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的文件夹看不到了:中药合理应用(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8:20:22

第1讲 解表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疗程】解表药系散邪之品,用药疗程以邪散病去为度,不可盲目以巩固疗效为由而用药过剂,过则伤正。诚如《本草新编-卷之四》论述辛夷的疗程谓:“辛散之物多用,则真气有伤,亦可暂用而不可久服。总之,去病即已,不可因其效甚而纵用之,非独辛夷之为然也”。再如麻黄“多服令人虚”,紫苏“久服泄人真气”,生姜久食“积热患目”,胡荽“多食昏目、耗气”,薄荷“多服久服,令人虚冷”,等等,皆需注意。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羌活有纠正心律失常作用,故对于素有心脏疾患而感受风寒者,可选用此药。牛蒡子能抑制尿蛋白的排泄,故肾脏病患者尿检有蛋白,复感风热者,可选用此药。苍耳子浸膏具有肝脏毒性,故肝脏病患者即便患有鼻渊,用之宜慎。麻黄能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慎服等。

 

【用药禁忌病证】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故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慎服。麻黄发越肾气,肾虚喘咳慎服。桂枝“通子宫而破血”,蝉蜕“主生子不出”,孕妇慎服此二药。薄荷“动消渴”,消渴病患者慎服。柴胡升阳“劫阴”,阴虚阳亢者慎服。葛根“易于动呕”,呕恶患者忌大量服用,等等。伤风不愈久成痨。解表药使用不当,可使病证迁延不已,或变生坏证,故研究如何合理应用解表药,实属必要。

 

第2讲 清热药的合理应用

 

【用药合理护理】清热药服后不宜食用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妨碍药性,反助热邪。适宜食用清淡饮食,使热无所寓而被清除。

 

【合理用药疗程】服用清热药,中病则止,不宜久服。如《本草求真·卷六》谓:黄连“性禀纯阴,在人肠胃素厚,挟有燥湿火热,服之过多,尚有偏性为害,而致胃阳纯绝,生气澌灭。矧有脾阳素弱,因此一言流播而可恃为常服者乎?”,是说黄连不可久服。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天花粉有降血糖作用,中医认为其善治口渴,故糖尿病伴口渴明显者可首选天花粉。黄连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故对于肝胃不和,嗳气泛酸,检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可重用黄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均有抗病毒作用,临床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辨证属于热邪炽盛者,可考虑用此类药治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有抗肿瘤作用,临床对于肿瘤患者辨证属于热证者,可选用这类药治之,等等。中西药理合参,每可取得较好疗效。

 

【把握禁忌病证用药】清热药药性寒凉,虚寒患者慎服,脾胃素弱者慎服,真寒假热者禁服。临床病证,概括分类,不过寒证和热证两大症候群,清热药是主治热证的,故清热药的合理应用,是中医临床医生所必须认真探讨的。

 

第3讲 泻下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疗程】泻下药以便通邪除为度,不可过剂,过则伤阴。

 

