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普法师: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24:37

一、背景资料:

1、2010年世界区域热点

(1)东南亚(东盟)。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河相连,湄公河(澜沧江)贯穿其中,因此要关注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地质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马六甲海峡位置、石油管道建设问题;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水能开发问题、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东北亚(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主要关注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表现,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分布;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特点。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亚(印巴问题、中印关系与合作)。南亚地区考查内容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农业的关系、季风洋流;地形特征与河流;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分析;印度综合国力的分析、人口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锡金国为印度的“锡金邦”等。

(4)中亚(中国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应关注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荒漠景观及荒漠化问题,河流、湖泊的补给;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外运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问题。

(5)非洲。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重点应关注埃及、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特征。

(6)欧洲。应关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河流特征及冰川地貌、工农业区分布及区位特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德国和俄罗斯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哥德堡号航行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的考查。

2、中国区域热点

(1)中部崛起

注意分析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关注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农业与城市区位分析等。

(2)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

关注该地区气候、地形、河流、矿产资源、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优势条件,注意其不足及其改善问题。

(3)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工业城市、交通条件及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基塘农业、西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气候、资源、交通、市场以及珠江三角洲能源供应情况。

(4)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关注能源的分类、中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构成,中国和世界的能源地域分布特点及相关贸易、运输路线;我国解决能源短缺方面做出的诸多努力,实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及现实意义,中国实施能源外交的重大意义、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等。

(5)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国沿海第四个经济圈。这是是在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已被人们公认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之外的一个新的经济圈。

二、命题分析

   近年来新课标地理高考涉及本专题内容的试题,多以热点区域作为背景,要求完成区域综合分析和教材案例的知识迁移。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空间性和区域性。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主要能力之一,它包括空间定位、空间想象和空间联系能力。区域地理强调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重点是区域空间定位,难点是主干知识的承载点、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国土整治的重点区域。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利用横向比较各区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近年来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主要应当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回答:区域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交通、聚落、文化等要素描述区域地形特征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地形类型、地势、地形分布、特殊地貌。描述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如: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大小等;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流域面积,水力资源等。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卷和各地高考卷情况分析,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区域性”的。2010年高考将以热点区域作为背景,要求完成区域综合分析和教材案例的知识迁移,通过世界和我国的热点地区或热点事件考查对发生区域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比较,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和解决措施。

三、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 中国地理复习

(一)区域认定,落实分布——充分利用地图,活化地图是突破区域地理的关键和基础

1. 依据经纬线认定

(1)四至点  最北端:53°N  最南端:4°N   最东端:135°E  最西端:73°E

(2)北回归线、30°N、40°N穿过的地区;90°E、100°E、110°E、120°E穿过的地区

2. 按地形分三大块 

3.按气候区分三大块

4.省区轮廓

5.地形有明显变化的地区(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变化)盆地、河谷、山脉等

6.剖面图的认定

7.熟练掌握以下基本地图

(1)中国地形图(三大阶梯、16条主要山脉、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地形剖面图(30°N、36°N、89°E)(2)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各类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3)中国水文图(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黄河、长江、珠江水系图)(4)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5)中国的人口(6)中国的交通(铁路、主要河港、主要海港)(7)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8)中国的工业(四大工业区)(9)商业中心的分布(10)中国分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11)中国政区图

(二)比较差异,把握特征

  分区地理是在中国地理总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的区域地理,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块进行阐述的同时,又将台湾、香港与澳门单—列阐述、从总体上看,四大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很大。这些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又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人文综合体。每个区域,都涉及到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物、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名胜古迹等该地区较为独特的地理特征,每个区域特征的形成,尽管是各种地理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必定有一主导因素。如青藏高原主要因海拔高,气候寒冷;而西北地区主要是因为离海洋远、地形闭塞造成的干旱环境。所以抓住主导因素和主要线索去学习区域地理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另外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优势及限制因素,进而分析其经济发展方向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也就是通常讲的区域国土整治开发研究。这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从不回避的重点。国情是制定国策的基础,有关规定是实施国策的保证。进行国土整治开发与政治,要以科学的观点和对国情的理解去认定、判断、评价和反思,这样回答有关问题才能把握方向。

