一样的启迪。

    回首过去六年,感觉目标真的是支撑整个中学生活的轴心。虽然很老套也很空泛,而且似乎与我的经历相矛盾,但身边确实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位同学初一开始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目标开始奋斗,结果先是留在了我们的中学继续念高中(我的中学在广西英语教学是数一数二的),然后在高三时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小语种单招考试,以广西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外提前录取。

    同样,另一位上清华的女同学,她的成绩在我们学校属于优秀但不拔尖且不稳定的类型,但由于全国奥赛得过一等奖而获得了参加清华大学保送生的提前考试。在领略了全国最高学府的风采之后,她有了憧憬,结果在高三之后的学习中成绩一路狂飙,最终如愿。

    不过,其实初中三年并不直接与最后的高考成绩挂钩,看到有些学生从初一开始便被沉重的负担压得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实在觉得有些残忍。其实初中大可不必如此辛苦。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进一个好的高中比进一个好的大学更重要,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的,但初中的课程并不难,只要弄清楚课本上的知识就完全可以了。见过许多家长压着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竞赛辅导班,其实初中的竞赛的奖状对于高考不过是废纸而已,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初中毕竟是打基础的最佳时间段,过多的学习竞赛知识反而会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如果真的学有余力的话宁可学习高中的课本。我倒是觉得应该多压着孩子学习各种技能,比如乐器、计算机(当然决不是打游戏)、体育、演讲、唱歌之类的,这些才是到了大学真正有用的东西。另外初中正值青春期,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时候多花时间与精力培养良好的性格个性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而且受益匪浅的。

    我的初中三年基本上就是玩过来的,我几乎没碰过各种竞赛书,参考书也从没买过,学校组织的培优班大部分也都翘掉了(这个我也很惭愧,希望大家不要学我)。但我过了手风琴的七级,打了4年棒球(加上小学),拿过学校里的篮球赛冠军,参加过校合唱队。这些在当时看来不务正业的经历,却成了我现在在北大的宝贵财富。而且,我并没有荒废正常的学业,虽然我并没有在学习上特别优秀,可我却将课本的知识吃的很透,每次考试都在年级的前二三十名,所以最后我也保送上了我们学校的高中。

    上了高中,前面的这些大部分便要舍弃了,因为高考已经是真真切切可以触及的了。对于大多数的同学,现在便会有两个选择了。一是走竞赛保送的路,二是走踏踏实实高考的路。

    对于竞赛,我想有些同学可能会把它想的过于可怕了。虽然其他的省我不了解,也许竞争会很激烈,或者题目确实很难很难,但就广西的情况而言,竞赛其实很好获奖。你只需花一个暑假,买一本最简单的竞赛书,把上面所有你能看的懂题目全部做会作熟练就可以了。可能有人会说我吹牛,但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就拿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举例,300分的满分,得一半要求并不高吧,而只要你能得这一半,有时甚至不需要一半,省一等奖便到手了,也就是说,保送资格和高考的加分就到手了。至于有些同学想拿全国一等奖甚至进国家集训队去代表中国争金夺银的,这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只说功利一些的方法。需要提醒的是,竞赛千万不能面面俱到,选择一科拿下即可,最多一科为主一科为辅,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5个省二等奖也不如1个省一等奖。

   对于高考,又面临着是文是理的选择。这个时候就要慎重了,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成绩和发展的潜力再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这也许会关系到你的一生,而不仅仅是高考。这需要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沟通。选择好之后,就要开始为高考做坚苦卓绝的准备了。

    先说说语数英。这三门学科是无论文科理科都需要面对的,对于所有的同学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因为语文和英语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尤其是语文的作文和英语的词汇与语感,除了扎实的学懂课本的知识外,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以增加自己的文学底蕴,不要觉得没有时间,这也是学好这两门课的“课内作业”。而数学,对于理科生来说是其它三门理科的基础,对于文科来说,则是“木桶效应”里面那块最短的木板,数学成绩的好坏,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文科生高考成绩的好坏。就广西而言,每年高考文科的语文和英语的区平均分总有100甚至110以上,而数学则常年在50左右,由此数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从高一到高三,这三门课都是始终要下大力气抓的。