【防止不良反应】泻下药用之不当,具有致死毒性。《本草求真·卷五》和《本草求真·卷六》谓:千金子“属克伐之味,若脾胃虚寒泄泻,服之必死”。芜花“虽取效甚捷,误用多致夭折”。商陆“若脾虚水肿,因服轻剂未愈,遂用苦劣有毒纯阴之药(商陆)迅迫,效虽稍见,未几即发,决不可救”。芒硝“若使并非实热及或热结不坚,妄用承气、朴硝等以为消削,其不伤人性命几希”。可见,泻下药因其药性猛烈,可以致死,应用不可不慎。泻下药应用不当,还可产生不良反应。《本草从新·卷四》:甘遂“去水极神,损真极速”,牵牛子“驱逐致虚,先哲深戒”。大戟“阴寒善走,大损真气”。《本草从新·卷八》:巴豆“不可轻用。郁滞虽开,真阴随损。以少许着肌肤即起泡,况肠胃柔薄之质!无论下后耗损真阴,即脏腑被其熏灼,能无溃烂之患耶!”《本草求真·卷六》:玄明粉“服之恐有伤血之虞耳!”可见,泻下药的损真、致虚、伤血等不良反应亦应注意。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大黄具有促进肠蠕动作用,芒硝具有提高肠道渗透压作用,二者配伍应用,加强泻下通便之力。大黄含有鞣质,久服则因鞣质收敛之性,反使大便秘结,中医认为此乃“下则伤阴”而使肠道失润所致。大黄能保肝、降低血脂,故肝脏疾患、高脂血症患者表现为实热证者,可用大黄治疗。千金子中的千金子甾醇有抗肿瘤作用,故对于癌性腹水可选用千金子逐水退肿。牵牛子、芦荟具有肾毒性,所以肾脏病患者应慎服,等等。应用泻下药,要准古参今,权衡用药,求其利而避其害。泻下药合理应用,见效迅速,而不合理应用,很易导致不良反应,所以,临床要详细推究其合理用药方案,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第4讲 祛风湿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配伍用药】痹证是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其中风气胜者,应配伍祛风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细辛等。湿气胜者,应配伍利湿、化湿、燥湿药如滑石、通草、苍术、白术等。寒气胜者应配伍温里散寒药如附子、干姜、吴茱萸等。至于感受风湿热邪者,应配伍清热药如忍冬藤、红藤、龙胆草等。祛风湿药中的常用配伍药对应当熟悉,如独活配羌活治一身上下之痹痛兼有表邪者适宜。防己配防风治一身上下之痹痛而寒热错杂者允当。威灵仙配桂枝宜于上肢痹痛偏寒者。木瓜配怀牛膝治下肢风湿痹痛偏虚者为优。防己配薏苡仁治下肢痹痛属湿热者为佳。独活配桑寄生治痹证日久兼肝肾亏虚者功良。海桐皮配姜黄,祛风治痹证之痛甚者为当等。祛风湿药中的川乌、草乌,还需要掌握其配伍宜忌,其禁忌配伍的药物有半夏、贝母、白蔹、白及、瓜蒌等。其减毒配伍的药物有生姜、干姜、甘草、黑豆等。

 

【合理剂量用药】祛风湿药中的有毒药物较多,用量过大可致中毒,用量过小,药不及病,所以应把握合理剂量,求其效而避其毒。制川乌、制草乌1.5—3g,马钱子0.3—0.6g,广防己、防己4.5—9g,蕲蛇3—9g、研末服1—1.5g。金钱白花蛇不应按条数计量,应以重量计算,每日3—4.5g,研末服1—1.5g。乌梢蛇9—12g、研末服2—3g,雷公藤、昆明山海棠3—6g,雪上一枝蒿研末服0.02—0.04g。至于药性缓和的祛风湿药,用量宜大,量小则难为功。如桑寄生、丝瓜络、穿山龙、老鹳草等,可用10—30g或更大剂量。另外,威灵仙用于祛风湿6—9g,用于软化骨鲠可用至30g以上。

 

【合理剂型用药】汤剂是祛风湿药的主要剂型,但中医认为,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所以治疗风寒湿痹证,既要用祛风湿药固有的祛风之性,同时也可制为酒剂,助其祛风疗痹之功。如《本草从新·卷三》:稀莶草“酒调尤妙”。蕲蛇在《本草纲目》中有世传白花蛇酒、瑞竹白花蛇酒、濒湖白花蛇酒等多种酒剂记载。松节也宜入酒剂,《本草述钩元》:“松节酒。用节二十,酒五斗,浸三七日,每服一合,日五六服。治转筋挛急疼痛”。此外,马钱子、雪上一枝蒿等药大毒药,中毒剂量和有效剂量接近,为把握最佳剂量,保证安全和有效,适宜入散剂、丸剂。

 

