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斗恶龙2 最强武器:儒商故裏--寧波商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22:44
寧波商幫中的50多位鎮海人 
   寧波商幫是由明淸時,寧波府所屬鄞縣、奉化、慈溪、鎮海、定海、象山六縣的商人所形成的商業團體。在全國十大商幫中,寧波商幫形成於明末淸初,是最晚的。但當淸亡之後,九大商幫紛紛衰亡時,只有寧波商幫成功實現了轉型,由封建商人轉變爲現代企業家,在中國近代史上稱雄商界,至今仍活躍於商界。孫中山先生在1916年视察宁波贊譽説:“寧波人對工商業之經營,經驗豐富,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與影響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寧波商幫形成得晚,但他們的經商歷史相當悠久。早在秦代之前,這裏已有相當發達的鹽和魚的集市貿易,所以秦時寧波稱 , 者即“貿邑”兩字的合寫,“以海人持貨貿易於此故名”。兩晉南北朝時期,寧波商人已到過靑州、徐州,唐宋時期商船已到海外。明代實行海禁之後,寧波也出現了走私、海盜團體,許棟、汪直等海盜集團就在這一帶活動。嘉靖年間,海盜集團受到沉重打擊,寧波商人轉向國內貿易。
  明代天啓、崇禎年間,寧波藥材商人在北京設立“鄞縣會館”,這被作爲寧波商幫形成的標志。稍晚,又成立“浙慈會館”。這時,寧波商人主要活躍於北京,經營藥材與成衣業。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之後,寧波商幫又有了進一步發展。  一方面,寧波被定爲對外通商口岸,並在寧波、定海設立浙海關,英國、日本等國的船來寧波,寧波商船也去往南洋等地。  另一方面,則是國內的埠際販運貿易得到迅速發展。道光初年,每年來自山東、遼寧的船有600多艘,福建、臺灣來的船有500多艘,廣東來的船20多艘,加上上海及其他各地的船就更多了。寧波商人也自造大船,從事貿易。  嘉慶九年(1804年),僅在上海,鎮海的寧波船就有400多艘,來往於天津、營口等地。這種埠際貿易是寧波商幫發展的重要的推動力。  寧波商人在北京、天津、營口、常熟、上海、漢口等地都有相當大的發展。北京著名的同仁堂就是寧波商人樂梧岡在康熙八年(1702年)所建,高陽小説中經常提到的四家錢莊“四大恆”也是寧波人所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寧波人在常熟設寧紹會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在漢口設浙寧會所。從康熙年間起,不少寧波商人進入上海,著名的如鎮海方氏、李氏。  嘉慶十四年(1809年),寧波人在上海的64家錢莊創立上海錢業總公所,控制了上海錢業市場。這時,他們涉及的行業包括藥材、成衣、糧糖、沙船販運和錢莊,成爲舉足輕重的商幫。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社會開始了由封建向現代的痛苦而漫長的轉型。在這个過程中,有些商幫已經滅亡,如徽商、陝商、江右商、魯商、龍遊商;有些商幫盡管還繁榮一時,實際上已是回光返照,如晉商;有些商幫盡管个別商人轉型成功,或另辟途徑,但整个商幫也已衰亡,如粤商、閩商、洞庭商;只有寧波商幫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他們在中國社會的轉型中,由商業進入了現代産業與金融業,由封建商人變爲現代企業家。  寧波商幫引領了中國經濟的現代化進程。這時的寧波商幫已經在北京、上海、漢口、天津、沙市、杭州等地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所涉及的行業,旣有傳統的銀樓業、藥材業、成衣業、海味業、沙船販運業,又有了進出口貿易、船運、日用洋貨、房地産業、證券、保險、銀行、娛樂等新興行業。對寧波商幫最重要的部分是他們在上海的發展。        *      *     *
   邓小平同志“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讲话发表已二十周年。小平同志的讲话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既是对“宁波帮”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肯定,也是对现代“宁波帮”继续发挥作用的厚望。