    下面说说理科生的理化生。这其中化学和生物应该是相对容易的,因为这两门课对概念的记忆比重比物理要大的多,因此在理解和运用上的要求也就相对要低(这里不讨论竞赛,仅针对高考),也相对容易取得一个较高的分数。而物理除了刻苦与勤奋以外,更需要一点点的天赋与悟性。还是以广西为例,以前实行单科考试时,每年的物理平均分都在60左右,但每年也都会有150分满分的。这说明物理确实是不容易学的,这也是为什么物理会被称为“理科之王”的原因。所以从高一开始,除了语数英,物理应该是需要花最多工夫的。而且个人感觉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是一个分水岭,我的许多同学便是因为在这时物理成绩大幅下降而选择学文的,坚持学理的大多也学的很辛苦,高考也没有取得很理想的成绩。这时跨过去了,以后的路就好走的多了,我们学校那些理科班的尖子生无一例外是这样的。

   化学和生物的性质决定了它们有考前突击的可能性,因此到了高三这两门课突飞猛进的概率要远远大于物理。所以在高一高二时我们完全可以放心的腾出一部分时间让给物理,等到高三物理基本定型了我们再把这些时间给要回来。我这里不是鼓励偏科,而是要讲究一个轻重缓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到了考试时,做题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的理综卷应该都是物理在最前面的,所以很多同学也就没考虑什么从头到尾这么做下来了。这样是没问题的,但是也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从自己最擅长的学科开始做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时间最充足,精神也最集中,这样最有利于把我们能拿的分都拿到手,保证作到不该丢的分不丢。每年都会有同学因时间不够而没拿到该拿的分数,造成甚至是终生的遗憾。高考不是人人都能拿满分或高分,只要做到没有遗憾便是最大的成就了。

    另外理科都讲究细心与逻辑严密,这需要从平常的作业就开始注意培养,千万不能马虎,高考因为解答步骤不严谨而导致实际成绩比估分成绩少几十分的不在少数。

    再重点说说文科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文科各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语文数学英语不在赘述,政治历史地理都是可以考前突击的,这也可以包括语文的语文知识部分。因此在高一高二,我们文科学生需要重点做的功课是做大量数学题,背大量英语单词,以及看大量文学名著,包括中文英文。到了高三,侧重点就要转移至其它的部分了,这时如果前面发展顺利语数英可以稍微倾向于更高的境界,例如研究数学压轴题,追求语文英语作文的满分等等。不过这些不能再占据主要时间了,我们需要着重抢分的是政史地。如果前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到了高三也要果断的放弃了而转入基础与政史地了,因为这些更容易出成绩。

    当然政治历史地理也各有各的特点。目前的文综卷与时事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而其中又以政治最为紧密。学习政治除了课本以外还必须常常关注新闻报道,了解一些最新政治动态,特别是领导人的讲话或者观点,里面常常有可以用来答题的现成的语言。现在的政治学习越来越淡化意识与阶级,因此复习时可以忽略课本的相关内容,而注重有关新农村、和谐社会、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等的内容。历史的学习相比就会枯燥一点,但如果与语文的文言文结合起来的话,无论效果和趣味性都要好很多,个人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提醒一下要注意线索的融会贯通。历史的发展有一条基本的线条,把握住主线再作补充会使知识记得比较牢固并且比较好运用。地理其实是一门理科,特别是自然地理中太阳与地球的知识与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联系比较密切,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建议有些困难的话结合地球仪掌握。其它的也是以识记为主,考验的是耐心与毅力。