1. 综合分析、比较差异、概括特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有效方法

(1)抓住山脉,掌握地形,深入了解地形对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地形是重要的地理要素,它以地表的高低与形态特征影响着其它要素。

①抓住山脉的分布,学习我国地形的特点与分布 A.山脉构成我国阶梯界线 B.由山脉构成边界的各地形单元

②结合地形的特征与分布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A.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的湿润空气进入;阶梯分布又使降水较集中于迎风(夏季风)的阶梯地段。如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第二阶梯的边缘山脉等;第一阶梯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高寒的高原气候;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阶梯分布又有利于丰富水力资源的形成与集中;B.我国山脉的分布对气候及河流的影响。东—西走向山脉对季风的运行(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都起到了较大的阻挡作用。尤其是对冬季风的影响更为明显,致使各季风向南运行速度减缓,势力减弱,且使南北的影响差异加大。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致与我国海岸线平行;对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有抬升作用,故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长白山地,武夷山地等。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河流在总的地势影响下,自西向东流去。同时这些山脉成为我国主要河流之间的分水岭。如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2)抓成因、识气候,以气候为主线贯穿中国地理复习:气候是受多种要素影响的地理要素,同时它又是地理环境中最积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它要素,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①从成因入手,学习我国气候的特点(高中地理第二章)A.季风的形成及运行规律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B.季风的形成、性质及活动规律 C.季风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东部季风区雨季出现的日期及其长短;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我国主要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梅雨与伏旱、黄河中下游的春旱等)出现的地区与时期;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我国冬季气温低的特点;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寒潮出现的时期及影响范围;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决定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总特征。

②结合我国气候的特点学习其它地理要素的特点 A.从季风区的分布、季风的运行规律及干湿区的分布,学习河流水文特征 B.季风区分布影响着内外流区域的分布 C.由冬、夏季风的运行规律推导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D由干湿区、温度带、地形分析外流区域河流的差异

③结合气侯状况,学习我国植被、土壤的特点:

  土壤是植被、气候、岩石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植被又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的特点。如中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植物为森林草原类型,草树茂密,气温又低,分解较缓,保持大量腐殖质,因而形成黑土。气候较干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则因钙质易于保持,而形成钙质土。而在亚热带与热带湿润地区,大量可溶盐分被淋走,积留下不溶于水的铝、铁氧化物,因而形成红壤。在干旱区则因植物无法生长,土壤中基本上没有有机物质,因而形成荒漠土。南方水稻产区为水稻土。

④从气候的特点分析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流水切割微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因而以风成地形为主;季风区内的黄土高原因多暴雨,土质松软,切割作用强,多成沟壑纵横之态;而西南地区,高温降水多,切割作用强,形成山地性高原,在石灰岩地区则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多冰川地形。而东部地区湿润多雨,在地壳下陷处,因流水泥沙的沉积,冲积而成广阔平原;在地壳隆起的地区,裸露的岩石则在流水切割下多形成低山、丘陵。

⑤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A温度带决定耕作制及作物的分布。B干湿地区决定农牧业的分布

(3)熟练掌握以下中国区域差异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  ②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③年降水量:800mm  400mm  200mm等降水量线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⑤地形三大阶梯界线⑥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⑦中国人口界线⑧黄河、长江沿线⑨京哈—京广铁路线,陇海—兰新铁路线
3.树立四个观点

(1)区域差异观点(2)因地制宜观点(3)人地协调观点(4)可持续发展观点

4.区域差异

(1)三大自然区(图)

①自然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2)三大自然区域的内部差异:东部季风区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区

(3)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①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A.主要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商品粮 商品棉 桑蚕基地 海洋渔业亚热带热点基地 ;是我国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辽中南 京津塘 沪宁杭珠三角基地特征和主要工业中心;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科技文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高 B.主要问题:东北森林保护与抚育更新;辽中南工业区面临设备陈旧、资金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华北平原综合治理盐低洼地、碱地、沙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农业;黄河、海河的根治;长江、淮河的治理;北方省市淡水资源短缺;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红壤的改良 C.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沿海地理优势:科技、人才、信息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环境问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建设农林渔副产品基地加强东西向交通建设,扩大对外经济贸易

