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改桌面文件路径:咳、嗽、咳嗽的区别你知道吗?小儿咳嗽病理及药物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49:20
  参考资料:
  咳嗽是怎样产生的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形成咳嗽的器官,有呼吸道、肺脏、呼吸肌、神经系统。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呼吸道炎症,如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侵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发炎,可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其次,多种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或压迫支气管,通过神经而刺激咳嗽中枢。其中,在儿童时期,最易遇到的是因呼吸道有异物而引起咳嗽:当小儿在哭、笑或喊叫时,可将口内的食物或其他东西吸入呼吸道。此外,有些体质过敏的小儿,闻到油漆气味或吸入花粉、香烟、烟雾等也可引起咳嗽。
  咳嗽时,第一步是吸气肌收缩使胸腔增大,胸腔压力降低,大量空气进入肺泡;第二步是声门关闭,呼吸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肌等同时迅速收缩,使胸腔内压力突然升高;最后,声门打开,此时肺内的气体在压力下迸发而出,并在喉头产生咳声。
  
  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询问痰的情况有什么意义
  中医认为,在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都可有咳嗽的症状出现。“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咳嗽的发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脏腑内伤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之说。治疗原则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咳嗽的分类,以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从脏腑分,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从咳嗽的时间和咳的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咳、五更嗽、干咳嗽、夜嗽、顿嗽等。
  临床上,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色,对指导诊断、治疗有直接关系。如:有声无痰者责之于肺,多属阴虚肺燥;有痰无声者,责之于脾,多属脾虚不运,湿邪内阻,痰浊上干于肺;有声有痰者,肺气初伤,继动脾湿,属肺脾两脏同病。所以,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白有泡沫者,多属风寒;痰黄稠浊者,多属肺热;痰白质稠量多者,多为脾湿;痰白清稀冷唾者,多为肺寒;痰质胶固,稠粘量少,不利咯出者,多为肺燥。
  总之,炼液为痰者,痰多黄稠,多因邪火;聚湿为痰者,痰多稠白,多因脾湿;水泛为痰者,痰液清冷,多为脏气虚寒。
  
  为什么说五脏六腑都能使人咳嗽,并不单独是肺
  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之所以难治,缘咳嗽根由甚多,不单是肺。
  小儿咳嗽不离于肺,但又常和脾肾有关。如:有因痰而嗽者,因小儿脾胃虚弱,而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行于肺,阻塞气道,使肺的功能失常而发生咳嗽。故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咳嗽与肾也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肾脏主水,为水火之脏。肺主气,肾纳气,气生于肺而依赖于肾。肺为水之上源,肾支配人身津液,痰虽可由脾湿凝聚而成,也可由肾的津液所化。若肾阳虚衰,一则不能暖土,致脾虚湿聚而生痰,二则不能制水,致水寒上犯而为饮。故有“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之说。但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肾气渐旺故因肾虚而咳者较成人少见。又如心火太旺,灼伤肺脏,亦能致咳,所以,临床上小儿咳嗽因热邪迫肺、燥热伤津者屡有所见。治疗上,不能单独从治肺来考虑,要认真观察其病情,分析其病因,然后根据舌苔的薄厚、舌质的正常与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治疗。
  
  小儿咳嗽时应考虑哪些疾病
  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系统,或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但小儿频咳、呛咳、或剧烈咳嗽属病理性的应考虑以下疾病。
  (1)呼吸道感染: ①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咽炎、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白喉、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急性微细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②霉菌感染:呼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③寄生虫病:肺包虫性肺囊肿、肺吸虫病、疟疾、阿米巴原虫病、肺蠕虫蚴移行症。
  (2)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3)肺循环障碍:肺充血、肺水肿、肺梗塞。
  (4)机械性或其他因素:吸入浓烟或其他刺激性气体、增殖体肥大、呼吸道异物吸入、食管气管瘘、胸腔积液、纵隔肿瘤、心脏肥大、心包积液、膈肌受刺激、膈疝、迷走神经耳枝受刺激(如外耳道炎、异物、湿疹)。
  (5)精神性咳嗽。
  (6)其他:胰腺囊性纤维病变、出血性肺肾综合征、肺泡蛋白质蓄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白血病或网状内皮细胞病的肺浸润。
  
  如何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
  临床上,可根据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属哪种疾病。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干性、刺激性咳嗽:患者咽、喉燥痒,呛咳无痰,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2)湿性咳嗽:痰多,喉内咕噜作响,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后期、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水肿。
  (3)单声浅咳嗽:由于扁桃体肥大、增殖体肥大或慢性鼻、咽炎等刺激咽喉所致。
  (4)痉挛性咳嗽:阵发性一连串剧咳,咳时面红耳赤,呈窒息样,多见于百日咳及气管异物的患者,亦可
  见于气管或支气管受肿大淋巴结的压迫、支气管扩张、原发性间质肺炎患者。
  (5)犬吠样咳嗽:高音调干咳,其声如犬吠常伴声嘶、喉内喘鸣及吸入性困难,多见于急性喉炎。
  (6)无声性咳嗽:有咳嗽动作而无声音,偶见于癔病、声带麻痹的患者。
  (7)金属音调性咳嗽:咳嗽与胸腔内空气共鸣所致,偶而在开放性气胸患者中听到。
  根据小儿的咳嗽声音,结合病史、伴随症状体征等情况,即可确诊是哪一种疾病。
  