    考试时的答题也是非常讲究的。理科追求严谨,文科也同样要有条理,要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明白你在说什么。改卷是踩点给分的,因此答中要点比写一大堆废话更有意义而且更节省时间。首先是答题必须分点分段,一个要点一段,政治历史地理都是如此,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清晰的看见你的答案要点,更利于他评分。其次是答题时尽量使用课本上的原话,这就需要平时的背诵与积累了。因为课本上的语言是经过反复锤炼的,比考场上临时杜撰的语言要准确的多,也更经的起推敲,而且能显示出我们的学科素养。另外有些阅卷老师是十分讨厌这些乱七八糟的语言的,给这些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有时比答对要点更利于我们得分。最后是字不一定要写的漂亮,但一定一定要写的干净整齐。文科(包括文综于语文)卷子的书写量是很大的,而空间又很有限,因此让阅卷老师在很短的阅卷时间内看清我们的答案至关重要。所以字必须容易识别,当然越漂亮越好,这样可以给阅卷老师造成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有机会为我们多挣分数。

    另外各科都是有自己的答题套路的。政治讲究观点与材料结合,历史则讲究史论结合。答政治题首先需要摆出自己明确的观点,即课本上的概念,注意尽量使用课本原话,这些通常是踩分点,然后根据题目的材料稍加分析即可,立即转入下一个观点。观点根据题目需要取舍,但多数情况下尽量写完整,结合材料的分析不必很多,时间要紧。答历史题一定要用相关的史实说话,而且要尽量和课本一字不差,然后再根据题目作些评论或者收笔答下面的题。答题的套路多多研究历年的高考真题及答案一般就能够掌握,这些工作老师都会做的,同学们不必太担心。如果老师疏忽了,那自己一定要自己作,这非常非常重要,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再提醒几个所有同学都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一是心态。随着高考考生的逐年增加,心态的稳定已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也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点。高三一年我从来没想过北大,而是把姿态放低,一心一意只想着怎么样能多得一分算一分。正是这种类似“哀兵必胜”的心态是我最终脱颖而出。我的很多同学平时成绩一直比我好,但高考临近时却明显产生了焦虑、失眠等等症状,要知道高考的压力真的不是人能承受的,想办法轻装上阵才是正道。

    二是身体。高三一年的超高强度学习确实非常需要以强健的体魄作为支撑,很多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了身体的健康,结果导致效率下降,延长学习时间,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学习没上去,身体也垮了。我从小喜欢打篮球,高三也没断过,当别人在自习室奋斗时,我却在球场上“厮混”。不是我恃才傲物,的确这样有助于放松心情,提高效率。当然运动不能过,否则会造成疲劳,也不利于学习。

    三是高一高二是应以培优为主,着重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这个优势不是只绝对优势,不是要在班上数一数二才叫优势,相对优势即可。就是要从自己的所有学科中找出自己相对较强的学科加以重点学习。因为这是压力还不如高三那么大,可以有更多的兴趣与精力努力提高这些优势学科的成绩,将来可以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高三就要以补差为主,道理便是“木桶效应”。打个比方就是“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四是参考书。很多同学可能会困惑于琳琅满目的参考书柜前,不知该买哪种。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老师都会推荐或指定参考书的,这些是他们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是相当行之有效的。所以只要使用这些就可以了,其他多余的一本也不要买。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时甚至连老师布置的都做不完,更别说其它的了。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

    五是总结与反思。通过高三一年的强制灌输,到了高考时新题与生题已经很少了,这时考验的就是我们不犯同样错误的能力了。题目可以做错,但做错以后一定要总结,找出错在哪里,以后怎么样才会不错。经过这样不断的积累,即使每种题目都错过,我们也能在高考时从容应对,因为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去避免这一次不做错了。高考不需要创新,需要的沉稳和老练,只要我们不犯错或比其他人少犯错,我们就占得优势了。

    以上便是我的一点拙见,理科部分来自与同学的交流,文科部分来自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