    宁波商人由于勤奋好学、诚信创业、团结互助、爱国爱乡,他们以当时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上海为基地,抒写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百年辉煌。
  在近代我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宁波商帮都创造了众多称王、称第一的业绩。其行业几乎涵 盖了工商系统的绝大部分。无怪乎1934年,浙江兴业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为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银行资本以宁波人居首位。”可见当时宁波商帮的实力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现将宁波商帮主要人物所创办的能在当时称为第一的企业统计如下,供大家研究参考。

    1、据《鄞县通志》记载:约在明永乐以后,“民信局为甬人首创”。有 “票号是山西人特有,信局为宁波人独占”之说。
    2、《定海县志》谓:十九世纪末,“充任各洋行之买办所谓康白度者,当以邑人为首屈一指”。宁波人在上海的第一个买办为穆炳元(定海)。
    3、1936年《上海工商人名录》统计的上海工商界名人1836人。其中宁波籍人士(包括定海)有453人,占四分之一。宁波人在上海的“王位”,由此可见一斑。
    4、 清代北京成衣业,几乎为宁波人所垄断。所谓京城“当时成衣行,皆系浙江慈溪县人氏来京贸易,教导各省徒弟”。
    5、楼道魁(鄞县)被称为“清朝鲁班师傅”。
    6、1669年,乐梧冈(慈溪)在北京开设同仁堂药室,后改为北京同仁堂。遂成为北京最有影响的中药名店。
    7、1830年,方性斋(镇海)与兄弟方润斋、方仁和在上海南市开设南履和钱庄, 1870年,其后人方黼臣、方季扬将南履和钱庄改组为安康钱庄,盈利当时为钱业之冠。直至1950年收歇,是上海影响最大、营业时间最长的著名钱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镇海方家以先后开办43家钱庄列为上海九大钱业集团之首。方家当时曾“执上海商界之牛耳”。是清朝末叶的“商业巨擘”。
    8、1830年以后,镇海小港(现为北仑区)李也亭在沪开设久大沙船号,往来南北洋,还建造了久大码头,成为上海沙船业(即大型运货之帆船)中的巨擘。
    9、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方润斋(镇海)和四弟方梦香合伙在沪咸瓜街开设方萃和糖行,由于资本充裕、货源充足,每年营业额达二、三百万两,为同业之翘楚。
    10、1848年,宁波人在上海创办了老凤祥银楼。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珠宝玉器专业商店。
    11、1853年前后,宁波翁景和在上海开办大丰洋布店,是专营英、美进口洋布批发商号,为清末国内最早的进口棉布批发字号。
    12、1854年慈溪费纶志、镇海李容(李也亭)及盛植管集银七万两,通过上海怡和洋行买办杨坊向英国购买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宝顺”号,并配备武装为商船护航。延鄞县卢以瑛主之,慈溪张斯桂督船勇,镇海贝锦泉司炮舵。此为中国之用轮船之始。
    13、1862年,叶澄衷(镇海)在上海开设“顺记五金洋杂货店”,这是上海第一家华人开设的五金号,后发展到全国各地设立分号38家,联号108家。被称为“五金大王”。“火油大享”。总资产达800万两白银以上(当时山西晋帮最大财团蕖家总资产据统计为400万两白银)。
    14、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局,曾建造中国第一艘用于护航的军舰——“万年青”号,镇海贝锦泉为第一任管带。