  咳嗽从中医而论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在春秋气候多变之时,更因小儿寒暖不知自调,忽于增减衣服,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故易为风寒热等外邪侵袭,而发生咳嗽。
  盖肺为娇脏,其性肃降,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肺气具有宣散和肃降两方面的功能,故肺有宣有肃,气则能出能入,方可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倘卫外机能不固,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人体,必内犯肺脏,使肺失宣降,以致肺气郁闭不宣,其气上逆而发为咳嗽。
  因小儿体质素虚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则更易复感外邪,致使咳嗽累作,肺气愈伤,清肃功能难复,亦可出现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的证候,发展成为内伤咳嗽。
  若因痰而嗽者,主要由于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阻气道,故肺气不得宣畅,而引起咳嗽。以上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谓。痰亦有寒热之分,若痰稀色白,伴流清涕,或兼形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是为风寒;痰稠且黄,口渴咽痛,则为风热;痰量多者为湿盛;干咳无痰的,多为阴伤燥咳。
  综上所述,发生咳嗽的致病原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须在肺脏受累之后才能出现。
  
  风、寒、暑、湿、燥五种病邪是如何引起咳嗽的
  风是五种病因之首,其性善行数变,四时不正之风邪皆可伤人,寒、暑、燥、湿皆可同时侵及人体。春令多风,风性善于向上,故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侵,致使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
  肺为娇脏,小儿寒温不能自调,若冬令严寒,衣被太薄,或单衣露宿,将息失慎,寒邪束于肤表,则内犯于肺,致肺气不宣,气逆不顺,宣降失司而咳嗽频作。
  夏令酷热,炎暑盛行。火性炎上,若小儿嬉戏于烈日之下,感受其邪,一则伤津耗气,二则火邪伤肺,致热邪迫肺,津伤肺燥,肃降无权,气逆而咳。
  正当夏秋之交,时值长夏主令,阳热下降,湿热熏薰,水气上腾,潮湿充斥。若小儿玩弄戏水,坐卧湿地或雨露沾衣,则外伤于湿而内困于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滞,凝聚为痰,上阻肺道,发为干哕咳逆。
  燥为深秋主气,临床又有温凉之分。小儿感受夏暑之余气者,发为温燥;而感受深秋之寒气者则发为凉燥。肺脏娇嫩,喜清肃濡润,既不耐热,更不耐燥,燥邪干涩,能伤肺灼津。若小儿为燥邪所伤,可致津伤液耗,肺伤气逆,肃降无权,发为干咳痰粘等证。
  
  如何区别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各采用什么治疗法则
  外感咳嗽,起病多急,病程较短,初起多有发热、微恶风寒、流涕、喷嚏等症。临床以表证、实证、热证居多。
  内伤咳嗽,或为本脏自病,或因他脏及肺,起病多缓,病程较长,往往有各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而无邪犯肌表之症状。临床上,除伤食咳嗽和肺热咳嗽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多属里、实、热证外,其他均以里证、虚证(包括阴虚)、寒证居多。
  临床应本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原则,去其咳嗽之因,则咳嗽自止。外感之咳,邪气多由皮毛、口鼻而入于肺,治以疏散为先,肺欲辛,平味药能开泄肺气,肺气宣畅则咳嗽可除。用药虽不外辛凉、辛温两类,但因小儿实证、热证较多,辛凉清宣最为常用。
  内伤之咳,治疗不同,但总不外湿甚者健脾,食积者导滞,实火者清热,虚火者滋阴,脾虚补土,肺寒温散等法。
  
  外感咳嗽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如何
  外感咳嗽,临床分风寒、风热、湿热、燥热等类型,其中以风热咳嗽最多。
  患儿如见咳嗽痰稀,喷嚏,流涕,鼻塞,头痛身重,怕冷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为外感风寒之邪,肺气失宣而致风寒咳嗽。临床上,采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法药用,紫苏8g ,生姜3片,杏仁6g,前胡8g,桔梗8g,陈皮8g,枳壳6g,半夏6g,水煎服。若感受风寒重者,或为油腻荤腥食物所致,症见气促者,急当宣肺散寒,肃肺降逆,酌加麻黄以增强散寒之力。兼挟食滞腹胀者,少佐山楂、神曲、麦芽。
  患儿症见咳嗽痰稠,鼻流浊涕,口渴咽痛,头昏有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指纹浮而青紫,此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致的风热咳嗽,治疗采用辛凉解表,宣肺利痰,药用:桑叶10g,菊花10g,薄荷10g,连翘10g,杏仁8g,桔梗10g,芦根12g,甘草4g,水煎服。咳嗽较重者,加瓜蒌皮12g,麦冬8g;痰热上壅者,加前胡10g,海浮石10g,葶苈子10g;咽部红肿疼痛,吞咽不利者,加马勃6g,山豆根12g。
  如患儿症见咳嗽痰浊,口渴少饮,胸满纳呆,或咳而干哕,小便黄赤,唇红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濡数。此为湿邪外侵,或内生痰湿上壅于肺,肺气闭郁不宣而致的湿热咳嗽,治疗采用苦辛通降,轻宣肺气之药:连翘10g,杏仁8g,滑石12g,薏苡仁12g,半夏10g,栀子9g。痰稠而多者,加冬瓜仁8g;气促痰壅,大便秘结者,加葶苈子9g。如患儿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咳而不爽,鼻咽干燥或咳嗽牵扯胸痛,大便艰难,或唇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数,指纹色青紫者,为燥热之邪,灼伤肺阴,肺失清肃润降而致,用辛凉甘润,养阴清肺之药:桑叶8g,杏仁 8g ,浙贝10g,沙参10g,栀子6g,淡豆豉10g,梨皮1个。久咳不止者,加百部6g,地骨皮6g。燥咳不止,声音嘶哑者,应清热保肺,润燥宣达,用鲜荷叶20g,鲜银花20g,西瓜翠衣10g,丝瓜络6g,鲜竹叶心10g,鲜扁豆花10g,桔梗6g,杏仁6g,麦冬8g,甘草4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