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lare 多个变量:缅怀大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1:12

大姐生于1957年,还不到55周岁,却因癌症不治,于2012年2月12日下午与世长辞。奔丧回沪,心情难以平静,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追忆手足间的点滴往事,忍不住提笔撰文,以此寄托哀思。
  我家姐弟三人,大姐比我长七岁,二姐大我四岁,这个年龄段出生的人都知道,当时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端低谷状态,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就在其中,一般家庭能勉强维持温饱就算不错了,那时没有计划生育的说法,兄弟姐妹都很多,父母忙于劳作,挣钱养家糊口,孩子中的老大就要担负起照顾弟妹的任务,虽说大姐不比我们大多少,但一直是我们的主心骨,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有她在,我们就不慌,那年月生活十分清贫,积蓄免谈,日子过的都很紧,大姐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操持起了家务,最难的是一日三餐安排,一天不过几毛钱菜金,根本买不起大荤腥,普通水果简直成了奢侈品,就那么点钱开销,处处都要省着算着花,许多时候,泡饭咸菜萝卜干成了桌上的主食,尽管生活艰难,似乎挤不出一点点余钱,但大姐还是会想办法买上一根赤豆棒冰或一包盐金枣,让我解解谗,而她自己却不吃,当然,这个待遇二姐在多数时候也享受不到,就算一样东西分成三份,她的那份也要再给我一点,原因很简单,我最小,又是弟弟,偏宠肯定要多一点,二姐也只能眼吧吧的受点委屈了,反正类似的情况不少,童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和亲情,是我们一辈子都抹不去的记忆。
  大姐读完高中务农,开始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后来又在队办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好象是做电镀和仪表车之类的事,另外还开过插秧机,学过理发,又做了几年大队卫生员,算算都是为乡亲们服务的行当,由于年纪轻轻加上朴实厚道,口碑一直不错。大姐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不仅漂亮能干,脾气也很随和,特别是勤俭节约方面给我的印象最深,就算后来经济条件上去了,平常吃剩的菜汤也舍不得倒掉,随便和和就能下一碗饭。大姐24岁成婚,大姐夫是个实在人,平时说话嗓门大,办事风风火火,年纪比大姐长三岁,结婚时家境贫寒,就几间茅草房,还有一台加工鞭炮的简易机械,其他就看不到什么值钱东西了,可以说,大姐婚姻的开头阶段,就是他们家庭财富积累的零起点。婚后次年,儿子降生,孩子稍大一些后,自己又转到客运公司上班,此时大姐夫所从事的供销员工作也蒸蒸日上,以后的日子夫妻同心,经过一个时期的合力打拼,慢慢把草屋变瓦房,瓦房再翻别墅,前后院落摊子很大,边边角角都弄的非常好,当然这与社会经济大发展也分不开。最近几年,大姐的儿子结婚生子,并成功进行了自主创业,小孙子活泼可爱,就在“天伦之乐”已经来到面前时,大姐却没有福份去享受了,三年疾病缠身,转展医院手术化疗,这里面所承受的痛苦难以言表,想想实在令人唏嘘长叹。
   昨天凌晨5点30分,天空飘着蒙蒙雨雪,我们送大姐上路,按当地民俗,灵柩经过之处可能会有一些“路祭”出现,这是亲朋好友自发组织的活动,也就是说,凡是愿意为逝者送行的人,都可以在沿途举办这个仪式,内容包括一张桌子,四盆水果糕点,再加一些纸钱等等,送葬队伍遇到这种情况必须马上停下,先做拜祭,再分食完这些供品后,才能继续上路。车辆行至老家附近时,眼前的情景让我特别震撼:大约一公里长的路边,接连摆放着十一张供桌,旁边站满了村里的父老乡亲,由于风俗规定不能打伞,估计大家在清晨的寒风雨雪中已等候多时了,我们在唢呐声中下车,默默的逐一祭拜,当时所有人都在感叹大姐的英年早逝,此情此景,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叫“人缘”,什么叫“乡情”,什么叫“哀荣”。无须再多言,大姐虽是个平凡的人,但这个终场局面足以说明她生前的为人和一切。
  大姐弥留之际,我没能及时赶到床前作最后话别,心中愧疚不已,今天略写几句印象和感受,在这广袤无垠的空间世界里,缅怀大姐的生平事迹,愿大姐一路走好。

                                写于2012年2月1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