    15、1867年,许春荣(原藉宁波,后迁至湖州)与宁波翁氏在上海合伙开设大丰洋货号,这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经营进口洋布的华人商号。
    16、 1870年,叶澄衷(镇海)在上海盘下德商可炽煤铁号,专营进口煤和铁,这是上海最早专营煤铁的商店。
    17、“鱼翅大王”——张尊三(鄞县),是上海经营日本海产品贸易的创始人。1878年,开设的元记东洋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经营沙鱼翅进口的大商行。
    18、1881年,方仰峰(镇海)在杭州设立方裕和南北货商店,年销售金华火腿50000余只,该店以自己的高质量和信誉而成为当时杭州南北货业魁首。
    19、1882年,董秋根(宁波)在沪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造厂——“永昌机器厂”。开设修造小火轮,后又制造缫丝车。为此业之嚆矢。
    20、1885年、吴锦堂(慈溪)东渡日本经商,后成为日本“关西财阀”。
    21、1887年,慈溪人严信厚集银5万两,在宁波北郊湾头开设了我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通久源轧花厂。
    22、1888年,顾松泉(宁波)在上海创办“中西药房”,打破了上海开埠以来西药市场为外商垄断的局面,为上海第一家华人开办的西药房。
    23、1889年,叶澄衷(镇海)在上海创办鸿安轮船公司,这是我国在甲午战争前仅有的民营华资轮船公司。
  24、1890年,黄楚九(余姚)在沪创办中法药房。1907年又与夏瑞芳等人创办五洲大药房。(1911年鄞县人项松茂任总经理)黄楚九与项松茂在新药业,皆为业中翘楚。
    25、1891年,戴嗣源(镇海)在上海成立戴生昌内河官轮局,行驶苏、杭、沪 、嘉、湖各埠,以后又扩充航路,轮船多至20艘。是当时我国最早的内河轮船公司。
    26、甲午战争(1895年)以后,李也亭家族(镇海小港,现为北仑区),共有“祖”字辈子女73人。其中读大学的34人,去欧、美、日留学的19人。曾有“不要请外人,李家兄弟就可以办一个欧美同学会”之说。这在清末国内家族中,留学人数之多是首屈一指的。2004年3月6日,其后裔李名觉被美国总统布什授予美国“国家艺术及人文奖章”(全美国仅9名。)
  27、1896年,江良通(奉化)在上海四川路8号开设和昌洋服店,是中国第一家西服店。
  28、1896年,鲍咸昌(鄞县)与其兄咸恩、妹夫夏瑞芳(均为西文报刊排字工人)等亲属创办了商务印书馆。后发展成为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贡献卓越、影响深远的大型出版企业。在全国乃至东南亚曾一度雄居翘楚地位。
    29、1897年由盛宣怀委派严信厚(慈溪)筹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严为第一任总经理,严信厚(慈溪)、叶澄衷(镇海)、朱葆三(定海)参与投资并列九个总董之内。其大班(即总经理)及分行领导绝大部分为宁波人所控制。
    30、1902年由商约大臣盛宣怀委派,严信厚(慈溪)在上海联合商业名流,筹建了上海第一个商界团体——上海商务会议公所,由严信厚(慈溪人)任第一任所长。1904年,改为上海商务总会,严联任总董。1912年更改为上海总商会,会长、副会长基本上都由宁波藉人担任。
    31、1905年,朱葆三(定海),严信厚(慈溪)等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华兴保险公司。
  32、1905年,孙梅堂(鄞县)在宁波创办制钟工场,罗致能工巧匠,首创国产时钟。1917年,孙梅堂在上海盘进了原由法国人创办于1860年的亨达利钟表行。先后在11个大城市,开设了25家分店。1919年,庄鸿皋(鄞县人)开设了“享得利”钟表业,在全国各地也有60多家分店,这二家钟表行业是当时全国钟表业之龙头企业, 稳执二十世纪初国内钟表业之牛耳。
  33、1905年,张正安(宁波)在杭州创办张顺记洋服店,从事西服制作与销售。为杭州西服店之鼻祖。
  34、1906年,何积藩(鄞县)在上海开设以经营洋杂货为主的“列丰行”商号,是上海开设最早的一家华商百货西洋庄。
