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前一天的征兆:没有素质考试 何来素质教育--林子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6:00:25
没有素质考试 何来素质教育  linzi 发表于 2007-1-5 8:43:00   “下周又要进行阶段考试了,而自己在教学进度上几乎差了一大截”,河南的中学化学老师田闯总是阶段性地遭遇这样的烦恼,“无论我在教学中多么努力地尝试新教法,考试一到,一切都得推倒重来,一切都要为考试让路,我想不明白这样下去到底怎么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其实是每个合格老师心目中的教育理想,然而理想和现实往往是存在差距的,“造成这种反差的就是考试,小到月考、阶段考,大到中考、高考”,田闯说。

  前两个月搞教改 后两个月赶进度

  田闯从小就想当老师,高中毕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大学里学了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这些让田闯对自己未来的教师生涯产生了无限向往:“我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1998年,田闯毕业后被分配在一所乡镇学校,在乡镇中学推行素质教育并不容易。“升学对这些小村小镇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们必须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田闯说。

  工作之初,田闯的烦恼在于:想搞素质教育但是根本没有机会。而这两年,随着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春风也吹到了我们这个小村镇”,但是田闯新的烦恼又来了,现在学校既要求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是以升学率来考核老师的这根弦却一点儿也没松。

  “我经常是每个学期前两个月的时间不停地学习各地方的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后两个月又要为了应付考试,开始赶进度。我的教学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轮流坐庄。”田闯说。

  田闯的烦恼和痛苦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不得不变换自己的做法。实际上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正在形成。虽然学生还不适应,效率低,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效率将会因为学生的自学水平而大大提高。而现在我不得不去填鸭、满堂灌,要跟得上进度才行。以后还将不得不反复这样的做法,最后成为考试的牺牲品。”

  田闯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在于学生在考试中得了100分还是99分。于是,田闯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每到田老师觉得学生的能力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考试的时间就要到了。“现在考试的试卷非常平面,只能记录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无法考查学生具有了什么样的能力”,面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面对自己的学生所背负的一个家庭的期望,田老师不得不放下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开始大量地让学生做题,不停地给学生找模拟试卷。当终于把一场考试应付下来后,田老师原来所做的教学改革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效果。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还能坚持多久,如果考试还是像原来那样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我们根本无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田老师说,他觉得自己总是这样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来回折腾,自己和学生都快受不了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可是我们还不能做到教了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我们连教的和考的都做不到统一,这样的教育改革还不如不改”。

  家长学生为何纷纷逃离素质教育学校

  田老师在为想搞而搞不了素质教育发愁,而北京的家长王丽却在为自己孩子学校轰轰烈烈的搞素质教育发愁。

  王丽的儿子从小学起就在一所12年制的学校读书。这是北京一所传统的好学校。

  王丽儿子的成绩本来不算出色,小学毕业的时候,王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托人又是花钱,终于把儿子留在了这所学校,为的就是儿子能在好学校上学,将来上大学有保证。

  现在儿子就要上高中了,王丽却又开始想办法把儿子弄到别的学校去。

  原来,这所学校一直以来以素质教育搞得好著称。好多学校的体育课经常被中考科目挤占,这个学校却一节不落;好多学校下午放学后会给学生加课,这个学校下午放学后有各种体育比赛、兴趣小组活动。

  这几年这个学校的升学率有所下降――几年前,如果以升学率排序,王丽儿子所在的学校在全区排在前三名,这两年排在了四五名的位置上。家长们纷纷猜测学校升学率下降的原因,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都是素质教育惹的祸。

  “其他学校的学生做各种模拟题的时候,这个学校的学生正在操场上瞎跑,升学率能高吗?”王丽把家长们认同度最高的一个“说法”告诉了记者。

  于是,一些家长开始暗中操作,把自己的孩子“转移”到了更为“保险”的学校去了。

  眼见着中考就要来临,儿子班里的学生少了一个又一个,王丽也着起急了。

  经过几个月的奔波,王丽为儿子联系了河北一所县级重点中学。一般的县中多有“高考集中营”之称,不少北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种学校,希望孩子能被培养成“考试高手”。

  “我也知道孩子为了考试而学习,不一定能真的有出息,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来说,不敢冒险让自己的孩子只‘素质’不‘应试’,所以,只要最后绕不过高考,多‘素质’的教育都是白搭。”王丽说。

  雪融化了一定是水吗 素质教育在应试标准前只能卡壳

  北京市崇文区一所中学的高三语文教师武老师则认为,素质教育与考试之间的矛盾已经浸透在日常教学中的细小环节。

  “雪融化了一定是水吗?”武老师问记者,这是一个让很多语文老师都心痛的例子。

  一次小学低年级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雪融化了是:___?”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水,这个答案与试卷的标准答案相符,于是很多同学都轻而易举地在这道题上拿到了分数。

  但是小姑娘文文却在试卷是写上了:春天。

  “雪融化了是春天,这是一个有着多么充分的想像力和很好的文学天赋的孩子呀!”武老师以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和一个语文老师的双重身份上都给了这个孩子很高的评价,可是事实是,文文这道题的得分为“零”。这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才子,对目前完全没有美感的语文教学充满了苦恼。

  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康健在描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弊端时指出,现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划一性”太过明显,有划一的课堂、划一的方式、划一的时间,当然还有划一的考试和划一的标准答案。

  “以考定学大大限制了孩子们学习内容和范围的丰富性,扼杀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朱小蔓所长也对现在这种“以考定学”的标准化了的考试表示出了疑问。“另外过分地追求标准答案,过分地训练求同思维,阻碍求异思维、批判思维,肯定会阻碍想像力的延伸”。

  没有素质考试哪来素质教育 确实要改革评价方式了

  “没有想到我的两个侄女还在受着和我当年一样的痛苦”,在新疆某部队做政工的栗先生在与记者的电话沟通中显得痛心疾首。

  当年栗先生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大学,“我就吃亏在爱思考上,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出个所以然来,可是考试评分只看标准答案,学生答卷上有那几个给分的点,就能得分,如果没有那几个字,人家才不管你是否真的思考了”。

  “为了这个标准答案,我付出的代价是我的前途。”栗先生说。

  几天前,栗先生回老家探亲,看到自己的两个侄女正在备战高考,两个人比当年的自己看起来还要疲惫,两个人分工把每页书下面的注解都抄在了卡片上,每天睡觉前互相提问,错一个字都不行。据说,她们中的一个曾经在一次考试中按照自己对注解的理解回答了问题,结果那道题没有得分。当她与老师去理论的时候,老师说:“你说的也没错,可是跟标准答案不一样,为了确保你们在高考中把该得的分都拿到,你必须记住标准答案。”

  “没办法,我现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些事情没办法讨论,先记住吧!其他的考完试再说’。”武老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很无奈。

  “我就是不明白,素质教育已经搞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孩子们比我们那时候的体质更差、胖子更多、动手能力更差、心理承受力更低,而且学习比我们累很多?”栗先生说,“我一个外行人都觉得有问题,难道研究教育、管理教育的人还不该想想办法吗?”

  不少人认为是考试在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

  “现在确实到了该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的时候了,要使评价方式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朱小蔓所长说。

  她认为现在的考试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频度过大、方式过死”。虽然教育管理部门一再强调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尽量少考试,考试也不能排队。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是月考、阶段考、期中考、期末考……考试不断。

  “素质教育似乎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喊的口号很高,但对考试却仍然异样崇拜,考试已经由应试教育的工具变为素质教育的法宝了。”田闯老师说,“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再这样存在两张皮了,教学环节再花哨,考试还是原来那样,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没有素质考试哪来的素质教育?!”(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