②西部地区的发展:A.发展优势:发展边境贸易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B.主要问题;经济落后,科技文化教育落后,生态环境恶劣  C.发展方向: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有步骤开发黄河中上游、长江上游的能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发展节水农业;保护草场,治理沙漠;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面积排位

2.观察主要分布的半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3,观察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纬30°、北纬40°等重要纬线穿过的大陆和大洲以及0°经线、180°经线、西经20°、东经160°、经80°、  东经120°、西经120°、西经80°、西经120°穿过的大陆和大洲,以及它们穿过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4.包围在每一个大洋周围的大洲的名称。

5.大洲界线,跨大洲的国家

6.以南极半岛为起点,按地球自转方向依次分布的大洋
7.重要的岛屿、半岛、群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极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西印度群岛、马来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不列颠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夏威夷群岛)冰岛、爱尔兰岛、马达加斯加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塔斯马尼亚岛、斯里兰卡岛、新西兰北岛、南岛。

8.重要的河流、湖泊、海峡:印度河、恒河、尼罗河、刚果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湄公河、叶尼塞河、鄂毕河、锡尔河、阿姆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黑海、红海、波罗的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中海、日本海、几内亚湾、北海。

9.主要的国家:  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阿根廷

总论:

1、七大洲分界线(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地势最高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围);及大洋中著名的岛屿。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运河、海峡)。

亚洲:

1、季风气候显著2、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工业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3、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分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4、印度的位置;主要物产;亚洲耕地最多。

5、中亚的位置;主要物产。6、分析西亚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非洲:

1、东非裂谷带;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2、埃及苏伊士运河;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欧洲:

1、海岸线最曲折(挪威峡湾——冰川侵蚀形成);地势最低。2、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著名的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塞纳河、泰唔士河,及其流经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主要工业区。

4、熟悉欧洲各分区主要国家;欧洲联盟。5、英国、法国的相对地理位置;各自主要的经济特色;英国的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6、德国的位置;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7、了解俄罗斯的邻国;莫斯科、摩尔曼斯克的位置。8、了解巴尔干半岛上各国的相对位置。

北美洲:

1、北美洲三大地形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各地形区的矿产。2、五大湖;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析美国电子工业中心“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5、美国农业带分布;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6、熟悉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安第斯山脉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2、巴西的位置;著名物产。

大洋洲:

1、大洋洲的范围(注意所属的南北半球,180度经线的位置)。2、澳大利亚自流井成因;半环状气候类型分布。

3、澳大利亚著名物产;堪培拉和悉尼的位置。

南极洲:

1、南极洲轮廓特点;外围大洋位置的判断。2、我国中山站、长城站的位置。3、南极科考的重要意义。(对比分析我国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四、典型例题

例1:读“中国部分地区图”,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并解答相应问题。 

 (1)A为“九五”期间重点工程        水利枢纽工程。它对防        、防凌、减         、发电、灌溉及解决下游断流问题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2)B为纵向铁路干线        线。C为重点建设的        煤矿。

(3)图中所示大河中游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是        。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能资源开发及其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要求考生综合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国土开发与整治措施。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判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示意图。第(1)题识记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从其位于河南省,介于黄河中游与下游的交界处附近判读,其意义应结合大型水利工程的综合效应和黄河中下游水文特征方面考虑。第(2)题京广铁路的判读可从图中三条南北向铁践干线的位置识别,京广线位于西侧;神府煤田的判读可从其位于陕西省北部的位置特点上判断。第(3)题的关键词是“中游地区”,考生能认读出黄河,则可推知其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其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垦乱伐,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可推知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

【答案】(1)小浪底  洪  沙(淤)  (2)京广  神府  (3)水土流失  滥垦滥伐(或植被严重破坏)  植树种草、修筑梯田

例2: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最大海洋渔场和当前重点开发区的名称:

  A        渔场

  B        重点开发区

  C        重点开发区

  D        重点开发区

(2)图中A处形成我国最大海洋渔场的原因是                。

(3)比较B、C两重点开发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

(4)结合D重点开发区气候、草场和海洋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确定当前及今后开发重点,应在本区建成哪些农业生产基地?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区域开发等方面的问题,要求考生综合掌握东部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正确解答本题关键是判读图中各地区并综合理解图中各地构的优势与不足,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第(1)题,主要是根据图中A、B、C、D的位置进行判读。第(2)题A处形成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主要从其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分析,这也是大型渔场形成的一般原因。第(3)题应围绕“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势与不利因素两方面分析,比较B、C两地其钢铁工业发展的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能源、交通、市场等方面的差异。第(4)题,分析海南岛的资源优势,确立农业发展的重点可循以下思路推断①纬度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经济作物基地;②海域广阔,多淤泥质海岸→海洋渔业、盐业等。

【答案】(1)舟山  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  海南岛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B地煤铁资源丰富,水源不足;C地水运便利,便于从国外输入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但矿产和能源不足

(4)D地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D地周围海域广阔,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西北侧可利用泥质海滩发展盐业,畜牧业基地、热带珍稀动物饲养基地。

例3:读“欧洲部分地区图”,解答: 

(1)A表示的英法海底隧道位于英吉利海峡最窄处的                海峡。

(2)B表示的                地区中部,电子工业发展迅速,被称为英国的“硅谷。”

(3)C为英国新兴石油工业基地                。

(4)字母          为法国“临海型”钢铁基地福斯,该地属          气候。

(5)法国常规能源短缺,          几乎全靠进口,总发电量中          电占绝大部分。

【解题思路】本题“欧洲部分地区图”为信息平台,着重考察了英法海底隧道的空间分布、苏格兰电子工业、阿伯丁石油工业基地、临海型钢城福斯的气候类型、法国的能源国情等知识,立意考察对区域内重要国家地理特征的识记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熟悉欧洲西部政区图;二是能有效提取英、法两国的课本知识储备、实现图文结合。

【答案】(1)多佛尔  (2)苏格兰  (3)阿伯丁  (4)D 地中海  (5)石油 核

例4:巴拿马运河是具有世界战略意义的运河,开凿始于1904年,1914年8月15日首次通航,全长约81.3公里,宽152~304米,一艘货轮和舰只可以通过,但巨型客轮、货轮和油轮不能通过。20世纪初,美国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将它变成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实行殖民统治。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和谈判,1977年巴美两周签订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收回运河主权,美国撤回所有军队。完成下列要求: (1)本题配图中的下图是上图中A区域的放大图。在下图中用“‖”符号画出巴拿巴运河的位置。

(2)回答:该运河的最大受益国是         。它对国际贸易的重大作用表现为:         。

(3)联系上述材料,说明巴拿马政府在什么含义上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解题思路】

本题以图文资料为信息平台,立意考查学生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定性地说明学科问题的能力以及填绘地图的能力,是一道优秀的文科综合试题。解题时,首先按题目规定符号在A区域的放大图中画出巴拿马运河的位置;作答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①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的最窄处;②沟通加勒比海与太平洋;③主体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其次,结合文字资料中“20世纪初,美国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将它变成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实行殖民统治”一段,可判断巴拿马运河最大受益国是美国;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从纽约到旧金山可缩短航程约14500多千米,在国际贸易中的重大作用表现为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缩短了两洋之间航程,降低了运费,节省了运输时间和燃料,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第三,结合政治历史学科所学有关国家主权、独立权的相关原理、观点对巴拿马政府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含义进行简述。

【答案】(1)如下图 

(2)美国。沟通了大西洋(加勒比海)与太平洋,极大地缩短了它们之间的航程。

(3)①巴拿马运河的收回,体现着巴拿马主权中独立权的运用,它是巴拿马在有关主权问题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对外事务,摆脱美国控制和干涉的结果。②巴拿马运河的收回,表明巴拿马主权中应有的管辖权的恢复,它实现了巴拿马对属于其领域范围内的运河的管辖权。