  35、1906年,赵孝林(宁波)在沪创办万昌钢铁机器厂,以冷气压缩机及冷气安装工程为主要业务,是上海最早经营冷气安装的企业。
  36、1906年,宋炜臣(镇海庄市人)在汉口投资既济水电公司,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由华人投资的水电公司。宋先后在汉口等地兴办火柴厂、杨子机器厂、官池口铜煤矿等。被誉为“汉口头号商人”。
  37、李征五(镇海小港,现为北仑区),晚清相国王文韶女婿。二十世纪初,在日本与陈其美一起参加了同盟会。辛亥攻打上海时,他曾出巨资招募5000兵员,组织沪军光复军,自任统领,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曾主办《商报》,任总经理,陈布雷为该报主笔。1911年,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不久,便被选为会长。1912年后,曾担任上海军政府市政厅长。被认为上海最早的大亨(青帮大字辈)。
  38、1908年,叶又新(镇海,叶澄衷之子)与樊时勋(镇海)创办了上海第一家毛纺织厂——上海日晖织呢厂。
  39、1909年,黄岳渊(奉化)在上海真如创办黄氏畜植场(又称黄园),至1949年,发展成为上海最大的私营园艺场。
  40、清未,宁波药行街,曾开设药行50余家,药业职工达500余人。成为当时全国中药转运中心。
  41、清末,宁波人张氏在杭州创办“张允升百货商店”,为杭州市最早的百货商店。也是当时杭州百货行业中人数最多、营业额最大的一家商店。
  42、1910年,王才运(奉化人)在沪南京路繁华地段创设荣昌祥呢绒西服号。为上海当时最大的西服业。
  43、1911年,红帮裁缝张方诚为孙中山先生创制了第一件“中山装”。
  44、厉树雄(定海)18岁时曾任镇海方氏家族的地丰地产公司经理,1910年后,创议兴建了上海第一座公寓大厦——厉氏大厦。
  45、1912年,王万荣(鄞县)到上海广告社当学徒,后任上海荣昌祥广告公司经理,因设计电影《夜半歌声》、“鹅牌”商标的路牌广告而出名,被誉为“广告大王”。
  46、辛亥革命后,唐爱陆(镇海,现为北仑)在汉口创办国货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国货公司。
  47、1912年,陈万运(慈溪人)、沉启涌(慈溪人)、沈九成(慈溪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毛巾厂——三友实业社,所生产的三角牌毛巾畅销全国。
  48、1912年,柴宝怀、丁丕山(宁波)等人在上海创办“协大祥绸布店”,这是上海绸布业中最早开设的一家大型绸布商店。
  49、1912年,张同孚(鄞县)在上海创办上海协成裕记银箱厂,制造保险箱,1916年购入文仪洋行的全部设备,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产量最多的保险箱专业企业。
  50、1912年,方液仙(镇海)在上海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兴办了我国第一家牙膏厂。并生产三星牙粉、三星牙膏、三星蚊香、三星观音粉、三星酱油精、“箭刀”肥皂等产品。方被誉为中国日用化工的奠基人。
  51、1913年,王启宇(定海)在沪与朱葆三(定海)等人合资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机器印染厂——达丰染织厂,王自任经理,该厂曾为上海染织业的龙头企业。
  52、1913年,张石川(镇海,现为北仑区)与郑正秋(广东)联合执导了中国第一部无声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再次与郑正秋合作创办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任经理。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影片公司。以后又拍摄了第一部国产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张石川被称为中国电影之鼻祖。
  53、1913年,王生岳(鄞县)在沪创建王岳记机器厂(现上海减速机械厂前身之一),专门代客加工齿轮,是上海最早加工齿轮的工厂。