【合理煎服方法】解表药作用于肌表,故宜轻煎以达皮表。祛风湿药作用于肌肉、筋骨、关节,较之解表药则偏入于里,故煎煮时间宜稍长于解表药而不宜久煎,以求“微似汗出”之效应。正如《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所云:“若治风湿者,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大汗出者,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但川乌、草乌、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药有大毒,需要先煎、久煎,以减其毒,是不可不知。至于蚕砂,应包煎,以免药液混浊难服。关于祛风湿药的服药方法,通常以饭后服为当,因此类药味多辛苦,且部分药有毒,饭后服用,免伤胃气。但若全方药性和缓,则可根据痹证病位,另拟服药方法,上半身痹证宜饭后服,下半身痹证宜饭前服。

 

【用药合理护理】服用祛风湿药后,在起居护理方面,应避免感受风邪,不宜居住潮湿之地,或水中作业,以免重感湿邪。又需适度运动,流通气血,微微似汗,以利风湿之邪外出。在饮食护理方面,应少食油腻之品,多进清淡之物,以渗利湿邪,增助药效。

 

【防止不良反应】马钱子、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乌头大量服用均有致死毒性,故必须严格控制用量。乌头有心脏毒性,应严格炮制后入药,使“毒解而力不减”。雷公藤长期服用可引致生殖毒性,致精子数目减少、月经量少乃至闭经,还可引起白细胞数目减少、免疫抑制等,故该药不宜长期服用。秦艽对于“下部虚寒,小便不禁,大便滑者,忌用”(本草从新·卷一)。威灵仙“大走真气,耗人血”(本草从新·卷五),故体虚者慎服。防己大苦大寒,《本草从新·卷五》谓其“亦瞑眩之药也”。现代研究表明,广防己有肾毒性,肾病患者禁用广防己,以防加重肾脏病理。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秦艽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故治疗各类关节炎均有较好效果。雷公藤有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不仅可以治疗偏热之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治银屑病、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蕲蛇、金钱白花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故临床用于脑血栓形成之属于经络瘀阻者良。临床应用祛风湿药,中西药理互参,让中医用药既合乎中药药性之理,也合乎现代药理之理,当有益于疗效的提高。风湿痹证,夹有湿邪,湿性粘滞,故病多缠绵难愈。因此,应用祛风湿药需要全方位思考,做到合理用药,驱邪气,扶正气,缩短病期。

 

第5讲 化湿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剂量用药】化湿药中的白豆蔻、砂仁贵重,用量以3—6g为宜,其余诸药以3~9g为当。苍术用于治疗寒湿腹胀,昼轻暮重,用量达15~30g,取效始佳。

 

【合理剂型用药】现今应用化湿药,多入汤剂。但苍术一药有将其入散剂的,如《本草述钩元·卷七》:“治蛊胀由于脾虚有湿者,真茅术末,每清晨米饮调三钱,服不数月,强健如故”。也有口嚼服用的,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第三卷》:“愚二十余岁时,于仲秋之月,每至申酉时,腹中作胀,后于将作胀时,但嚼厚朴六七分,如此两日,胀遂不作”。砂仁古代多做散剂,如《本草纲目·第十四卷》“缩砂蓉”的附方中,内服方共l3首,其中有l0首是散剂入药的。古人将砂仁作散剂入药对我们不无启发。草果“其性甚烈,其气辛臭,正如斑蝥之气。合诸药同煎,气独熏鼻”(本草述钩元·卷八),故草果不宜做丸散剂入药。

 

【合理煎服方法】化湿药气味芳香,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散失,故入汤剂应后下,其中尤其需强调后下的有广藿香、佩兰、砂仁和白豆蔻四味药。至于服药方法,化湿药适宜温服。化湿药每次服用量不宜大,以150ml左右为宜,防止服药量大,药液之水湿,增助体内湿邪,这提醒我们在用药的细微处也要合理、审慎,不可造次。

 

