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 凭据重启就没了:中学地理图像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49:57

中学地理图像教学方法探讨

论文http://www.qikan120.com/:本论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本站仅作合理转载,原作者可来邮要求删除论文。  地理图像包括书面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以及随信息技术发展而日益丰富的地理影像资料。地图和图表直观且信息量大,通常呈现事物的空间特点及其随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景观图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的典型外貌特征;漫画以幽默的手法渗透人口、资源、环境的思想;原理图、剖面图简洁地表现事物的演变规律和过程;地理影像资料动态地演绎静态和抽象的地理现象。结合地理图像系统的特点,本文侧重谈谈对地理课堂师生图像素养要求的理解及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地理图像教学方法选择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图像教学的理念、目标和实施建议都有明确的表述,所以准确地解读课标是图像教学方法选择的起点。初中图像学习主要包括模型演示、图表解释以及地图、景观图等的判读。课标的要求不高,以看懂、指出、说明、简绘为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据图归纳特征及规律,运用图表资料解释并预测,绘制图像并分析其原理,更关注学生作为公民必备素养的培养,更关注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地理图像素养是影像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自我地理图像素养。一是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充分而完整地把握图像对地理教学的价值、图像教学的要求和实施建议。二是提炼图像中所包含的课文知识及其结构。三是丰富地图学知识,理解制图的原理以及地理知识在图像中的呈现方式。四是熟练掌握地理图像教学方法,能够正确地选图、呈图、指图和释图,准确地针对各类图像的特点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二、地理图像教学方法建议
  
  高效图像教学是教师有特色地教和学生积极地学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背景,从上述两方面谈谈笔者的一点想法。
  
  1.教师的地理图像教学方法
  (1)以地理图像为背景设计教学情境。教材中图像与文字紧密结合,是图像教学地理特性的基础。教师对课文知识的内容、结构、重难点及突破点进行梳理,钻研与之匹配图像的知识点、呈现特点以及图像中知识的层次逻辑顺序,设计包含基本内容的完整情境,通过一系列结构严谨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力求在图像学习中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像所表现的问题成因,探讨解决途径。如漫画“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可通过以下环节将其漫画设计为本节内容的教学情景:挖掘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包括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亚马逊开发及其影响;确定以图中对话为观察起点;设计情景问题,如图中西欧人为什么说雨林是全人类的、西欧人砍伐本土森林却为何阻拦雨林开发、巴西人的亚马逊雨林开发计划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学生讨论并交流结果。
  (2)收集时事资料更新教材图像。课本中地理图像往往落后于现时代的发展,教师收集相关图像对原图进行丰富更新,可以优化图像中的教学逻辑,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地理问题的生活性。如“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图中的环境问题案例较陈旧,如果将当前环境问题热点补充到原图上,更能激发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反应。日本地震后的核泄露事件可与切尔诺贝利核辐射事件进行对比,概括由此事件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将环境问题的两大分类、各问题的分布特点等知识进行重组,形成较完整的学习逻辑结构。
  (3)运用多感观同时触发手段呈现图像。地理学科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地理环境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视频影像资料。教师应不断拓宽影像资料收集的途径,精选与教学适应的资料,剪缉经典有代表性的片断,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对宇宙环境、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图像学习,对灾害等景观图的学习。
  (4)使用板图突出图像主要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经过理解加工的知识更容易进入长时记忆而内化为自身知识,所以板图的绘制过程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始,板图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图像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如“褶曲示意图”,学生对于地质构造及类型等知识感到抽象而难以理解。仅用文中结果式呈现的图像难以使学生理解地质构造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教师可以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设计为发生、发展、结果三个连续的示意图呈现在黑板上。
  (5)设计模拟实验动态展现教材图像。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模拟实验,将图像所呈现的地理过程变为真实的可观测的变化过程,以学生充满好奇心的观察将难点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探究过程。但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实验过程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以新颖、简洁、科学性的方式设计实验过程。如“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以利用flash软件将该图设计为动态的过程:地表性质均一时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气压变化,切断气压带形成气压中心间隔布局,气压差异形成风并由此引出季风环流。
  
  2.学生的地理图像学习方法
  (1)加强交流表达,加深图像理解。即在教学中结合图像内容设计学生活动,发展图像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重建图像中的原理及规律。可安排与图像相关的角色扮演或故事讲演,例如,分析“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图时,应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企业生产及布局的资料,课堂上由学生从各企业负责人的角度思考,并介绍工厂的布局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加深对图像内容的理解。
  (2)培养绘图习惯,形成学习自查。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主体同时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的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其对知识的回忆再现、结构重组与创新。课堂上学生动手绘制已学过的图像,或者根据规律画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清发展过程的逻辑性,使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过程进行查缺补漏,教师也可以据此进行针对性的再教学。例如,学习“天气系统”的知识,学生往往认为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图像抽象,对天气系统的气团分布、气压变化、天气变化状况等内容难以理解。如果在地理图像的讲解后,要求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结构图进行回忆再建,则对该部分知识容易理解得多。
  (3)注重信息收集,完善图像系统建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地理信息、收集地理图像的习惯才能实现其地理图像知识的不断丰富、能力的不断增长。教师可以组织地理图像专题展示会来达到目的,使学生对所学地理图像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回顾,从专题中认识到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生活性。例如,可开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图像专题展览,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其生活城市的多种类型的图像,以展示工业规模及结构的变化,城市的人口规模、功能空间、交通的发展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设计制作未来城市的图像等。
  (4)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图像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缺乏对事物的直观认识,限制了学生思维拓展和实践运用的空间。在地理课堂以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貌、水文考察,实地运用地图寻找目的地的活动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提炼地理现象外貌特征的速绘能力,增强地理学习中的成就感。例如,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地图运用比赛,让学生在大型公园里进行探险活动,将学生分组并分发公园地图,每个组到达一定地点后拍照留念再到集合点。学生的任务是学会地图的判读,绘制一张路线示意图,并设计一张相同行程但能够欣赏到更丰富景观的线路图。
([来源:地理教育][作者:吴青青]——[转帖于秘籍网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