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音萤电影:万法归宗诀之不平衡定律(动态平衡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19:10

万法归宗诀之不平衡定律(动态平衡定律)

(在万法归宗首篇中尤为重要,因此独立成文)

不平衡定律——无论事情的发展,人物的变化,均展现为不平衡。在同一维度上倘若事物表现为平衡,则必定在瞬间中发生变化,回到不平衡的状态。

——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

且看下图:


    图1:直观看来,外观相似,大小一样的两个球平衡了。

图2:直观看来,外观不似,大小不一的两个球平衡了。

大小不一的两个球平衡?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种的情况,比如

“为什么我的努力没有收获?”

“为什么那个坏人居然还逍遥法外?”

“我上辈子究竟做了什么坏事,今世要****”

……

面对以上感叹所蕴含的背景,在本书中多次强调的是,要冷静!我们说一个人是不是冲动,是不是冷静,不是首先表现在情绪上的,而是一个人的思维。当一个人思想冲动的时候,反映在情绪,或是做事行为方式等。我相信一个有生理常识的比较专业的心理学家会非常认同我的观点。比方说有些女人平时情绪很好,但是做事很冲动,处处碰壁,那么我就称为不冷静了。

那么如何做到冷静呢?不是本章的重点,将在《太极博弈原理第四部》详细表述。

 

回过头来,如何分析上面两张图呢?

按照万法归宗诀:

第一步:分解首级要素(找出象体)

要素(象体)1.大球

要素(象体)2.小球

要素(象体)3.平衡

第二步:分解下级要素(还原原始象体)

1.      大小的直观意思是:形状,面积的小大问题

2.      平衡。

假如读者悟性高,必定能在此点中挖掘出以上问题的核心。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定义“平衡”。如果从日常角度出发,很多人都会知道是由于杠杆支点不一样导致了两个“不相等”的球平衡了。答案就显现出来了:维度。

比方说,小明和小强相似(性格相似),如果不切入语境去考虑,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认为“小明和强长的差不多”。

写到这里,读者可以理解,其实让我们产生诸多矛盾,困惑的原因在于“惯性思维”,是我们习惯了“看到两个大小相同的球是相等的”这样的一个思维,在遇上了“同类”(由逻辑思维中类象能力支配)问题的时候会沿着这条思路更快作出判断,而不去尝试对具体问题的重新思考!

 

根据第二步,可以得出另外一个表述:尽管大小不相当的两个球,若是通过增加外界条件(引入一个新维度),那么它们有可能展现出平衡!

在很多场合中,多数人的争吵,意见分歧,都是在对待同一个问题上,引入了各自的维度,情景,在他们的各自角度里面就是合理(平衡),在理解不到根源的情况下,说发生的事情就是经常我们见到的“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鸡同鸭讲”的故事。

 

第三步:抽象与演绎(联动与类象)

如果仅止于一个结论的话,那么人就更容易陷入矛盾和困惑了。

曾有人不断要我对某件事情下一个结论,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行为。在我心底里面,是不存在一本通书可以读到老的。我现在告诉她一个她能理解的,能接受的,她认为正确的结论,我敢肯定总有一天她会告诉我这个结论是错的;反之,我现在告诉她一个不能理解的,不能接受的,她认为是错误的结论,我也敢肯定总有一天她会惊叹我当初的睿智与远见。

这世间,要发现一个能尝试去理解对方的人,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一些已经有了自己看法的人(也包含所谓的有主见的人)。

 

言归正传

图中只是列举了两种形态的平衡,因还有很多情况能籍此书举一反三,此处不予详述。

总体来说,坊间所记录的平衡与我理解的并不一样。

你有见过好人没好报不,你有见过努力不成功不?
大众普遍所认知的平衡,比如一个人干了坏事,可能对应于他这段时间很倒霉。而我理解的平衡则是,一个人干了坏事,可能对应于他这段时间很倒霉,可能对应于他这段时间很幸运,甚至可能对应于他的某一位朋友得了奖,而非对应于他本身。——而这种对应性我称之为关联性。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认为是头痛直接关联头,或者脚是直接关联脚的这是一种关联。而头痛的有可能对应于脚有问题,这又是另外一个关联。

这种关联性的准确获知是需要非常深厚的知识底蕴以及思辨能力的。

普遍认为的诸如“我不相信不劳而获”,这种是相对比较肤浅的认识。这可以作为是堵气时的一种宣泄,若怀持这类观念不能变通,则面对生活种种困象亦不能有所释然!

由此再衍伸如下:

1.      平衡的更深入的内涵在于:由时间,空间,各种人物对象的关联关系,构成了一个平衡系统。而这个平衡则是由不平衡促成的,不平衡所促成的平衡又会瞬间不平衡(系统之外还有系统)

2.      另外关键一点是,凡是概念,都不准确的。比如说,好与坏。有人做了一件事,于是痛哭疾首,我说换一个角度吧,假如融入时间去考虑(引入维度),现在是坏事,说不定由此推动了另外的好事出来,那现在所认为的坏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此处若单纯以福祸相依去概括,只能止步于一个结论,对探讨如何更好地生活是不充分的。好比如一位爸爸不断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做人,自信,勇敢”,假如这位爸爸不去让孩子理解到如何才是“好好做人,自信,勇敢”,那么爸爸的教育基本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万法归宗的思维模式是不断在挖掘最深层,最底层,最原始的核心点(原始象体)

3.      维度。在太极博弈原理第三部中将时间与空间一切的对应关系称为“维度”。举一典型例子,笔者曾遇上一位女子,声线非常优美,但是其人相貌平平,很难在芸芸众生中找到如此如此的一种情况(不平衡的情况),与常态比较下,那么这可以看作是一种不平衡的现象,那么必然存在另外一种现象使之平衡——婚姻失败!

有人说,怎么我当年发表的《翟氏第三定律》不一样的?其实无论平衡,不平衡也好,看透了,两者都是一样的。有心人必能在太极博弈原理第二部我心为法中明白。

4.      透象原型

使现象不断增加,往非常态累增情况下,这种不平衡会引发另外一维度变化。

——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第三部》透象原型初解

这和物理学中的能量转化定律的根源是一样的。

比方说,在商场中,一位比较聪明的老板会尽能力聚集人群在自己的商店里面,尽管这些人不是为买卖而来,但是正因为人群的聚集,不经意路过的人也会走过去,从而产生更多的交易机遇。

在太极博弈原理第三部中有长篇大论解说“透象”的问题,此处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