【用药合理护理】化湿药适宜于寒湿中阻证,故凡能够引起寒湿内阻的饮食皆当慎食,如生冷、瓜果、油腻之品。正常饮食的食量也不宜过多,以利脾胃恢复其转输功能,而后湿邪可祛。起居方面,不宜居住潮湿环境或于水中作业等,避免外湿内入,影响药物发挥疗效。

 

【合理疗程用药】化湿药性燥,湿除则止服,长期服用,恐燥伤阴液。

 

【合理禁忌用药】《本草从新》关于化湿药的使用禁忌有较详细的记述:苍术燥烈,“燥结、多汗者忌用”。砂仁“辛窜性燥,血虚火炎者勿用。胎妇多服耗气,必致难产”。白豆蔻辛热,“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气虚诸证,成宜禁之”。草豆蔻辛温香散,“阴不足者远之”。草果辛热,“气不实,邪不盛者,并忌”。厚朴辛温苦降,“若脾胃虚者,切勿沾唇,虽一时未见其害,而清纯冲和之气,潜伤默耗矣。孕妇服之,大损胎元”。藿香辛甘微温,“阴虚火旺,及胃热胃虚作呕者,戒用”。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砂仁、白豆蔻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故可用于食欲不振的治疗。厚朴具有兴奋肠管运动作用,故可用于治疗腹胀。藿香具有抗真菌作用,故可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等。苍术能够降低血糖,故糖尿病属于湿盛脾虚者可考虑选用该药,等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中西互参,应有助于提高化湿药的疗效。中焦湿证,多发于长夏,病程缠绵,认真探讨化湿药的合理应用方案,对于暑期保健,乃至四时脾胃疾病的调治,都有裨益。

 

第6讲 利水渗湿药的合理应用

 

【辨药性用药】泽泻、通草、木通、瞿麦等药的药性特点,值得探讨。泽泻“利水而不伤阴”,用以利水,不虑其损真阴。通草甘寒,利水通淋不伤胃气,色白入肺经,可以导肺经热邪下行。木通,藤有细孔,两头皆通,具三通之功,通淋、通血脉、通乳汁,味苦可降心火,故是治疗小便淋涩赤痛、热痹疼痛、产后缺乳以及心火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的常用药。瞿麦之瞿,如道路之通瞿,有四通八达之意,该药以此命名,通利功佳,不仅利水道,也可通血脉。准确把握各药的药性特点,是合理用药的基础。

 

【合理配伍用药】利水渗湿药的配伍主要有:①配伍健脾药。脾主运化水湿,健脾有助于除湿。②配伍补肾药。肾主水,补益肾气,可以化气行水。③配伍宣肺药。肺主宣发和肃降,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之功,上半身肿甚或兼有表证者,配伍宣肺药,可以加强全方的利水除湿之功。④配伍行气药。气能行津,气行则水行,故治疗水湿停聚者,酌配行气药,以行气利湿。⑤配伍清热药。湿热蕴结者,用利水渗湿药,配伍清热燥湿药,湿热并清。⑥配伍活血药。“血有余便是水”,瘀血是水气病的病因之一,再者水湿停聚,压迫脉道,也可以导致血瘀,所以治疗水肿,可适当配伍活血药。⑦配伍养阴药。利水则伤阴,配伍养阴药可以防止利水之品耗伤真阴。

 

【合理剂量用药】本章药物,性质多较和缓,依据《药典》剂量使用即可。但《本草新编·卷之二》认为薏苡仁“必须用至一、二两,始易为功,少亦须用五钱之外,否则,力薄味单耳”。其说可供临床参考。

 

【合理煎服方法】本章中的车前子、海金沙入汤剂,需要包煎。滑石粉入药亦应包煎,而滑石块则无需包煎。茯苓应打碎或切薄片入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篇·第四期》:“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现今的茯苓饮片多是块状,以其质地坚硬,故应先煎,但最好是打碎入煎,始能发挥应有功用。茵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需先煎,用于治疗关节痹痛可与群药共煎。关于利水渗湿药的服用,适宜在饭前服,因先服药,后进饮食,饮食可以迫使药力下行,加强其渗利水湿作用。