  54、1914年,乐汝成(镇海)在济南创办泰康罐头食品有限公司。1923年迁址至上海。是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产销联营大型食品企业。
  55、1914年,叶友才(定海)、杨济川(定海)、袁宗耀等三人研制成中国第一台电扇。1916年,在沪创办华生电器制造厂,所生产的华生牌电风扇畅销国内外。
  56、1915年由虞洽卿(镇海,现为慈溪市)创办的三北航业集团,是当时我国航运业中最大的商办航业集团。其总吨位9·1万多吨,约占全国民族航运业总吨位的七分之一。
  57、1916,张石川(镇海,现为北仑区)、管海峰在上海创办幻仙影片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在经济上揣摆脱外国商人的自立影片公司。
  58、1916年,林信昭(镇海)在上海北京路设立上海第一家医疗器械厂林德兴五金工场。1921年,钟章耀(镇海)与表兄胡永年(镇海)在上海创办耀昌医疗器械号(后改为耀昌医疗器械公司),并长期任经理。这二家企业为当时民族医疗器械业的开拓者。
  59、1917年,宋汉章(余姚)、盛竹书(镇海)及张公权等人在上海集议创办《银行周报》,是我国发行最早、发行时间最长的经济专业刊物。
  60、1917年上海成立钱业公会,朱五楼(镇海,陈果夫岳父)曾任第一、二届会长。1920年公会改造后,由秦润卿(慈溪人)担任会长,时间长达20余年(除第五届任副会长外)。秦被公认为上海钱业界领袖。
  61、1917年,余华龙(奉化)在上海南京东路创办中华皮鞋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上海第一家由华人开设的皮鞋店。
  62、1918年宋汉章(慈溪人)担任上海银行公会首任会长。
  63、1918年,乐振葆(鄞县)创办上海振华油漆厂,其生产的飞虎牌油漆1926年获巴拿马斐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64、1918年李组绅、李组才(镇海人,天津巨商叶星海外甥)在天津拉拢曹汝霖、陆宗舆共同创办利济贸易公司,推叶星海(镇海)为董事长,李组才自任经理。为天津华商对外贸易行首创第一家。
  65、1919年,王宝信(奉化)在上海创办益泰信记厂,为国内制造铝质日用器皿之首创。
  66、1919年李安绥(鄞县)在上海创办中国最早的毛绒纺织厂。方椒伯(镇海)任董事长。 
  67、1919年,姚德甫(镇海)在上海创办了华通电业机器厂(今华通开关厂)。姚被誉为中国高低压电器工业的奠基人。
  68、1920年, 虞洽卿(镇海,现为慈溪市)、盛丕华(镇海)、闻兰亭()等人在沪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为上海第一家华商交易所,也是当时远东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69、1920年,郑源兴(奉化)、郑方正(镇海)创办了上海最大蛋制品出口企业——“茂昌蛋厂”。开国人兴办冷冻业之先声。三十年代,郑源兴曾任中国冰蛋业公会会长,世界蛋业公会理事长。后每年营业额约占全国出口额的五分之一。
  70、1921年,朱葆三(定海)、严信厚(慈溪)等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信托公司——“中易信托公司”。
  71、1921年,胡西园(镇海霞浦,现北仑区)研制出中国第一只白炽灯泡, 1923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灯泡制造厂,是中国电灯泡工业的开拓者。
  72、1921年,王伯元(慈溪,现为镇海长石)在沪开设裕发永金号,自任经理而发迹。后又投资钱庄、银行、保险公司等行业,成为当时著名实业家。王被誉为“金子大王”。
  73、1921年,黄楚九在沪创办了上海日夜银行,为近代上海第一家日夜营业的银行。
  74、1921年后,由项松茂(鄞县)等人在上海组建“五洲固本皂药厂”,后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制皂企业。
  75、1922年8月13日,董杏生(镇海庄市)创办了上海第一条公共汽车路线—由静安寺至曹家渡线路,购买了德国霍克牌公共汽车作为运输工具。 