例5: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粗实线画出陇海、兰新两条铁路。

(2)所画铁路线上标有圆圈的城市从东向西前6个依次是         。

(3)这两条铁路向西已与         铁路接轨,成为连结亚洲         地区和欧洲         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有“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之称,对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外贸和开发沿线资源有重大意义。

(4)我国六大古都有         个位于陇海线上。陇海线附近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古迹是         。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陇海——兰新铁路及其途径的重要地理事物,要求考生能再涂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并能理解与铁路线相关的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结构,理解重要铁路线的社会经济意义。正确解答该题的前提是识记铁路线的空间位置。

【答案】(1)答案如图(西部终端画至乌鲁木齐即可)。

(2)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宝鸡、兰州

(3)中亚(或答哈萨克斯坦土西铁路)  太平洋沿岸  大西洋沿岸(或答东部  西部)

(4)3  兵马俑(或秦始皇陵)

五、创新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甲为某地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乙为世界地图上经过该地的一段纬线,MN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1-3题。

1.对MN之间海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海水的盐度约为35‰                     B.该海域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的形式主要是风海流

C.该海域盐度高于同纬度的其他海域         D.该海域因铁矿石运输频繁而闻名于世

2.M地以西有一著名的河流,该河流 

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至次年5月

C.该河谷地盛产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
 3.N地以东地区   

A.终年受到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B.“无流国”众多

C.太阳能、地热、石油、煤炭等能源丰富        D.地形以高原为主,植被以草原为主

读沿1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

4.关于A、D两山脉和B、E两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山脉以东多峡湾地形         B.B海峡表层海水由西向东流

C.D山脉所在地是冬季滑雪胜地   D.E海沿岸多为海洋性气候

5.关于C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同纬度的西经120°附近也有广阔平原B.该平原土壤肥沃,河流稀少,且有较长的结冰期

C.该平原上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由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

分析下图“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完成6—8题: 6.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耕地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渡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8.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是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9~10题。

9.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    B. 30°N~40°N东海岸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10.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11~12题。

1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A.用水多、降水丰富  B地下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1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将咸水变淡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节约用水

读图,回答13~14题:13.如图示意的四个城市中,其气候特点与下表统计数据相符的是    (    )  A.①城市  B.②城市    C.③城市    D.④城市

14.在图中②城市南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  原因主要是由于    (    ) 

 A.冷海水上泛而致     B.位于密度流海区C.沿岸大量河水注入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如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第15题。 

15.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读图回答16-18题:

 16.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17.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8.近年来,里海及其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①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  ②全年受信风或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③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④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 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下图)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流     B. 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 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 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20.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 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 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 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 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下图为陕西宝鸡(340N,1070E)到四川巴中(320N,1070E)一线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21~23题。

21.判断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宝鸡到巴中实际剖面图最接近的一幅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22.若下图为上题谷地中某一天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域内植被覆盖良好的一条流量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该谷地中的典型植被为(    )

A.热带季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读“我国某河流沿线地势剖面图”,完成24~25题。

 24.该河流可能是

A.京杭运河      B.黄河     C.长江     D.淮河

25.我国已利用该河道实施大规模调水工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B.该工程不需动力调水,可以自流完成

C.该工程可调水量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D.该工程实施过程中地形复杂,工程量很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2009年7月19日,据新华社报道,经过近3年时间的地质勘查,陕西省地质专家在秦岭南麓发现一长达70公里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田。目前已探明5个大型铅锌银铜多金属矿床,其中一个储量高达1000万吨以上。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4分)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秦岭位于陕西省中南部,介于关中平原与汉水谷地之间,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l00—150千米,海拔多在1 000-3000米之间,主峰太白峰海拔3 767米。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南坡长而平缓,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广义的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伏牛山等,东西延伸千余千米。秦岭山地南北地理差异十分显著,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1)年降水量北坡山麓为600—700毫米,南坡山麓为750—900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分)

(2)秦岭一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原因是什么?(3分)

(3)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4)秦岭一淮河一线两侧,除了气候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外,在社会文化方面差异也很明显,请举例说明。(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如图所示的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①              区。(4分)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