 

【合理疗程用药】利水渗湿药属祛邪之品,除茯苓、薏苡仁等少数药可以长期服用外,多数不宜久服,以防渗利太过,伤及真阴。如《本草从新·卷十二》谓赤小豆:“最渗津液,久服令人枯瘦身重”。赤小豆性质平和,尚且如此,其他药如香加皮、泽漆、瞿麦、木通等药,应中病则止。此外,妇科长期外用滑石粉处理过的避孕工具,卵巢癌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应注意使用时间。

 

【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本章药药性主下行,孕妇慎服,以防堕胎。另外,《本草从新》指出:猪苓“损肾昏目,淡渗燥亡津液”; 茯苓“行水伐肾,小便不禁、虚寒精滑及阴亏而小便不利者,皆勿妄投”;泽泻“善泻,古称补虚者误矣,扁鹊谓其害眼者确也,病人无湿,肾虚精滑,目虚不明,切勿轻与”; 木通“精滑气弱,内无湿热及妊娠者均忌”;“阴黄宜温补,若用茵陈,多致不救”;车前子“阳气下陷,肾气虚脱勿服”;瞿麦“小肠虚寒者忌服,恐心热未除,而小肠复病矣”等。把握利水渗湿药的药性与禁忌证,合理应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茯苓煎剂,能抗精神分裂症。泽泻有利尿作用,其乙醇提取物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薏苡仁有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治疗扁平疣、尖锐湿疣等有效。玉米须能降血压,抑制尿蛋白的排泄。车前子有镇咳、祛痰及抑制呼吸中枢作用,并能利尿排石。滑石粉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内服能保护肠壁。灯心草有一定安定作用。通草有促进乳汁分泌作用。瞿麦能利尿,且其穗的作用较茎显著。茵陈能利胆保肝,并可抗真菌。地肤子能抗多种真菌,治疗过敏性疾病。石韦有镇咳、祛痰及抗菌作用。金钱草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使胆管泥沙状结石易于排出,胆管阻塞疼痛减轻。垂盆草有降低转氨酶、保肝作用,等等。应用利水渗湿药时,若能同时参考现代研究成果,应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明示临证用药,需因势利导,逐邪外用。湿性趋下,利水渗湿药性善下行,故合理应用利水渗湿药,是治疗粘滞难愈之湿病的关键。

 

第7讲 温里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剂型用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使用附子的处方共有30首,其中有24首是汤剂,说明医圣张仲景主要通过煎煮方式来降低附子毒性的,提示附子内服宜入汤剂。川乌、草乌亦然。肉桂内服适宜入散剂,若入汤剂应当后下,如《本草从新》所云:“群药煎好方入,煎一二沸即服”。胡椒宜做散剂服用。

 

【合理配伍用药】温里药的常用配伍有: ①配伍补阳药。温里药主治阴寒内盛证,阴盛往往兼有阳虚,故适宜配伍补阳药,以助其散寒之功。②配伍甘缓药。温里药药性辛热走窜,适当配伍甘缓之品,缓其药性,留恋药力。如大乌头煎和乌头汤皆用蜂蜜煎煮乌头,蜂蜜微甘,一则留恋乌头药力,二则减其毒性。③配伍养阴药。温里药药性温热,易伤阴液,故可佐以益阴之品,防其伤真阴。

此外,温里药中常用的配伍药对应予掌握,如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附子无干姜而不热) 。附子配肉桂温补肾阳、补助命门火。附子配人参益气回阳,“顷刻化气于乌有之乡,生阳于命门之内”。高良姜配香附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寒凝中焦之胃脘凉痛等。温里药的配伍禁忌也应了解,如附子、川乌、草乌禁忌与半夏、瓜蒌、天花粉、白蔹、贝母、白及配伍,肉桂不宜与赤石脂配伍,丁香不宜与郁金同用等。