  76、1923年,上海酱园业巨子张逸云(镇海,现为北仑区)投资并与吴蕴初(嘉定)合作,在沪创办了我国首家味精企业——天厨味精厂。其“佛手”牌味精成为中国最早在国际上获得专利(美、英、法等国)的化工产品。 
  77、1923年,虞兆兴(慈溪)联合嘉广兴等6家药行在上海创办“美龙香料药品厂”。这是我国最早制造樟脑和酒精的工厂。
  78、出租汽车大王——周祥生(定海),1923年创办祥生出租汽车行,自任总经理。至1937年,公司拥有分行22处,出租车230余辆,成为居上海出租车业之首的华商车行。
  79、1924年,蔡仁初(鄞县)在沪创设上海蔡仁茂玻璃钢条号,是上海玻璃兼营钢条的惟一一家。
  80、秦君安(宁波人)投资恒丰昌颜料号;周宗良(宁波人)1924年为德孚洋行总买办,德国染料在华总推销人,1930年设周宗记颜料号,自营颜料,遂至巨富。秦、周二家曾“执上海颜料业之牛耳”。
  81、1924年,郑尊法(镇海)与同乡梅汀荪(镇海柴桥,现为北仑区)等人集资在沪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用化学方法制造墨水的“民生墨水厂”,并任厂长。是我国民族墨水工业的开拓者。
  82、1925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创办人张石川(镇海,现为北仑区)联合唱片公司经理张长福,购下亦舞台,改为中央大戏院,专映明星公司影片和其它国产影片,成为中国人自己经营的专映国产影片的专用剧场。
  83、1925年,童葵轩(镇海)在上海创办“恒新机器制造厂”,研制成功二号万能铣床,首创我国铣床制造业。
  84、1926年,余芝卿(鄞县)在上海创办大中华橡胶厂。生产双钱牌各种橡胶制品,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橡胶厂。
  85、20世纪初,周渭澄(镇海)在上海开设“物华号贳器店”, 1927年——1936年,曾请来10名象山木雕艺人,制作结婚用的“百子大礼轿”。此顶“百子大礼轿”,被喻为“中华第一大轿”(现在上海城市历史博物馆内展出)。
  86、1927年,江义彬(镇海)在上海设立大成制糖厂,首创花色糖果,发明国产冰糖。 
  87、1928年,丁佐成(镇海,现为北仑区)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R301型直流电表。他所创办的大华公司几十年来成为中国重要的仪表生产企业。
  88、1928年,刘鸿生(定海)、李拔可等人在沪创办“华丰搪瓷厂”,采用先进工艺生产各种搪瓷器皿,为当时同行业之冠。
  89、1928年,郑秀坤(定海)与人合股在上海创办中国钮扣厂。这是我国最先制造西式钮扣的工厂。
  90、1928年,由任士刚(慈溪)、罗庆藩、陈布雷(慈城人)等人创立“五和织造厂”,生产“鹅牌”内衣,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内衣纺织工厂。
  91、1928年,陈汉泉(慈溪)与人合资开办永新服装公司,1943年生产了ADK雨衣。后被誉为亚洲“雨衣大王”。
  92、王皋荪(镇海)曾在上海开设王荪记营造厂,从事建筑行业。1929年,建成上海法租界第一幢超过10层的大厦——华懋公寓(今锦江饭店北楼)。
  93、1930年,张惠康(鄞县)在沪开办东方年红电光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制造了霓虹灯。1931年,张惠康(鄞县)等人又在上海创办亚光制造公司,为当时国产电木玉业之先导。
  94、1930年,虞和钦(镇海),方液仙(镇海)及林涤庵(镇海)等人在上海创办“开成造酸厂”。这是我国最先制造硫酸的工厂。
  95、 “企业大王”刘鸿生(定海人,镇海叶家女婿)以煤炭行业起家,号称“煤炭大王”。1930年创办的大中华火柴公司,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柴厂,年生产火柴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又被称为“火柴大王”。以后在全国各地兴办几十个企业。
  96、20世纪30年代,王伯元(慈溪,现为镇海长石)在沪创办王伯元奖学金,为我国个人设立奖学金之首创。