 

【合理剂量用药】温里药药性温热,应把握安全剂量。《药典》规定其内服入汤剂的用量是: 附子3~15g/日, 制川乌、制草乌1. 5 ~3g/日, 吴茱萸1. 5~4. 5g/日,丁香1 ~3g/日,花椒、小茴香、八角茴香3~6g/日,荜茇、荜澄茄1. 5~3g/日等等。至于胡椒,研末服0. 6~1. 5g/日。中医界的火神派使用附子,每日用量多达30g以上,甚至超过100g,但需先煎2小时以上。本人统计了3400余应用附子的案例,发现附子中毒剂量多在20g/日以上,这对于临床安全使用附子剂量提供一定参考。

 

【合理煎药方法】温里药中的附子煎煮时间,随用量而定, 15g以下先煎30分钟左右, 15~30g先煎60分钟左右,剂量加大,煎煮时间相应延长。川乌、草乌的煎煮方法仿此。

 

【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本草从新》记载: 附子“内真热而外假寒,热厥似寒,因热霍乱等证服之,祸不旋踵”,草乌头“至毒无所酿制,不可轻投”,茴香“昏目发疮,若阳道数举,得热则吐者,均戒”,川椒“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忌”,胡椒“损肺走气,动火动血,损齿昏目,发疮痔脏毒”,吴茱萸“损气动火,昏目发疮”等等。此外,温里药药性温热,孕妇慎用,误用易致堕胎。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附子有强心、升压、抗炎、镇痛等作用。肉桂能抗血栓形成,促进肠管运动,促使肠道积气排出。吴茱萸能抑制肠道的异常发酵,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花椒有较强的抗白血病作用,又能抗菌、驱蛔、局部麻醉。胡椒具抗癫痫、促进消化等作用。丁香能健胃、抗菌、抗病毒。八角茴香有促进胃肠蠕动及升高白细胞等作用。小茴香有健胃及雌激素样作用。干姜有保护胃黏膜、抗溃疡、解痉、止泻、止咳平喘及抗凝血等作用。《中华本草》收载的8980味药中,温热性的占23. 7% ,寒凉性的占41. 7% ,表明温热药的种类少。然临床病证,惟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故用数量相对较少的温热药防治阴证,“任务艰巨”,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味温热药的合理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才有望给阴证患者带来福音。

 

第8讲 理气药的合理应用

 

【辨药性用药】理气药的药性多温燥,宜于气滞偏寒者。然川楝子、枳实、枳壳、青木香四药,药性偏凉,宜于气滞偏热者。香附性平,气滞偏寒偏热皆宜。此外,掌握单味药的药性特点, 是合理用药的前提。木香与香附均能行气止痛,但木香行气力强,擅行纵气,理上、中、下三焦气滞,治胸满、胃胀、腹胀、癃闭等。香附行气力缓,擅行横气,理肝胃气滞引起的胃脘及两胁胀满疼痛。《本草纲目》谓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乌药根具车辐纹,旋转气机,色黑走下焦,主散下焦寒气,又可疏理上中二焦气滞。荔枝核长于治气滞睾丸肿痛。川楝子长于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及少腹痛。檀香为调理上焦气分要药,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沉香味辛质重,功能除冷气,降真气,开结气,补右肾命门,李东垣谓其行气而不伤气,治疗气滞胸腹冷痛、气逆喘息、呃逆等有良效。刀豆温中理气、降逆止呃,为止呃逆的要药,《本草从新》载:“有人病后, 呃逆不止, 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甘松善理心脾,《本草纲目·第四十三卷》谓其:“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胃”,等等,谙熟药性,合理用之,多可取效。

 

【辨炮制品用药】理气药中需要注意炮制品的有木香、香附、川楝子等药。《本草纲目·第十四卷》:木香“入理气药,只生用,不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香附“生用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用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现今香附法定饮片只有生品和醋制品,李时珍的记述,拓宽了我们应用香附炮制品的思路。川楝子有生品和醋制两种,醋制能加强川楝子疏肝理气的作用,又能减轻川楝子的毒性,还可促进其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内服应注意使用醋川楝子。

 

【合理配伍用药】理气药常用配伍有: ①配健脾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治疗肝气郁结时, 用理气药配健脾药, 可防肝病传脾。②配清热药。气有余便是火,气郁易于化火,故用理气药宜酌配清热药。③配活血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用理气药配伍活血药,防气滞之血瘀。④配补气药。行气则伤气,故用理气药适当配伍补气药,防耗散正气。理气药常用的配伍药对有: 青皮配陈皮疏肝和胃,破气消积;枳实配白术健脾理气消痞;川楝子配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木香配砂仁、陈皮,行气消食、开胃醒脾; 香橼配佛手,疏肝和胃、化痰止咳,等等,应熟悉此。

 

【合理剂型用药】理气药多做汤剂使用,也可用作外用剂,如檀香,《本草纲目·第三十四卷》谓“以为汤沐,犹言离垢也”,“道书檀香谓之浴香”,提示檀香作为洗剂亦佳。甘松古人也有用作浴剂的,《本草纲目·第十四卷》:“作汤浴,令人身香”。

【合理用法用药】理气药中香气显著的药,宜做丸、散剂,若入汤剂应后下,如檀香、木香、沉香等即是。沉香入汤剂时,古人还用磨汁对入或冲服的方法,以免药性丢失。薤白治疗胸痹病应后

下或加酒煎煮,治疗大便不畅、里急后重应先煎,此为仲圣药法。

 

【合理剂量用药】理气药中的贵重药需要了解其常用剂量, 如沉香内服入汤剂每日1. 5 ~4. 5 g,檀香2 ~5 g等。此外, 对于木香的用量,《本草新编·卷之三》指出:“大约用广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钱而止,断勿出于一钱之外,过多反无效功,佐之补而不补,佐之泻而亦不泻也”。

 

【合理用药疗程】理气药主要用来治疗气滞证与气逆证,属于祛邪之品,临床应用以病愈为度,不可过剂,过则伤津耗气。

 

【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本草从新》记载: 木香“香燥而偏于阳,肺虚而热,血枯而燥者,慎勿与之”; 沉香“气虚下陷, 阴亏火旺者, 慎勿沾唇”;檀香“夏月囊香辟臭,尚谓其散真气而开毛孔,况服之乎? 痈疽脓多, 及阴虚火盛, 俱不宜用”;乌药“气血虚而内热者勿服”; 川楝子“脾胃虚寒者大忌”;枳实、枳壳“大损真元,胀满因于邪实者可用,若因土虚不能制水,肺虚不能行气,而误用之,则祸不旋踵”; 陈皮“气虽中和,亦损真元,无滞勿用”;青皮“最能发汗,气虚及有汗者忌用”,等等, 这为我们安全使用理气药提供了警示。

 

【参考现代研究用药】川楝子有驱虫和抑菌作用。木香能解痉、抗菌、抑制肠管运动。乌药能调节胃肠平滑肌、抗组胺。甘松有中枢镇静、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佛手能解痉、镇静。青皮、陈皮能升压、抗休克、利胆、溶石、祛痰平喘,陈皮尚能抗癌、抗过敏。玫瑰花有抗病毒等作用。青木香能抗癌、降压,长期大量服用有肾毒性。枳实、枳壳能调节肠管运动、升压、调节子宫平滑肌、抗炎、抗过敏。荔枝核有降血糖作用。香附有抑制子宫收缩、促进胃蠕动、利胆保肝及雌激素样等作用。薤白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菌。檀香能抑制肠管运动、抗菌、利尿。了解理气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帮助。人身气机,贵通畅而恶抑郁, 气顺则百病不生,气滞的百病由生,合理应用理气药,促使人体气机顺畅, 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