  97、1930年,叶荣章(鄞县)在上海创办中国晶甲玻璃公司,这是当时国内惟一能制造晶甲玻璃的厂家。
  98、1930年,张佩珍(镇海)在沪创办海州贸易公司,经营纸张贸易,后任上海市纸业同业公会会长,为当时沪埠纸业巨擘。
  99、1930年秋,顾锡元、朱葆三(定海)在沪创办振兴毛织纺织厂。至1948年,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毛纺织企业。
  100、1930—1931年竺梅先(奉化)与金润庠(镇海)成立民丰、华丰造纸厂,首创国产卷烟纸。
  101、1931年6月,陈筱坪(镇海)在上海日晖港创建中国新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次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碳酸钙。几乎在同一年,余芝卿也生产出碳酸钙。
  102、1932年,倪行三(鄞县)在沪创办金声厂,生产钻石牌闹钟及电钟,为自制国货电钟之首创。
  103、1932年,李超(奉化)在沪创办南享协社,首先制造了“色素汞”。
  104、1933年,郭外峰 、乐振葆(鄞县)、李允成(奉化)等人在上海创立中国工业炼气公司,这是我国民族资本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炼制氧气和乙炔的工厂。
  105、1933年,叶子衡(镇海,叶澄衷之子)捐赠自家的上海江湾叶家花园作为“澄衷肺病疗养院”,此为中国第一所为儿童设立的肺病疗养机构。
  106、1933年秋,穆铭三(宁波)在上海虹口汇山路,创立了中国申一橡胶带厂,为当时我国首家制造橡胶带的工厂。
  107、1933年,李允成(奉化)与陈受昌等人在沪创办中国工业炼气股份有限公司,此为国产氧气工业之首创。1936年,又使国产电石在沪问世。1941年,建成中国内地最早最大的电石厂——中炼公司长寿电炼厂。
  108、“瓜子大王”——戎松年(宁波)在旧上海创办“好吃来瓜子”,被誉为“瓜子大王”。
  109、夏同德(宁波)曾在上海垄断整个破布行业,被称为“废品大王”。
  110、1934年前后,张惠康(鄞县)在沪采用进口关键部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单门冰箱。
  111、1935年,胡嘉烈(鄞县)在新加坡创办立兴企业公司,发展综合贸易,后曾执新加坡对外贸易之牛耳。
  112、宋梧生(宁波,宋汉章侄子)早年在比利时就读,后去法国留学,获医学、理学博士学位。回上海后,以比利时庚款创办了国内第一所镭锭医院(现上海肿瘤医院的前身)。
  113、1936年,蔡天粹(鄞县)在沪设计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水管锅炉。1959年,设计制造了1000吨水压机,结束了中国锅炉汽泡封头靠人工敲制的历史。
  114、1936年,曹莘耕(镇海柴桥,现为北仑)等人在沪创办新华薄荷厂,“白熊”牌薄荷脑,几十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独占鳌头。
  115、1936年,周荆庭(奉化)在沪创办国内最大的金笔厂——“华孚金笔厂”。
  116、1937年,许如芙(镇海)组织正和染织厂,发明标准色布。以六和塔为商标,运销各地,风行一时。
  117、1942年,傅祥巽(镇海)在上海首创三轮客车公司。
  118、抗日战争后,童葵轩(镇海)在沪创办“华兴打捞公司”,首次打捞起南京浦口江底的5000吨级货轮,开创了中国自己的打捞事业。
  119、1947年,顾天云(鄞县)在上海创办国内第一所西服工艺学校——上海市私立西服业工艺职业学校。
  120、镇海庄市人周士澄、周志醒父子,曾在上海北京东路经营“义昌”五金商号。1967年后,与其它五金商店合并改为上海第一五金商店。
  121、1982年,陈正士(余姚)开始研制生产汽车电器接插件,后发展成为我国业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专业生产企业。
  122、“世界船王“包玉刚(镇海)在1962—1989年己拥有大型、巨型轮船233艘,总载重量2079多万吨。居世界航运业之首。1979年被推为国际独立船东协会主席。
  123、早期“船王”董浩云(定海),1947年,其所属的“天龙”号和“通平”号货船分别首航法国和美国,成为中国远洋航运业的创举。1989年,董氏的东方海外航运公司,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船——“海上巨人号”(56.3万吨)。2004年,董氏的东方海外(国际)航运公司,又购买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东方宁波号”(9.9518万吨,8063标箱)。
  124、香港影视巨擘邵逸夫(镇海)是“三胞”内地捐资第一人。己在全国各地捐资4147个项目,28.2995亿元港币,并且今后每年向国家教委捐资2亿港元。
  125、香港棉纱大王陈延华(鄞县)
  126、原香港中华商会会长王宽诚(鄞县),1949年秋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大典回香港后,在香港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127、香港毛纺业大王曹光彪(鄞县),1978年在珠海兴办香洲毛纺厂是香港在内地开展“补偿贸易”的第一人。
  128、香港电子大王邵炎忠(慈溪)。其创办的益电半导体有限公司,执香港电子工业之牛耳。其出口额常占香港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第一位。
  129、1953年,李孙文英(鄞县)与其夫李子文在香港共同创办通利琴行,现发展成为全港最大的乐器商,被称为“香港乐器之王”。
  130、香港钟表大王——李惠利(鄞县),1934年在上海开设华明钟表店,1947年移居香港,开设华明行,在香港钟表业首屈一指。
  131、香港皮货大王——方新道(定海)。1935年在香港九龙开设西伯利亚皮革总公司,公司所属企业最多时达到82家。被誉为“香港皮货大王”。
  132、香港“娱乐大王”邱德根(鄞县)。
   133、“香港纺织大王”厉树雄(定海)。
  134、傅在源(镇海)被誉为东京“杂粮大王”。
  135、台湾“水泥大王”——张敏钰(镇海,现为北仑区)。
  136、台湾“棉花大王”——王传麟(鄞县)。
  137、1960年,徐之丰(鄞县)在台北创建台湾第一家国际观众光大饭店——台北大饭店。
  138、1962——1981年间,白汉熙(定海)曾为台湾糖业公司创建台湾第一家维生素发酵工厂。并设计世界四大食用酵母工厂。
  139、1972年,丁福昌(定海)在台湾创办会源企业有限公司,经营五金材料及产品进出口业务,后发展成为台湾在印尼最大的五金产品出口商。
  140、1987年9月,应昌期(慈溪)创办了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
  141、张济民(镇海)——被称为美国“新加洲地产大王”。
  142、1973年,应行久(镇海)买下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当时全球最高大厦,9.11后被毁)107层的摩天大楼顶层,开设礼品店。1979年6月被选为全美华侨总会的董事长。
  143、1977年,毛昭寰(奉化)在美国创办B·B公司,从事服装业,所生产的“号角男孩”品牌服装畅销全美,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美最大的私营服装企业。
  144、陆恩达(原藉镇海,现为北仑)在泰国从事乐器业,经多年创业,目前陆氏钢琴企业已执泰国乐器工业之牛耳。
  145、1960年,包从兴(镇海)在西非开办加纳纺织厂,后发展成为大型纺织企业集团,为西非纺织业之冠。
  146、1960年,范岁久(鄞县),在丹麦开设“大龙食品厂”,从事春卷加工与销售。畅销市场。后有“春卷大王”之称。
 
……
                                     
   宁波商帮,百年辉煌。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老一辈宁波商人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又涌现了一大批象杉杉、雅戈尔服装、海天塑机、奥克斯(AUX)、金田集团、韵声集团、利时、博威等全国著名的企业和曾是中国首富丁磊等优秀企业家。宁波商帮定将后继有人,源远流长。